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沿友 《贵州科学》1993,11(3):77-79
水稻(品种:光辉)幼苗吸收k~+、NH_4~+、NO_3~-、H_2PO_4~-与这些离子在吸收液中的浓度关系是非常简单的。K~+、H_2PO_4~-、No_3~-的吸收与它在吸收液中的浓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NH_4~+的吸收不受吸收液中的NH_4~+和其它离子的显著影响。从整体来看,离子吸收又是平衡的。  相似文献   

2.
植被恢复对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莉丽 《河南科学》2020,38(5):721-727
选择陕西省吴起县和礼泉县退耕还林还草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农用地土壤作为对照,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水溶性F~-、Cl~-、SO_4~(2-)、NO_3~-、NO_2~-和PO_4~(3-)等六种阴离子浓度,研究了农地退耕后土壤水溶性阴离子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六种阴离子中,SO_4~(2-)和NO_3~-浓度较高,而Cl~-、NO_2~-、F~-和PO_4~(3-)离子浓度相对较低.除F~-、NO_2~-和PO_4~(3-)外,农地退耕后,两个样区表层土壤水溶性阴离子含量明显提高.多元统计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可解释有关土壤阴离子含量47%的变异,且F-主要受海拔和纬度的影响,而Cl~-、NO_3~-、NO_2~-和PO_4~(3-)受植被类型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在稀硫酸介质中,NO_2~-催化KBrO_3氧化溴邻苯三酚红褪色,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NO_2~-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9μg/25ml,检测限为8.0×10~(-10)g/ml.用于水样中痕量NO_2~-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基于腾格里沙漠西南缘,研究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包气带中ρ(NO_3~-)、ρ(Cl~-)以及c(NO_3~-/c(Cl~-),探究土壤包气带中硝酸盐的来源以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个沙漠包气带剖面中NO3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沉降,而农作物耕种剖面硝酸盐主要来源于无机氮肥施加以及大气沉降.其中,裸沙剖面中不同土壤深度ρ(NO_3~-)、ρ(Cl~-)基本呈现一致趋势,强降水浸润事件可以将剖面中Cl、NO_3~-向深层包气带迁移;红柳覆盖沙地剖面中受到植被对养分的选择性吸收影响,硝酸盐质量浓度大幅减少,向深层包气带的迁移量也较裸沙剖面低,表明天然植被对沙漠包气带NO_3~-富集和变化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农作物耕种剖面中由于受到额外氮肥施加和作物根系吸收的影响,改变了ρ(Cl~-)、ρ(NO_3~-)在包气带中相对一致的运移关系.沙漠包气带作为活性氮储存的重要位置,需要对其硝酸盐的来源和迁移富集规律进行研究,以便有效管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植物的绿叶是进行碳素和氮素同化的场所,叶绿体既可进行CO_2光合作用,又可进行硝酸光合作用,把碳素、氮素同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它的活性由底物NO_3~-诱导产生,是植物体内主导氮素代谢作用持久且较稳定的关键性酶,能够灵敏地反映外界氮素水平。以小麦为实验材料,在不同生育期施以不同量的氮肥,了解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氮素营养的关系,叶片含氮量与光合作用的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NO_2~-在0.5-1N HCl介质中氧化二苯硫腙的褪色反应,用萃取平衡控制反应时间和水相中二苯硫腙的浓度,建立了非催化动力学分析法测定NO_2~-的新方法.反应速度的检测,是在620nm下测定反应前后CCl_4相中二苯硫腙的吸光度变化.方法灵敏度为8×10~(-3)g·ml~(-1)NO_2~-,线性范围是0.8~5μg NO_2~-/10ml.对干扰严重的金属离子Cu~(2+)、Cu~+、Ag~+、Hg~(2+)、Au~(3+)等可在pH 3~7条件下,用二苯硫腙的CCl_4溶液萃取除去.用该法测定废水中的NO_2~-,与用生成偶氮染料比色法测定结果一致.方法的精密度:对三个试样各6次测定的变动系数分别为0.6%,0.9%,和1.5%.  相似文献   

7.
杨木屑在DMF中与环氧氯丙烷、三甲胺反应制备吸附剂,当吸附剂用量为2.8 g/L,溶液中NO_2~-初始质量浓度为45 mg/L,pH值7.0左右,在25℃时吸附剂对NO_2~-的吸附百分数约为95%.吸附剂对NO_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更为吻合.吸附为放热过程,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和最大饱和吸附量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对水溶液中NO_2~-的吸附.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体现对水溶液中NO_2~-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8.
Mo(Ⅵ)在pH 2~3,0.1mol/L KCl溶液中能被还原,其电位为-0.45V(对Ag/AgCl)。还原产物能沉积在滴汞上,它能催化N0_2~-的还原。NO_2~-的还原电位从-0.95V(对Ag/AgCl)正移到-0.81V。NO_2~-还原峰电流的大小正比于它的浓度,NO_3~-在很宽的浓度范围内不干扰。本文对NO_2~-和NO_3~-在Mo存在时的极谱行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许多学者对生物体的氮代谢进行了研究.Jone(1936)及罗宗雅等(1963)研究了磷对小麦氮代谢的影响;Breon(1944)研究了磷对番茄氮代谢的影响,均发现磷对非固氮生物的氮代谢有明显的影响.Mahl、M、C(1960)及Masayuki Ohmori(1974)研究了氨对固氮生物固氮活性的作用,发现氨离子能抑制Klebsiellapneumoniae及Anabaena cylindrica的固氮酶的活性,影响含氮化合物的变化.本试验以共生固氮生物——红萍(Azolla imbricata Nabai)为材料,在有No_3~-的培养基中,研究磷对红萍的氮化合物及核酸的影响,以探讨共生固氮生物磷氮代谢的关系及以磷增氮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1984年4—5月间,测定了厦门沿岸海水中的主要氧化还原敏感化学形态即NO_3~-、NO_2~-、NH_4~+、溶解氧(DO)、Fe~(2+)、Mn~(2+)、I~-、IO_3~-和H_2S。发现水体中氧达到饱和或过饱和。这表明该海区海水是一种空—海气体交换快、水体混合均匀的充氧海水。O_2—H_2O电对的pE值在12.4—12.5范围内。热力学计算的pE值表明,在充氧海水中氧化还原电对还没有达到平衡。IO_3~-—I~-、NO_2~-—NH_4~+和NO_3~-—NH_4~+电对的pE值随O_2—H_2O电对的增大而增大。O_2—H_2O、IO_3~-—I和NO_2~-—NH_4~+电对的pE值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根据pE—pH、pE—log[M]和log[M]—pH的相互关系图,我们可以推断达到平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氮输入对城市河岸带绿地温室气体N_2O和CH_4短期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系统测定了不同季节上海市典型城市河岸绿化带草地输入硝酸盐(NO_3~-)后N_2O和CH_4排放通量的短期(3-5d)时间变化特征,并同时测定了气温、光照强度、不同深度地温和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NO_3~-的输入在短期内可以显著增加春夏秋季N_2O、春夏季CH_4的排放通量,而在其他季节变化不明显;季节是影响N_2O和CH_4排放的主要因素,NO_3~-输入对N_2O排放具有显著影响且可以降低季节影响强度的显著性.在无NO_3~-输入的情况下,N_2O的排放通量和气温、地温相关性不显著,但随着输入量的增加,相关性程度逐渐增强;而CH_4在较低NO_3~-输入量(<3.18g N·m~(-2))下其排放通量和地温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而在较高输入量下,则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说明NO_3~-输入后短期内地温是影响河岸带绿地温室气体产生的重要的季节性因子,因此探讨氮输入对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应考虑其时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2.
光化学转化是抗生素类污染物在表层水体的主要降解途径,且受水体中多种溶解性组分的影响.目前许多研究主要针对单一组分对抗生素光降解的影响,鲜有研究报道多溶解性组分共存对抗生素光降解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水中经常检测出的磺胺氯哒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RSM)研究海水环境中代表性溶解性物质,溶解性有机质(DOM)、NO_3~-、Cl~-和Br~-的复合作用对磺胺氯哒嗪光解动力学的影响.通过RSM中的中心组合实验模块,并在P 0.05显著水平条件下对数据进行二次方程式拟合.结果表明在,DOM、NO_3~-、Cl~-和DOM-DOM相互作用是影响磺胺氯哒嗪光解的显著性因素.DOM抑制磺胺氯哒嗪光解,而NO_3~-、Cl~-和DOM-DOM相互作用则对磺胺氯哒嗪光解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红地球葡萄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形态和配比的氮素供应水平对葡萄试管苗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基中NH4+-N所占比例的升高,GS活力增加.当NH4+-N:NO3--N为5:5时,GS活力最高.硝酸还原酶活性(NR)随着培养基中NO3--N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且随着培养基中NO3--N比例的增加,试管苗体内的NO3--N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采用SBR法处理模拟豆制品废水,考察低溶解氧条件下反应时间对SBR反应系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水COD为350~450 mg/L时,对废水中的COD、NH_4~+—N、NO_2~-—N、NO_3~-—N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当曝气3 h左右后NO_2~-—N积累达到最大值,此时停止曝气可以有效的节约曝气量和曝气时间,从而达到节约电能.减少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典型矿业城市焦作市春季大气降水水化学特征及来源信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5个,采集大气降水水样30个,测试大气降水中主要离子成分.研究表明,焦作市降水阳离子的浓度变化规律为NH_4~+Ca~(2+)Mg~(2+)K~+Na~+,阴离子的变化规律为SO_4~(2-)NO_3~-Cl~-F~-. NH_4~+、Ca~(2+)、Mg~(2+)、SO_4~(2-)、NO_3~-、Cl~-是降水中主要的离子占离子总量的87.08%,且降雨对其有一定的冲刷作用.降水中Ca~(2+)、NH_4~+、SO_4~(2-)、NO_3~-贡献比率变化表明随着降雨时间的持续NO_3~-酸化的作用逐渐增强,Ca~(2+)的中和作用也逐渐增强.相关性分析表明典型碱性阳离子Ca~(2+)、NH_4~+、Mg~(2+)和典型致酸阴离子SO_4~(2-)、NO_3~-的相关性显著.在降水过程中发生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间的中和反应,硝酸盐和硫酸盐是降水中主要的致酸物质,NH_4~+、Ca~(2+)作为主要的阳离子,对降水中的酸性物质有着较强的中和能力.富集因子表明Ca~(2+)、Mg~(2+)、K~+绝大部分来自地壳源,Cl~-的42.6%来自海洋源,57%来自人为源;SO_4~(2-)和NO_3~-来自人为源的输入.  相似文献   

16.
采用HMT水热分解法,通过调控NO_3~-与HMT的物质的量比(n(NO_3~-)/n(HMT))在不同合成体系下制备Al OOH催化剂,并就其在苯甲醛和乙醇一步合成安息香乙醚中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价。通过XRD,FT-IR,TG-DTG,BET,TEM及NH3-TPD-M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调控合成体系中n(NO_3~-)/n(HMT)可以制备出结构和形貌不同的勃姆石。合成环境在构建Al OOH组成结构的基础上进而影响着其催化性能。取苯甲醛3 m L、乙醇40 m L、不同n(NO_3~-)/n(HMT)制备的Al OOH催化剂0.2 g,当反应温度为70℃,时间为40 min时,安息香乙醚的选择性均可达100%。高n(NO_3~-)/n(HMT)下制备的Al OOH能使苯甲醛的转化率达68.9%,低n(NO_3~-)/n(HMT)下制备的Al OOH仅使苯甲醛的转化率为32.3%,而调控n(NO_3~-)/n(HMT)使最终合成体系为中性条件下制备的Al OOH几乎没有催化活性(苯甲醛的转化率仅为3.08%)。不同的催化性能与制备所得Al OOH结构和形貌密切相关,而Al OOH催化剂酸量的不同构建是催化差异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7.
NO_2~-在2MHCl 介质中能氧化二苯硫腙,使四氯化碳相中绿色减退。通过测定620nm 下反应前后四氯化碳中吸光度的改变,建立了测定痕量 NO_2~-的新方法。方法的灵敏度ε=3. 45×10~4升·摩尔~(-1) ·厘米~(-1) ,最低检出限为5. 0×10~(-8) gNO_2~-·ml~(-1) ,线性范围为0. 50-7. 5μg·NO_2~-·10ml~(-1) 。对干扰的金属离子 Cu~+、Cu~(+2) 、Hg~(2+)、Ag~+、Au~(3+)等,可在 pH3-7条件下,用二苯硫腙的四氯化碳溶液萃取除去。该法用于测定废水中 NO_2~-,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三溴偶氮氯膦(TB-CPA)与稀土元素在乙醇介质中(含有HNO_3-NH_4NO_3)反应形成络合物可被NO_3~-型阴离子树脂定量吸附,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60nm,较溶液法红移10nm,提高了测定灵敏度.用于测定麦饭石中总稀土,经回收率试验结果满意.1 实验方法移取定量混合稀土标准溶液(2μg/ml)于50ml比色管中,加入2%Vc 3ml,0.1mol.L~(-1)HNO_35ml,10%硝酸铵5ml,0.005%TB—CPA 5ml,无水乙醇5ml.定容混匀,入100ml烧杯中加1.5g NO_3~-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研究证明:N_(NH)_4~+→N_(NO)_2~-→N_(NO)_3~-,即三氮迁移转化过程中的质量不守恒问题很显著。因而建立这种三氮转移动力学耦合数值模型用于地下水污染预测是不可靠的。较好的途径是依据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不同而选择NH_4~+或NO_3~-弥散-吸附迁移模型,以及NH_4~+→NO_3~-转移模型用于地下水污染预测。  相似文献   

20.
失血性休克复苏家兔血浆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和意义及牛磺酸可能的防治作用,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为2组(n=8):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1.5 h、复苏后1h、2h、3h血浆(NOS)活性、NO代谢产物(NO_2~-/NO_3~-)含量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休克组复苏后各时限血浆NOS活性、NO_2~-/NO_3~-含量均明显高于休克前及休克1.5 h(均P<0.01),休克组复苏后各时限MAP明显低于休克前(均P<0.01);牛磺酸(40mg·kg~(-1),iv)可显著缓解复苏后各时限上述指标变化(P<0.01)。提示失血性休克复苏时过量产生的NO可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使血压进一步下降,牛磺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体循环低血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NO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