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
堆积扇是泥石流活动的重要记录,是泥石流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遥感影像识别与现场踏勘,明确了怒江高山峡谷区泥石流堆积扇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堆积扇形态特征展开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200条泥石流沟中,形成明显泥石流堆积扇的有176条,堆积扇平均面积为0.052 km~2;堆积扇平均坡度多分布在5°~10°之间,占总数的59.7%,与主河下游的夹角多分布在90°~120°之间,与主河关系以阻河型分布最为广泛;泥石流流域面积、主沟比降与堆积扇面积关系不明显;堆积扇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生活生产场所,堆积扇上分布的耕地、道路和桥梁受泥石流威胁严重.该研究对怒江高山峡谷区泥石流减灾防灾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任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69-75
东川小江流域泥石流是我国发育最为典型、类型最为齐全、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区域泥石流的综合治理应走遵循生态与经济共存共生原则,治理与开发相辅相承的生态经济型防治新路。采取多学科的防治方法,开展混林农业,加强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合理利用泥石流扇,使之既有投入又有产出。这一系统研究将对东川泥石流的开发治理,特别是地方政府搞好国土开发整治,振兴经济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ESR年代学研究和山原红壤发育年龄测算表明,云南小江流域第四纪洪积-泥石流沉积自早更新世中期出现以来,洪积-泥石流沉积就一直是该流域海拔2200m以下河谷地带的主要表地质过程,其沉积地层可分别归属于早更新世中,晚期,中、晚更新世和全更新世。 相似文献
4.
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村段泥石流灾害频发,河谷两岸形成众多差异明显的泥石流堆积扇,深入研究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影响因素对于泥石流灾害的防御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野外现场调查,结合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和1∶50 000地形图,圈定出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村处36条泥石流堆积扇的范围,并总结研究区泥石流堆积扇分布规律:以古乡为分界,古乡以西至波密县城段泥石流堆积扇的密集程度和面积都比古乡以东至索通村段大;在帕隆藏布南北岸上,北岸发育的泥石流堆积扇面积明显比南岸大,且著名的古乡泥石流沟就发育在北岸.在此基础上统计并分析流域面积和主沟纵坡降与泥石流堆积扇的关系:对于帕隆藏布流域,堆积扇面积与流域面积和主沟纵坡降之间存在指数关系,堆积扇面积总体上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随主沟纵坡降的增大而减小.分析堆积区特征中的可容纳空间和主河能量对堆积扇的影响,堆积扇可容纳空间和主河能量分别对堆积扇有限制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2020年构林坪溃决型泥石流模拟试验,分析泥石流堵江过程及河流侵蚀能力,提出堵江堰塞坝堵江概率判别标准,为泥石流堰塞坝工程治理提供参考.重新定义颗粒的面积相关形状系数及体积相关形状系数,可应用于各类不规则形体.从颗粒粒度角度得出泥石流堆积“粗颗粒物质快速移动沉积-细颗粒物质慢速被侵蚀”的特征;从堰塞坝堵江过程角度得出“堆积扇逐层沉积-河流薄弱侵蚀”特征;从沉积侵蚀速率角度得到构林坪流域堵江阈值,且当泥石流颗粒粒度较细时,泥石流沉积速率对该阈值的影响将显著提高,粒度较粗时,以河流侵蚀速率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泥石流堆积区单期和多期粒度分布及其关系,通过现场调查和颗粒分析试验,采用统计法分析泥石流堆积区形态特征、平面和垂向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泥石流堆积区呈中间高两侧低,横轴与纵轴长度基本一致;平面上纵向从沟口到堆积扇前缘粒径逐渐增大,曲线范围峰值粒径百分含量中轴线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中轴线粒径集中性强;平面上横向从沟口到堆积扇前缘粒径呈增大的趋势,曲线范围峰值逐渐变大,曲线范围峰值粒径百分含量逐渐增加,堆积区中部粒径集中性强;垂向上自上而下厚度逐渐增大,粒径曲线范围峰值主要为10~20 mm,具有较好的集中性。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和泥石流防治规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AnnAGNPS是一个批处理、连续模拟流域尺度的分布式农业模型,其根据水文特征将流域划分成若干同质分室或集水单元,模拟流域内每个水文单元和流域整体输出的径流、泥沙、养分和农药的负荷.本文以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为例,介绍了构建该模型所需要的气象、地形、土地利用、土壤、作物、非作物、作物管理、施肥、农药、径流曲线等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溶解态氮素污染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江是三峡库区中部北岸流域面积最大的一级支流,农田以紫色土坡地为主,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流失的非点源溶解态氮是水体中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小江流域地形、土壤等特性,构建流域溶解态氮素污染模型,并将具有物理机制的SLURP分布式水文模型引入污染模型中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模拟,借助GIS技术,对小江流域2000~2007年溶解态氮的输出量与负荷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模拟与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土地产生的负荷占总负荷的68.3%~76.8%,农村居民点产生的负荷占23.2%~31.7%;土地产生的负荷中85%以上来源于农田.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布及分形结构特征,通过对泥石流堆积区现场调查和颗粒分析试验,采用统计图解法和粒度分维法分析泥石流堆积区堆积特征、粒度分形结构特征及与颗粒级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泥石流堆积区具有集中性的特点;泥石流堆积区颗粒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堆积区中右侧分维值均值与堆积区分维值均值接近;泥石流堆积形成由晚至早分维值逐渐减小;堆积物土粒大小级配连续性较好,分维值与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均呈正相关。可见泥石流堆积区粒度的相关研究对研究泥石流形成机理及指导泥石流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小江流域为典型干热河谷区,该区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该文采用现场测量、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小江流域不同河床结构强度的河流为研究对象,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对它们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以分析不同强度的河床结构的生态学作用。深沟、吊嘎河和蒋家沟分别代表了小江流域3种不同的河床结构强度,2005—2011年,分别对这3条河流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分析。就种类数而言,深沟最高,种类达56种;吊嘎河其次,种类达36种;蒋家沟最低,种类达18种。研究结果表明:底栖动物密度同河床结构强度之间关系不大;物种多样性同河床结构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河床结构越强,物种多样性越丰富,生态越好;在一定程度上,河床结构强度越大,捕食者的密度越高,生物量越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湘江流域9个城市2010年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湘江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个体差异,并呈现出中游低、下游高的空间格局;并分析了评价结果,提出提高城市用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禹铭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
云南特大泥石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云南特大泥石流的灾情概要、灾害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方案等方面阐述灾害经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禹铭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2):78-79
云南特大泥石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云南特大泥石流的灾情概要、灾害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方案等方面阐述灾害经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1994,2005年TM影像为基础数据,在GIS技术、数学模型及景观生态学理论支持下,分析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和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近11年来,研究区耕地、林地、城乡工矿居民地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均有增加,草地和水域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存在地区差异;各区县各地物类型的相对变化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空间格局并不明显;草地和城乡工矿居民地用地的重心漂移量明显,其中草地漂移量达到了19.837 km,各类用地重心分布的变化反映了石羊河流域下游荒漠化程度加剧,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研究区斑块数量明显减少,斑块密度下降,景观破碎化程度减轻,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向非均匀化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景观整体的影响;人口增加是现阶段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白龙江地区泥石流沟谷内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在强降雨的激发下易形成规模较大的降雨型泥石流,泥石流一次冲出量比同等条件下要放大数倍,应用以往泥石流活动规模预测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值误差较大,因此,需构建适用于白龙江流域暴雨型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定量预测方法。本文以区内降雨频率为10a一遇的24条沟谷型泥石流历史活动规模为典型实例,结合野外调查利用Matalb多元非线性统计方法建立了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预测模型,最后结合舟曲三眼峪沟“8.8”特大泥石流等5条暴雨型泥石流灾害特征,对预测模型优化完善构建了不同规模降雨频率下的泥石流活动规模定量表达式。结果表明:影响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的有泥石流灾害爆发区面积、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总量及诱发泥石流的降雨条件等3个因素,所建立的模型适用于白龙江流域降雨沟谷型泥石流活动规模的预测,该方法可为经济建设安全地段选址和未来城镇泥石流快速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邛海流域泥石流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是我国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地区。以邛海流域的泥石流为例,分析了邛海流域内的泥石流形成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
基于流域单元和信息量法对甘肃省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展开评价,采用区域内已知的309条泥石流沟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评价为中度和重度泥石流危险性的沟谷中有79%实际发生过泥石流活动,表明将流域单元和信息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结果基本上符合研究区泥石流的现状,而且评价精度和准度较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流域面积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中度及重度危险性的沟谷主要集中分布于宕昌县、舟曲县、武都区和文县,其中以宕昌县、武都区和舟曲县3个地区最为严重,文县次之,迭部县主要为轻度及以下.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在地下水较浅区域,由于蒸发致使土壤表层聚盐,使土壤的理化性质恶,不利于农业生产。通过研究各种耕种方式下土壤表层盐分变化情况,总结出各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的影响是暂时和轻微的结论。只有控制土体中的蒸发量,才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利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2013年8月24日,宝兴县永富乡遭遇强降雨,导致辖区内出居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此次泥石流堵塞河道造成西河河床抬高,并在上游形成长约260~300 m的堰塞湖.通过野外详细调查,探讨出居沟泥石流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堵河堆积形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居沟沟域内具有泥石流发育的良好自然条件,本研究根据出居沟泥石流堵河堆积形态划定堆积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云南北部山区高位泥石流流体及堆积物特征分析,对泥石流流体重度进行了定量计算研究,研究结果对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中的重度特征值判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