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铱配合物为载体,对铱配合物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文献检索,统计分析铱配合物专利申请的国内外情况、省市分布、专利的申请人和发明人、IPC分类、学科分布等数据.在此基础上,对铱配合物专利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铱配合物专利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转化策略,为铱配合物的专利技术创新提供了参考,对未来铱配合物的专利申请和技术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步合成法合成了以邻香兰素-D,L-苏氨酸席夫碱为配体的铜、锌、钴、镍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同时,利用差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其热稳定性次序为:钴配合物>锌配合物>镍配合物>铜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对稀土功能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并对稀土配合物光物理与光化学给予归纳、分类.对于日益引人注目的笼状稀土配合物、多核稀土配合物和主客体稀土配合物等特殊功能进行了讨论,并预示了集笼状、多核及包结等一体的稀土超分子体系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4.
以邻(间、对)苯二甲酸和1,10邻菲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5种Eu(Ⅲ)的三元配合物.通过EDTA配位滴定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phen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采用TGDTG技术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5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测定了各固体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5.
采用TG-DTG,DSC对9种稀土高氯酸盐甘氨酸咪唑三元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利用Kissinger公式计算了配合物的表观分解活化能;从DSC分析得到了配合物的脱水焓及分解焓,发现稀土配合物的表观分解活化能、配合物的脱水焓及分解焓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对溴苯甲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对溴苯甲酸钐、铕、铽及镝四种稀土配合物.研究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REL_3,稀土离子的配位效为6,所形成的配合物为鳌合物.在这四种配合物中,只有铕和铽的配合物发光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水溶液体系中,用苯羟乙酸直接与碳酸稀土作用,合成了十四种苯羟乙酸稀土配合物。并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所有配合物的化学组成,试验了配合物的溶解性,测定了配合物在二甲亚砜溶剂中的摩尔电导值。利用红外、核磁共振、紫外以及荧光光谱等对配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讨论,详细研究了配合物的热行为以及配合物中稀土离子与配位原子的成键性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茶碱与d10组态金属离子的固态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热稳定性、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微观结构的表征研究,以揭示金属离子和生物碱形成配合物的配位点,从而可确定所形成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新型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和双光子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一种席夫碱配体及其与锌、镉形成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现代分析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单光子荧光性质和双光子吸收性质上的差别,结果表明功能性有机配体形成的金属配合物具有大的非线性光学响应。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氟哌酸及其衍生物与d~(10)组态金属离子的固态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核磁、热稳定性、微观结构的表征研究。揭示过渡金属离子和氟哌酸及其衍生物形成配合物的配位点,从而可确定所形成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3,5-二溴水杨醛水杨酰腙配体及其金属锌、铜、镍的配合物,培养出锌配合物晶体.通过测定配体和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质谱和核磁共振及锌配合物晶体,确定为六配位化合物,其中溶剂分子参与了配位.并对锌配合物晶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邻(间、对)苯二甲酸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5种Eu(Ⅲ)的三元配合物.通过EDTA配位滴定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phen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采用TG-DTG技术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5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测定了各固体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水杨醛缩-3-羟甲基氨基甲烷锌(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溶解性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水杨醛缩-3-羟甲基氨基甲烷锌(II)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溶解性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2,4-二氯苯氧乙酸(HD)为配体,合成了新的铽、镝的二元、三元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元素组成,并对其进行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的通式为RED3H2O、RED3 phen(RE=Tb、Dy;D=2,4-二氯苯氧乙酸根;phen=邻菲罗啉);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二元配合物在140℃左右失去结晶水,三元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配合物TbD3H2O、TbD3phen具有荧光性能,配合物DyD3H2O、DyD3phen不发光;并进一步讨论了掺杂Y3+离子、Eu3+离子对三元配合物TbD3 phen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形貌和尺寸对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两种纳米稀土三元配合物[Eu(BA)3phen和Tb(acac)3phen].采用元素分析、透射电镜、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所制备的纳米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配合物为纳米颗粒,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存在能有效地抑制配合物团聚而形成大的颗粒.对纳米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发现,在紫外光激发下,这两种纳米配合物能分别发射Eu^3+和Tb^3+离子的特征荧光,而且纳米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优于相应的普通配合物.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6种以邻、间、对甲基苯甲酸(o-,m-,p-MBA)为第1配体,1,10-邻菲口罗啉(phen)为第2配体的铽及钇掺杂铽的三元和四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EDTA滴定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室温下记录了这6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比较了第1配体的改变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及非荧光稀土离子Y3+与配合物中的发光离子Tb3+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种三元配合物和3种四元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各配合物的相应跃迁发射峰位基本上没有变化.3种三元纯铽配合物在489 nm和545 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均按邻、间、对位的顺序依次增强;3种四元掺杂配合物中掺杂离子Y3+对配合物中Tb(Ⅲ)在489和545 nm两处的强发射均表现为荧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碱性条件下,以4,4’-联苯二乙酰丙酮和二苯甲酰甲烷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固态三元配合物[Cu2(C22H20O4)(C15H11O2)2],并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对配合物测量了室温固体电子顺磁共振谱,定性探讨了配合物的...  相似文献   

19.
以高氯酸铜、二苯甲酰甲烷、二乙酰丙酮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固态三元配合物[Cu2(C10H12O4)(C15H11O2)2,并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对配合物测量了室温固体电子顺磁共振谱,定性探讨了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得到了其波谱参数(g=2.0892).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水杨醛缩2-氨乙基苯并咪唑(HL1)和5-氯水杨醛缩2-氨乙基苯并咪唑(HL_2)2个席夫碱配体及其4个新型Cd(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和UV-vi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其组成.对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与配体相比有明显增强,可作为潜在的发光材料.对配体和配合物的抑菌性质研究的结果表明,配体及其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均显示中等到较强的抑菌活性,与配合物1和2相比,配合物3中引入氯离子作为辅助配体或配合物4中配体苯环中引入吸电子取代基均可以提高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