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DMRT1基因是DMRT基因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动物性别决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参照人DMRT1基因DM保守区及有关文献,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扩增了扬子鳄的DMRT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亚克隆与测序.结果在雌雄扬子鳄个体中各获得一个预期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40bp,序列无性别差异性,命名为扬子鳄AsDMRT1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扬子鳄DMRT1基因DM盒区核苷酸序列与人和鼠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87%、86%;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和鼠相应基因编码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97%.充分显示了DMRT1基因在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2.
薛奎是北宋前期的一位名臣,其家族现存十方墓志。通过对薛奎家族现存墓志的分析,梳理了薛奎家族的世系、仕宦过程及婚姻状况。绛州薛氏家族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白手起家的例子,薛奎祖上三代均无人仕宦,后由于薛奎科举中第且仕途显达,其家族成员凭借薛奎荫补入仕,薛奎子女也得以和知名之士联姻,家族迅速发达。但由于后人们在仕途上乏善可陈,薛奎去世后,薛氏家族迅速衰落。  相似文献   

3.
彭城刘氏家族指主要活动于南朝齐梁之际的刘绘,刘孝绰父子及其家族成员共七十人的庞大学群体,这一群体的学活动与学创作成就,在南朝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学家族相比,在这个家族的学活动中,出现了南朝最长的诗歌,有别具风采的女性作家作品等。他们不但是学创作的积极参与,而且,作为家族群体,他们具有与南朝世风相谐的家族学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清代朱卷集成》中大量的科举家族的婚姻研究得知,清代汉族科举家族间的联姻,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以孙家鼐家族为例,可看出科举家族联姻的一些地域特色、门当户对以及具有姻亲间存在相互奥援扩大家族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祥波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136-137,141
家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社会的基石。作为反映人类生存现实的文学,必须要写出一个社会中人群的深层生存状态,中国的文学要深刻写出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则须写家。本文在家族文化的背景下个案分析了《孔雀东南飞》与《红楼梦》所表现出的家族意识。  相似文献   

6.
魏晋之际,在曹魏政权与司马家族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阮籍不像嵇康那样政治态度鲜明。因而历史上对既籍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是卖身投靠了司马家族的小人,有人认为他同情曹魏政权而反抗司马家族。但通过辩证地分析史料,可以认为阮籍对这场政治斗争持一种矛盾的态度,与司马家族是一种特殊的消极的合作关系,既非投靠也非反抗。  相似文献   

7.
季我努 《世界博览》2013,(21):16-18
据有关统计,日本的国会议员中有40%的议员是世袭议员。这些议员都是各大政治家族在内部产生的。日本民主党在国会中世袭议员的比例占到议员比例的20%。在大选中,这些政治家族往往会将自己手中的席位运作给自己的亲属。日本议员世袭的现象在西方国家中是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非哺乳脊椎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它是多种转录因子和生长因子相继表达和相互调控的结果.鸟类的性别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爬行类为温度性别决定的典型.大部分两栖类动物性别受环境因素影响,但发现DMRT1和DAx1可能与其精巢发育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和分化方式差异很大,多种因素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福建福州市,广东潮州市铺埔乡,安徽贵地池市刘街乡及河北省农村44个长寿老人家族中寿老人辈及其子女辈的总死亡率及各年龄阶段(每10岁为一年龄阶段)的死亡率,根据长寿老人的父母寿命是否等于或超过70岁,作者将这44个家族分为长寿家族与非长寿家族两大类,并比较这两家族中长寿老人辈及其子女辈总的死亡率和各年龄阶段的死亡率,结果表明,长寿家族老人辈及其子女辈的各种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非长寿家族,从而支  相似文献   

10.
葛永斌 《科技资讯》2007,(35):14-14
对DMRT基因的研究需要运用到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如DNA提取、简并PCR、DNA切胶纯化、克隆、SSCP分析及测序等.在实验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非预期的异常结果.对这些异常结果的分析研究也是实验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有助于促进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个实验的效率,并且还有可能从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比较了桃金娘科(Myrtaceae)9属21种木材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多数种木材生长轮不明显,几乎都为散孔材,木材分子非叠生,导管分子单穿孔板,管间纹孔具附物,胞间道和管状分子壁螺纹加厚壁缺如,少数种有分膈纤维。2亚科间木材结构有明显差异,桃金娘亚科(Myrtoideae)木材结构较细籽亚科(Lep-tospermoideae)原始。  相似文献   

12.
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结构、优异的性能,在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石墨烯层的原子均为表面原子,其表面积非常大,是天然的吸附材料.其易于制备、成本低廉等优势使得石墨烯吸附材料成为水处理研究中的热点.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已经在重金属、染料、杀虫剂、抗生素、石油等污染物的治理方面得到应用.综述了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分析了污染物在石墨烯吸附材料上的吸附行为,并讨论了石墨烯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着重关注官能团对石墨烯吸附材料性能的影响,从化学视角提出了设计高效石墨烯吸附剂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水资源比较充足的中国东部地区进行了常见水生植物种类及园林应用的调查和整理.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常见水生植物约30科46属59种,其中,挺水植物应用最普遍,约36种,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各8种、7种、8种;水生植物的园林应用形式多样,多片植、丛植,用于观赏或净化水体;在应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基于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滨水区今后的水体景观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2004年对湖北阳新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73种,隶属于15目38科.对鸟类的区系组成、居留型及重点保护鸟类进行研究,发现当地有繁殖鸟类104种(夏候鸟42种、留鸟62种),非繁殖鸟类69种(冬候鸟51种、旅鸟18种);古北种88种,东洋种62种,广布种2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的有28种),有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47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鸟类有30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有12种.对鸟类的保护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3年4月至1994年1月,对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调查。对该区域内的生物种类及区系特点做了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共和盆地下白垩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和盆地下白垩系烃源岩分布在贵德坳陷,预测烃源岩面积1 500km2,平均厚度200m。在万秀剖面中,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万二段和万三段下部,厚232m,烃源岩类型主要为滨浅湖相-深湖相黑色泥页岩和灰色泥岩,其有机质丰度达中-好生油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型,实测镜质体反射率均大于0.7%,94.3%的样品热解峰温大于435℃,达到了有机质热演化的成熟至高成熟阶段,并且万二段优于万三段。研究表明,共和盆地白垩系烃源岩为一套好烃源岩,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7.
调查统计表明,衢州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22种,隶属12科19属,其中国家1级保护植物3种,2级保护植物19种.衢州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过渡性强、成分特有及起源古老等特征.还探讨了它们与邻近地区珍稀植物区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碳酸盐岩油气聚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更好地指导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的勘探实践 ,进一步认识叠合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从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的形成、分布以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入手 ,剖析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宏观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圈闭类型主要为潜山及背斜 ;碳酸盐岩含油气层的储集层有不整合面以下的风化壳及碳酸盐岩内部的孔缝发育带 .相对凹陷而言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处在比较高的部位 ,正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 ;而相对于翘起的高部位来说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又处在相对较低的部位 ,极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塔北隆起牙哈潜山油气藏、巴楚隆起和田河气藏以及塔中隆起西北倾没部位的塔中 45油藏都是很好的例证 .由此可见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是碳酸盐岩聚集油气的有利地区 .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用各种方法识别出更多隐伏的构造活动枢纽部位 ,为发现更多的油气田提供靶区  相似文献   

19.
重庆万州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统计,重庆万州区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18种,隶属13科18属,其中蕨类1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14种,从它们的生存现状看,有2个濒危种,9个稀有种,7个渐危种,本文论述了万州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与分布状况,并在分析珍稀濒危植物致濒机理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6—2008年各期及2009年第1,2期,共14期《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登的论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相关的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刊在同类高校学报(科技期刊)中,载文量居中,但各期的基金项目论文比例普遍较高,平均达85.75%;第一作者中,高校的占95.0%,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66.1%,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2.8%,博士后、博士、硕士(含在读研究生)占70.6%;论文合著率为77.3%,合作度为2.51;篇均引文9.49条,单篇引文最多的达54条,中文引文占61.9%,英文引文占3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