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微生态制剂给新生仔猪喂服,检测其生产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显著(P<0.05)提高仔猪的日增重,与对照组比在试验期可平均提高日增重7.59%,能有效预防仔猪断奶应激,并能显著地降低仔猪直肠中的大肠杆菌,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有效地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微生态制剂和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三元杂交的28日龄断奶仔猪72头,分4组,试验期间,日粮不添加任何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Ⅰ组为对照组,Ⅱ组添加0.50%的微生态制剂,Ⅲ组添加0.15%酸化剂,Ⅳ组添加0.50%的微生态制剂和0.15%酸化剂.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阶段添加微生态制剂、酸化剂、微生态制剂与酸化剂合用分别提高了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8.1%(p0.05)和5.0%(p0.05)、14.2%(p0.05);平均日采食量提高3.5%(p0.05)、1.2%(p0.05)、6.9%(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4.1%,3.1%,6.7%;发病率分别降低57.2%、42.8%、100%;降低增重成本1.26%、1.88%、3.24%.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添加不同量的乳酸菌制剂对817肉鸡生长性能、盲肠菌群和免疫器官的影响,选取1日龄817肉鸡72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300和400 mg/kg的乳酸菌制剂,试验期49 d,分1~21 d和22~49 d两个阶段。结果显示:(1)1~21 d,在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制剂能提高肉鸡日增重和成活率,降低料重比,其中Ⅱ、Ⅲ、Ⅳ组作用显著(P0.05);22~49 d,Ⅱ组肉鸡日增重、料重比和成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全期,添加200mg/kg乳酸菌制剂效果最好;(2)与对照组相比,整个试验期各处理组肉鸡盲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提高,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数量明显降低,其中,Ⅱ、Ⅲ、Ⅳ组差异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21 d时Ⅳ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42 d时各试验组脾脏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肉鸡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200 mg/kg乳酸菌制剂对817肉鸡生长性能促进效果最好,400 mg/kg添加量对肠道菌群平衡及免疫功能促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用90头30-32日龄、体重相近的(长×大)断奶仔猪,将其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5公5母).3个处理组分别是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抗生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基础日粮+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期30d.结果表明:试验各个阶段和整个试验期,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束时,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基础日粮组和抗生素组提高5.63%和7.73%、料重比分别下降7.24%和2.82%;试验第15d和第30d,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杆菌数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第30d,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仔猪粪便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综合分析,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抑制粪便中大肠杆菌的生长,促进断奶仔猪健康,改善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溢康素对鲤鱼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喷涂了微生态制剂溢康素的饲料喂养鲤鱼,与用正常饲料喂养的对照组相对比,在45 d的试验期里,试验组鲤鱼肠道内外来菌群(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得到了定植;肠道有益菌群(欧文氏菌、节细菌、变形菌、不动细菌等)得到了增殖;有害菌群(志贺氏菌、气单胞菌、弧菌、沙门氏菌等)的数量得到了抑制.鱼体免疫力得到了增强,净增重和净增长差异均极显著(P<0.01),平均增重率提高了10.5%,平均增长率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的作用效果,为开发利用微生态制剂提供科学依据。将微生态制剂加入海兰白蛋鸡饲料中,通过记录鸡的采食量、产蛋量、蛋重、计算产蛋率、检测鸡血清中ND血凝抑制效价、统计肠道发病率、死亡率等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料蛋比比对照组降低了9.52%,差异极显著(P<0.01);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了5.35%,差异显著(P<0.05);平均蛋重提高了2.95%;350日龄及380日龄时试验组血清中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均高于对照组,分别高出对照组25.81%和25.42%;试验组的肠道病发病数、肠道发病率、死亡数和死淘率与对照组相比大大降低,肠道发病率和死淘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66.67%和68.18%,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制剂对大口鲇和鲫鱼生长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不同剂量的微生态制剂(EM)添加在饲料中饲养肉食性鱼类大口鲇和杂食性鱼类鲫鱼40d,测定其与鱼体生长和健康相关的血液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等血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随EM添加剂量的增加而提高,表明EM能改善大口鲇和鲫鱼的血液指标,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制剂A对罗非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奥尼罗非鱼为试验对象,考察以枯草芽孢杆菌和紫色非硫光合菌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微生态制剂A对罗非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A能够降低罗非鱼养殖饵料系数16.91%,体质量提高9.78%;能显著或非常显著地提高罗非鱼胃、肠道和肝脏中的淀粉酶活性(P0.05或P0.01)和脂肪酶活性(P0.05或P0.01);能够显著提高罗非鱼肠道胰蛋白酶的活性(P0.05).可见,微生态制剂A有降低罗非鱼养殖饵料系数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急性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米雅利桑爱儿A颗粒)(以下简称米雅A),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并对14例迁慢性腹泻病应用来雅A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14%,对照组总有效率47.22%,P<0.01,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14例迁慢性腹泻病总有效率为71.43%。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米雅A作为肠道微生态制剂,安全可靠,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纳豆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蕾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4):71-72
纳豆菌是日本传统发酵食品纳豆的发酵菌种,是一种对人体无病原性的安全菌株,能耐盐、耐碱、耐高温及挤压,在制粒过程中及通过酸性胃环境均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是微生态制剂的理想菌株。 相似文献
11.
12.
从8株红曲霉中筛选出红曲霉MQ7作为高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供试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方法测定在不同发酵温度、底物料液比、大米和麸皮比例条件下的产酶情况.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固态发酵产酶过程,确定该菌株产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g∶mL)20∶25,大米麸皮比例(g∶g)17∶3.在此条件下,糖化酶活力达1,641.69,U/g,酸性蛋白酶活力达151.09,U/g.同时研究了NaCl含量对红曲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18.92%时,红曲霉MQ7产糖化酶活力下降64.8%,酸性蛋白酶活力下降85.6%. 相似文献
13.
短链脂肪酸具有促进肠道及人体健康的有益功能,采用体外模拟肠道内环境的方法,分析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等肠道益生菌发酵山药低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发现:山药低聚糖在模拟结肠环境中被乳酸菌作为碳源利用,产生对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的乳酸、乙酸及丙酸等短链脂肪酸,且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浓度与菌种及发酵时间相关。在48h发酵过程中,乳酸在植物乳杆菌48h发酵液中含量最高,达(13.800±0.243)mg/mL;乙酸在动物双歧杆菌48h发酵液中含量最高,达(1.850±0.003)mg/mL;丙酸则在动物双歧杆菌8h发酵液中含量最高,为(0.082±0.001)mg/mL。研究结果提示,可通过改善膳食结构调节肠道益生菌产生短链脂肪酸,维持肠道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15.
黑曲霉的紫外诱变及酸性蛋白酶缺陷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3.213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采用平板培养筛选,获得一酸性蛋白酶缺陷的菌株L4。通过对紫外照射时间、照射距离、孢子悬液稀释倍数的影响分析,得出最佳诱变条件,即照射时间180 s,照射距离30 cm,孢子液中孢子数量约为109个/L。该株的酸性蛋白酶活性为原始菌株的3.7%,而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基本不变,可作为外源基因高效分泌表达的宿主菌。 相似文献
16.
选择30头三元杂交(杜×长×皮)健康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3组,每组10头仔猪,公母各半,正试期为30 d .试验饲粮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和0.03%的脂肪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试验2组仔猪末体重分别提高8.53%(p<0.05)、6.73%(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4.17%(p<0.05)、12.67%(p<0.05);试验1组、试验2组料肉比分别降低了15.66%、13.2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试验2组腹泻率分别降低10%和30%,而每头仔猪经济效益分别提升为39.17元、33.65元.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对宿主起有益健康的作用。研究发现母乳中含有活的微生物,使婴幼儿用益生菌被广泛关注。目前,国际上没有对“婴幼儿用益生菌”明确统一的定义及共识。通过阐述婴幼儿用益生菌的种类、常用菌株、安全性、临床研究的现状,指出研究最多的是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诸多报道显示其安全性良好,但是大多益生作用研究来自动物实验,成熟的、具有明确保健功能的益生菌菌株较少,尤其缺乏充分的临床研究。婴幼儿益生菌在研究和产业方面面临3方面挑战:现代肠道优势菌群新发现与传统益生菌菌株的矛盾,健康功能及作用缺乏像药物一样更深层面的精准机制解析,以及婴幼儿益生菌的法规与新菌株临床试验研究的矛盾。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但是,针对婴幼儿,特别是中国婴幼儿,特有的胃肠功能、免疫系统等尚未发育健全,这一独特的生理特点,开发婴幼儿用益生菌将具有重要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植酸酶作为饲用酶制剂在养鸡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国内外植酸酶研究状况的分析,从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状、日粮营养物质利用率、氮磷排泄、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科学合理地利用植酸酶,最大化地提高添加植酸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采用4周棕色挪威大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OVA致敏模型组和益生菌治疗组,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采用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肠道炎症水平以及腹腔肥大细胞变化,用电镜观察肠道超微结构组织形态的变化,建立大鼠食物肠道过敏模型,以研究口服益生菌对食物过敏大鼠肠道的免疫变化以及病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口服益生菌治疗,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降低,腹腔肥大细胞减少,肠道黏膜结构破坏减轻.采用口服益生菌疗法对大鼠食物过敏性肠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食物过敏性肠道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