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人口统计数据无法精细直观反映人口真实的空间分布状况的问题,该文以福建省为例,对其2015年的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以多源数据为基础数据,在县级尺度上采用了空间回归模型构建福建省2015年福建省500 m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在乡镇尺度上对其空间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与WorldPop、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比较。结果表明:NPP/VIIRS夜间灯光、路网、DEM、土地利用数据与人口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有足够能力模拟人口的空间分布;对于2015年福建省人口数据空间化,空间误差模型比空间滞后模型的回归拟合效果更好;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精度比较高,在空间上能精细展现2015年福建省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县城所在地,人口呈现出主城区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1990-2000年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模拟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密度法对1990年和2000年上海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格网化,进而模拟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分布及其变化.其间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分区、分区建模、逐步剔除异常值和分街道控制等措施以提高模拟精度.在人口密度模拟的基础上,用GIS对上海人口格网数据进行简要的空间分析.用栅格叠加分析得到1990-2000年人口密度变化空间分布图,用同心圆缓冲区分析法和扇形分析法揭示人口密度变化的距离特征和方向性特征,最后将1990年和2000年度人口密度与居住用地类型进行关联,佐证了该时期上海居住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采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DEM数据等派生的多指标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福建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别按人口密度4 km~2和1 km~2网格化,并进行县域人口密度零误差调整,利用极差、变异系数等差异化指标对福建省县域内部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网格化比平均密度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极差和变异系数来看,1 km×1 km比2 km×2 km网格大小更符合实际,说明网格尺度大小对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县区为单位统计的GDP数据不能客观反映县级内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对GDP 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化是解决该问题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在GIS平台下采用分产业建模方式,结合土地利用 数据、人口数据、DMSP/OLS数据、GDP统计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实现GDP的空间化.结果表明,第 一产业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密切的线性关系;第二、三产业之和与人口数据、DMSP/OLS数据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将人口 数据与DMSP/OLS数据相结合构建的综合因子与GDP2,3之间的相关性更好,相关系数为0.949,R2 为0.901.利用综合 因子与第二、三产业GDP数据回归建模,可以提高第二、三产业空间化的精度.验证结果显示乡镇尺度模拟值与统计值 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34%,本研究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空间化后的GDP的密度图能够反映地区内部的经济情 况,对研究该地区的经济空间差异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6种一级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建立人口-土地多元回归模型,将人口数据离散在水资源二级区与地级行政分区迭套后的统计单元内,进而汇总到水资源二级区,得到水资源分区的人口分布,并选取部分典型区域对离散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基本与区域面积和居民点分布呈正相关,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台风灾害发生具有不可抗拒性和不确定性,做好台风风险研究是灾害防御的重要工作。利用空间化技术,基于浙江省土地利用类型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定量模拟500 m×500 m分辨率的浙江省人口和GDP产值分布情况,作为承灾体脆弱性的精细化评估指标,结合影响浙江省的64个台风数据对浙江省台风灾害进行风险规划。结果表明,人口和GDP空间化结果模拟值与统计值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5和0.98,在市县尺度能良好地反映统计数据分布规律,将空间化技术运用到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中,可提高风险评估和区划的精度,为防灾减灾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口数据空间化是对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处理,旨在揭示人口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信息,对精确刻画人口空间分布、合理制定人口规划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传统的人口空间化往往是基于行政单元的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公里格网的人口分布估算,最终得到的数据精度往往满足不了实际应用需求.基于此,在武汉市公安部门"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以下简称"两实人口")调查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精细化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方法,并以武汉市中心主城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得到的武汉市中心主城50m×50m分辨率的人口数据空间化和栅格化成果,总体误差分别为0.10%和0.11%,较好地达成了人口数据空间化的精细化目标,为城市人口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格网化人口数据和道路网络数据集的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并以杭州市主城区的49个街道为研究区域,对街道人口统计数据进行格网化处理,应用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对杭州市的中、小学校进行了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的整体教育资源配置比较集中,可达性分布不均衡;借助网络分析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能够有效分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可达性分布,并明显提高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的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M ODIS地表温度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分析了2000—2015年的京津冀地区景观时空变化和地表热环境效应演变规律,按1 km×1 km、5 km×5 km、10 km×10 km、15 km×15 km、20 km×20 km五个空间尺度将京津冀地区进行格网划分,定量分析多尺度下下垫面景观结构变化与地表温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随机波动模型的统计结构,推断了SV模型似然函数的具体形式,据此构造了模型参数的共轭先验分布.利用贝叶斯定理获得了相应的模型参数后验条件分布.同时,为了获得模型参数的贝叶斯估计及其置信区间,设计了基于Gibbs抽样的MCMC数值计算程序,并利用上海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数据进行了建模实证分析,解决了参数随机条件下金融随机波动时间序列建模问题,提高了模型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1.
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是开展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数据,而科学、准确的人口空间化方法是实现人口空间分配的重要途径.鉴于城镇与乡村居住地在灯光数据和自然条件影响程度上的差异,本文提出一种综合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和多地理因子数据的人口空间化方法,并以辽宁省2010年人口数据空间化为例进行方法验证.研究表明:1)夜间灯光数据在灯光值较高的城镇地区与人口密度关系显著,而地理因子加权的方法则更适用于受自然条件约束多的乡村区域;2)辽宁省人口密度在0~65 572人·km~(-2)之间,在空间上,中部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两侧山地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与实际情况相符;3)辽宁省抽样乡镇人口平均误差为15.3%,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人口空间化方法能够在乡镇尺度上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DEM数据等派生的多指标数据对福建省2008年GDP进行网格化.结果显示:利用DMSP/OLS数据、土地利用数据、DEM多源数据的多元逐步回归,较单一DMSP/OLS与GDP的一元回归模型增加了农林牧业对GDP的贡献,提高了GDP的预测精度,但从残差显示在预测区域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区域比区域经济发达程度较低的区域GDP预测精度偏低;因此按多元回归的相对误差(δ=0.5)为界限将多源数据指标重新多元逐步回归,可提高GDP网格化的精度;最后借助统计数据进行调整得到福建省县域尺度零误差的GDP网格化分布图,为DMSP/OLS数据在县域尺度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生成的结果图能较全面地反映县域尺度下的福建省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结果对区域经济分析、资源环境研究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是中国极不均衡的地区之一,人口空间化为了解精细人口分布特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为区域发展提供指导.基于1993、2003年和2013年贵州省夜间灯光数据及常住人口统计数据建模反演得到人口分布格网图,先以常住人口统计数据为真实数据,对人口空间化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再以2013年贵州省人口分布图分别与土地利用、海拔、坡度等因子进行叠加分析,进一步探究人口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①20年间,人口集中于以贵阳市为中心形成集中区域,并且此区域逐年增大.②各县级区划人口集中分布在城镇,人口密度增大,集中面积增大.③贵州省46.05%的人口分布在草地区域,其次是林地和耕地,城镇用地面积较少,且人口密度大,分布集中.④按海拔梯度可将贵州省划分为三大阶梯,东部低海拔地区和西部高海拔地区的人口分布较少,中部中高海拔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总数最多.⑤贵州省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于坡度15°的区域,随坡度的增加,人口分布减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源数据的四川省GDP公里格网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空间化是地理、社会、经济等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以行政区为单元的经济统计数据难以反映单元内详细分布的问题,通过分析一、二、三产业GDP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对第一产业建立面积加权的空间化模型;第二产业中水电业建立装机容量加权的空间化模型,其余第二产业建立面积加权模型;第三产业中交通业建立路网长度加权的空间化模型,其余第三产业基于城镇规模,建立距离衰减加幂指数模型,以建立的模型进行四川省2009年GDP空间化实验,得到1km2的格网GDP空间分布数据,分析表明四川省GDP高值区分布在以成都市为中心的成都经济区,较真实地反映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结果对灾害风险评估、区域经济分析、资源环境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GDP统计数据难以与自然资源环境数据进行有效叠加的问题,以土地利用及DEM数据为依据,采用GIS、RS技术与SPS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干道道路、城镇规模及与市中心有效距离等影响因子与GDP各产值的关系。根据分县控制、分产业建模的思路,第一产值GDP1用面积权重的方法模拟;第二产值GDP2以道路的反距离加权建模,第三产值GDP3基于城镇规模,距离衰减加幂指数模型。进一步融合DEM数据进行了海拔及坡度修正,最终实现GDP统计数据的空间化,获得了2009年广西(1×1)km格网的GDP密度。结果表明,空间化后的经济统计数据能宏观的显现了省域的经济增长趋势及时空演变格局。不同视角的了解过去发展的优势及不足,为相关部门提供空间数据信息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分辨率(250 m和500 m)MODIS数据比1 km分辨率的AVHRR具有更高的空间和光谱分辨率,在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覆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生物保护中利用MODIS数据获得区域土地覆被分类信息.采用决策树和最大似然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对MODIS数据进行了生物保护区域土地覆被分类制图,并利用Landsat TM土地覆被制图作为参考数据对MODIS数据土地覆被制图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利用MODIS数据在区域尺度上可以获取令人满意的土地覆被分类.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数据在不同尺度下的精度损失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部分土地利用数据都是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测得的,要想对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就首先需要进行尺度转换。当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尺度转换时,各种地类都会存在相应的精度损失。以广州市海珠区2005年比例尺分别为1:2000,1∶5000和1∶10000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对土地利用数据在不同尺度下的精度损失模型进行了研究,这将有助于科学地分析空间尺度转换过程中对空间数据所产生的误差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三江源核心区域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寺院与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1987年、1997年、2007年的遥感影像数据、DEM以及野外调查资料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统计的方法,研究了三江源地区玉树藏族自治州181所寺院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寺院和居民点周围4km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状况和景观指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寺院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5000 m范围内,并处于斜坡地和陡坡地;在研究时段内,寺院周围土地利用类型的退化比例明显小于居民点周围土地利用类型的退化比例,并且寺院周围的景观破碎度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利用多中心自组织聚簇格局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特征和标志之一.针对传统间隙度指数在表达模拟上存在着"可塑性面积单元"等空间尺度效应问题,借助分形理论具有的空间尺度无标度特性,采用"间隙度指数——采样网格尺度"双对数形式构建间隙度维数模型,实现定量表达城市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聚簇程度,并以武汉市为例展开验证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统计上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能够跨尺度准确表达城市典型用地类型的聚集离散程度.  相似文献   

20.
以惠州市某区2005年比例尺分别为1:2000,1:5000和1:10000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对土地利用数据在不同尺度下的精度损失模型进行了研究,这将有助于科学地分析空间尺度转换过程中对空间数据所产生的误差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