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阐述流星余迹的散射传播特性及可用流星余迹的约束条件.利用一种数学分析的方法对流星余迹形成的地面"足迹"进行研究,得到了计算流星余迹形成的地面"足迹"的公式,并对结果进行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流星余迹处于不同的方位时其形成的流星余迹的形状和大小,这对设计大型的流星余迹通信网络在解决不同站点之间免应答冲突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流星余迹通信是一种突发通信,在研究流星余迹通信及其通信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OFDM应用于流星余迹通信的设计思想。在具体设计实现中,对OFDM参数的选取、同步及峰值平均功率比的降低等关键技术作了深入分析,并且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而此方案已进入了实现阶段,测试表明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流星余迹通信是一种突发通信.在研究流星余迹通信及其通信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0FDM应用于流星余迹通信的设计思想。在具体设计实现中,对0FDM参数的选取、同步及峰值平均功率比的降低等关键技术作了深入分析,并且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而此方案已进入了实现阶段.测试表明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9,(6)
由于预测不准,1998狮子座流星雨未能如期准时光临地球,这虽然使广大天文爱好者大失所望,但由于广泛的科普宣传,流星和流星雨的知识已大为普及。然而,流星也可以利用,并可用于通信,对此,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流星消逝后,太空会留下一道云雾状痕迹,称为流星余迹。流星余迹是高速下落的流星与大气层物质快速摩擦所产生的电离物质组成的。本世纪30年代,一些无线电爱好者发现,流星余迹能够多次反射无线电信号。那么,  相似文献   

5.
降雨对毫米发传播特性的研究对于毫米波系统的地—空通信,毫米波雷达、制导等作战系统,主动和被动遥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毫米波雷达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降雨的多重散射效应,并将降雨的多重散射引入到雷达方程中.计算了由降雨的二阶散射机制造成的雨杂波回波功率,发现当考虑降雨的二阶散射时降雨的回波功率将会增大.分析了降雨的后向散射增强对毫米波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的后向散射增强会引起雷达接收信杂比的降低和杂噪比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角反射器表面粗糙度对单站RC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角反射器表面粗糙度对其雷达散射截面的影响.角反射器的粗糙表面由随机高斯面模拟,散射计算采用全波数值算法完成.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解释,验证了计算模型.通过多组计算结果得出结论,随着粗糙面均方根高度的增加和相关长度的减小,角反射器的非主散射区雷达横截面(RCS)均值提高,到达一定数值后角反射器的主散射区RCS也将受到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角反射器用于RCS标定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雷达反射率因子受云中冰晶粒子空气含量以及多次散射效应的影响.首先利用Debye理论计算不同空气含量下冰晶粒子的等效介电常数,之后利用基于矩量法的FEKO软件计算了不同空气含量下的RCS,结果表明:后向散射能量会随空气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针对云中粒子多次散射对雷达探测的影响,首先利用FEKO软件研究六种相同的非球形粒子的RCS随间距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最小互散射值均大于不考虑多次散射效应时的RCS;为了研究粒子的空间位置对散射截面的影响,利用HFSS软件研究了两个球形粒子的散射情况,结果表明:RCS增大或减小与粒子间相对位置有关;最后利用FEKO软件计算了多个非球形粒子组成的粒子群时的互散射问题对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散射效应的RCS结果小于不考虑互散射的结果,因此多次散射增大或者减少后向散射的能量主要取决于各个粒子散射回波的相位.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用来计算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目标逆向电磁散射场的实用渐近计算方法。在以圆柱形导体为埋藏目标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周围介质特性、目标尺寸、埋藏深度、雷达信号频率以及电磁波的入射角度对目标逆向散射场影响的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散射中心是描述雷达目标高频散射机理的重要特征,准确提取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参数对解析雷达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为了提高散射中心参数计算速度,通常将整幅SAR图分解为多个包含散射中心的小区域,对每个小区域分别进行特征提取和参数计算。根据雷达目标散射中心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密度聚类的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区域分割技术。首先,首先对雷达图像进行Frost滤波、LSM图像分割和面积滤波的一系列图像预处理获得目标ROI区域,然后对预处理后的图像利用局部密度聚类算法检测散射中心并进行区域分割。实验中,采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对本文方法和传统图像分割算法展开数值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在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区域分割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涂敷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分析涂敷目标的宽带电磁散射特性,采用计算电磁学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分别对涂敷各向同性和单轴各向异性吸波材料的目标进行了计算.研究了涂敷材料厚度、阻抗匹配等因素对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涂敷材料的电磁参数满足匹配条件时,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最好,从而可以有效地缩减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基于目标几何建模数据场的目标双站雷达散射截面的可视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高频区目标表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分析与计算。通过求解多个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装备表面覆盖的吸波涂层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磨损、膨胀、老化等损伤,从而影响吸收性能。利用反射率、相位测量和微波成像技术,研究了这3种损伤模式及其对吸收性能的影响。首先制作了带有三种损伤类型的雷达吸波涂层和红外 雷达兼容吸波涂层样板,采用弓形法测量反射率和相位,采用雷达散射成像系统建立样板散射图像。通过实验结果和定性分析,发现所有类型的损伤都使涂层吸收性能恶化,其相应的吸收频带变窄,并随涂层的结构或吸波材料成分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磨损损伤模式对这两种吸波涂层的影响最为严重,导致吸收能力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3.
雷达目标中存在着大量的二面角结构,而二面角多次散射的贡献是目标远场雷达散射截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传统图形电磁计算(graphical electromagnetic computing,GRECO)法中的缺陷,使用几何光学(geometry optics,GO)和物理光学(physics optics,PO)的混合方法完成目标多次散射计算,并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夹角法的自适应步长搜索算法,对符合多次散射条件像素对的搜索进行了优化.使用该算法计算典型二面角模型和组合模型的远场雷达散射截面积,计算结果准确可信.该方法对目标隐身与反隐身研究以及目标自动识别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结构外形隐身技术和物理光学法(PO),分析计算某型坦克的炮塔体、车长门、炮长门以及车长瞄准镜等炮塔主要外露外挂部件强散射源的雷达截面(RCS),研究了这些强散射体外表面的空间位置对其RCS的影响,并据此进行了雷达隐身优化设计.提出了满足战术技术要求的炮塔体和炮塔主要外露外挂部件的隐身设计方案,评估了部件新的设计方案及其连接条件对整个炮塔雷达截面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炮塔外露外挂部件的外形及其连接部位进行适当的雷达隐身整形处理,可显著降低炮塔在雷达主要威胁角域内的RCS.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建筑物墙体结构探测雷达的物理模型,提出了一种墙体中金属细导体目标散射的偶极子源计算方法,利用分层介质中偶极子公式结合边界条件和矩量法得到了墙体中金属细导体在墙外任一点的散射场强度,并将计算结果与时域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墙体中金属细导体目标散射场的快速计算和分析,可以为墙体结构探测雷达成像和电磁学反演方法提供一种快速算法.  相似文献   

16.
用矩量法对一些用于雷达隐身技术和微波暗室设计的大损耗介电材料填充的无限长介质圆柱在TM波照射下的双站RCS进行了数值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大介电常数低损耗材料散射较弱.当ka0较小时,填充介质的电参数对散射的影响较明显,且随双站角增大缓慢减少;当ka0较大时,填充介质的电参数对散射的影响不明显,且散射能量集中于反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开口腔体电磁散射的GRE法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义射线法来研究开口腔体的电磁散射问题,简单描述了GRE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口径划分方法,其划分简单,而且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用此法计算了圆口径开口腔体的雷达散射截面,并给出了用入射反射法及模式法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和研究探地雷达的地下散射问题,构建了时域有限差分法和时域矩量法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并采用该混合方法进行仿真,当散射良导体距离地面高度不同时,计算得出探地雷达接收天线中心馈电点的电流波形,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证明该混合方法所得的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蒙城流星雷达(33.4°N,116.5°E)自2014年4月运行以来,已经持续观测超过了8 a。本文报道了该流星雷达8 a的水平风场和大气潮汐波动观测结果。另外,给出了该流星雷达观测和Navy Global Environmental Model-High Altitude(NAVGEM-HA)模拟的对比结果。观测结果表明在北半球较低中纬度地区,流星雷达观测的流星数量存在明显的周日变化,流星数量在当地时间的上午增多,在午后和夜晚降低。同时流星数量也存在明显的周年变化,在9和10月份出现大值,在2月份出现低值。此外,北半球较低中纬度地区中间层-低热层大气水平风场存在明显的周年变化,在84 km以上,纬向水平风场在夏季表现为东向风场,冬季表现为西向风场;而在84 km以下,冬季为东向风场,春季为西向风场。经向风场则表现出冬季为北向风场,夏季为南向风场。此外,大气风场存在明显的太阳热力潮汐波动,主要表现为周日潮汐,半日潮汐次之。其中纬向和经向周日潮汐均在春季3月份出现了最大值,振幅分别可达到40和30 m/s,而在秋季9月份出现较大值,振幅分别可达到30和25 m/s。周日潮...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起伏地形的SAR森林二次散射有效路径计算方法. 采用大尺度面元拟合来描述地表的坡度变化,通过对散射粒子与大尺度面元的二次散射进行条件遍历,充分考虑了地表具有大尺度起伏特征时森林雷达二次散射可能不存在或存在多条二次散射有效路径的情况.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一方面限定了遍历的面元范围,另一方面将森林场景划分为三维网格,用网格中心处有效路径的遍历结果作为网格内散射粒子的二次遍历条件. 计算机仿真给出了在分形模拟地形和实测DEM数据下二次散射有效路径的计算实例,并与单一坡度倾斜地表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表征地形起伏情况下森林的雷达二次散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