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改,引起一系列理论与实践争议。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删除了“依照《药品管理法》”认定假药、劣药的罪状表述,但这并不能否定该类药品犯罪的法定犯属性。妨害药品管理罪与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均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时代下的法定犯,二者既存在交叉竞合关系,又有各自的违法评价范围与评价重心,不可混淆。在药品认定标准与前置法脱钩的规范背景下,刑法上假药、劣药的认定虽仍以《药品管理法》第98条为形式参考,但更应当结合刑法的法益保护原则独立判断假药、劣药的实质范围。  相似文献   

2.
代晓琴 《少儿科技》2012,(11):36-37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久前,被头风痛折磨了一年的德国姑娘凯瑟琳痊愈了。不过,她的病竟然是被医生开的"假药"治好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3.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涌起,假劣伪冒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假商品、假学历、假证件、假发票、假合同、假联姻、假招聘、假广告、假(庸)医假药……在这"假氏"大观园里,尤以庸医、假药危害最烈、最广。摄魂断命的数据据抽查统计,全国药品合格率1991年为88%,1992年为84%,1993年为82.5%。《药品管理法》已实施9年,近年来的药品合格率却越来越令人担忧,这不能不说是法律的悲哀。为了金钱和效益,少数制药企业将大量不合格药品抛向市场,牟取暴利,坑害患者。 1989年3月,成都制药一厂针剂车间的一伙不法分子,将不合格的维生素C针剂稀释灌封,并在厂外一秘  相似文献   

4.
侯鹏高  吕长淮 《科技信息》2012,(14):412-412
目的:阐述科学检验理念在药品安全应急检验中的成功应用。方法:用成功排查"齐二药事件"的典型范例,说明科学检验理念在指导"问题药品"的检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果与结论:科学检验理念对于指导药品检验,特别是"问题药品"的检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彬 《世界博览》2011,(15):42-43
"达芬奇"的"同伙"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服装领域的假洋品牌现象最为严重,其次是食品和饮料。2009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出口强大不等于品牌强大,在全球都在使用"中国制造"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一些企业还在大肆冒充"洋品牌",许多消费者也在追捧那些"异国风情、品质和出身"的标签。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近红外反射一阶导数光谱法控制扑热息痛粉末药品质量的可能性.用多变量统计分类技术(逐步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于扑热息痛粉末的一阶导数光谱,成功地鉴别了合格药、劣药划假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各种食品、药品侵权事件的发生,以及《食品安全法》中"十倍惩罚"规定的探索,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议也不断提上日程,本文主要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源起、药品领域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其构成要件来探讨在中国药品界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药品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规范我国的药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假劣药品。对生产、销售假劣药品的,该法规定了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并且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141条和第142条也分别规定了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劣药罪。加强对生产、销售假劣药品罪犯罪构成的研究,对于准确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实现行政处罚与刑罚的正确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氨基酸纸层析分离方法"实验教学的改革问题,调整实验步骤以节约教学时间;增加实验内容以增强实验的研究性、定量分析的可靠性;设置不同的药品成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诚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相似文献   

10.
《科技园地》2004,(4):39-39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能够仿制正牌药品的包装,并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是假药总会有种种痕迹表现出来,如包装上较为粗糙。色调较差、套色不佳、字迹模糊、中文说明中常出现错别字等,仔细辨别可几尢破绽。  相似文献   

11.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是我国《刑法修正案》新增加的罪名。本罪的确定适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刑惩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行为规定的需要。本罪的犯罪构成特征和认定对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环境定义的基础上,指出用法律手段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限度,分析了环境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犯罪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介绍了学术界存在的关于计算机犯罪定义的广义论、狭义论和折衷说,并提出了作用自己的见解;分析了计算机犯罪的三个主要特征和现实存在的六种犯罪形式;提出了如何从管理上、技术上和法制上防范计算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挪用公款罪的认定主要涉及到“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理解、公款的范围、挪用公款的数额计算、挪用公款罪共犯的认定、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认定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吸收国内共同犯罪理论中的观点,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原因力说"进行了进一步修正,认为:"通说"主张的"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不仅无法实现区别对待的量刑原则,更违背了法律的公平价值;在共同犯罪中止"有效性"的认定上,原则上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基本立场,并区别对待不同的犯罪类型和各个犯罪人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例外情况下,对主观方面的认定要求不宜过严。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对重大责任事故罪进行了重大修改。该罪犯罪主体是一切参与到生产、作业中的人员,犯罪客体是生产、作业中的公共安全,犯罪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或者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是对具体生产、作业领域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惩罚之一。  相似文献   

17.
帮助型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把部分为实现实行行为而存在的帮助行为规定为单独的犯罪,是帮助型犯罪.帮助型犯罪因与共同犯罪存在交叉,因而在刑法理论上比较特殊.帮助行为既构成单独犯罪,又与实行行为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不属于想象竞合犯也不是法规竞合,应属于总则与分则条文之间的关系,应按分则所定罪名处理.刑法把部分帮助行为规定为帮助型犯罪的作法与法理不符.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对犯罪预备阶段成立中止犯的理论通说出发,从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方面分析了通说的渊源;从中止犯成立条件的重新界定和刑罚的基础、刑罚的可行性、刑罚的必要性等角度对通说提出了质疑,进而提出刑法概念精确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概念的界定,采用了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规范标准,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实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形式特征。在我国刑法推崇罪刑法定原则精神的前提下,以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实质特征是不妥的,而应以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的实质特征,并从“事实犯罪”、“法定犯罪”两种角度考察、界定犯罪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盗窃罪犯罪逐年增多,并成为教育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大学生盗窃犯罪法理出发,立足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大学生犯罪的预防与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