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考察了使用降烯烃催化剂GOR—Q和使用常规催化剂MLC-500时操作条件对催化汽油组成和催化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GOR—Q催化剂具有明显减少催化汽油烯烃(主要为小分子烯烃)含量的效果。操作条件对催化汽油烯烃、芳烃和异构烷烃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对于降烯烃催化剂GOR—Q,控制反应温度520℃以下、剂油比(m(催化剂):m(原料油))不小于7时有利于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但在反应温度为500~520℃,剂油比从5增加到8时,催化汽油研究法辛烷值降低了1.1~1.7个单位。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小型固定流化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国产GOR-Q催化剂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影响。结果表明,GOR-Q催化剂具有明显降低汽油烯烃的效果,低反应温度、低空速和高剂油比都将导致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降低主要是通过上分子烯烃的降低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化学工程异形多通孔催化剂工程研究II. 12孔及 2 4孔 α- Al2 O3 颗粒曲折因子测定樊蓉蓉 , 李 涛 , 朱炳辰 ,等  (1)……………………………………密相气力输送参数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赵艳艳 , 杨 巍 , 陈 峰 ,等  (5 )………………………………………………新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研究张 峥 , 严正泽 , 吕 涯 ,等  (8)………………………………………………………石油化工中的催化烧炭及机理研究许 敏 , 邹 滢 , 翁惠新  (12 )………………………………………………………工艺条件对 GOR- Q催化剂降低催化汽油烯…  相似文献   

4.
以稀土改性β沸石替代质量分数为5%的REUSY作为流化催化裂化模式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利用轻油微反活性试验和固定流化床装置评价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中加入一定量稀土改性β沸石,可以提高原料油的转化率,降低催化剂的比积炭及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并能使汽油的辛烷值有所提高或保持不变。稀土改性β沸石是优良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5.
稀土改性β沸石对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稀土改性β沸石替代质量分数为5%的REUSY作为流化催化裂化模式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利用轻油微反活性试验和固定一流化床装置评价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中加入一定量稀土改性β沸石,可以提高原料油的转化率,降低催化剂的比积炭及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并能使汽油的辛烷值有所提高或保持不变。稀土改性β沸石是优良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6.
汽油催化裂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微反和流化床评价装置对汽油催化脱硫化剂的性能及其对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汽油催化裂化脱硫的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裂化脱硫活性和硫化物裂化选择性,在保证汽油较少裂化的情况下,可脱除50%以上的硫化物,此外,汽油经裂化脱硫化,烯烃含量降低,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增加,汽油的辛烷值增1.2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国标汽油低烯烃要求,炼油厂对催化装置进行了MSR改造,其主要部分回炼油提升管在起到降低汽油烯烃作用的同时也对催化装置的操作及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追求效益最大化,回炼油提升管也必将被停用。  相似文献   

8.
用H2O2(w=30%)对含烯烃的模拟油品进行氧化,探讨了各种催化剂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碱催化剂都可促进H2O2氧化反应的进行,对降低油品中烯烃效果,有机酸条件明显好于碱性和中性条件,甲酸的催化效果优于乙酸。在H2O2 甲酸氧化降烯烃的过程中,当3种样品的体积比即V(模拟油品):V(H2O2)∶V(甲酸)=4∶1∶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h时,模拟体系中烯烃降低率为35.8%,流化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降低率达22.1%。  相似文献   

9.
缪希平 《甘肃科技》2006,22(11):52-53
庆阳石化公司通过优化装置操作、采用新型催化剂和异构化、芳构化汽油改质、催化轻汽油醚化、MTBE工艺相结合的技术,实施催化裂化装置汽油降烯烃技术改造,以最小的投资、最短的时间解决了生产清洁汽油的质量问题,为同等规模炼油厂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在催化裂化过程中进行汽油催化脱硫的技术路线 ,研制出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催化剂DS Z3。以减压蜡油为原料 ,在固定流化床反应装置上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不管是作为催化裂化催化剂单独使用 ,还是与普通的FCC催化剂混合使用 ,都具有明显的脱硫效果 ,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汽油和C3 +C4的收率。此外 ,使用催化裂化脱硫催化剂DS Z3还可以使汽油在烯烃含量下降的同时 ,辛烷值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反和流化床评价装置对汽油催化裂化脱硫催化剂的性能及其对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汽油催化裂化脱硫的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裂化脱硫活性和硫化物裂化选择性 ,在保证汽油较少裂化的情况下 ,可脱除 5 0 %以上的硫化物。此外 ,汽油经裂化脱硫后 ,烯烃含量降低 ,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增加 ,汽油的辛烷值增加 1.2以上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 Civilizationhasprogressedrapidlyduetothedevelopmentofpetroleumrefining ,whichhasprovidedthetechnologytoconvertheavyoilintovaluabletransportationfuelsandpetro chemicalfeeds.However,thenegativeeffectisdeterioratingairqualityinmajormetropolisworldwideduetomassusageofthesefuelsinvariouskindsofengines.Nowadays ,boththepetroleumrefiningindustryandtheautomobileindustryhaveundertakenconsiderableeffortinsolvingenvironmentalprob lemscausedbytransportation .Commontechniquestoreducetranspor…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性超细ZSM-5沸石基分子筛催化剂处理高烯DCC汽油可使烯烃体积分数降低46%,苯体积分数降低66%,同时保持辛烷值不降低;处理后油品各项指标完全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运转稳定性和再生反应性能,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原料油中加入喹啉,以Co/Mo物质的量比为0.6的CoMo-Al2O3作为催化剂,考察了喹啉对模型汽油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含喹啉的原料油相比,在相同脱硫率条件下,烯烃饱和率显著降低,加氢脱硫选择性大幅度提高;并且随着喹啉含量增加,脱硫率和烯烃饱和率降低.喹啉质量分数为1 500×10-6时,脱硫率相对较高,正辛烯不饱和率相对较低.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原料油中喹啉质量分数1 500×10-6时,催化剂在温度为295℃、压力为1.6MPa、空速为2 h-1时选择性加氢性能较好,脱硫率在80%左右,正辛烯不饱和率达到23%.  相似文献   

15.
白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7):1550-1553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2.8 Mt/a MIP-CGP催化裂化装置自首次开工以来,一直使用与之工艺相配套的,由中国石油化工科学院研究院开发的CGP-1HN催化剂,其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可提高液化气中的丙烯的收率,降低汽油中的烯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前置烧焦罐式高效再生器催化裂化装置动态机理数学模型及其仿真软件平台,考察了原料预热温度对反应再生系统动态和定态特性的影响。在控制汽提段和二密相床藏量的条件下,当同时控制或不控制沉降器压力和反应温度时,反应再生系统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在控制再生器压力、沉降器压力和提升管反应器出口温度的条件下,提高原料预热温度,反应深度(以反应热表征)降低,气体、汽油和焦炭产率均下降,但柴油产率下降很少,再生剂含碳量降低。因此,应适当提高反应温度设定值,以改善产品分布。在再生器压力、沉降器压力和提升管出口温度均不被控制时,提高原料预热温度,气体、汽油和焦炭产率及反应深度变化很小。由于再生温度提高较大,再生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固载杂多酸催化剂的轻汽油醚化反应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杂多酸负载于活性炭制成催化剂,并应用于FCC轻汽油醚化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75℃、液时空速1.0h-1、醇与烯物质的量比为1.0的工艺条件下,以负载质量分数20%的Na8GeW11O39.xH2O为活性组分制备的催化剂,对FCC轻汽油醚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醚化活性,产物中醚的体积分数可达11.76%,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1-己烯和三聚甲醛模拟体系考察Prins缩合反应降烯烃的性能,比较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Amberlyst-35、DFHS-6、分子筛H-Y和负载型离子液体BsMIMHSO 4/sg的催化活性,选择Amberlyst-35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研究甲醛来源、催化剂用量、1-己烯/三聚甲醛物质的量配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原料的4%,1-己烯/三聚甲醛物质的量配比为1∶1.5,反应温度105℃,反应压力1.5 MPa,反应时间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质量比为1∶7的三聚甲醛与FCC汽油反应,可使FCC汽油中烯烃质量分数从25.1%降至12.2%,且反应后产品的辛烷值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提出以Brφnsted酸性离子液体[BMIM]HSO4和H2SO4的复配体系为催化剂、共轭二烯烃为烷基化试剂,进行汽油烷基化脱硫研究.研究表明:在复配催化剂作用下,噻吩与异戊二烯的烷基化反应相对烯烃之间的聚合反应、芳烃的烷基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在非常缓和的反应条件下,共轭二烯烃与噻吩的物质的量比为4时,噻吩的转化率即可达90%以上,而单烯烃基本不变化.温度的升高不利于提高烷基化脱硫选择性,当温度由30℃增至75℃后,噻吩转化率仅增加约4%,而烯烃的聚合却增加约30%.二烯烃与噻吩的烷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反应级数为1.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