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测定了天津郭村蔬菜地土样(主要施用农家肥)和小麦地土样(主要施用化学肥料)的pH、含水率、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以及微生物的数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蔬菜地土样除全氮含量比小麦地土样低33.23%外,其余所测指标均比小麦地土样高——含水率高18.46%,速效磷高0.0172g/kg,速效钾高0.054g/kg,有机质高30.89%;蔬菜地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溶磷细菌和固氮菌的数量都高于小麦地,说明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溶磷细菌、固氮菌的数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有益促生微生物对梨树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梨树果实和土壤有效磷的影响,为促生有益微生物作为新型生物肥料在林业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每棵树采用每次根施800 mL稀释液(含100 mL原液)的方式,将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JK-SH007菌株、根围促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ZB42菌株和水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JZ-GX1菌株等3种促生有益微生物应用于上海地区生长的梨树上,比较分析它们在促进梨树生长、提升叶片生理指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组织中的含水率)、增加树体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果实品质(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的作用。【结果】施菌处理8个月后,3种菌剂均可以明显地增加梨树的地径,以施用JK-SH007菌剂的效果最为显著,可以使地径增加0.34 cm; 施菌剂处理5个月后,3种菌剂可提高梨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率,且以JZ-GX1菌剂的提高最为显著,可以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以SPAD值表示)增加1.8,使叶片含水率增加3.4%; 施菌处理8个月后,3种菌剂可增加根际土壤的有效磷含量,以施用JK-SH007的土壤增加最多,增加了42.9 mg/kg。施用JK-SH007菌剂可以显著增加6年生梨的平均单果质量,JK-SH007与FZB42菌剂能显著增加6年生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论】JK-SH007菌株对梨树具有促进树体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组织含水率、增加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果实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作用; 相比其他两种促生微生物,JK-SH007菌株在6年生梨树上促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老参地轮作紫穗槐(Amorpna fruticose)后,人参根际微生物区系发生了变化。增加了根际微生物区系的总数量,尤其增如细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等)的数量。但是真菌,放线菌和纤维分解微生物的数量降低。并且,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均有明显地增加,即增加土壤肥力,又为人参梗际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提供人参生长需要的丰富养料。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栝楼自身缓解铝胁迫的过程,探寻其避免化感自毒现象的方法,以安国栝楼(耐铝型)和浦江栝楼(铝敏感型)为材料,以7,14和21 d为周期,用不同浓度的铝和外源根系分泌物进行实验处理,共分9组,对栝楼根际土壤的速效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低、中浓度的栝楼根系分泌物增加了2个品种栝楼根际土壤中速效钾、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增强了根际土壤中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高浓度的栝楼根系分泌物会抑制土壤微生态的发展;中等浓度根系分泌物对栝楼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条件下,以超级稻"II优航2号"为试验材料,水稻拔节期至始穗期设置55%和85%两个遮光强度,以全生育期正常自然光为对照,研究花前光照亏缺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为光贫乏区土壤良性生态循环和超级稻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拔节期至始穗期弱光胁迫条件下,在水稻生长的孕穗期、始穗期、灌浆期、收获期,显著降低了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氯菌数量,增加了真菌、反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数量,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含量减少,抑制了根际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的活性.而且,随着弱光胁迫强度和时间的增加,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含量和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受抑制程度加重,真菌、反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说明花前光照亏缺降低了稻田根际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破坏了稻株生长的根际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初步研究造纸废水污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土壤中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等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污灌后土壤的含水率与有机质含量提高、钠离子含量下降是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青海农作物主产区肥料的施用,促进青海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本文设置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籽用油菜和青稞种植区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NPK处理显著提高青稞种植区土壤电导率、有机质、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但仅显著提高籽用油菜种植区土壤电导率。不同施肥模式对籽用油菜种植区土壤微生物量、真菌、放线菌数量影响不显著,M+NPK处理显著提高籽用油菜种植区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达2.73。不同施肥模式对青稞种植区土壤微生物量影响显著,M处理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总PLFAs,细菌PLFAs和放线菌PLFAs也显著增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籽用油菜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分的变化主要受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的影响,而青稞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分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全氮和电导率的影响。因此,在当前施肥量下,青海籽用油菜种植区推荐采取有机肥配施化肥的模式,可提高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青稞种植区推荐采用单施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化肥模式,可提高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8.
黑松林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山东低山丘陵区黑松林林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树龄和生长代数的林地根际与林间土壤微生物及其主要几种生理类群的数量分布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松林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②随着树龄的增加,除氨化细菌外,林地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量及各生理类群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③头栽林地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量及各生理类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和磷细菌)都不同程度高于连栽林地,平均数量分别约是连栽林地的1.43倍、1.08倍、1.18倍及(1.37倍、1.94倍、1.45倍、1.31倍和1.24倍),但真菌平均数量(1.33×10^6个/g土)比连栽林地(1.48×10^6个/g土)的低11.3%.④除放线菌R/S值小于1.0外,土壤其余2大类和各生理类群的R/S值均在1.0以上,其中硝化细菌的R/S值最小,固氮菌的R/S值最高.⑤连栽引起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及pH值分别下降9.42%、14.3%、19.9%、14.7%、20.4%及7.3%.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秸秆未还田处理(CK)相比,秸秆还田(T1)和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T2)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以及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而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最终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0.33%和13.46%;此外,T2与CK相比,降低了根际土壤真菌数,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而T1处理的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通过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多样性来调节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优化根际生长环境,促进小麦生长。其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的处理效果最佳,可在北方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2、4和6a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及自然生草为处理,传统清耕为对照,研究生草对桑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显著提高,其中毛叶苕子6a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升幅最高,分别提升了222.6%、132.3%和19.0%,毛叶苕子6a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6.7%、46.3%和19.2%,而毛叶苕子2a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低于对照;毛叶苕子6a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多,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6.8%、151.7%和168.4%;毛叶苕子6a和自然生草6a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5.8%和17.0%,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2.9%和8.5%,总酸含量分别下降了18.7%和14.1%,毛叶苕子能显著提高桑园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改善桑葚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黄冠梨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在根部施用和叶面喷施光合细菌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力、土壤养分、梨树根活力、叶片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部施肥改善了土壤的pH和速效磷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了有益微生物菌群数量,提高了土壤酶活力和根的活力,增加了有效氮、有效钾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2)叶面、根部施用菌液改善了叶片一些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其中叶片中Ca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显著提高了20.5%,15.9%,Mg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高了7.1%,3.9%,Fe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高了131.2%,20.1%,在改善梨树叶片中、微量元素营养上叶面施肥效果更好;3)在梨果实品质方面,叶面施肥和根部施肥较对照改善了果皮亮度,增加了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高了果实内外品质,其中单果质量、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Zn元素质量分数皆显著增加.试验说明:在改善外观品质方面叶面施肥优于根部施肥,而在内在品质方面,根部施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模拟酸雨对白术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处理中药植株白术及其种植土壤,测定了白术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酸雨影响白术根际微生物的生长,根际微生物总量随酸雨酸度的加大而减少;酸雨对白术根际环境中的细菌、放线菌、氮素生理群和碳素转化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当的酸雨刺激(pH为5.0、4.5)促进了真菌的生长,但当酸雨pH<4.5时,则抑制真菌的生长.植物根系的存在,可使酸雨对根际微生物各个类群的影响不同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草莓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施肥处理对草莓种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显著的影响。与CK相比,生物菌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增长了21.66%,放线菌增长了9.10%,氮肥、磷肥、钾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减少了29.49%、31.80%、30.00%;放线菌数量分别减少了69.42%、56.20%、60.33%。但是与CK相比,土壤真菌数量降低了,分别降低了88.90%、66.70%、88.90%、11.11%。在不同菌剂处理的棚中草莓品质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核桃林下魔芋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镇安县新民村和庙坡村核桃林及林外魔芋根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林下魔芋长势好、产量高的原因。采用常规方法分析土壤养分;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采用形态观察结合序列分析对优势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研究显示:(1)林下土壤pH、速效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高于林外。(2)林下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总数增加,真菌减少。(3)林下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真菌增加。(4)林下土壤优势微生物放射型根瘤菌(R.radiobacter)、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黄色蠕形霉(T.flavus)、黒附球菌(E.nigrum)及绿淀粉酶链霉菌(S.viridodiastaticus)数量和比例较林外不同程度增加。结果表明核桃林下魔芋长势好、产量高与其根区土壤养分及良好的微生物区系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省寿光市清水泊农场农田及7个不同复垦年限废弃盐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对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cm)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复垦后土壤含盐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增加,各养分含量在复垦8a时达到最大值,基本达到农田水平;(2)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真菌数量则持续上升;(3)复垦有利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提高,复垦年限越长,酶活性提高越显著;(4)通过构建复垦质量变化预测定量模型,预测复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达到对照农田水平分别需8.75、8.45、8.24、8.41a;(5)经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复垦土壤质量演变的主要因子为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有机质和细菌.本文分析了废弃盐田复垦土壤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异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可为科学指导黄河三角洲废弃盐田复垦区土壤综合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宁夏盐池沙地不同密度人工柠条林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北干旱风沙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以宁夏盐池退化沙地种植不同密度的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用稀释平板法对3种不同密度柠条林及对照(封育沙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人工柠条林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对照相比,随着人工柠条林密度的增加,土壤肥力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样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柠条林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1665丛/hm^2,2490丛/hm^2,3330丛/hm^2,封育沙地,且4种类型的微生物群落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细菌数量与有机质、总氮、速效磷、速效钾的质量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总钾的质量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放线菌数量与总氯的质量含量极显著相关.可为在退化沙地改良过程中大面积营造柠条灌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连续两茬菠菜盆栽试验中,施用不同的微生物菌糠,通过测定菠菜的株高、根长、生物产量,收获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研究了不同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对菠菜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皆可以促进菠菜生长、增加产量和提高土壤养分,以微生物组合1+菌糠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复合肥对花生根际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100%复合肥)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量在30%~70%范围内,显著提高了苗期和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量,且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随生育期的推移提高比例逐渐升高,而真菌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同时,显著提高了苗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而替代量为50%和70%时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到成熟期不同替代配比均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了土壤脱氢酶活性,进而降低了苗期和结荚期土壤碱解氮含量而提高了全氮含量,也提高了各生育期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结荚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当替代量为50%时,产量提高了5.23%,最终实现了养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株龄田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田七连作障碍、防治土传性病害,本文以不同株龄的田七Panax notoginseng根际土壤为实验材料,测定其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其酶活性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田七株龄的增加,其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整体上各株龄田七植株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之间差异显著,CK(未种过田七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1年生土壤次之,3年生最少。从4月份至12月份:1年生田七根际土壤细菌减少23%~74%,真菌减少6%~37.5%,放线菌减少12%~66.7%;2年生田七根际土壤细菌减少18%~80.7%,真菌减少50%~60%,放线菌减少32%~79%;3年生田七根际土壤细菌减少37%~87.9%,真菌减少50%~75%,放线菌减少33%~52%。不同株龄田七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均随着田七株龄的增加而降低,CK中土壤酶活性最高,1年生土壤次之,3年生最低。可见,田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受株龄影响,随着田七株龄的增加,其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整体减少,中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均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溶磷细菌促进作物生长的机制和最终效果,将不同剂量的溶磷细菌9320添加到土壤中,以此培养玉米幼苗,测量幼苗根系分泌物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有机酸、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植株生长状况等.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溶磷细菌剂量的增加,玉米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增加,根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玉米幼苗的株高、根长和质量都增加.同灭菌处理组相比,活菌处理组中,根系分泌物的蛋白含量和根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更高,根系分泌物可溶性糖含量和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更低,玉米的生长情况更好.这些结果说明溶磷细菌能够将土壤中的难溶态磷转化为可溶态磷供植物吸收利用,而且能够促进根系的代谢活动,最终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