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辽宁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1993年-2003年的辽宁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并对2010年和2015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近10年经济的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减少为代价的。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方式,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新概念,建立了用线性规划模型求了承载力的新算法,并实际计算了原南充地区各时期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在概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江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简述了其对江西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概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江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简述了其对江西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对21世纪实山东省人口,耕,粮食,等进行了预测,计算了出2000和2010年土地人口承载量,对人口增长和土地承载力提高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将世界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贵州作为研究对象,基于PSDRDP概念模型,构建包含“压力—支撑力”“破坏力—恢复力”“退化力—提升力”3对相互作用力的贵州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赋权,运用TOPSIS方法测度贵州2000年—2020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2000年—2020年贵州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呈递增趋势,2020年综合贴近度为0.551 5,比2000年增长了2.05倍;支撑力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压力子系统对贵州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受恢复力子系统贴进度上升的影响,破坏力子系统贴近度处于较低水平;退化力子系统贴近度呈下降趋势,这得益于提升力子系统上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以大连市金州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2000~2005年金州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以及2004年各乡镇相对于金州区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研究表明,金州区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经济和土地资源共同对金州的人口起支撑作用.金州城区和个别乡镇土地承载力较低,说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发展中应当重视耕地资源减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科学理论,讨论了人口-土地资源系统的演化方向和平衡态稳定性问题.稳定的平衡态是系统发展可能达到的最终状态,在人口与土地资源自治系统中,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数量和生活消费水平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研究表明:(1)稳定平衡态时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成正比;(2)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与人类消费水平成反比;(3)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力与耕地面积和土地单产潜力成正比.文章对我国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省级区域尺度明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尚且不足,本文以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支撑系统、资源供给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及调节系统4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集对分析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环境承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不足,调节能力较弱,虽然资源供给未成为限制因子,但生态环境支撑系统自身脆弱性对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巨大,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其结果能够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全面表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全面分析吐鲁番市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该市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提出了协调人地关系,促使该市经济较快发展的建议 。  相似文献   

11.
确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对济宁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济宁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已接近饱和值,各县市区水资源状况不同,承载程度不同,但是各县市区对水资源的压力程度与综合利用程度基本相同,表明现阶段各区域忽视自身资源能力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弊端.所做的宏观指标与综合指标的计算,可为济宁...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地区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评价石河子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分别计算了1980~2005年石河子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与全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域对比,石河子地区综合资源处于富余状态,且水资源是石河子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相对水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是石河子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3)水资源承载力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其水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占大部分,说明对石河子人口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水资源,而不是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3.
马莉 《河南科学》2018,(1):124-128
以陕西省为例,在统计分析2001—2015年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5年间陕西省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土地资源压力增大.经预测,2018—2030年陕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呈持续超载状态,到2030年陕西省人口数量达4044万人,粮食产量为1.5万t,超载人口数量为714万人.然而,超载人口数量逐年下降,可承载的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在不断提升.因此,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合理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缓解因超载人口所带来的土地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14.
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以全国为参照区,分别计算分析了: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十年来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②新疆与中国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新疆综合资源处于富余状态,且土地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新疆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3)与东部地区相比,新疆综合资源承载压力远低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其综合资源承载力超载程度也低于西部整体水平.并指出新疆经济发展的障碍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宏观多目标情景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多目标情景分析方法和综合评判方法,从面域尺度对西北地区2010、2020年不同情景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和评价.预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用水将在现在基础上继续增加,但增加幅度有限,通过提高用水效率、调整产业结构、控制灌溉面积发展等综合措施,西北地区未来可以实现逐步水资源供需平衡及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综合评价结果认为,未来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将逐步得到改善,但中短期内仍不可能达到良好可承载的程度,其中以A1 B1 C2发展情景方案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承载力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承载力理论探讨和争论阶段是缺失的,直接进入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的阶段。90年代之前以土地承载力为主,之后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成为主流,进入21世纪后体现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生态承载力和城市承载力兴起。实现了研究对象从人口向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拓展、研究尺度的多元化和研究过程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建议未来承载力研究重点以区域综合承载力为主,以综合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前瞻性的决策需求为先导,以现实可操作性的量化方法为核心,分析以生态系统总体能够承受的人类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土地综合承载力评判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土地承载力重新审视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重构土地承载力的理论框架,并以我国东部潜海地区为例,对区域土地承载力的评判指标体系进行了全新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土地资源承载力(CLC)与土地资源承载指数(ILCC)模型,定量评价了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1997—2006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997—2006年甘南州人粮关系趋于盈余;土地资源承载力中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与土地资源利用强度密切相关;人口总量的变化与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雄安新区资源与环境的禀赋特征,结合雄安新区的发展规划定位,以资源、环境、生态(绿色生态)与社会经济系统为一级指标,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体现人地关系协调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选择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地质环境、绿色治理、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经济与社会为二级要素性指标及若干个三级...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区域都是开放的,它与外界存在环境承载力和压力的流通和交换。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容量、经济和技术是可以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为了能定量地计算区域内外承载力和压力的流通和交换,以及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容量、经济和技术之间的互补性,本文明确了相对环境承载力与压力的计算思路,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以武汉市为例说明相对环境承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