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害性内脏传入冲动和针刺信号在大脑皮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培熹 《科学通报》1980,25(5):234-234
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分,在感觉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脏痛觉和穴位针感的产生及其相互作用,也与大脑皮层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大脑皮层与针刺抑制内脏痛的关系对阐明针麻原理是必要的。近年来大量的针麻临床资料表明,针麻效果与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有密切关系,一些实验资料也认为大脑皮层与针麻镇痛有关,但意见不一。为了进一步阐明此关系,本文以强刺激猫的内脏大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模拟上腹部  相似文献   

2.
刘磊 《科学通报》1978,23(3):190-190
针麻条件下的腹部手术,仍存在内脏牵拉反应、腹肌紧张及镇痛不全等问题。腹部手术在探查、牵拉内脏吋,易出现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上腹绞痛、腹肌紧张、呼吸紊乱等现象,造成手术困难,影响针麻效果,是一亟待克服的难题。本文着重研究牵拉内脏对喉头肌及腹壁肌肌电变化规律及电针某些穴位时有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膝眼”穴位的针感感受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晏 《科学通报》1983,28(17):1071-1071
我室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穴位针感感受器主要是深部感受器。由于穴位的部位不同,各有其为主的感受器。我室曾推论关节部位穴位的针感感受器可能以某种关节感受器为主。为了明确这一问题,本工作利用从猫的脊神经背根分离纤维细束记录来自内侧膝关节神经的单位性传入放电的方法,观察了针刺“内膝眼”穴位区所激活的感受器,并讨论了以何者为主。  相似文献   

4.
张人骥 《科学通报》1979,24(11):525-525
本工作将实验针麻的定量效果与肾上腺中儿茶酚胺囊泡的计数研究结合起来,试图在同体、相同针麻条件下分析其机能关系。  相似文献   

5.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典型的模式生物,且其神经系统对光、电、热梯度以及化学药物等有反应.本文报道了声振动对线虫转向行为影响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实时的声波作用线虫的电脑成像系统,实现拍摄并统计分析指定区域内多条线虫的行为;基于粒子追踪与形状分析算法,量化线虫行为;利用OFV-5000模块化激光测振系统测量培养基在声波作用下的振动;通过改变声波的位移振幅及频率等参数探讨声振动对线虫转向行为的影响.定义声感系数来衡量线虫转向行为受声振动影响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秀丽隐杆线虫可以感受到声振动,并且对声振动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相对于野生型线虫N2,机械力感觉神经元存在缺陷的突变体线虫mec-4,mec-7对声振动的响应减弱,表明机械力感觉神经元参与了对声波的感应;对于同一频率的声波,位移振幅的增加刺激了线虫的转向行为;但在固定位移振幅下,随着频率的升高,线虫的转向行为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本文的工作为进一步探究声波对线虫神经系统的作用并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奠定了理论及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淑洁 《科学通报》1978,23(9):565-565
已有动物实验证明,夹挤跟腱可以抑制丘脑中央外侧核单细胞的诱发“痛”放电和束旁核与痛有关的细胞自发节律放电。我们也曾观察到电针跟腱可缓解人流术引起的不良感觉和反应。有趣的是,捏跟腱引起的主观感觉和针刺某些穴位引起的“针感”非常相似。而且  相似文献   

7.
谭德培 《科学通报》1980,25(9):420-420
根据沈阳医学院针麻组的材料,祖国医学记载的经穴,大多数位于神经分枝的末端,穴位下有丰厚的深部组织。江振裕等指出,封闭支配“合谷”穴的皮神经不影响针刺“合谷“穴引起的镇痛效应,而用普鲁卡因浸润麻醉“合谷”穴的深部组织,针刺镇痛效应即不再出现。由此可见,深部组织的传入信号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在猫胫前肌神经上用剥制神经细束记录单位传人放电的方法研究了针刺对肌肉的,包括牵张和压力感受器在内的各  相似文献   

8.
魏朝行  张明  孔亚卓 《科学通报》2020,65(16):1556-1568
疼痛和痒是人体最重要的两种保护性躯体感觉,它们会导致个体产生不同的保护性反射行为.疼痛和痒在感觉信息传导过程中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两者是否共享神经通路,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以近些年神经影像和电生理学领域的研究结果为主,从躯体感觉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上行传导和下行调控的角度系统总结和比较了疼痛和痒在神经机制方面的异同.首先,本文从外周神经系统、脊髓水平以及大脑水平3个层面阐述了疼痛与痒的神经编码机制及其异同点;其次介绍了两者中枢调控系统的异同,并从感觉缓解与奖赏系统激活的角度阐述两者神经机制的关系.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疼痛和痒之间并不是单纯的独立、重叠或拮抗关系,而是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并且疼痛与痒的缓解也与奖赏系统存在双向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9.
周保和 《科学通报》1979,24(5):237-237
近年来在针麻原理研究中有不少报道指出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幅度降低脑内5-HT含量可使针刺镇痛作用减弱;腹腔注射5-HT的前体5-羟色氨酸(5HTP)提高脑内5-HT含量,则针效显著加强。本工作中我们试图对5HTP加强针刺镇痛的现象作进一步分析,并观察5-HT的另一个前体左旋色氨酸(TP)是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最长肌反射性肌电活动的循经感传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超  郑政  谢益宽 《科学通报》2000,45(18):1982-1988
在大鼠的背最长服上研究针刺引起反射性肌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以及针刺方向和局部阻滞作用对肌电传导的影响。发现针刺大鼠北最长肌的特定部位,可以在针刺点局部和纵向相邻2~3个脊椎节段内记录晨同步发放的肌电活动在同一脊了段水平,最大幅度的肌电通常位于背最长肌中部腱膜与肌腹交界线上;肌电活动由刺入点向尾侧传播的趋势优于向头侧传播;随着刺入点与记录点距离的增大,反射性肌电的幅度逐渐延长;与背最长肌长轴  相似文献   

11.
张宇 《科学之友》2008,(12):96-97
文章分别以等长与向心收缩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肱二头肌训练,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条件下进行力量练习,同样能够使肌肉力量与肌电积分值发生变化,提高肌肉兴奋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重点分析了固态感应加热电源中的MOSFET串联谐振型逆变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对电压型谐振逆变器的换流过程及锁相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一种能使开关损耗最小的零电压换流(ZVS-ZeroVoltageSwitching)的谐振逆变器ZVS锁相控制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通过对一种锁相控制电路的分析和改进,表明它是非常适用于现代感应加热电源的。  相似文献   

13.
感应电悬浮的稳定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国鸿 《科学通报》1995,40(13):1237-1237
在同样的结构尺寸情况下,要得到与磁悬浮一样大小的作用力,电悬浮需要非常大的电场梯度,这个值往往达到甚至超过空气的击穿强度.因此,在宏观机械中一般很少看到电悬浮的应用.随着微机械技术的发展,构件尺寸减小,电悬浮便有了潜在的应用价值,并被认为可用来克服微机械运动部件的摩擦和磨损.近年来国内外均有人相继对它开展研究.在各种悬浮机制中,感应悬浮结构简单,不必具备位置反馈控制器,仅仅通过电路设计,调  相似文献   

14.
手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幸失去手的人可以装配假手.以往,肘关节以下截肢者是用指伸肌和指曲肌的肌电来分别控制假手指的张开与闭合的,当这两个肌电信号都低于阈值或无肌电时,假手指静止.也可以将同一块肌肉的肌电用两个阈值分为三个不同的电平区域,分别控制假手指开、闭、停三个状态.但是,许多病人连上面两种单自由假手也无法控制,这是由于断肢会引起肌肉丧失、萎缩、错位和控  相似文献   

15.
密如蛛网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星罗棋布的穴位,以及其他一些器官组织系统,正是活生生的分形。但它们的分维特性同它们的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前文已报道,人体特殊感应机能在少年儿童中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具有这种特殊感应机能的少年儿童在测试过程中主观上有什么感觉,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我们让十多位具有这种机能的少年儿童各自独立叙述辨认文字或图形过程中的主观感觉.当受试者的感应时很短时,图象显示过程很快完成,受试者无法详细描述;当感应时较长时,受试者就可以详细描述图象显示的过程.综合他们的叙述,使我们对受试者主观上图象显示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受试者一致反映,在测试时,不论是用非密封法、纸套密封法还是布套摸图法,接受试样(非密封的或密封的文字、图形)后,主观上感到脑中逐渐出现一幅彩  相似文献   

17.
针刺猫后肢时某些深部感受器传入放电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仁榆 《科学通报》1973,18(4):184-184
根据本研究组的工作,浅层封闭穴位(指封闭针刺穴的皮神经)不影响针刺的镇痛效应,而深层封闭穴位(指浸润麻醉针刺区的深部组织)镇痛效应不再出现,看来针刺时起镇痛作用的传入冲动及针刺时受试者的针感(酸、胀、重、麻)主要来自深部组织(深筋膜、肌肉、骨膜、关节囊等)。要达到镇痛效果,必须使针刺的刺激量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时从深部组织的各种感受器必定向中枢发放大量的传入冲动。本文便是观察针刺时各类深部感受器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气功科学研究的一个侧面,开展对各种条件下的气功功能态自发脑电、诱发脑电的分析研究,对于搞清气功的生理机制是有实际意义的。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人做过一些工作。我们也在近期对静功态下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做了一些初步的观察、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赵志奇 《科学通报》1978,23(8):505-505
我们在针刺麻醉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以“同神经电针”——电针刺激支配手术区皮肤的传入神经——的方法进行手术,对皮肤镇痛有显著效果。用这个方法也能有效地缓解顽痛。在以前的实验中,我们曾模拟这一临床现象,结果表明:同神经电刺激的作用特点与刺激异神经或近、远节段穴位电针的抑制效应有明显的不同。本工作以多突触反射为痛反应的指标,进一步探讨“同神经电针”的镇痛规律和可能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20.
前已报道,在少年儿童中,人体特殊感应机能具有普遍性,这些儿童在运用特殊感应机能辨认文字、图形的过程中,往往主观上感到在脑内产生亮点.我们在一些儿童中发现这种主观上显示的亮点随儿童面对的方向而发生明暗变化,这种情况以小岚(女11岁)最为明显.我们想,这些少年儿童是否能凭借这种特殊感应机能来判别方向?为此,对小岚进行了测试. 我们用布蒙住小岚双眼,放一彩色纸片在她手中,当她自述脑内出现亮点后,将她抱起旋转数圈,再让她本人在原地转动,并转到脑内亮点最暗的方向时站定.结果她在面向南方时站定说,这边亮点最暗.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