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这一当前社会热点现象的探讨,看到了隐私权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冲突问题。明确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边界所在因而显得十分重要。反思"人肉搜索"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的不足息息相关,全面充分的隐私权保护要求使我国立法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引擎催生了多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运用科技捍卫社会道德的强大威力。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对隐私权大量侵犯的问题。该如何运用"人肉搜索"才能使信息高速路上的隐私权得到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袁进华 《科技信息》2009,(13):251-251,183
随着网络“人肉搜索”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侵权事件。本文就人肉搜索可能带来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安宁权受到侵害以及侵权主体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人肉搜索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搜索方式,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对"被人肉者"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和现实生活的干扰。本文主要界定网络隐私权的定义,分析"人肉搜索"对网络隐私权及其他权益的侵犯,分析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及不足,提出完善我国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特别是近几年一直备受大家关注的人肉搜索事件,它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正面的社会作用,同时也与公民隐私权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那么,如何理解网络环境下的人肉搜索与隐私权,又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新问题,"人肉搜索"的出现让我们在网络世界里又一次遭遇了考验,"人肉搜索"事件正在向法律发起挑战。超过法律底线的人肉搜索行为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通过法律途径切实维护公民的隐私权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搜索引擎的新型搜索方式发展相当迅速,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导致了很多负面的社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对公民隐私权保护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通过对人肉搜索中侵权行为的法律分析,分别从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律精神、网络服务商的义务以及网络实名制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最近的几个案例来看,"人肉搜索"的正当性广受质疑,那么"人肉搜索"有什么有悖于法律之处呢?笔者看来,"人肉搜索"激化了公民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同时也使得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两种方式的内在矛盾明显化。  相似文献   

9.
对互联网“人肉搜索”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寻求即时信息”到群体“泄愤”,“人肉搜索”似乎已变成人们动辄疾呼的“道德审判”工具。综观各类“人肉搜索”事件,网民群体作为“人肉搜索”工具的使用主体,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事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对“人肉搜索”行为的规范与引导,首先应分析大众网民在这一群体行为中的社会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0.
陈琛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38-142
从“寻求即时信息”到群体“泄愤”,“人肉搜索”似乎已变成人们动辄疾呼的“道德审判”工具。综观各类“人肉搜索”事件,网民群体作为“人肉搜索”工具的使用主体,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事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对“人肉搜索”行为的规范与引导,首先应分析大众网民在这一群体行为中的社会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1.
当网络的"人肉搜索"是否需要立法监管的问题还在激烈讨论中时,今年6月28日,微软悄然推出一款能够直观显示被搜索者人脉关系的"人立方"关系搜索引擎。在这里,你能搜索出李宇春是姚明的妹妹,比尔·盖茨居然同潘金莲扯上了关系……  相似文献   

12.
莫让“人肉搜索”沦为网络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宛如一道令人不寒而栗的江湖追杀令,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宠”。成千上万的网民对其推崇备至,凭借它人人都是福尔摩斯,而“人肉搜索”在一次次网络围剿事件中,也不负众望成为道德“审判官”。然而,在惊叹其强大威力的同时,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表示忧虑和担心……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引擎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兴起的一种资料搜集方式。在由衷赞叹"人肉搜索"强大威力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存在的法律风险和隐患。合理适用"人肉搜索",不仅可以为社会所服务,而且能够起到极为有效的法律监督作用。反之,过度或违法运用,只会造成对他人隐私权、人身权等的侵害,甚至侵权主体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人肉搜索"应在法律范围内合法适用,其规制制度的关键在于加强立法以及网络传播平台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陈自瑶事件”距今已有9年,而“人肉搜索”却愈发清晰和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文试图将“人肉搜索”与网络暴力进行比较,以期把握“人肉搜索”的实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搜索方式,它是一柄双刃剑。如果正确的使用,它可以弥补机器搜索引擎的不足,但如果被滥用的话,则会造成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这样就对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虐猫事件"令人们真正感受到"人肉搜索"的强大力量。虐猫事件以后,"人肉搜索"逐渐从先前的娱乐消遣行为,发展成为人们捍卫道德、惩恶扬善的工具。但是,由于网络管理者的不作为,人肉搜索开始从"道德武器"向"网络暴力"转变。近年来,网络犯罪时有发生,而针对普通人群,涉及众多民众的人肉搜索更是将网络世界搅得天无宁日。网络不再因为虚拟而安全,在虚拟世界里发生的争斗也不可避免的转变为真实。  相似文献   

17.
张键 《世界博览》2009,(22):17-17
“人肉搜索”在网上又被称作“网络通缉令”。美国《洛杉矶时报》曾经评论说,“中国的人肉搜索让美国的FBI黯然失色”。曾几何时,“人肉搜索”一词风行中国网坛。一组组令人义愤填膺或群情激愤的事件在网上被曝光被披露后,迅速汇成巨大的舆论洪流而一发不可收,有“好事者”振臂一呼,于是乎“人肉搜索”就在瞬间化为无形的巨网,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和批评权,另一方面又容易演变为网络暴力。对此,我们应多管齐下,从立法、行业自律及技术等方面规范和引导“人肉搜索”行为,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肉搜索”的效能,使之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与互联网络一起诞生的"网络隐私权",是一个新兴的法学术语,一般是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的私人生活品质和相关个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敏感信息,包括某些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等。网络隐私侵权方式包括服务商的不良行为、网民人肉搜索及黑客攻击等。由于网络具有广泛传播性及其互动性和匿名性,网络隐私权表现出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新特点。如主体的复杂性、内容的广  相似文献   

20.
网络言论自由属于言论自由的一种,现代社会互联网大大拓展了言论自由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也给一些权利诸如名誉权、隐私权等造成威胁。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网络言论自由也不例外。法律是规制自由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在法律之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因此,在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应当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