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外毒素结构域Ⅰ a基因(EPA103)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HSV-2-gD)嵌合蛋白表达载体(pET-EgD),得到嵌合表达蛋白.利用外毒素结构域Ⅰ a基因表达蛋白的佐剂效应,以pET-EgD表达嵌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嵌合表达蛋白(pET-EgD)免疫小鼠,可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抗HSV-2特异性抗体.嵌合表达蛋白(pET-EgD)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开发研究Ⅱ型单纯疱疹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BCG初次免疫,结核分枝杆菌Ag85A DNA疫苗加强免疫的序贯免疫策略对小鼠的免疫效果。采用BCG及结核分枝杆菌Ag85A DNA疫苗依次免疫小鼠,在末次免疫后的4、6、8周通过检测小鼠血清总IgG抗体、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的水平,观测BCG初次免疫,Ag85A DNA疫苗加强免疫的策略对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采用BCG初次免疫,结核分枝杆菌Ag85A DNA疫苗加强免疫的策略组的小鼠与其它免疫方式组相比,IgG明显升高(P〈0.05)、特异性淋巴细胞明显增殖、IFN7、IL-2、IL-4水平明显增高(P〈0.05)。由此可知,在采用BCG初次免疫,结核分枝杆菌Ag85A DNA疫苗加强的免疫策略后,能增强对小鼠的免疫效应,尤其是Thl型细胞免疫反应增强明显,为进一步在动物体内进行保护性效应试验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防治难点主要在于抗药性菌株的出现以及唯一的抗结核疫苗——卡介苗的效果不理想.为发展新型抗结核疫苗,本研究中构建了表达结核分枝杆菌融合抗原TB10.4-HspX(TB10H)的重组酿酒酵母,分别以皮下注射和滴鼻两种方式免疫小鼠,检测免疫效果.结果显示,该重组酿酒酵母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后刺激小鼠产生TB10H特异性抗体IgG,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而且重组酵母免疫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小鼠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分化和抗原递呈作用.一系列结果表明,表达融合抗原TB10H的重组酿酒酵母能够有效激发小鼠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汉滩病毒嵌合基因G2S0.7重组腺病毒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滩病毒糖蛋白 (GP)和核蛋白 (NP)的嵌合基因G2S0 .7重组腺病毒的免疫学特性进行研究。将汉滩病毒含有G2S0 .7嵌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直接免疫Balb/c小鼠 ,用ELISA、微量细胞培养中和实验及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免疫应答效果 ,以研究嵌合基因的免疫效果。结果用该重组腺病毒免疫的小鼠 ,可诱导产生抗汉滩病毒NP及GP特异性的抗体 ,抗体效价分别为 1 :1 6 0及 1 :2 0。同时重组腺病毒还可刺激机体产生低水平的中和抗体和明确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汉滩病毒嵌合基因G2S0 .7重组腺病毒 ,既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汉滩病毒体液免疫应答 ,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本研究为汉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评价表达HBHA和hIL12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结核分枝杆菌H37Rv感染小鼠4周后,用表达HBHA和hIL12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免疫治疗,检测免疫小鼠肺部荷菌量和组织病理变化.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可有效控制感染小鼠肺部结核分枝杆菌的荷菌量,减轻病理损伤.但在降低肺部荷菌量方面不如化疗药物.表达HBHA和hIL12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可有效控制结核分枝杆菌在小鼠体内的增殖,可能成为联合化疗药物控制结核病的有效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6.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将分枝杆菌噬菌体中分离出小分子肽段PK34的基因与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C基因相融合,并利用OmpC自身启动子将PK34及组氨酸标签在大肠杆菌外膜上进行重组蛋白表达,借助磁珠建立表面展示体系.结果表明,利用外膜蛋白OmpC的穿膜特性,能够在大肠杆菌表面对分枝杆菌噬菌体PK34肽段进行展示.通过表面展示的PK34与分枝杆菌进行有效结合,从样品中对分枝杆菌进行分离.为今后临床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与筛选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克隆结核分枝杆菌Rv2626c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纯化及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Rv2626c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序列测定正确后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Pro-EXHTb,转化入E.Coli DH5α,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后与抗His单抗进行Western-blot,以Ni-NTA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PCR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为432bp,与预期大小一致,测序与Gene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Pro-EXHTb-2626c,转化E.Coli DH5α后能特异性表达目的蛋白,大小约16KD,与理论值相一致.蛋白可溶性分析表明该蛋白主要以可溶性方式存在,纯化蛋白经Western-blot鉴定有特异性反应条带.成功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2626c原核表达载体pPro-EXHTb-2626c,并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为研究新型结核疫苗的靶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是幼儿和儿童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严重时会引起患者死亡。EV71病毒(人肠道病毒71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一种主要病毒。为寻求一条快速诊断EV71病毒感染的新方法,将兔抗EV71多克隆抗体,通过戊二醛交联法偶联在氨基硅烷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表面,获得抗EV71多克隆抗体偶联的靶向磁性纳米颗粒用于EV71病毒的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免疫荧光方法证实了抗体耦合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并通过BCA法测得其耦合的效率为94.1%。采用抗体偶联的磁性纳米颗粒对EV71病毒液中的病毒抗原进行吸附,通过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病毒含量的变化,并对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吸附的病毒进行免疫荧光和核酸PCR检测,证明了抗体偶联的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与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由于该纳米颗粒同时具有抗体的靶向性和磁性颗粒的磁响应性,对病毒抗原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可以用于低浓度大样本的EV71病毒抗原的富集检测。利用抗体偶联的靶向磁性纳米颗粒,同时具有可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周围特异性富集和磁颗粒可在交变磁场下感应升温的双重功能,将其作为磁感应热疗的靶向介质,有望研制出病毒感染性疾病磁感应热疗的靶向介质,为靶向热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其晚期蛋白L1在体内或体外可自组装形成VLP颗粒.作者构建了DNA疫苗载体pDRVI1.0-16L1,大提质粒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体,并对抗体进行了特异性鉴定,为HPV16L1预防性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DNA疫苗经基因枪介导的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基因枪介导的DNA疫苗用于小鼠腹部免疫,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D抗原在接种部位的表达,利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gD抗体,并采用病毒攻击检测DNA疫苗对动物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基因枪可有效地将DNA质粒运送至小鼠皮肤组织,DNA疫苗携带的抗原保护基因gD2糖蛋白能在真皮和肌肉组织中高效表达。同时,免疫小鼠体内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能有效抵抗HSV2病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能够稳定表达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融合蛋白的P815细胞系。将Ag85B和ESAT6基因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了Ag85B—ESAT6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Ag85B-pcDNA3-ESAT6。在阳离子聚合物作用下,重组质粒转染与BALB/c遗传背景一致的P815(H-2^4)细胞。通过G418压力筛选后,得到1株阳性克隆细胞。经过RT-PCR检测到该细胞中有Ag85B-ESAT6融合蛋白mRNA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可以在转染重组质粒的P815细胞膜上检测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证实P815细胞内有融合蛋白的表达。获得表达Ag85B-ESAT6融合蛋白的稳定细胞系。  相似文献   

12.
白色念珠菌HSP90 LKVIRK是一段保守的B细胞线性表位.利用展示有LKVIRK表位的杂合噬菌体作为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然后在小鼠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模型中评价其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证明该杂合噬菌体能够诱导C57BL/6J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HSP90抗体,而且对系统性念珠菌感染的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说明展示有白色念珠菌LKVIRK表位的杂合噬菌体有可能成为一种候选的真菌疫苗.  相似文献   

13.
癌症作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全球被广泛研究.病毒样颗粒是由多个病毒的一种或几种结构蛋白组装而成的颗粒,不含病毒核酸,不能进行自主复制,具有与病毒类似的整体结构.通过化学和基因工程的方法对病毒样颗粒中所含的蛋白进行功能化修饰,可使其成为一种具有众多应用前景的体系.病毒样颗粒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免疫激活剂,同时兼具纳米颗粒尺寸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药物递送载体和疫苗的设计.本文对病毒样颗粒在上述两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病毒样颗粒在肿瘤治疗及相关的药物研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有效去除血清中的白喉毒素跨膜结构域抗体,提高检测的精准度,建立四氧化三铁纳米磁珠共价偶联载体蛋白对血清中载体蛋白抗体的去除方法,并评估去除效果;采用高温多元醇合成法制备表面包裹葡聚糖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利用溴化氰将葡聚糖分子上的羟基活化为亚氨基碳酸酯,并与白喉毒素跨膜结构域通过氨基共价偶联,制得纳米磁珠-白喉毒素跨膜结构域抗体阻断剂;纳米磁珠-白喉毒素跨膜结构域抗体阻断剂与免疫过白喉毒素跨膜结构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白喉毒素跨膜结构域-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疫苗的小鼠抗血清进行孵育,以吸附去除白喉毒素跨膜结构域特异性抗体;对孵育前、后的抗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表明:白喉毒素跨膜结构域抗体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检测精准度显著提高;在37℃条件下,仅需孵育1 h即可充分去除血清中的白喉毒素跨膜结构域抗体。  相似文献   

16.
对本室已构建的汉滩病毒糖蛋白(GP)和核蛋白(NP)的嵌合基因GlS0.7重组腺病毒的免疫学特性进行研究.将汉滩病毒含有G1S0.7嵌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直接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微量细胞培养中和实验及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小鼠的免疫应答效果.用该重组腺病毒免疫的小鼠,可诱导产生抗汉滩病毒NP及GP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效价分别为1:320及1:40.同时重组腺病毒还可刺激机体产生低水平的中和抗体和明确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所构建的汉滩病毒嵌合基因G150.7重组腺病毒,可同时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汉滩病毒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BCG-Sj26GST对小鼠的保护作用,用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BCG-Sj26GST免疫雄性BALB/c,结核杆菌H37Ra进行攻击,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释放NO量,小鼠血清IFN-γ、IL-2的含量,并计数小鼠肝、肺活细菌数.rBCG-Sj26GST疫苗免疫的小鼠,其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为4.12±1.11,与对照组(2.63±0.47)、载体组(1.06±0.08)和BCG组(1.50± 0.41)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rBCG-Sj26GST组巨噬细胞释放的NO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小鼠血清IFN-γ的浓度较对照组高33?%,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载体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血清白介素-2的浓度较对照组高43?%,较载体组高38?%,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经rBCG-Sj26GST免疫的小鼠受结核杆菌攻击后其肺、肝脏结核菌数较对照组少.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BCG-Sj26GST免疫小鼠后能提高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刺激IFN-γ、IL-2的分泌,说明此疫苗能诱导CD+4Th1和CD+8CTL的细胞免疫反应,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并使小鼠能抵抗结核杆菌的攻击.  相似文献   

18.
基因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0年WolffJA等意外发现小鼠骨骼肌细胞能直接摄取病毒裸露的DNA ,并表达其编码的蛋白质 ,这种表达可持续数月 ,这一发现为开创基因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92年Tang等将带有人生长激素的质粒DNA通过基因枪导入小鼠表皮细胞 ,几周后 88%被接种的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1993年Ulmer等发现小鼠肌肉注射编码甲型流感病毒相对保守的核心蛋白的质粒载体后 ,可有效的保护小鼠抵抗另一亚型流感病毒的攻击 ,从而证明了注射不但能在体内表达抗原蛋白 ,并且可以诱导产生具有显著保护作用的免疫应答。从此继全菌弱毒苗和亚单位疫苗后 ,出现了…  相似文献   

19.
MS2介导的口蹄疫类病毒颗粒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1蛋白含有关键的抗原决定簇.根据O/HL-JOC12/03猪源FMDV毒株VP1上第141~160位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重叠延伸PCR(SOE PCR)技术将该序列插入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噬菌体MS2外壳蛋白基因的特定位点.然后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28a-CP-VP1,转化BL21(DE3),ITPG诱导表达得到融合表达的CP-VP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CP-VP1成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状.间接ELISA实验证实该蛋白能够特异地结合豚鼠抗O型FM-DV的阳性血清,30μg的CP-VP1的VLPs蛋白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其产生高效价的特异抗体.故该口蹄疫病毒抗原决定簇展示在噬菌体MS2上表面的VLPs蛋白具有开发成口蹄疫疫苗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把WesternBlot技术分析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用PVDF膜作载体进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析的高度敏感性相结合对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TB)的特异性、保护性抗原进行筛选和分析鉴定 ,获得了分子量为 31KDa、30KDa的抗原 这两种抗原与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单克隆抗体和结核病人血清均发生阳性反应 ,而与正常小鼠血清和健康人血清呈阴性反应 用印迹膜测序法测出 31KDa抗原蛋白的N 末端序列为AlaGluValAspTrpLeuValPheAlaValSerTrpProValGly ,30KDa蛋白序列为PheSerArgProGlyLeuProValGluTry 印迹膜测序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