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己具备登陆月球的基本手段,将中国宇航员送上太空为期不远,为此,我国 已有宇航员赴俄罗斯受训,为帮助读者体会妙趣横 生的宇航员训练情况,本刊特刊发由美国记者简· 埃伦·斯蒂文斯最新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宇宙动态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公司在圣诞节期间推出一项特殊服务:为你的亲人购买太空墓。总部位于休斯顿的这家太空服务有限公司自1997年开始提供将骨灰送入太空轨道的服务。该公司准备在2006年3月进行第6次骨灰发射。首次发射是在1997年,当时有24名男性的骨灰被送入太空。其中包括电视剧《星际迷航记》的作者金·罗登贝里,20世纪60年代反传统文化偶像蒂莫西·利里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吉拉德·奥尼尔。即将进行发射的太空器携带的是在《星际迷航记》中扮演太空船工程师的詹姆斯·杜翰的骨灰。骨灰葬太空每克花费995美元古代全球变暖导致洋流改变…  相似文献   

3.
作者简介:迈克·马伦毕业于西点军校,资深宇航员,曾获美国空军杰出飞行十字勋章及美国——太空总署飞行奖章,曾三次执行航天任务,在太空中工作总计达356小时。  相似文献   

4.
目标月球     
尤金·塞尔南(Eugene Cernan)这个名字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也许只有那些痴迷于太空探索的太空迷们才能记起他的名字。其实,塞尔南先生和鼎鼎大名的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Arm strong)一样,也曾在月球上漫步,也曾是美国太空探测计划的角色之一。不同的是塞尔南是最后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名声也就相应的排在了后面。布什总统目前正盘算着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如果布什总统的计划顺利实施,塞尔南先生仅有的一点儿名气也将无法保留了。首要的问题是,去那儿干什么?接下来是,新上任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迈克·格里芬(M ikeGriffin)先生如何去…  相似文献   

5.
探索宇宙的奥妙,预测宇宙的未来,一直是人类的梦想。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就是表彰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是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戴维斯和小柴昌俊因为在“探测宇宙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贾科尼因为在“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6.
美国时间8月10日晚(北京时间8月11日),在距离地球400千米的空间站内,41岁的俄罗斯宇航员尤里·马连切科和位于美国得州航天城休斯敦的26岁未婚妻叶卡特林娜·德米特里耶娃终于如期举行了他们等待已久的“太空婚礼”。种种迹象显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地球大气层之外举行的婚礼,而这对新人无疑将会因此而名载史册。“我愿意!”——隔着400千米马连切科和叶卡特林娜10日举行的“太空婚礼”分别在两个现场同步  相似文献   

7.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见图)描述他俯视数百英里之外的地球时说:“太棒了!” 负责这项任务的所有人员都被他的欣喜所感染,他们的任务就是像美国与俄罗斯那样最终将人送入太空。42年前在前苏联把尤里·加加林(YuIi Gagarin)送上天的一个月后,美国也把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送上了天。  相似文献   

8.
必须重视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安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教授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战生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早在1980年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中就预言了信息社会的美好情景。15年来的科技进步,使人们向着这美妙的乐园又迈进了一大步。当今...  相似文献   

9.
科学信息     
·Nature Vol 320 No 6064 1.虫害蔓延美国抗农药污染已成为头等大事 2.黄雨加拿大公布了更为模棱两可的证据 3.英国对黄雨的检定是否定的 4.美国气象学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面临坎坷道路 5.开创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的尤里·加加林飞行二十五周年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知识 6.美国太空泰坦 34D携带的军事卫星在发射台爆炸 7.汉斯·皮斯关于太阳中微子的预言可能有了答复 8.理论物理学超弦与超对称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68年,英国科幻大师A.c.克拉克就创作出一部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科幻作品——《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这部史诗般的作品场面宏大,气势雄伟,展现出人类的过去、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与另一位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分享硬软科幻最佳作品的宝座。  相似文献   

11.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利·加加林(YuriGagarin),太空飞行第一人,“东方1号”飞船计划。1961年5月5日:艾伦·谢巴德(AlanShepard),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人,“水星1号”。1962年2月20日:约翰·格伦(JohnGlenn),第一位绕地球轨道飞行的美国人。1963年6月16日:苏联的瓦伦  相似文献   

12.
粒子世界     
《粒子世界》一文是李政道教授在杰西和约翰·丹兹讲座上的讲演的下半部分(其上半部分《对称和不对称》已发表在本刊上期)。细细研读此文,你定能领略到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的粒子世界的奇异景象。李教授把一个个高深的理论物理问题,阐释得通俗易懂,说明他极善于将艰深的理论课题科普化。记得钱学森教授曾提倡科学家不仅能写专业论文,而且还能写科普文章。李政道教授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位典范。  相似文献   

13.
在科普领域,说到《××简史》,人们最先想到的,恐怕一定是霍金的那本著名的《时间简史》。然而,霍金的那本《时间简史》虽然名声巨大,但同时却又以令人难懂而闻名。因此,笔者曾为其中译本拟出了“阅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的广告语,并颇有流传。其实,之所以说懂与不懂都是收获,那是在让人们多阅读科普作品,并因而增加哪怕些许的对科学的感觉或对科学有所体悟的意义上。阅读一部科普作品,倘若能够多懂一些,显然要比少懂更有收获。就此来说,接力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由美国作家布莱尔所著的《万物简史》的中译本,就是在让更多的读者以更为通俗…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全国科学作家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1980年向三篇优秀的科普作品颁发了《科学为社会》写作奖。这三篇作品分别由全国的报纸、期刊和广播电视中遴选产生。其中之一《太空军备新竞赛》系该协会现任主席巴巴拉·卡林顿女士(Barbara J.Culliton)所提供。此文原载美国《商业周刊》1979年6月4日。  相似文献   

15.
白金书架     
《科学之友》2006,(11):87-87
《生命的不可思议》作者:胡因梦出版:东方出版中心本书是胡因梦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跌撞撞,亲笔撰写的自传。她以观照的言语,赤裸裸地掀开了自我成长的历程。随着书中细密、点滴的叙述,作者很深刻且很有勇气地正视自己、检视自我,是一部呈现人性丰富内在的“心灵地图”。作者相信“惟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观察和思维,一种与以往完全逆向操作的教育方式,才能唤醒人类,产生意识的变革。这项艰巨的工作,只能从自身的转化做起。”《末世迷踪》作者:[美]蒂姆·莱希,杰里·詹金斯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在美国飞往英国的一架民航飞机上,突然发生了一件匪夷…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促会代表团”成员唐纳德·兰根伯格博士(伊利诺大学芝加哥校校长)和琳达·威尔逊博士(密歇根大学副校长)于9月10日应上海科学学研究会邀请在科学会堂作了《工业与大学的关系》和《科学发展远景的预测》两个报告。现摘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卡尔·萨根在行星学及科普方面都有过杰出的贡献,关于他的成功和骄纵的争论也将有可能会持续很多年。在萨根病逝3年之后,两本关于他的传记再一次使我们注意到他所取得的成就。 这两本传记都涵盖了萨根作为一个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的全部贡献,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写作风格和所强调的重点。威廉·泡德斯通的《卡尔·萨根一“宇宙”中的一生》着重于萨根生涯中科学方面的主要事件。例如,泡德斯通对萨根作为主将的辩论作了很好的描述(关于太阳系中其他地方存在生命的证据和核战争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济·戴维森的《卡尔·萨根:生平》…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2月1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报道了科普出版社出版的《潜海世界》、《走近科学》等中国科普图书。以"为了年轻的读者——来自中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 50周年 ,《科学美国人》杂志主编约翰·瑞尼(JohnRennie)不久前在位于纽约长岛冷泉港实验室詹姆斯·沃森的办公室 ,对这位著名科学家作了访谈 (沃森曾任该实验室主任达 2 5年之久 )。沃森把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以及围绕遗传学的争论归于双螺旋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今年8月11日在加里福尼亚州去世的威廉·肖克莱(William·Shockley),无疑是本世纪来最有争议的科学家之一。他与约翰·巴德(John Barden)和沃尔特·勃里特(Walter·Brittain)合作,在电子学方面的发明创造曾导致了现代生活的一场革命。由于他在微电子方面的杰出贡献,在美国他有时被称为“硅谷之父”。但在他生活的最后10年中,由于他在人类种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