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分析了强γ爆和弱γ爆分别与不同深度的星系团子样本的交叉相关特性.发现强γ爆与D≤4、0=5 6的星系团子样本在中心距离θ=5°的间隔内都存在1σ以上的交叉相关,而弱爆与这两个星系团子样本之间则没有发现任何交叉相关.  相似文献   

2.
收集了89个Seyfert星系样本,利用反响映射法和恒星弥散速度法计算了Seyfert星系的黑洞质量,分别研究了Seyfert 1和Seyfert 2星系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率、热光度和红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Seyfert 1星系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率、热光度和红移之间具有强相关性,Seyfert 2星系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率之间具有弱的负相关性,与热光度和红移之间具有弱相关性.两类Seyfert星系的区别除了源于吸积盘倾角不同外,还可能与星系的环境、演化和星系核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收集了209个活动星系核(46个平谱射电类星体,78个BLLac天体,85个射电星系)样本,估算出爱丁顿吸积率,讨论了黑洞质量、热光度、红移量和爱丁顿吸积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1)活动星系核的一个演化序列为: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BL Lac天体——射电星系(RG)的演化;(2)三类星体的中心黑洞质量、红移量和热光度有较大差异:皆为FSRQ〉BLLac〉RG;(3)吸积率与热光度之间的相关性很强,吸积率的变化将导致热光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活动星系核的演化研究在能量产生、辐射机制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对活动星系核的基本性质及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搜集到的数据,通过分析发光度、中心黑洞质量、吸积率与红移的关系图,进一步支持了活动星系核的演化存在的两个演化序列的观点:一个是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逐步过渡到BL Lac天体,然后过渡到射电星系RG,最后过渡到椭圆星系;另一个是从类星体Quasars过渡Seyfert星系,然后过渡到正常漩涡星系。  相似文献   

5.
红移,中心黑洞质量和吸积率是类星体演化的重要参数,通过三种方法计算了405个类星体和Seyfert星系样本的中心黑洞质量,并分析了中心黑洞质量和吸积率的分布,进而验证了:1.类星体-Seyfert星系的演化序列;2.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BL Lac天体-射电星系(RG)的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6.
详细调研并收集了所有河外水脉泽寄主星系的射电观测资料(84个源).在6 cm和20 cm两个波段,"千脉泽"(其光度小于10个太阳光度)源的射电流量都大于"兆脉泽"源(其光度大于10个太阳光度).由收集的这两个波段的观测数据,首次导出了水脉泽星系的射电谱指数,α=0.87±0.11.比较水脉泽星系和没有检测到水脉泽的星系的谱指数,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水脉泽各向同性辐射光度与脉泽寄主星系射电强度,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强相关,这与水脉泽辐射可能是对背景射电连续谱的放大的理论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1993年3月26日西班牙一位天文爱好者F.Garcia用25cm的望远镜在M81(NGC3031)的星系核的西南方向5′处发现了超新星,ST-4的CCD成像系统也记录到这一颗超新星,IAU命名为SN1993J.M81位于大熊座,是旋涡星系(Sb),其距离模数m-M=27.5,即距离d=9.46×10~(19)km.它与M82和NGC3077构成三重星系群.SN1993J是在该星系观测到的第一颗超新星.它是继SN1987A之后观测到最亮的一颗超新星,坐标为:α=9~h51~m19~s.27,δ=69°15′25″7.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12,(6):56-56
科学家通过最新的研究发现,在我们银河系周围存在一个巨大“结构”的卫星星系和恒星团,并围绕着银河系运动。如此巨大的结构在理论上将带来与暗物质相关的麻烦。  相似文献   

9.
BL Lac天体是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特殊的一类,用23个BL Lac天体,研究了它们在1 GeV处的γ射线辐射流量密度最大值、平均值及最小值与射电5 GHz辐射流量之间的可能关系。结果显示:对于γ射线辐射最小值,γ射线流量与射电流量没有相关;对于最大值和平均值,γ射线流量与射电流量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最大相关系数r=0.802,置信度p均小于10-4;另外,γ射线谱指数和射电谱指数之间也有一个弱相关关系存在。这些关系表明γ射线辐射来自同步自康普顿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活动星系核的核主导系数与光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篇文献中收集了402个活动星系核(AGN)的有关数据,研究了AGNs样本的核主导系数与核心光度及延展元光度的关系.结果显示:核主导系数与核心光度之间存在强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692,置信度P<10-4,而核主导系数与延展元光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所得结果支持AGN的相对论喷流模型.  相似文献   

11.
星系的星族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系的研究是当今天体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星系合成是星系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介绍了研究星系的星族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并概述了演化星族合成的研究状况、展望了星族合成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椭圆星系观测事实的解释经历了麦克劳林体、三轴椭球体及潮汐力作用下的旋转椭球体等不同模型的过程.这些模型的建立都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3.
Galaxies are complex systems the evolution of which apparently results from the interplay of dynamics, star formation, chemical enrichment and feedback from supernova explosions and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The hierarchical theory of galaxy formation holds that galaxies are assembled from smaller pieces, through numerous mergers of cold dark matter. The properties of an individual galaxy should be controlled by six independent parameters including mass, angular momentum, baryon fraction, age and size, as well as by the accidents of its recent haphazard merger history. Here we report that a sample of galaxies that were first detected through their neutral hydrogen radio-frequency emission, and are thus free from optical selection effects, shows five independent correlations among six independent observables, despite having a wide range of properties. This implies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se galaxies must be controlled by a single parameter, although we cannot identify this parameter from our data set. Such a degree of organization appears to be at odds with hierarchical galaxy formation, a central tenet of the cold dark matter model in cosmology.  相似文献   

14.
根据Einstein场方程确立的星系(星云、星系或恒星)在自膨胀或自收缩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提出了星系在其自膨胀和自收缩过程中的热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新的方法重新计算了PGC00281等20个非侧向漩涡星系的等值厚度,禁区半径,切向角,倾角等物理参数.这些参数是在对图像进行了对数螺旋拟合的基础上计算获得的.并与传统的方法做了比较,分析了测量结果.本文应用Peng提出的厚度公式计算得出了星系盘的等值厚度.希望这些物理参数对以后的星系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塞弗特2型星系窄线区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国家天台兴隆观测站2.16m望远镜的BFOSC相机,对6个塞弗特2型星系进行了窄带成像观测,并获得了它们的[OⅢ]λ007和Ha [NⅡ]λλ6548,6583发射线像以及邻近的连续辐射像,用来研究其窄线区延展电离气体的形态和性质.根据简化的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假设窄线区气体成球状分布,那么应观测到塞弗特2型星系的窄线区电离气体成V-状(电离锥).但观测表明,只在一些塞弗特2型星系中观测到了电离锥,而在另外一些塞弗特2型星系中观测到了简化的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所不能解释的窄线区电离气体的“晕”状形态.结合观测结果,讨论了导致在塞弗特星系中观测到窄线区电离锥和其它不同形态的因素以及对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的验证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团星系和场星系的聚度参数、特征恒星形成率、星系中包含的恒星质量、金属丰度等物理参量的比较,研究了处在不同引力环境中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研究表明,聚度高的星系主要居于星系团中,大部分低质量星系是场星系,星系的特征恒星形成率与恒星质量和金属丰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另外,团星系和场星系在红移小于0.1的范围内仍表现出了明显的宇宙学演化效应.  相似文献   

18.
星光红移的碰撞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提出了星光光子与宇宙背景辐射光子碰上互作用引起了星光红移的假设,再用简化光子模型推导出了星光频率红移量与星体距离的正确关系式,将此结构与天文观测比较符合甚好,从而对宇宙中星光工移现象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9.
盘星系旋转曲线的特征是,内部刚性旋转,外部呈现为平直性,利用这个特征,从星系动力学方程线出发,以星盘的Possion方程为基本方程,由Bessel-Fouier变换导出了决定星盘物质投影面密度的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银河系的有关观测资料,用数值方法建立了银河系的物质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20.
2002年的“欧洲和国家联合天文学会议(JENAM)”在葡萄牙举行,会议的主题为:从星系中星际介质(ISM)的观察到自一致模拟,会议上的报告发表在2004年的《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杂志289卷,3~4期,本书为该期的重新出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