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谈起翻译,我们都知道必须兼顾两面即忠实与通顺。那是指一般标准,也是对一般翻译的最低要求;对于文学翻译,仅仅这样做还很不够。因为文学作品与其他作品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的艺术,它不单单是事物的概念和情节的记叙,更具有能够吸引读者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意境,有着巨大的审美作用。所以,对于文学翻译的要求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茅盾语)这就是说,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不仅要用流畅易懂的语言,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要…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奈达在等效翻译理论中提出的判断译文的三个标准,即忠实原文,易于理解和形式恰当,这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中国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中国文化,在其诗词翻译中,存在追求等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译者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需要努力追求译文内容的忠实,形式的恰当,和意境的完美,让译文文本的读者获得与原文文本的读者相同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航海英语作为科技英语中之一,其翻译不仅应达到语言通顺,符合汉语习惯,更应做到内容准确,忠实于原文,而且在用词、表达方式上要符合专业特点.本文将通过航海英语的特点来介绍一些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4.
英语介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之一.能否掌握好英语介词的使用方法是学好英语的关键.特别是在英译汉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造成了翻译上的种种困难.本文力求通过一些英语句子在翻译成汉语时,怎样既忠实英语介词的原意,又尊重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从而译出通俗的汉语进行探讨,即采用把一些带有动态意义的英语介词翻译成汉语动词的方法,找出两种语言的各自特点和规律,以利于翻译.  相似文献   

5.
英语旅游标识语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强制和召唤等语用功能。英语旅游标识语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形态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本特点。在英译汉语旅游标识语时,可以采用交际翻译策略、语用翻译策略、反译法和词类转换法翻译策略,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以及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6.
彭乐 《科技资讯》2008,(32):220-220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等文化侧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不同译法。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引导翻译行为,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儿歌的翻译目的应该与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相适应,忠实原作还是忠实读者要根据翻译目的而定.<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汉语译本有着广泛的读者群,其中儿歌的翻译体现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目的.美与忠实的矛盾在儿歌翻译中尽显无遗,究竟要采用何种策略,倾向哪一个阵营,仍然要由翻译目的而定.  相似文献   

8.
语篇衔接系统一般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英汉语篇的衔接系统有异有同,其中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在内的语法衔接差异较大。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表明:英语看重语法,汉语善用词汇;英语重视形合,汉语注重意合;英语是主语语言,汉语是主题语言。语篇意识对提高翻译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等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赵哲 《科技信息》2010,(31):223-223
英语小说汉译的兴起和发展与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客观历史发展紧密相关。但近现代中国小说翻译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不尽如人意。小说的翻译对译者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怎样恰当地翻译英语小说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译者应在遵守通顺、忠实原则的前提下,将原著的精神风貌,即风格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英语是主语突显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主题突显的语言。这是由于在各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原始语结的分化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就英汉翻译而言,英汉词序的相似性有时可以将汉语的主题句直接转换成典型的英语主谓(宾)结构,而在多数情况下,汉语主题句的翻译需要局部甚至全部改变原有句子结构才能完整精确地译出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这一指导原则,本文总结出了翻译汉语主题句的三条基本方法,即对应法、结构转换法和和语义翻译法。  相似文献   

11.
赵德全 《科技信息》2011,(27):205-205,220
英汉语序的研究对翻译具有指导作用。句型结构上看,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英语是主语突出语言。从信息结构上看,汉语和英语都是尾重句,因此,英汉语序既有不同点又有相似之处。翻译时译者应首先考虑保持原语语序,但许多情况下主位错位的翻译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周红燕 《科技信息》2008,(7):194-194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生存环境和风俗习惯两个文化方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蒂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谚语,可以灵活运用三种译丢。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技英语的翻译,要把握住准确性,就是要确切、明白、忠实、充分地将原文译成汉语。  相似文献   

14.
英语长句翻译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科伟 《科技信息》2011,(17):I0219-I0220
英语长句是英语复杂语言现象的综合。一个长句,长度可以达到20字左右,最长的句子,有时可达100多字甚至200多字。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英语长句的翻译比较困难。本文从英语和汉语语言习惯的比较入手,探讨英语长句翻译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科技英语的翻译,要把握住准确性,就是要确切、明白、忠实、充分地将原文译成汉语。  相似文献   

16.
汉民族倾向本体思维,英民族倾向客体思维;汉民族重综合思维,英民族重分析思维.思维上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中,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英汉语言与思维方面的辩证关系必然要映射到英汉翻译之中,因此,译者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须处理好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林郁 《科技信息》2007,(32):146-147
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既要设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要尽量"瘦身"以适应有限的版面要求,英语新闻的标题必须做到简洁、准确、抢眼。这为英语新闻翻译带来挑战。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本文主要就新闻英语标题的语言、用词和语法特点这三方面来阐述新闻英语标题的独特性,使读者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闻标题的同时提高翻译标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魏萍  邹斌 《科技信息》2009,(10):27-27
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另一方面,思维支配着语言,赋予了语言的逻辑性和丰富性。各民族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要对翻译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汉语民族与英语民族思维模式差异的具体表现及其对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并通过英汉互译的典型例子探讨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的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具体体现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两种文化所共有的语言现象。但隐喻同时也打上了鲜明的民族烙印。这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有着诸多的不同。本文着重阐述了三种隐喻翻译方法,即直译、套译以及意译。  相似文献   

20.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古诗英译涉及古代汉语和英语两种差别迥异的语言文化,是各种翻译理论的试金石。汉语古诗音、形、意密切结合,尤其适合诗意的传达,其"意合"特征决定了诗歌解读的多元性,而这恰恰是诗歌的区别性特征之一。译者需要力求避免对古诗的单一性解读,用英语的形合特征取代汉语的意合特征,或者一味移植汉语的意合特征;应该采取创造性的翻译策略,适度倾向原文意合特征,激发译文读者对原诗的多重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