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钴在烟草上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静态吸附研究了Co(Ⅱ)在烟草上的吸附,考察了温度、pH值、共存物及不同烟丝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Co(Ⅱ)的吸附等温线,级附结果能用液-固吸附中溶质计量置换模型(SDM-A)良好地描述,根据此模型计算了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函数△G、△H和△S。  相似文献   

2.
用静态吸附研究了Co(Ⅱ)在烟革上的吸附,考察了温度、pH值、共存物及不同烟丝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Co(Ⅱ)的吸附等温线,级附结果能用液一目吸附中溶质计量置换模型(SDM—A)良好地描述。根据此模型计算了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函数△G、AH和△S。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过渡金属原子d轨道同衬底半导体SP杂化轨道之间存在两种不同耦合系数的化学吸附问题,采用自洽的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吸附原子d电子在强、弱耦合态的占据数,化学吸附能、电荷转移及磁性解磁矩。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采用玻碳电极测定钴的吸附伏安法 .通过在含 2 - (5 溴 2 吡啶偶氮 ) - 5 -二乙氨基苯酚 (5 Br PADAP)的 0 12mol/LNaOH溶液中于 - 0 5 0V富集时 ,钴 (Ⅱ )与配体 5 Br PADAP生成的络合物吸附于电极表面 ,然后进行阴极极化扫描 ,于 - 0 85V左右获得一灵敏的溶出峰 ,二次导数峰电流与钴 (Ⅱ )浓度在 5 0× 10 - 10 ~ 1 0× 10 - 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 2× 10 - 10 mol/L .同时 ,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方法应用于测定VB12 注射液中的钴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蛋白质在固体表面上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环境学、生物学、医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不同领域中蛋白质的吸附行为及其意义;讨论了影响蛋白质吸附量的条件、吸附态蛋白质的构象变化和等温吸附曲线,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300.2-308.2K温度区间内,用表面张力仪测定了正丁醇稀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其浓度的变化.应用热力学方程计算体系的表面过剩熵,表面过剩焓,及Gibbs吸附量和正丁醇分子的平均截面积.同时讨论了正丁醇与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原理,并希望能为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slab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O在Rh(100)和(111)表面上吸附的几何与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在开放的(100)面和密堆积的(111)面上,优势吸附位分别是桥位和hcp位.在两表面上的优势吸附结构中,NO的吸附主要是其1π和5σ轨道分别与Rh的5s和4d态混合的结果.NO分子吸附后,均存在两种相同的电荷迁移过程:即NO的1π和5σ电子向金属表面的转移以及金属表面电子向NO的2π轨道上的反馈.这两种电子迁移均使得N-O键被活化,N-O键被消弱,N-O键长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吸附在铜表面的环丙烷的解离吸附过程.环丙烷在大约10eV能量的照射下被激发到第一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与铜表面相互作用,电子从铜表面向环丙烷转移使环丙烷的碳碳键活化.根据对各种可能中间态的能量分析,提出了环丙烷在铜表面解离吸附的可能路线,计算的结果证实最稳定的吸附物种是含两个铜原子的五元环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5℃时Triton X-100(TX100),溴化十四烷基三甲铵(T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自其单组份水溶液及自TX100-SDS和TX100-TTAB混合水溶液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结果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自其单组份水溶液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吸附能力以mol·g~(-1)为单位时的顺序为SDS>TTAB>TX100;在混合体系中,由于吸附质对吸附剂的竞争以及溶液体相中形成临界胶团浓度较小的混合胶团,使得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相互抑制;混合体系中相应吸附量的关系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研究了毒砂和黄铁矿表面吸附黄药的过程。结果表明,黄药在毒砂和黄铁矿表面起初化学吸附于表面活性点(金属离子)上,而后迅速转化成双黄药。双黄药具有较高的吸附强度,和矿物表面有键合作用,但对于黄铁矿和毒砂来说,键合状态有差别。仅黄药的吸附量约大于一个单分子层后,双黄药才以物理吸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碳表面对甲烷的吸附特性,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甲烷分子吸附在碳表面后的电子态密度、功函数和吸附能,同时研究了碳的表面能、层间弛豫与表面厚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层间弛豫是由于相邻层间的弱相互作用引起的;顶位是甲烷最稳定的吸附部位;甲烷的吸附位置位于碳的碳原子上方3.21处,吸附能为-0.133 e V,与碳表面厚度关系不大;因少量电荷从碳表面转移到甲烷分子,甲烷吸附会使功函数略有增强。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蛋白质吸附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对所提出的蛋白质吸附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这些模型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指出了蛋白质吸附研究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要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切削加工,就要求有高质量、高性能的生产工具,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夹具、模具和量具等。刀具是直接对零件进行切削加工的,刀具的性能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切削加工的效率、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刀具的使用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切削刀具的水平,还代表着社会和国家的技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高真空-低温隧道扫描显微镜,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金属镓原子在Bi(111)表面上的吸附和合金化过程.在低温条件下沉积镓原子,一部分镓原子会聚集在衬底表面形成小液滴,另一部分则会依附在Bi(111)台阶处形成略矮于原台阶高度的镓铋合金.在室温退火后,聚集的小液滴会脱附,被真空泵抽离后,样品表面的台阶边缘处留下大面积的镓铋合金,合金结构的晶向与衬底相同,原子排列方式为六角密排结构.模拟计算发现,沉积在Bi(111)表面的镓原子替代第2层的铋原子形成镓铋合金结构的能量最低,结构最稳定,且模拟的镓铋合金的层高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CO吸附在Pt表面振动光谱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CO分子吸附在过渡金属Pt表面的CO—Pt体系相互作用近似模型,采用类Rose势,利用有限差分方程和量子力学方法求解CO-Pt体系的Schrodinger方程,得出CO-Pt体系波函数的数值解.进一步将所得的波函数进行离散Fourier变换,从频谱的极大值得到体系的本征振动能量,并拟合成非谐性光谱项表达式,同时对这些数值解进行定量分析.用同样方法计算自由态的基态CO的本征振动能量和非谐性光谱项,与CO-Pt吸附体系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CO—Pt体系的本征振动仍接近谐振动,高阶项较小,其本征振动频率比自由基态CO的振动频率低.  相似文献   

1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砂和净砂表面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更加真实地了解表面活性剂在地层岩石表面的吸附状况,对比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BS在抽提清洗前、后地层岩心表面的吸附情况。实验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BS在抽提清洗前、后砂岩(分别称为油砂和净砂)表面的吸附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与净砂相比,ABS在油砂表面达到平衡吸附的时间较长,饱和吸附量约降低21%。ABS在砂和净砂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均呈典型的“S”型,但在油砂表面的吸附量在出现最大值后又大幅度下降。NaCl的存在将增加ABS在油砂和净砂表面的吸附量,而碱则减少其吸附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加真实地了解表面活性剂在地层岩石表面的吸附状况 ,对比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BS在抽提清洗前、后地层岩心表面的吸附情况。实验表明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BS在抽提清洗前、后砂岩 (分别称为油砂和净砂 )表面的吸附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与净砂相比 ,ABS在油砂表面达到平衡吸附的时间较长 ,饱和吸附量约降低2 1%。ABS在油砂和净砂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均呈典型的“S”型 ,但在油砂表面的吸附量在出现最大值后又大幅度下降。NaCl的存在将增加ABS在油砂和净砂表面的吸附量 ,而碱则减少其吸附量。  相似文献   

20.
王巧  张文 《科技资讯》2014,(3):118-118,120
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和分类,叙述了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方式、吸附影响因素和吸附对固体表面的影响,同时概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催化促进和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