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tOFP20(Ovate Family Protein 20)基因调控马铃薯薯形,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图位克隆获得了StOFP20的序列,现进一步研究了StOFP20的表达模式及与TON(TONNEAU)基因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StOFP20在根、茎、叶、花、匍匐茎及薯块中都有表达,OFP家族其他成员存在着不同的转录表达形式.利用同源克隆鉴定了番茄和马铃薯中的TON基因,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SlOFP20和StOFP20均不能与鉴定出的TON蛋白互作.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块茎不同发育时期转录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析与薯块发育相关的关键基因,以马铃薯匍匐茎、薯块起始期和膨大期的薯块为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匍匐茎与薯块膨大起始期、薯块膨大起始期与膨大期比较分别筛选出759个和773个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到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催化活性等生物学过程,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能量代谢与...  相似文献   

3.
外表形状表现:马铃薯的环腐病又称黑圈.有些马铃薯从外表面看和正常薯块一样,但从中间切开两瓣一看,靠边缘有一明显黄色或褐色圆圈,严重时变成黑圈.用这种薯块做种,栽到地里后也能出苗,但长一段时间后便停止生长,逐渐萎缩、分枝少、叶片小有的外缘焦灼、上卷、最后枯死.环腐较轻的顶部叶片小,后期少数侧技或全株从下向上萎蔫变黄,但不脱落,地下部结薯不大、造成减产.这种薯块食用起来显得水分大、发硬、有时还有种怪味.在秋冬贮藏期间,由于潮湿,不见阳光条件下易变黑而腐烂.产生原因:马铃薯黑圈是由马铃薯环腐病造成的.病菌在种薯中越冬.种薯栽植前用刀切块时,切块传染严重,切一刀病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及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目前推广应用的防治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马铃薯薯块形成期开始施药控制,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原种的繁育产量;在收获后正常的贮藏条件下,经药剂处理后的薯块上马铃薯晚疫病自然感病率大大低于未施药防治的清水对照薯块,保证了马铃薯种薯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1 马铃薯果脯 选料:选大小一致、薯块饱满、外表光滑的无绿斑薯块为原料。 造型制坯:用清水洗净薯块上的泥土,去掉外皮。制坯可根据需要造成各种形状,以增强制品的美观。 灰浸、水漂:其目的是使石灰中的钙离子与薯块中的果胶反应生成盐类,增强果实肉质的坚密性和产品耐煮性。方法是将制成的坯放入容器内,倒入一定浓度的淡石灰水,浸泡16h取出,放入清水冲漂洗4次,每次2h,洗去多余的石灰硬化剂。 煮坯、水漂:将漂洗过的坯放入  相似文献   

6.
一、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生及危害情况马铃薯环腐病是1964年由黑龙江省克山县引种传入我区的,是我区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已发展为我区主要病害,全区马铃薯栽培地区均有轻重不同的发病。该病致使马铃薯从幼苗枯死、植株茎叶萎凋干枯、薯块腐烂、甚至在马铃薯贮藏期间造成大量薯块腐烂。据1972年调查,全区因环腐病造成损失达5—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1971年调查马铃薯因各种病害导致腐烂,损失折粮一千八百七十八万八千斤。致使部分社队种薯缺乏,给国民经济及群众生活带来很大损失。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已经成为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在庄浪县通化镇通边村采用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播种方式,进行了旱地梯田马铃薯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表明,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单株结薯数、薯块鲜重、大中薯率和小薯率等经济性状影响明显.单株结薯率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小幅减少,单株产量和大中薯率下降明显.综合考虑,马铃薯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密度以49...  相似文献   

8.
氨基酸透性酶(AAP)是植物中的氨基酸转运蛋白,在氨基酸转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野生拟南芥(生态型col-0)为材料,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克隆得到拟南芥中的氨基酸透性酶基因(At AAP6).该基因全长1,446,bp,构建At AAP6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At AAP6,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在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中异源过表达At AAP6基因.经过抗性筛选与植株再生,成功得到马铃薯转基因植株,并诱导得到转基因马铃薯微型薯.RT-PCR结果表明,At AAP6基因在转基因马铃薯中都能正常地转录表达.这一研究为进一步开展At AAP6基因功能验证,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氨基酸以及贮藏蛋白的含量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马铃薯作为经济作物倍受青睐,由于连年轮作、重茬,马铃薯早、晚疫病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晚疫病已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病害发生后引起叶片严重卷缩,严重的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从而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护地、露地、春秋栽培马铃薯均可发病,常年损失20~30%。(1)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发芽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马铃薯GDP-L-半乳糖磷酸化酶类1基因的EST序列,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电子克隆获得了该基因的全长,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1 742 bp,共编码357个氨基酸,有多个限制性酶切位点,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属于亲水性氨基酸,无信号肽,有膜穿透性.通过蛋白质二级结构功能域的预测,发现该序列中含有11个功能位点.通过蛋白质同源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与番茄GDP-L-半乳糖磷酸化酶基因相似度极高,暗示该基因与番茄GDP-L-半乳糖磷酸化酶基因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以上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马铃薯中特别是在抗青枯病分子育种中的功能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乙醇酸氧化酶在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及生物与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以‘青薯9号’马铃薯为材料克隆乙醇酸氧化酶基因StGLO1,构建过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观察在干旱胁迫处理下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的长势,并测定了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CAT、POD的含量以及转基因根茎叶中StGLO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验证过表达StGLO1烟草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结果表明:StGLO1(GenBank登录号XM_006348318.2)基因CDS为1 116 bp,编码371个氨基酸;干旱胁迫下,转StGLO1基因烟草的生长优于野生型,转基因烟草StGLO1基因的表达量在叶片中最高;转基因烟草中的游离脯氨酸、CAT、POD的含量高于野生型,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机制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丰富了马铃薯抗旱育种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2.
病毒侵染导致品种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利用RNA沉默技术和无标记转基因技术,把马铃薯X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cp)片段和马铃薯Y病毒的复制酶基因(NIb)片段的融合基因构建成反向重复序列,农杆菌介导转入马铃薯品种紫花白,经PCR检测初筛的转基因植株定植.对定植当代和薯块繁殖的无性一代植株接种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利用半定量RT—PCR和DAS—ELISA检测,鉴定出了对马铃薯X病毒与Y病毒双抗的无标记转基因株系.siRNA的Northernblot结果表明,所转基因的mRNA已经降解成小片段,转基因植株的双抗性是RNA沉默的结果.由于转基因的mRNA已降解,转基因植株不存在标记基因,同时规避了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潜在生物风险.  相似文献   

13.
克隆番茄SlWRKY1基因,构建植物过量表达载体pBI121-35S∷SlWRKY1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转化番茄,成功获得3株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植株.研究发现:转基因植株对丁香假单胞菌番茄变种(Pst DC3000)的感染表现出敏感性,表明SlWRKY1基因可以减弱由Pst DC3000引起的植物防御反应,在相关信号通路中起到负调控作用.同时SlWRKY1转基因植株对盐胁迫表现出抗逆性,在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物中积累了大量的脯氨酸.推测SlWRKY1基因可能参与番茄脯氨酸代谢调控.  相似文献   

14.
稀土在冬瓜、马铃 薯、甘蓝生产上应 用技术与营养液 1.稀土对冬瓜、马铃薯、甘蓝的增产效应:通过田间试验证明,施用稀土可使冬瓜平均增产17.4%,增产原因主要是提高单株结瓜数,每株平均增加0.2个瓜;马铃薯增产12.4%,增产原因是增加了大薯块的比例,减少小薯块;卷心菜增产7.1%,花椰菜增产10.6%,增产原因是提高了单球重;另外,留种花椰菜施用稀土,可增加种子产量18.2%,提高千粒重。 2.稀土对冬瓜、马铃薯、甘蓝的品质效应:施用稀土可提高三种蔬菜的商品质量,冬瓜单瓜重增加350克,马铃薯增加大薯块比10.2%,卷心菜和花椰菜  相似文献   

15.
根据植物偏爱密码子设计并人工合成了纳豆激酶基因sNK,在其中插入番茄内含子构成sNKi基因.将这两种基因通过农杆菌渗透法在不同成熟时期的番茄果实中实现了瞬时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比较两种基因在番茄果实中转录水平的表达量,通过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两种基因表达产物的纤溶酶活性.结果表明,两种基因在番茄果实的转色期、成熟期和完熟期均有表达,其中成熟期表达量最高,破色期基本无表达.果实特异性E8启动子调控下的纳豆激酶基因的表达量较组成型35S启动子调控下的该基因表达量明显提高.插入内含子的sNKi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没有内含子的sNK基因,表明内含子在提高纳豆激酶的表达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11.2"工程是指年产1千万株脱毒苗、1亿粒微型薯,在1万亩标准薯生产基地年产2万吨脱毒标准薯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产能设计.对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111.2"工程设计进行了研究并进行放大设计,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的"拓扑星形"顶层设计模式,旨在为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早大白品种退化的田间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失绿,卷曲坏死,薯块小,多。选用脱毒种薯注意的问题是:选购了代合格种薯;具有“五证”的种薯;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种薯和正规生产单位的种薯。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杭州市蔬科所和城郊不少农民利用大棚越冬栽培马铃薯获得成功.他们将马铃薯的播种期提前到10月份,越冬后次年结薯期相应提前,最早在春节前后就可采收.收获的马铃薯鲜嫩、品质好,作为蔬菜销售价格高,能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大棚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选择良种 选择休眠期短、早熟、结薯期集中、株形直立或紧凑的品种,如东农303、鲁马铃薯1号、中薯2号、郑薯6号等.2.种薯处理 播种前10天~15天预先处理种薯.先将薯种曝晒1天~2天,可提高发芽率,减少病虫源.然后用0.4%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消毒,20min~30min后捞出洗净,闷6h~8h即可.再用5ppm~10ppm的赤霉酸浸种30min,打破休眠.最后将激素处理好的种薯置于湿润疏松的沙土中催芽,一星期左右后种薯就能出芽,芽长1cm~2cm时取出种薯见光2天~3天,使芽变绿、粗壮,待播种.3.整地作畦,施足基肥 播种前要深耕土地,疏松土壤,整地作畦,一般畦宽180cm,沟宽25cm~30cm,畦高20cm~25cm,整地时应视土壤肥力,一次性施足基肥,每666.7m~2集中沟施有机肥2000kg,复合肥80kg,硫酸钾或过磷酸钙 30kg~50kg.4.适期播种 10月到11月底均可分期分批播种,为提早收获应相应提早播种期.播种时可与施肥同时进行,开好种植沟,施好化肥后,再盖上2cm薄土,即可排播预先  相似文献   

19.
合适的启动子有利于基因的高效表达.本研究从鄂马铃薯-3中克隆了低温诱导的启动子(CIP),并调控转化酶抑制子基因转化马铃薯植株,以抑制马铃薯块茎发生的“低温糖化”.实验结果表明,克隆的CIP与报道的低温诱导的启动子序列同源性达98.9%,含有启动子的典型结构.构建CIP与转化酶抑制子(St-VIF)基因的载体成功转化马铃薯并获得转基因株系.转基因株系收获块茎在4℃和20℃贮藏lm,Nothern杂交显示St-VIF基因在4℃大量表达,检测转化酶活性表明,与对照比较液泡转化酶活性大大降低,说明通过低温诱导CIP调控St-VIF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转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种薯切块机的纵切装置是保证种薯切块质量的重要部件.利用SolidWorks三维绘图软件设计了一种马铃薯种薯切块机纵切装置,该装置可完成马铃薯种薯的纵向切分、切刀消毒等作业,同时为切块的其他工序奠定了基础;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校验了纵切装置核心部件强度,对马铃薯种薯切块机进行了切块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