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瓶梅》具有悲剧性与喜剧性相交融的丰富的美学意蕴,这种特点使它具备更加无限的审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学界在论断《金瓶梅词话》为话本时,多据以下两条资料:一是《茶香室丛钞》十七。”《平妖传》、《禅真逸史》、《金瓶梅》皆平话也……”;一是张岱《淘庵梦忆》卷四曾记裁:祟桢七年。甲戌十月,携楚生往不系园看红叶。……杨与民弹三弦子、罗三唱曲、陆九吹萧,与民复出寸许界尺,据小梧,用北调说《金瓶梅》一剧,使人绝倒。”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现,是明后期社会文化、时代风尚和文学发展的产物.从全书的主旨、结构、人物等方面来看,这些描写具有不容任意删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与东京开封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过去不少学者都断定,《金瓶梅》是“借宋之名写明之实”,但是,从该书与东京相关的回目、人物、地名和事件上看,将这一论断绝对化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它实质上是降低了《金瓶梅》自身的社会价值。小说作者是想让人们知道,社会罪恶的渊薮在皇帝在权奸,豪绅恶霸是权奸集团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二者狼狈为奸,欺压百姓。书中对性的描写,是作者对那个物欲横流、贪贿公行的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和嘲笑。《金瓶梅》艺术化这种社会丑恶,是它对中国文学的一大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是运河文化的典型产物。由于大运河的沟通南北 ,在运送漕粮的同时 ,也促进了南北间客货的流通和文化的交流 ,使运河沿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思想意识、行为观念随之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金瓶梅》便是这一变化的真实写照。因而可以说 ,没有大运河也就没有《金瓶梅》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词话》中运用最多的方言是淮阴方言,对其分析考辨对清《金瓶梅》的成书年代、作者、源流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词话>运用最多的方言是淮阴方言,其中有不少俗成语,虽然在别的地方也有与其意思相似的,但表达形式与淮阴方言有所不同,那怕是细微的变化也是"什么地方说什么话"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表现,甚至书中出现的错别字也和淮阴方言有关,有的词话校注者或词话研究者因为缺乏对淮阴方言的了解,作了不适当的改动或解释.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其中有着浓郁的汴京气息:宋代开封是《金瓶梅》之魂。故事发生在山东清河县,这是个虚构的地名;故事的幕后是开封,这是实实在在的。其开头和结尾,都与开封密不可分。开封是该书主人公西门庆权势的根源。西门庆家人来开封11次,西门庆本人来过两次。故事的每一个转折,总拿开封作手段。结尾之际,全书死亡的13人中,有12人再生为开封人。总计《金瓶梅》中出现的地名,涉及开封者共出现219次,而主场清河,仅出现77次。这充分说明开封是本书故事的真正主场,说明了历史上开封在涉宋文艺作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的三要素中,语音的方言性相对较强,可以作为某一地区语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征。《金瓶梅》中有大量的方言词,要想真正认识这些方言词,必须知道它的语音。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无从直接认读,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谐音词语中了解同音替代的语音特点。因此我们从中找出具有鲁南方音特点的词语,把她们认读出来。这样,音和形的组合才能构成完整的方言词语,才能真正反映方言所表达的内涵,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的创作主旨,应该是作者对社会、对世情的复杂认识的一种表达——怀着一种世纪末的悲谅、忧愤,来描写他所处那个社会的世象百态,而不应简单地归结暴露和劝戒。  相似文献   

11.
我研究《金瓶梅》的内驱力,是为《金》进行辩护,对其小说美学的研究,是我研究《金》的正式开始,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先后写了多篇为《金》一辩的文章,而《说不尽的<金瓶梅>》则是一次小总结。主持《<金瓶梅>小百科丛书》,重新校注《金瓶梅词话》。我选择了回归文本的研究方法,将考据和理论都纳入到历史和方法的体系之中加以科学的审视。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词话》中的被字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论述了《金瓶梅词话》中被字句中“被”的意义 ,认为书中“被”的意义是单一的 ,并没有表原因的意义 ,分析了被字句中的谓语构成情况和被字句的结构特点 ,认为当时的被字句对动词的要求无论是性质上还是功能上都不是很严格 ,并且认为被字句与补语关系趋向于越来越紧密 ,各类补语的出现是被字句走向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问世以来,便惹得世人沸沸扬扬,如今《金瓶梅》研究又走出国界成为显学。可是,如此一部旷世奇书出自何人之手?作者“兰陵笑笑生”究为何人?长期以来虽有几多说法,但都不能令人心悦诚服。近年来,我校中文系李芳元同志经过认真的研究,提出《金瓶梅》的作者为明代河北内邱训导山东峄县人贾梦龙(贾三近之父),并从考察方言入手,结合贾梦龙的身世经历、思想、创作等充分论证,不失为独到的一家之言。为此,本刊在新设“《金瓶梅》研究”专栏编发此文,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专栏将继续开设,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14.
与《三国》、《水浒》相关之资料,存世颇多,而同为名著的《金瓶梅》之资料,见诸于记载稀少。因而导致《金瓶梅》研究之艰难。学界曾发下宏愿,遍检明延至清代群籍,不会不有蛛丝马迹。然一、二人,所及有限,不能穷尽典籍无遗。我们只能将阅读前人笔记中只言片语,勾稽出来,作为资料。其难度确如“披沙淘金”,所淘之金指《金瓶梅》耳。如果学界群起,当可觅得《金瓶梅》所履之真迹,是为小引。一、《金瓶梅》“书影”“书影”不取固有义,这里指书的影子,从前人笔记中,并未明指,而只是暗指,只有模糊的影子,或情节、或人物、或器物…  相似文献   

15.
王利器先生主编的《金瓶梅词典》(以下简称《金典》),对于“金学”研究的开展和辞书的编纂,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其筚路褴褛之功,不可没也.”然诠释《金》书,且艰且巨,“不赅不备之处,在所难免”。(引文见《金典·序言》)今谨对其释义作以补正,献管窥之见,就教方家。一、训释失当泥土基意谓不牢固。〔例〕第一回:“听知:奴是块金砖怎比泥土基!”(232页,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关于<金瓶梅>的阐释都是把时代性的问题视域作为他理解的"先有结构"而产生的,这一新的文学意义的生成是他的问题视域与小说本文视域融合的结果.这就说明了理解和阐释不仅受小说文本之规定性的影响,而且也受时代性问题视域的影响,问题视域决定了理解的何所向,二者的视域融合生成了此在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中的世俗女性的思想性格和命运遭际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现实新旧交杂的时代特点.她们虽属于封建时代的芸芸众生,都表现了早期市民个性解放的要求.她们虽然缺乏理想道德之美,但却具有不可忽视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中的许多方言口语,至今依然活在内蒙西部的方言中。现代内蒙西部的汉人,先辈大多为明朝中晚期及清代从晋陕北部迁移而来,语言亦从晋北、陕北方言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运用最多是淮阴方言,其中有不少俗成语,虽然在别的地方也有与其意思相似的,但表达形式与淮阴方言有所不同,那怕是细微的变化也是“什么地方说什么话”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表现,甚至书中出现的错别字也和淮阴方言有关,有的词话校注者或词话研究者因为缺乏对淮阴方言的了解,作了不适当的改动或解释。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中的世俗女性的思想性格和命运遭际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现实新旧交杂的时代特点。她们虽属于封建时代的芸芸众生 ,都表现了早期市民个性解放的要求。她们虽然缺乏理想道德之美 ,但却具有不可忽视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