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转运蛋白颗粒(TRAPP)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多亚基蛋白复合物,参与囊泡运输、细胞自噬等过程.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降解和循环通路,在维持细胞稳态和应对环境压力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TRAPP复合物与自噬关系的研究较为广泛,研究表明多个TRAPP复合物亚基参与自噬过程,且TRAPP复合物不同亚基的突变或缺失也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对TRAPP复合物参与调控细胞自噬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一些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PSF作为真核细胞中的抑癌蛋白,在Hela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其蛋白功能改变.为了阐明突变体PSF蛋白在肿瘤细胞的作用,本文分别采用siRNA干扰、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划痕等实验检测muPSF对Hela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半定量PCR实验分析PSF调控的下游靶基因的可变剪切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当通过siRNA干扰muPSF的表达后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下降,高表达突变体PSF可增强Hela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半定量PCR实验分析PSF下游调控基因显示muPSF可以改变增殖和迁移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形式.因此,我们的实验证明,Hela细胞中muPSF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的可变剪切影响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Cdh1是后期促进因子APC复合物的共激活因子之一,其蛋白在有丝分裂末期和G0/G1期激活APC复合物.Cdh1通过识别特异性的序列,在特定的细胞周期时刻为APC复合物呈递需要被降解的底物.Sp100作为PML-NBs结构重要组成蛋白,参与抗病毒,转录调控,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细胞活动.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中,发现了Sp100的蛋白序列上含有一个典型的D-box序列,即RxxL,暗示着Sp100能够被Cdh1识别,可能是APC复合物的底物.在本实验中,证明了Cdh1参与Sp100蛋白泛素化降解的途径,并且这个过程依赖于Sp100蛋白完整的D-box结构.这些发现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内源的Sp100蛋白调控方式,并且为进一步研究Sp100以及其他PML-NBs蛋白的调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宿主细胞泛素系统与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核细胞中,泛素系统执行对大多数短周期寿命蛋白的选择性降解,且已发现由泛素介导的对蛋白的降解调控在细胞的多种生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细胞的泛素系统与一些重要的病毒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节病毒的生活周期,如病毒迁移,核酸复制,免疫逃避,出芽等过程。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后大鼠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脑钠肽和能量代谢通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变化的作用机制.利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耐力运动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耐力运动型心肌肥大模型.使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心脏形态结构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分布和表达进行观察和测定;使用real-time PCR技术,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的mRNA表达进行测定;使用ELISA检测方法,对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脑钠肽的表达进行测定.8周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后:E组大鼠心脏组织未见形态学病理性改变;E组大鼠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免疫反应阳性面积和光密度显著上调(P0.05);E组大鼠AMP依赖的蛋白激酶的mRNA表达未见显著改变,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E组大鼠心脏血浆脑钠素、血浆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表达升高,但未见显著变化.结果表明:8周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导致的耐力训练型心肌肥大未发生心功能恶化和慢性心衰;训练后心肌肌钙蛋白和脑钠肽表达升高并不能直接反映心肌细胞坏死和心功能恶化,其变化应是由心脏形态结构功能重塑造成的;8周的中等强度耐力训练未造成大鼠心肌细胞能量环境的改变;中等强度耐力训练中,心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表达与骨骼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充足的证据表明:G蛋白作为真核细胞的重要分子开关参与细胞的增殖调控以及部分代谢调控过程。而近年来在大肠杆菌中新发现的Era蛋白(E.coli ras-like protein)则是与已知的三聚体G蛋白和小分子G蛋白不同的一种新的GTP结合蛋白。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该类GTP结合蛋白不仅存在于原核的大肠杆菌中,而且在高等植物、人类细胞中均含有该蛋白的同源蛋白。大肠杆菌的Era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的内侧,在细胞质中也有一定的分布;真核细胞ERA(ERG)蛋白来源于原核细胞,定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上。ERA或ERG蛋白有可能担负着与其它两类G蛋白同样重要的分子开关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Era蛋白参与调节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细胞周期以及部分细胞代谢过程;在哺乳动物细胞中,ERA的同源蛋白可能与细胞周期的G1期调控以及细胞凋亡有关;真核植物中相关研究报道尚少,推测该蛋白可能与种子的正常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7.
雷帕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药,它在细胞外的受体为FK506结合蛋白FKBP-12,胞浆内的激酶mTOR是雷帕霉素已知的主要靶体,它是mRNA翻译的启动调控因子,Kipl是一种周期素依赖性激酶的抑制剂,能降低活化的T细胞内G1期的周期素与其依赖性激酶复合物的水平,mTOR对p70 s6k的活性,真核启努因子4E依赖性蛋白合成及Kip1的下调所需调节信号具有诱变作用,它与FKBP12与雷帕霉素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干扰了它的功能,雷帕霉素因素阻断了Kipl的下调而将细胞阻滞于G1期。  相似文献   

8.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是mTOR的主要下游作用靶物,在翻译起始、蛋白合成、细胞周期、细胞迁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p70S6K的结构和功能,这对于了解p70S6K以及其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VDAC(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是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一种主要通道蛋白,参与线粒体内外物质和能量的运输,在线粒体与细胞其它部位的通讯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VDAC也是线粒体与其它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结合位点,可与多种凋亡调节蛋白(如HK-Ⅰ/Ⅱ、Bcl-2家族蛋白、tubulin、MAP2/4等)以及非蛋白调节因子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因此,VDAC成为线粒体凋亡通路中一种关键的靶蛋白.本文对近年来VDAC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依维莫司抗肾细胞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维莫司是一种口服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临床上常用于预防肾移植和心脏移植手术后的排异反应.近年来发现它对晚期肾细胞癌具有较好疗效,可用于舒尼替尼或者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肾癌患者.主要介绍依维莫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kisspeptin是KISS1基因的产物,它不仅能显著影响动物的繁殖,也参与调控动物机体代谢、初情期启动及整个妊娠过程.研究表明,子宫来源kisspeptin介导胚胎着床,合体滋养层来源kisspeptin调控早期胎盘形成.血中kisspeptin水平与异位妊娠、子痫前期、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等妊娠期相关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可作为妊娠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妊娠早期,血浆或血清中kisspeptins(kisspeptin-10或kisspeptin-54)水平在区分确认流产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是早期妊娠诊断流产的新方法.kisspeptin-GPR54参与哺乳动物妊娠的整个过程,在妊娠相关的生理事件或疾病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就kisspeptin-GPR54系统在调控胚胎着床、胎盘形成、妊娠相关疾病及流产进行较系统的归纳、总结,旨在全面了解kisspeptin-GPR54在哺乳动物妊娠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kisspeptin-GPR54调控妊娠的具体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是调节机体正常发育的重要机制,涉及一系列在维持细胞自稳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因子.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也受到凋亡调控蛋白的调控,细胞凋亡也参与多种与衰老相关的病理过程,本研究就细胞凋亡通路及其对衰老及肿瘤的相关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hsa-miR-17-92基因簇高度保守,可以作为抑癌基因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包括2个旁系同源体:miR-106a-363和miR-106b-25基因簇,其序列高度相似,可能通过调控共同靶基因而具有相似的功能.探讨3个基因簇转录的15条microRNA的序列特征,以及共调控靶基因在人类乳腺正常和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就显著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Pathway(KEGG)分析.结果表明,超过75%(178/236)的共调控靶基因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这些基因可能与生物体的细胞代谢、转录后调控、生物合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有关,参与细胞周期,癌症等信号通路.分析发现乳腺特异基因PTPN4在乳腺癌中的低表达影响蛋白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周期,SMAD4、CCND1和E2F1作为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在细胞的G1期起重要作用,它们的低表达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起到抑癌作用.特别是,一方面基因簇调控CCND1和E2F1使其低表达,另一方面它们作为转录因子结合到基因簇的启动子区诱导基因簇表达,从而形成负反馈调控循环调控下游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
Pellino蛋白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E3泛素连接酶,通过靶蛋白泛素化介导蛋白降解、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细胞定位以及信号传导.目前研究表明Pellino蛋白在固有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与炎症和自身免疫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Pellino蛋白的表达与活性调控、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在免疫...  相似文献   

15.
DYT1是拟南芥绒毡层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DYT1的缺失会导致绒毡层相关功能的缺陷.然而,DYT1并不是使绒毡层功能化的充分因素,暗示了DYT1蛋白需要和其他转录因子形成复合物才能发挥功能.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DYT1蛋白为诱饵在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与DYT1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筛选从文库中得到20个阳性克隆,通过BLAST序列比对得到8个候选基因序列,从中鉴定出6种候选基因编码可能的转录因子或者其他调控转录的蛋白因子.其中5个编码调控因子的基因都被证实在花药中表达.更进一步,发现另一个对花药发育所必需的转录因子AMS能与DYT1在酵母体内形成转录复合物.表明这2个蛋白可能形成异源复合物在花药中共同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Celsr1-3(Cadherin EGF Laninin Seven Pass Receptor 1-3)是果蝇Flamingo/starry night的哺乳动物同源基因,其编码属于钙粘蛋白家族的非典型钙粘蛋白.Celsr1-3是“核心平面细胞极性(PCP)基因”组的成员.3个Cekr基因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都有表达.总结有关Celsr1-3在神经系统发育和PCP中的工作.Celsr1是在脊椎动物PCP的主要参与者,在许多典型PCP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elsr2和Celsr3可调节纤毛生成,并很可能是通过PCP信号参与调控脑室管膜纤毛发生.Celsr1-3在FBM神经元迁移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Celsr1决定FBM神经元迁移的方向,而Celsr2和3则控制其迁移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Celsr1-3在神经系统的发育、维持以及PCP中发挥着多种不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Wnt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参与背腹轴的形成、细胞极性的建立以及决定细胞命运.利用干细胞定向分化模型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探索Wnt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理,了解其信号网络对干细胞定向分化中各个事件的调控机制.本文通过综合近期Wnt信号通路的研究,阐述经典Wnt信号通路(Canonical Wnt signaling pathway)在干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miR-193b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HiPerFect转染试剂瞬时转染miR-193b模拟物(mimics)上调U251细胞中miR-193b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转染效率,然后进行细胞划痕实验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miR-193b对U25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93b可抑制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提示单羧酸转运蛋白7(MCT7)基因可能是miR-193b的潜在靶基因.进而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从转录水平上证明MCT7为miR-193b调控的靶基因;q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进一步证明MCT7基因的表达受miR-193b的负调控.由此可见,miR-193b很可能通过负向调控MCT7基因的表达来抑制U25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表明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 shrimp)miR-34(mja-miR-34)参与调控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的感染,但其调控的宿主基因还未具体阐述.本研究首先比对了miR-34在17个物种中的序列,并使用TargetScan 5.1和miRanda预测了miR-34调控的宿主基因.结果显示,miR-34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mja-miR-34可靶向作用于242个宿主编码的基因,且在病毒感染不同时间段呈现差异表达;利用GO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mja-miR-34的靶基因参与细胞代谢、细胞信号转导、免疫系统以及遗传信息的调控等过程;mja-miR-34在对虾体内可调控靶基因(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的表达.结果说明mja-miR-34及其靶基因参与病毒感染等多个细胞进程,但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可为mja-miR-34靶基因的鉴定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根据几种哺乳动物UCP2基因的保守区设计一对简并引物,扩增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和犬蝠(Cynopterus sphinx)的UCP2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序列.测序结果表明,三种蝙蝠UCP2编码区全长930 bp,编码309个氨基酸,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包含线粒体内膜载体蛋白的3个特征结构及解偶联蛋白(UCPs)的特征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蝙蝠与其它哺乳动物UCP2的氨基酸推导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为90.6%~97.0%.进化分析表明,UCP2基因在哺乳动物中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受到强烈的纯化选择压力作用(ω=0.063).Branch-specific 模型分析表明,UCP2基因在蝙蝠支系与其它不能飞行的哺乳动物、冬眠蝙蝠与非冬眠蝙蝠的进化过程所受到的选择压力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在整个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UCP2对其能量代谢的调控均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UCP2如何参与哺乳动物能量调控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