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诗歌中,意象是诗人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是诗人的意识与外界物象水乳交融般的结合。在这里"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象"是指客观的外界物象,这两者水乳般的交融就是意象。意象营造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在诗词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包涵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在《冬夜评论》中曾赞美过“意象奇警”“思想隽远,耐人咀嚼”的诗。赞赏过外国诗人华茨活提出的诗人“主观的渲染”“渗透物象底生命里去了”的写景状物法。这些都与我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说相吻合。从闻一多的创作实践看,他也是深谙此中真谛的。  相似文献   

3.
陶澍是清嘉道年间极有名气的诗人,在他周围聚集了当时一大批诗人.著名的宣南诗社(初名消寒诗社)就是陶澍等人发起建立的,诗社成员亦视陶澍为诗社的领袖.宣南诗社是一个文艺团体,多由南方各省在京的有功名的中下层官僚组成,前后成员有68人.他们的诗作不仅"润色太平业,歌咏同朝美";而且关注国计民生,倡导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4.
海子长诗的创作在核心意象上有一个从"水"到"太阳"的转变.背后是诗歌情调和诗歌境界的变化.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导致诗人旧我的灭亡,新我的重生.基于对生命的沉思,海子的长诗风格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他的诗学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现象对中国诗坛的启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陈三立是戊戍维新党人,又是晚清民初杰出的"同光体"诗人之一。在他的诗歌中,有着对时代的自觉性省察,真实地再现他对家国、生命、文化的悲剧性反思。  相似文献   

6.
《蔷薇园》是中古波斯诗人萨迪的代表作品,它通过散文诗的形式体现了诗人对真理的无限渴望,对善良品行的高度颂扬,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而伊斯兰哲学家沙比对生命的体验也正在于此,他认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最高追求。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蔷薇园》中的伊斯兰生命哲学作以梳理和认识,揭示了伊斯兰生命哲学的"真"、"善"、"美",并力图挖掘作品蕴含的审美意识,从中透视萨迪《蔷薇园》与伊斯兰生命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指出:"俯仰往还,远近取与,是中国哲人的观照法,也是诗人的观照法.而这观照法表现在我们的诗中画中,构成我们诗画中空间意识的特质."所谓"俯仰往还,远近取与"最初是我国哲人观物取象的方法,就是指主体充分利用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远近移位地对客观物象进行体察和把握的观照方法.它是哲人们为了认知神秘的自然和复杂社会而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和积累起来的一整套观物方式和法则.尽管诗歌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诗人也在按照美的原则进行审美和创作.但是只要我们全面审视诗人们尤其是晋唐山水诗人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云作为一种自然物象,在禅悟诗人的眼中却成为一种具有浓郁佛禅意蕴的特殊物境.在王维中晚期的诗歌创作中,受其参禅礼佛的生活方式与禅观审视心态的影响,自然的云,通过其禅化心境的改造,成为一种蕴涵着他空灵心性的独特的诗歌意象,云在他的心中眼前,呈现着浓郁的禅悟色彩.  相似文献   

9.
:“九叶诗人”穆旦因其创作实绩深厚而成为中国诗坛上一颗最亮丽的星宿。近年来诗界对他进行了严肃、认真、虔诚的研究 ,从多方面考察了他的诗歌艺术。穆旦生命中的独特的品质由他生命的高蹈意志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构成 ,正是这两者共同演绎了诗人丰富而痛苦的一生 ,以及形成了他那独具个性的诗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新边塞诗"是七十年代末崛起的诗群,它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审美情趣而亮眼于当今诗坛.其中杨牧、周涛和章德益的诗歌充分展现了西北边地的异域风情色彩和融入诗人生命意识的种种反思与追求.诗人以深沉而凝重的笔调,旷远而雄浑的意境,高昂而长啸的情感,抒发了在地域性和民族性之中的那种生命崇高悲壮的美.  相似文献   

11.
李贺的诗渗透着人生的悲剧感,充满着对时间、生命以及宇宙世事的探求与追问,同时,融入了李贺复杂的人生感悟与生命体验。大胆想象,神思飞扬,用语险奇,色彩斑斓,喜用"鬼"、"泣"、"死"、"血"等字。李贺一生都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矛盾中抗争,李贺及其作品,留给人们太多的沉重思考,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动态网络以及组成动态网络的主要单元——动态连接对象的数学描述,分析了动态连接对象的演化特征,将动态连接对象的演化分为生命演化、几何特征演化和拓扑关系演化3种类型,其中生命演化可以支持表达对象演化的继承关系。定义了新增、分裂继承、合并继承、消亡、分裂、合并、形变、相遇和分离9个演化事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动态连接对象为中心的动态网络数据结构,使得动态网络的数据操作与维护相对容易实现。设计了基于本文模型的面向动态连接对象的基本操作以及动态网络数据的完整性检验规则。  相似文献   

13.
盛唐诗人王维众多的写景诗中,始终以绿色为其基调,诗人自身所具有的归隐情结及其长期的山林隐居生活,构成了其绿色写景诗的心理及现实基础,并通过“诗”这一载体来表现诗人自身的心境及其赋予大自然的深远意蕴。  相似文献   

14.
杨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就杨牧少年罹难失学,青年流浪新疆,中年崛起诗坛的不平凡经历,总结并解析包括"政治现象"、"文化教育现象"、"诗人自我超越现象"、"文人当官现象"等在内的杨牧现象.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是因为这些篇章集中表现了屈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司马迁之所以悲屈原之志,并第一次如此充满感情地写下了记载屈原生平事迹的<屈原列传>,是因为司马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生平志趣、政治遭遇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极具个性的诗人,他一改元白诗派平实粗俗、韩孟诗派奇异诡谲的诗风,开创了凄美浑融、瑰丽沉绝的诗歌风貌。他善于将外在的物象融入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创造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觉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时世之怨,在一定层面上赋予了这些意象特定的人生哲理和宇宙时空感悟,月亮意象在这其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给予冯至“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褒扬,是因诗人中后期的创作。如今看来.诗人早期创作的四首叙事诗的成就也不容小觑,它们包蕴的诗人生命意识的清醒姿态,诗人的“家园”意识,以及诗人在生命荒原中“无家可归”的惶惑和“寻家无着”的焦灼,无不使之带上了一种超越时代思想情绪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历来论岑参诗歌的评家,多着眼于其"奇语"、"奇意"、"奇境",而忽视了其诗歌无论在表现内容、语言运用、诗歌体式方面都存在着"俗"的一面.从岑诗的接受对象和接受程度来看,似也证明了此种看法.  相似文献   

19.
周济以词论为后世所知,众多学者对其精辟的词论已做深入的研究,但他的词却甚少有人论及.理论的发明一般都不可能脱离创作实践,周济的词就是其词论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杨花是周济词作中常吟咏的对象,在杨花的意象中,词人寄托了春恨闺怨情愁、身世飘零之感、及时代盛衰之叹.在主题内容上更进前人一步,而艺术特色上能摆脱传统杨花词缠绵悱恻的写法,做到豪宕不羁.周济一生钻研词学,后期更是心有所得,从这几首咏杨花词的比较中,能看出其创作前后的变化以及与理论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