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45例,分别用常规治疗加地奥心血康0.2日三次(25例)和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治疗(20例)20天,治疗组TXB_2显著降低(P相似文献
2.
犬冠状动脉周期性血流减少时冠状窦内血浆TXB_2及6-K-PGF_(1α)升高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发生周期性血流减少(CFRs)时血栓烷A2(TXA2)及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犬剖胸分离出2~3cm长的冠脉前降支(LAD),用血管钳钳夹方法损伤冠脉内膜后放置血管缩窄环,使冠脉达临界狭窄。缩窄环近端置电磁流量计,诱发CFRs,在CFRs出现前及CFRs出现后40min冠状窦内采血,用放免法测TXA2及PGI2的代谢产物TXB2及6-K-PGF1α。结果:CFRs出现40min后,TXB2及6-K-PGF1α均显著升高(P<0.01)(TXB2从75.62±48.87ng/L升至109.22±45.99ng/L;6-K-PGF1α从16.14±9.28ng/L升至35.57±17.21ng/L)。结论:发生CFRs时,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6-K-PGF1α随血小板分泌的TXB2一同显著升高,其机理可能是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应激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物中维生素B_1,B_2,B_6,B_(12)和P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物中的维生素B_1,B_2,B_6,B_(12),和PP;叶酸在相同条件下也能分离完全。所用的分离柱为μBondapak C_(18);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和三乙胺(14∶85.5∶0.5(体积比)),内含5 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离子对试剂(简称PIC B_(12))和1.5%氯化钾并以磷酸调pH至2.78~2.82;组分以UV 254 nm检测。回收率为91%~104%,变异系数为1.0%~4.6%。 相似文献
4.
(+)—1—异丙胺基—3(α—萘氧基)—2—丙醇是一个新的优良避孕药物。它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本文研究了其外消旋体拆分的新方法、新工艺。产物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比旋光度和熔点等物理常数接近文献值。 相似文献
5.
1-芘甲醛与2-甲基苯并噻唑在50%Na OH溶液的催化下,微波辐射反应5 min,缩合得产物1-(芘-1-基)-2-(苯并噻唑-2-基)乙烯,通过核磁、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紫外光谱,同时通过热重曲线分析了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目标产物熔点大于200℃,热稳定性好,分子中推拉电子结构的大π共轭体系符合非线性光学性质表现要求,可作为潜在非线性光学材料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将基于Backlund变换的多线性分离变量法推广到(2+1)维耗散长水波方程,获得含有任意函数的一般多线性分离变量解,并获得该方程的一些特解. 相似文献
7.
以2-氨基-6-甲基吡啶为初始原料,通过重氮化水解反应合成了6-甲基-2(1 H)-吡啶酮.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合成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3h,温度0~5℃;光照条件下水解;饱和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至7.合成产物的结构经熔点测定、1 H-NMR、13 C-NMR表征得到证实,产率达到91.7%. 相似文献
8.
吕佳萍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给出了[-2]中的非零整数表示为[-2]中的两整数平方差的表示种数,还给出了[-2]中的非零整数表示为x2 2y2(其中x,y∈[-2])形式的表示种数. 相似文献
9.
金应龙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0(1):42-46
p≥11时,利用g0(b1)2∈Ext6,2p2q pq 2q A(H*V(2),Zp)在Adams谱序列中的收敛性证明了g0(b1)2∈Ext6,2p2q pq 2q A(H*V(1),Zp)在Adams谱序列中收敛到π2p2q pq 2q-6V(1)的非零元.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经典李群方法,讨论了(2+1)维欧拉(Euler)方程组的不变群,得到了(2+1)维Euler方程组的对称,群不变解和优化系统.同时根据对称得到了(2+1)维Euler方程组的相似约化和一些新的显式解. 相似文献
11.
6,6-二烷基富烯同烯丙基格氏试剂发生环外双键加成,继而水解,得到一系列1(2)-(1,1-二烷基-3-丁烯基)-1,3-环戊二烯,并对合成的10种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采用H6P2W18O62/SiO2为催化剂,以对羟基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尿素为原料合成5-乙氧羰基-4-(4-羟基苯基)-6-甲基-3,4-二氢嘧啶-2(1H)-酮.探讨H6P2W18O62/SiO2对本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四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H6P2W18O62/SiO2是合成5-乙氧羰基-4-(4-羟基苯基)-6-甲基-3,4-二氢嘧啶-2(1H)-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对羟基苯甲醛)∶n(乙酰乙酸乙酯)∶n(尿素)=1∶1.5∶1.5,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最佳条件下,其收率可达94.4%.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B3LYP方法.6—31G(d,p)基组对NH4^+(H2O)n(n=1~6)簇合物进行几何优化。得到了稳定结构,本论文分拆了NH4^+(H2O)n(n=1~6)簇合物的稳定结构.发现NH4^+与H2O以线性氢键结合成的簇合物结构最稳定。其次是二叉结构,再次是三叉结构.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朱则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3)
本文报导在Ni电极上化学修饰Ni[Fe(CN)_6]~(2-/1-)膜的形成过程中,支持电解质阳离子对膜的复盖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阳离子在Ni[Fe(CN)_6]~(2-/1-)电极上不同程度的特性吸附所引起的,经研究发现,膜的稳定性还与支持电解质阳离子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7.
5-乙氧羰基-4-(2-呋喃基)-6-甲基-3,4-二氢嘧啶-2(1H)-酮的超声波辐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氢嘧啶-2(1H)-酮(DHPMs)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抗炎活性,可作为钙拮抗剂、降压剂、1a-拮抗剂,因此进一步拓展此类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报道,在超声波辐射下,利用Biginelli缩合反应,以氨基磺酸为催化剂,糠醛、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为原料,一锅法合成5-乙氧羰基-4-(2-呋喃基)-6-甲基-3,4-二氢嘧啶-2(1H)-酮.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物的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产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方法计算研究了(Br2BN3)n(n=1~4)簇合物,获得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质.环状多聚体(Br2BN3)n(n=2~4)的优化构型均包含B—N—B连接.讨论了几何参数随聚合度的变化关系.计算获得IR光谱并对其进行归属.通过比较几何参数和IR光谱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发现计算值均可信.同时分别探讨了热力学性质随温度和聚合度的变化趋势.由焓变可知,在298.2K下单体形成三聚体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而形成最稳定二聚体和四聚体则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首次合成一种开链配体,N,N′N—双(2—氨基苯基)—1,3—丙二酰胺。当它与二价铜,镍离子配位时,酰胺基去质子化,生成1:1的中性配合物。配位反应经电位滴定和紫外—可见光谱滴定证实,水溶液中配体与上述离子配位的同时,酰胺基去质子化的 pH 值分别为4和7。配体及共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1H 核磁共振谱表征与式示的组成和结构相符。 相似文献
20.
共沉淀法合成的层状Li(Ni1-xCox)O2,其中X=0.1,0.2,0.3和1,采用XRD和电化学方法对合成的层状Li(Ni1-xCox)O2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镍酸锂中随着Co含量的增加,Co的增加改变了镍离子与周围氧离子和锂离子的相互作用,阻止了锂离子择优位离开镍酸锂晶体,因此,在镍酸锂中增加一定Co可以阻止镍酸锂由H1向M相转变。同理,在钴酸锂中增加一定Ni可以阻止钴酸锂由H1向H2相和H2相向M相转变。锂离子择优位离开镍酸锂时,存在J—T效应,使得镍酸锂在脱锂过程中发生H1向M相转变,与镍酸锂不同,由于钴酸锂在锂离子择优位离开钴酸锂晶体时,不存在J—T效应,钴酸锂在脱锂时发生H1向H2相和H2相向M相的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