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展民主和改善民生是现代政府的两大要务。民主和民生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既不能将这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将它们对立起来。民主政治为改善民生作保障,而民生的改善又能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这两者的发展都是顺应民意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选举民主是一种以投票方式选择统治者的民主治理形式,协商民主是以对话与协商的方式,在平等的主体之间沟通交流、达成共识而做出决策的民主治理形式。两种民主形式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局限与不足,它们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两种重要的民主形式,不能互相替代。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关且互补的关系。两者的合作建构与共生发展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民主政治未来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当党员的主体地位经《党章》确立下来以后,党员通过何种形式在党内"当家作主"的问题,亦即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问题,就成了决定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主要因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又进行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和共同追求,历史上民主有两种模式: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直接民主模式体现了民主的本质但存在内在缺陷和实施困境,代议制民主满足人们对民主生活的追求、使得民主在现代条件下具有可行性,却也存在自身的危险及弊端。通过对两种民主模式的析评,探讨两种民主模式在我国的的政治生活实践中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民本与民主这两个范畴,并从思想主体、经济基础、约束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民本与民主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化的发展情况,得出我国正处在由民本向民主跨越的阶段,需要从大力发展经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民主的法制化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6.
民主的品质     
人们对民主的形式有很多争论,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形式应当包含以下最基本要素,即在民主制度中个人尊严应当被尊重,个人基本权利应当被保护;信息应当充分公开;程序正义应当被保证;应当保证公民在“私域”内享有充分自治权。当然,民主的真正实现与法治是分不开的,这是本文展开论述的重要背景前提,也是理解本文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西方政治生活中自由主义民主占据了垄断地位,这种以消极自由为形式、精英政治为内容的民主理论,没有实现民主所期望的所有人自由和平等发展的目标,反而导致了不可克服的危机.20世纪60年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出现,动摇了主流的民主观念,复兴了参与在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参与式民主不仅强调作为一种政治治理方式的民主,而且强调参与本身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生活方式,从而超越了传统自由主义民主的狭隘视野.但是,参与式民主所要求的参与只能在小范围内才能实现的现实,决定了参与式民主只能是一种微观的、基层的民主.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在五四前后对于民主问题作了许多阐述, 表达了他对民主问题的看法, 形成了他特有的民主观。他认为民主首先表现为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民主的基础是自由, 有了思想自由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才能不断发现真理。李大钊分析了专制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 认为民主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政治制度, 而且是一种思想解放的精神。民主是不断发展的, 民主精神将永存  相似文献   

9.
萨托利认为,建立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代表制民主是唯一的选择。代表制既可有效应对直接民主的规模限制、弥合权力名义持有者与实际行使者之间的鸿沟、满足公众舆论的现实条件,又可限制权力、减少政治决策的成本和外部风险,有助于民主可行性的实现。但是,代表制民主只构成萨托利所追求的自由主义民主的必要条件,并不必然导致自由主义民主的实现。同时,代表制民主是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其并不排斥社会层面的参与式民主。  相似文献   

10.
萨托利认为,建立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代表制民主是唯一的选择。代表制既可有效应对直接民主的规模限制、弥合权力名义持有者与实际行使者之间的鸿沟、满足公众舆论的现实条件,又可限制权力、减少政治决策的成本和外部风险,有助于民主可行性的实现。但是,代表制民主只构成萨托利所追求的自由主义民主的必要条件,并不必然导致自由主义民主的实现。同时,代表制民主是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其并不排斥社会层面的参与式民主。  相似文献   

11.
瑞金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进行了了若干民主与法制建设。由于时代原因,尽管有明显的局限性,但作为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之源,其历史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主是公民通过互联网络针对公共问题,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网络民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必然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建设既是促进,也是挑战。作为新时期的执政党,一定要正确面对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建设.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和时代、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国家所处的主要矛盾,面临的最主要任务密切相关。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有明确界限,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学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都充分说明了我国必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4.
60年代前后,中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受挫折.造成这一挫折的原因:一是不懂得民主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二是不懂得民主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不懂得民主是一把"双刃剑";三是不懂得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不懂得法律制度对民主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不因法治而来,法治却因民主而生,没有民主就没有法治。中国历史上法治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民主。当代中国需要法治,但更需要民主。虽然实施法治化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法治建设决不能取代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民主现象至少包含这样两项因素,即民主的价值性因素和民主的工具性因素。西方民主促进之所以会在非西方社会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一方面是缘于西方现代民主工具性因素的存在,另一方面更是缘于西方现代民主中原初民主这一民主之本真性因素的存在。非西方社会中人们(包括全体中国人)若要想维续自己既有的善生活,有效应对西方民主促进,不仅要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民主的工具性因素,以不断充实非西方社会民主的形态;而且更要激发并宏扬非西方社会民主的价值性因素,以夯实非西方社会中人们之幸福生活所赖以为凭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民主因国家性质和民族特点不同而异,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它要求紧紧围绕国体和政体两方面,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从政治体制、党的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法制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创新了我国乡村群众自治制度。它用于乡村治理中的动力来自于村民的民主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我国乡村治理中政府与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乡村治理中的民主困境。近年来,协商民主在基层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乡村社会的经济压力导致对协商式治理方式的冷漠,相关制度的缺失,协商主体参与能力的差异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完善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首先应该健全相关制度,其次要规范协商程序,最后需要培育村民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