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内陆水资源砷污染问题,介绍了砷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及各种除砷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主要以铁盐絮凝法对阳宗海砷污染的治理工程和土壤固砷法对大屯海砷污染的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不同类型的含铁吸附、絮凝剂在天然水、地下水、饮用水及工业污水等领域的除砷净水工艺条件及其应用前景,并指出三氯化铁絮凝剂处理法是适合水资源砷污染治理行之有效的工程除砷方法.  相似文献   

2.
易文利 《河南科学》2012,30(9):1323-1326
以宝鸡市人民公园湖为例,对其水质指标总氮、氨氮、磷、CODcr进行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浓度指数法对其现状水质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公园湖水体水质为Ⅴ类,水质污染严重.并提出了水质污染治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GF-2影像的苏州市区水质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水体水质遥感监测是治理城市水体水质遥感监测是治理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GF-2影像,建立城市水体水质参数反演模型,对2015年-2017年苏州市区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透明度三种水质参数进行遥感监测,分析了苏州市城市水体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且对苏州市水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区水体叶绿素a浓度整体偏高,但平均水平逐年降低。各个市辖区城市河道平均叶绿素a浓度相差不大。大型河流湖泊中,虎丘湿地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在2015年-2017年间均处于最高水平。三年间市区城市河道的平均悬浮物浓度降低明显,悬浮物浓度较高的河道均主要集中在虎丘区。大型湖泊的悬浮物浓度不高,逐年降低明显。盛泽湖的平均悬浮物浓度最低,透明度最高。京杭运河的悬浮物浓度一直保持在最高水平,且变化不大,吴淞江汇入京杭运河部分水体悬浮物浓度偏高。2016年元河塘悬浮物浓度突然增高并在2017年有所降低,但仍高于2015年。透明度的分布变化趋势与悬浮物浓度相反,符合常规规律。苏州市区水质逐年改善,但仍水质情况仍不容乐观。京杭运河、元河塘、虎丘湿地由于人为活动导致水质较差,今后需进行重点监测与治理。其余河流湖泊水质均逐年改善,盛泽湖的水质处于最优水平。根据相关资料查阅,遥感监测苏州市区水体水质情况符合实际情况,GF-2影像能有效地反演城市水体的水质参数信息并显示其分布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郫县地区景观水体水质调查与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郫县犀浦镇原成都世界乐园犀池的局部水景多次发生少见的红色水华及大面积蓝藻水华现象.2007年12月-2008年1月期间,以犀浦镇犀池为中心,对合作镇、红光镇、团结镇、安靖镇及高新西区的部分城镇景观水体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被调查水体的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地区被调查的景观水体水质已受重污染甚至严重污染.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均为劣V类,水体均处于中富营养至重富营养状态,水华暴发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  相似文献   

5.
针对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严重现状,选取6种水生植物进行水质净化试验,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通过人工模拟受污染水体水质,采用静态水培的方法,对富营养化指标氮的测定研究六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模拟污水中不同浓度氮的净化效果,六种水生植物包括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a indi...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质量的评价对判断水体的污染状况、程度和成因有着重要意义,并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污染控制提供决策依据.以广州市环境质量报告和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水质污染综合指数法,对1985-2010年间的珠江广州城区段的水环境质量演化状况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的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广州城区段的水环境质量大致经历了水体污染-污染加剧-水质波动-逐步改善几个阶段.严重污染状况大致出现在1990-2005年,其中2000-2005年为波动阶段.波动阶段大量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密集开展,2005年之后水质状况出现较大改善;2)珠江广州城区段水污染以石油类和有机污染为主,氨氮污染最为严重,2005年其浓度为3.25 mg/L,超过Ⅲ类水体标准的300%以上;3)生活源污染是广州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氨氮的超标主要源自生活污水的排放,这跟区域内人口规模、居民生活方式及畜禽水产养殖等氨氮排放有关.未来珠江广州城区段水环境治理在巩固工业源污染治理的同时,须加强生活污染的治理.1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项指标污染指数对2011—2020年太湖水体中的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应用属性识别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并对现有的太湖综合营养状态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的氨氮、总氮控制成效显著,指标浓度自2011年以来基本呈下降趋势;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指标浓度呈波动反复态...  相似文献   

8.
该文论述了大盈溪流域(南安段)水质现状及污染治理情况,指出实现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一方面要持续做好环境监管,另一方面要提高流域径流量,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9.
砷是一种有毒元素,对人体有富,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体内,会积蓄在人体各个器官部位,从而引发慢性中毒,潜伏期和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我们到对人经常接触到的水体和土壤中的砷元素进行迁移转化的分析,以便于对砷污染的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10.
以2013—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辽河流域水质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辽河流域吉林区域的水质状况,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水域进行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从2013—2018年辽河流域吉林区域的水质从整体来说,具有明显好转的趋势,水质从Ⅳ级转变为Ⅲ级(四种评价指标具体变化为:p H值浮动不明显,水体整体偏弱碱性; DO浓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数值上升1. 33 mg/L; COD_(Mn)浓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数值下降1. 41 mg/L; NH_3-N浓度具有显著下降趋势,数值上下降1. 35 mg/L).主要污染因子已经由以NH_3-N为主转变为以COD_(Mn)为主.研究结果将对恢复辽河流域吉林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流域水污染和有效管理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对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影响强烈,从2020年4月至11月对武汉南湖开展了水质监测,通过数据比较,阐述了南湖生态修复期间水质的时空变化与发展趋势,并对南湖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湖富营养化状况总体呈好转趋势,湖区水体恢复了一定的自净能力,部分水质指标得到改善,但总氮(TN)和总磷(TP)质量浓度超标严重,最大值分别为9.85 mg/L和1.49 mg/L,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居高不下,平均质量浓度为51.85μg/L,蓝藻水华状况仍然十分严重.在时间尺度上,南湖水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仍为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在空间尺度上,南湖各湖湾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具体水质状况为大南湖优于华农湾,小南湖最差.小南湖外源污染比较严重,是南湖今后治理的重点,应加强对污染排口的处理,拓展水生植物种植区域,开展蓝藻水华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浑河流域沈抚段枯水期水质氮污染状况,分析其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对水体水质进行评估,为水生态建设及制定浑河流域污染治理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开展浑河流域沈抚段枯水期水质氮污染状况调查,2015-11-17、2015-12-04和2016-01-05对浑河流域沈抚段6个干流采样点、4个支流采样点和3个排污口采样点共13个固定采样点采样,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水样进行检测分析,并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浑河流域沈抚段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浑河流域沈抚段枯水期干流的NO-2-N质量浓度在0.064~0.23 mg/L,部分地区超出天然水体中的常规值0.1 mg/L;水体中的NO-3-N质量浓度在0.35~2.8 mg/L,未超出地表水硝酸盐(以N计)的标准限值10 mg/L;水体中的NH+4-N质量浓度在0.91~3.12 mg/L,部分区域超出地表水V类标准限值2.0 mg/L;水体中的TN质量浓度在2.7~20.9 mg/L,严重超出地表水V类标准限值2.0 mg/L.结论浑河流域沈抚段冬季枯水期水质属于V类水,氮污染严重.干流中大部分的氮污染源是来自于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和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13.
水库底泥污染物释放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底泥主要污染物稳定性实验研究及模型分析,了解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水库库区水体水质的影响,为水库底泥处置和底泥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性分析。通过对底泥动态释放模拟实验,对底泥中部分重金属Cd、Mn、Zn及TN、P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其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Zn、Cd、Mn的释放速率及年释放量较低,对于库区水体水质影响较小;TN和P的释放速率及释放量较高,对于库区水体水质影响较大。这些结果对确定底泥的处理方案及防止底泥二次污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郭红建博士获批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库水质生物治理的系统生态学模型研究,项目编号:11371306.水体富营养化一直是水库水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治理水库水环境和维护水质,首先是控制水库污染发生系统中的污染源,其次是治理已被污染的水体,维持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控制水域周边的污染源需要靠行  相似文献   

15.
马料河水质监测调研与主要入滇河流污染治理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在昆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滇池污染也日趋严重。目前,滇池水质已从70年代的Ⅲ类变为劣V类。入湖河流污染是造成滇池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所在课题小组用了近4年的时间,对27条主要入湖河流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分别对每条河流入湖口的水体取样进行了水质分析监测。文章以对昆明新城建设有关的马料河调研及水质分析监测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要入滇河流污染治理的对策及思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底泥主要污染物稳定性实验研究及模型分析,了解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水库库区水体水质的影响,为水库底泥处置和底泥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性分析。通过对底泥动态释放模拟实验,对底泥中部分重金属Cd、Mn、Zn及TN、P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其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Zn、Cd、Mn的释放速率及年释放量较低,对于库区水体水质影响较小;TN和P的释放速率及释放量较高,对于库区水体水质影响较大。这些结果对确定底泥的处理方案及防止底泥二次污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21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武昌沙湖的环境结构、水文特性、污染来源、污染现状及变化规律.对武昌沙湖渔业水体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了其污染的危害性;提出了近期治理沙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多数景观水体都是儿乎没有自净功能的基本封闭的系统,多数属于微污染状态.在对芜湖市景观水体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将景观水大体分成了4类,并按照分类对部分典型的景观水进行了取样分析,测定其CODcr,BOD5,NH3-N,SS等4项水质指标,经过分析,掌握了其污染特征和污染程度,并对各类景观水体提出较为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措施,玄武湖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但根据南京市2017年市考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结果,玄武湖西北湖及东南湖断面水质仍达不到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根据近年来玄武湖水质状况,通过污染源现状调查,识别南京市玄武湖水环境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水质提升重点任务,从而持续改善水体水质,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