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批准,《化学名词》(第二版)近日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化学名词》(第二版)由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完成,共收词9142条,均有定义或注释,内容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放射化学等领域。1991年8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了5874条化学基本名词。《化学名词》(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增补,并加注定义或注释。修订工作于2004年底正式启动,历经十年,通过多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于2015年3月经全国科技名词委  相似文献   

2.
1989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遗传学名词》(第一版),审定了遗传学名词1519条,少数名词附有简短释文。2001年,中国遗传学会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托,组成了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负责修订第一批公布的名词并  相似文献   

3.
<正>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物理学名词》(第三版)于2019年3月正式公布。《物理学名词》(第三版)由第三届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完成。本次公布的名词共14 426条,内容包括:通类,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热学、统计物理学,相对论、量子理论,原子、分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交叉学科等共11部分。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和中国物理学会共同组建了第三届物理学名词审定  相似文献   

4.
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最早成立的分委员会之一。198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大气科学名词》(第一版),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而使中国大气科学名词定名不准、译名混乱的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公布名词中没有给出定义,有些名词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容易混淆的情况。鉴于此,在198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指定大气科学为名词审定中增加释义的试点学科,  相似文献   

5.
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最早成立的分委员会之一。198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大气科学名词》(第一版),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而使中国大气科学名词定名不准、译名混乱的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公布名词中没有给出定义,有些名词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容易混淆的情况。鉴于此,在198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指定大气科学为名词审定中增加释义的试点学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化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历史沿革,第二届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工作的情况,分析并讨论了在第二届化学名词审定工作中新元素的中文命名问题、化学名词的造字与规范汉字问题、化学名词的定义问题以及海峡两岸化学名词的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技术语研究》2005,7(1):64-64
第二届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4年12月8日在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第二届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白春礼、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潘书祥、第一届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王夔等50余位化学界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2006年12月23日,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二届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院士,中国林科院常务副院长张守功等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林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等领导出席。成立大会由第二届林学名词委副主任尹发权主持。第二届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争取在2009年秋季之前完成《林学名词》(第二版)的审定任务。 (高素婷)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2006年12月16日,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二届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第二届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洪绂曾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方智远院士近50位专家学者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等领导出席。会议由第二届农学名词委副主任、中国农学会邹瑞苍副秘书长主持。第二届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争取在两年内完成《农学名词》(第二版)的审定工作。 (张瑞)  相似文献   

10.
我现在代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大会作关于已完成《天文学名词》第二版的审定的汇报。《天文学名词》(1987)于1987年出版问世(以下简称第一版)。之后,又于1989年出版了繁体字海外版。第一版共收天文学名词1956条,其中基本名词1572条,天体专名、天象专名共384条;并对100条较为生僻的、或内涵易于混淆的基本名词加上了定义式注释。1989年海外版完成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下达了出版《天文学名词》第二版的任务。对第二版的要求是:一、对第一版进行可能需要的修订、增补可能疏漏的重要的基本名词;二、增添新出现的天文学名词;三、除已注释的100条名词之外,将第一版内其余的基本名词及新入选第二版的天文学名词,全都加上定义式注释。1990年,经过聘任的第三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始拟定第二版的编辑和审定计划,明确了10个分支学科的委员的名词注释撰写任务,以及新名词的选定和审定程序。从1991到1995,经过第三届和第四届4次全体委员参加的审定会、1次部分委员参加的审定会,以及多次分支学科小组的审定会,于1995年完成了第二版的终审。在完成按分支学科名词的内涵排序以及英汉和汉英两个索引之后,即可送交出版。第二版共收天文学名词2338条。包括基本名词1962条,天体专名、天象专名412条。基本名词比第一版增加354条。除宇宙、时间和空间3个最上位词外,全都加上了定义式注释。在增加的名词中,绝大部分是能反映90年代天文学进展的新名词。例如,越地小行星、厚盘族、微引力透镜、光纤分光、哈勃空间望远镜等。在新增加的基本名词中还有少数是第一版疏漏的,例如,银心聚度、太阳质量(天文学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北京时、棕矮星、视界。另一些则是上位词和扩充的同位词,例如,射电对应体(光学对应体的同位词)、光学天体(光学对应体的上位词)。在新增加的天体专名中载有第一版问世后才有正式命名的18个太阳系天然卫星。现在,我着重汇报一下,名词注释和新词审定的体会。先说名词注释。第三届审定委员会在组建之初,预计到为近2000条名词撰写注释并审定是该届的主要任务。对第二届审定委员会的成员作了不大但必要的调整和增聘,使第三届审定委员会的人选能匀称地分布在10个分支学科内,并将名词的注释分配给各个学科小组。鉴于委员们对如何撰写规范的定义式注释,缺少深刻的了解。遂在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审定会上,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负责同志示范讲解名词注释的规范,使委员们加深了解并统一认识。例如,何谓种差+属注释法?示范如下:天体力学 研究天体和天体系统在引力作用下的轨道、自转和动力学演化的天文学分支。“研究天体和天体系统在引力作用下的轨道、自转和动力学演化”是种差。“天文学分支”是属。又如:聚星 三颗至大约十颗恒星组成,在彼此引力作用下运动的天体系统。“三颗至大约十颗恒星组成,在彼此引力作用下运动”是种差。“天体系统”是属。在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审定会上,逐个审定每一学科小组撰写的5-10条名词的注释,并评议出审定通过、合格但要修改、不合格得另写等三档。这样,根据第二次审定会的审定标准和分寸,在审定会之后,由各个分支学科小组自行安排修饰、修改或重写。现举几个例子看一下注释的审定过程:较差观测用同一控测器,用同一方法和手段,对不同天区的两个或多个天体,或同一天区的两个或多个天体的对比观测(一稿)。用同一探测器、方法和手段,对两个或多个天体的对比观测(二稿)。用相同的探测器、方法和手段,对两个或多个天体的对比观测(定稿)。注:“观测”是另一基本名词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在相距数千公里以上的两观测站,同时接收同一射电源的电波,各自独立记录的信号经事后相关处理以测定两站距离的观测技术(一稿)。相距数千公里以上的两观测站,同时接收同一天体的射电波,通过干涉进行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研究的技术(二稿)。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或甚长基线干涉仪阵,进行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研究的技术方法(定稿)。注:“甚长基线干涉仪”是另一基本名词黑洞脱离速度超过光速而只能吸收外部物质和能量,但不能向外输出物质和能量的极强引力的天体(初稿)。由一个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而不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从中逃离的视界所规定的时空区域(定稿)。注:“视界”是另一基本名词吸积盘受天体吸引而环绕在天体周围的物质盘(初稿)。有角动量物质被天体吸积时,形成的环绕该天体的盘状结构(定稿)。注:“吸积”是另一基本名词这样,在分支学科小组的撰写—审定—修改的基础上,经过4年,共4次全体委员的审定,于1995年4月完成了第二版待加注释的1823条名词之注释的终审。我再说一点有关新词审定的工作。鉴于80-90年代天文学的巨大进展,天文学新名词和新术语的不断涌现,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建之初,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即规定,新词的审定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迄今的四届中,新词的搜集和审定始终是常规工作。1985-1994年间,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天文学会主编的期刊《天文学进展》,已发表四批英汉对照《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共686条。还于1991-1994年间,在我们的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刊布了两批经过初步审定的、汉英对照《天文学新名词》,共488条。第二版内新词的选定就是在新词的搜集和审定的常规工作基础上完成的。最后,对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建设和今后的任务谈点看法。首先,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应力求组建成具有学术权威性的工作实体。由于名词审定在现阶段,对每一位应聘的委员都是一项纯服务性的、非本职的、业余的具体事务。所以,是否关心并热心名词事业应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从第一届起,即努力不使之成为荣誉式的或名誉式的。十年的实践表明这一看法和做法正确。要使审定委员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工作实体,当然不太容易,但能做到。在第三届委员会的25位委员中,有天文台正副台长3人、天文系正副主任3人;在第四届委员会的26位委员中,有院士1人、理学院院长1人、天文台台长2人、天文系正副主任2人。他们的本职工作、学术活动和社会事务不可谓不繁重,但出自对名词事业的重视、关心和热心,事实上,他们总是设法挤出时间和精力,参与分支学科小组的名词注释的撰写、讨论、修改、审定,并力求参加一年一次的审定会。其次,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应力求其所属的10个分支学科的专家均匀分布。在第一届委员会组建时,曾着眼于应聘学者所在的天文单位和机构的均匀分布。实践表明,无论对名词审定、注释撰写,还是对新词的搜集和审定,分支学科的天文学家均匀分布更为重要。此外,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还要努力保持为一个拥有知识能不断更新、熟悉本分支学科最新进展、具有对最新成就作出判断的天文学家实体。这在新词的搜集、选定、定名和审定,尤其在新词的注释的高效率、高水平的完成过程中,显示出其重要性。当前,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面临的最大后顾之忧是成员的年事老化,吸收重视、关心并热心名词事业,有能力并乐于为之出力的新人选很不容易。关于今后几年的任务,想到的有如下两项:①常规地搜集、选定、定名和审定新词,为出版第三版打好基础。②着手实现和台湾同行的天文学名词交流、研讨。推动全世界使用汉语地区的天文学名词一致化事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从始至终都是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工作的。每年一次的审定委员会例会都是在全国委员会提供了人力、财力才得以实现。在此也代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办公室多年的辛劳和服务致谢!我就说这些,请批评、指正。谢谢!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正式公布的名词有《生物物理学名词(第二版)》《核医学名词》和《呼吸病学名词》,正在预公布期的名词有《化工名词(二)基本有机化工名词》《化工名词(三)化学工程基础名词》《结核病学名词》《植物学名词(第二版)》《中国古代史名词》和《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欢迎广大读者通过术语在线(www.termonline.cn)和全国科  相似文献   

12.
<正>7月30日,《地质学名词》(第二版)审定工作启动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召开,肖序常院士、全国名词委专职副主任裴亚军等二十余人参加会议。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卢民杰研究员主持会议。肖序常院士介绍了第二版地质学名词审定筹备工作情况,卢民杰介绍了审定工作内容及计划,裴亚军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名词审定工作进展及相关规划。与会专家随后就审定工作内容及计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宣传推广工作(封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不断加强对规范科技名词的推广应用工作,于2006年10月30日—11月3日举办了“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培训班”,出版界近70位编辑参加。新闻出版总署于永湛副署长出席了开幕式,并指出,经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规范科技名词的使用对于保证出版物质量,是最基本的要求。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研讨会(2006年10月10日-15日,新疆)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2007年1月15日,北京)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1991年全国名词委组建成立了第一届铁道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铁道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审定委员的共同努力下 ,1996年《铁道科技名词》完成审定工作 ,经全国名词委批准公布出版。此后铁道部有关部门和铁道名词委的委员们采用多种途径积极贯彻、推广所公布的规范词。他们的主要办法是 :1 铁道部科技司发出了《关于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铁道科技名词〉的通知》要求在全路推广、使用这些名词。通知中还特别指出“在铁路科技进步奖著作奖评审中 ,应把使用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著作质量的标准之一”。2 铁道名词…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9月30日,第二届经贸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成立并召开第一次评审会议。第二届经贸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第二届经贸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杜志雄、冯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杨圣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等20余位领导和专家  相似文献   

16.
简讯     
《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定义)公布、出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定义)已于2006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总论,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发育遗传学,群体、数量遗传学,进化遗传学,基因组学8部分,共2358条。该书对1989年公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术语研究》2010,(1):F0003-F0003
经过广大语言学界知名专家的努力,《语言学名词》已完成审定工作,将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第一部社科名词术语辞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术语》2010,12(1):F0003-F0003
经过广大语言学界知名专家的努力,《语言学名词》已完成审定工作,将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第一部社科名词术语辞书。  相似文献   

19.
简讯     
2002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出版规范科技名词6种:《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9471条)、《医学名词》(7,整形外科学、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皮肤病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3076条)、《测绘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2077条)、《水产名词》(定义版,3321条)、《电力名词》(6272条)、《地理信息系统名词》(1808条)。 (邬江)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2006年10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召开了第二届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杨国桢,第二届物理学名词委顾问赵凯华、主任阎守胜、副主任刘寄星等近20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研究室主任邬江主持。刘青、杨国桢和赵凯华先后作了会议发言,简要回顾了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成果,并对本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中国物理学界历来重视名词审定工作,早在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后就设立了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国家和民族遭受沉重灾难的年代,物理学前辈科学家们仍坚持不懈,以严谨高尚的科学风范,为统一中国物理学名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优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第一届物理学名词委先后审定了两版《物理学名词》(第一版为基础部分),自公布之日起已有10年,在物理学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本届物理学名词委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并将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物理学名词对照工作。随后,潘书祥原副主任代表全国科技名词委宣读了第二届物理学名词委组成名单和颁发了聘书。阎守胜主任在发言中对第一届物理学名词委各位专家的杰出工作表示感谢,并对本届委员会的前期工作做了安排。本届委员会已经建立了一个以两个月为周期的审定工作程序,可以保证审定工作稳步、高效地向前推进。本次会议对如何做好本届物理学名词委工作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根据预定计划和会前提出的修订意见,对1996年版物理学名词部分内容进行了逐条讨论、修正和补充。 (赵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