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换为普及教育、素质教育。适应这种变化,人类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的工作应该强化。在增加数量的同时,不降低质量。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广西民族学院等单位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山大学人类学教学和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1927年~1948年,是开创和奠基阶段。杨成志、罗香林、江应樑、林惠祥、岑家梧等更多地运用历史学派的理论主张,从事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形成了中国人类学的“南派”特色;1981年复办后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田野调查和专题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冯珠娣(Judy Farquhar)于1986年在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获博士学位,1988年获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职,于2001年获得教授资格并担任人类学系主任,直至2004年回到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并成为讲座教授,2009至2012年任芝大人类学系主任。2005至2007年任美国文化人类学学会主席。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家庄英章教授●山兰/著1997年11月我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参加一个人类学研讨会时,在容观教授家中看到了厚厚三大本、台湾出版的《台湾与福建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主编之一是庄英章先生。翻阅之后深感学术分量的厚重,觉得庄先生真是一个在人类学研究上有...  相似文献   

5.
转型进程中的中国对社会科学学者是考验也是动力,对人类学者尤其如此。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以后,周大鸣教授始终钟情于人类学的事业,从凤凰村的追踪到乡村都市化的探讨,从人类学系的起步到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到以人类学知识指导文化变迁,伴随着二十多年在人类学研究和学科重建领域的辛勤耕耘,周大鸣教授在秉承前辈学人的基础上创新,赢得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蒸蒸日上,闯出了以人类学独到视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新领域。2 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类学的重建可谓筚路蓝缕,周先生见证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的整个过程。从一名…  相似文献   

6.
先生们、女士们、朋友们:人们期待已久的1999年人类学本土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在开幕了!我们这个研讨会是由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广东民族宗教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支持下召开的。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美国、英国、俄国、西班牙、日本,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人类学家,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人类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在此,我代表广西民族学院以及主办单位,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人类…  相似文献   

7.
华南社区研究的人类学方法论●孙九霞/著1996年10月25日在中山大学的小礼堂会议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广州市社科联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合办的。会议的主要发起者是广州市社科联的郭凡秘书长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周大鸣副教授。这是这...  相似文献   

8.
高崇(1975~),安徽凤台人,先后获得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都市人类学硕士学位和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树仁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华南的外来私营企业家、华人家族企业、经济人类学、市场经济与地方社会文化变迁、乡村都市化、旅游与文化等。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专业论文集累计发表论文2 0多篇,其中中文15篇以上,英文5篇,与刘志军博士合编两本专题论文集。  相似文献   

9.
香港在中外学术交汇中处于一种特殊的桥梁和枢纽地位。香港人类学系和内地人类学界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很多途径又能很有成效地把西方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人类学研究,促进了中国与国际人类学界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一个大学生“田野调查基金会”最近在中山大学成立。该基金由信孚教育集团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共同运作 ,是中国第一个用于资助有学术潜力的高校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进行田野调查之用。这对推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将起积极的作用。附 :“中国田野调查基金”简介一、基金简介 :“中国田野调查基金”由信孚教育集团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共同倡导成立。本基金由信孚教育集团出资 ,由信孚教育集团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共同管理运作 ,资助具有学术潜力的高校学生开展田野调查研究。二、宗旨与目标 :此基金为优秀的本科生 (全…  相似文献   

11.
黄淑娉教授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是目前国内人类学界唯一的一位女性博士生导师。黄教授于1930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台山市。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任教,曾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等职。同时兼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副会长、顾问,广东民族研究学会顾问,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等社会职务。黄教授从事人类学、民族学事业近半个世纪。50年代初起,她先后在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海南、湖南、福建、浙江的壮、傣、侗、黎、苗、瑶、畲、…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提出“中国化”口号以来,就“人类学本土化”问题举行的唯一一次专题会议——99人类学本土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9月9~11日在广西南宁广西民族学院美丽的相思湖畔召开。这次研讨会由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联合主办、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广东民族宗教研究所协办,并得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资助。出席大会的代表来自北京、湖北、湖南、上海、浙江、广东、广西、云南、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法国、西班…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0月10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师生迎来了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人类学同行。两个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类学新锐论坛"在南京大学河仁楼会议厅顺利召开。论坛由南京大学范可教授主持,出席的嘉宾有南京大学邵京教授、杨德睿副教授、杨渝东讲师,复旦大学潘天舒教授、纳日碧力戈教授。正在南京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访学的国际知名人类学家,波士顿大学的魏乐博(Robert Weller)教授也出席了论坛。论坛报告人及题目:何潇(复旦大学人类学硕士,德国马普学会人类学博士生),"上海创业梦:金钱、时间与城市移民";何煦(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生),"村落:还是共同体吗?——关于乡村组织生活的田野研究";李铱涵(复旦大学人  相似文献   

14.
文艺本体论讨论与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世纪80年代的文艺本体论讨论不仅推动了文艺研究的"人类学转向",而且还促进了"文学人类学"的发生及形成.文艺本体论讨论中的认识分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文学人类学"后来的发展路向及研究格局.仅仅把注意力投向方法论革新,以及主体性精神生长等方面去探究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发生的原因,很容易忽视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观念的建构在理论及实践层面上有什么合理之处,又有什么不合理之处等.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7月在中山大学举行的“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就历史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综合取向 ,以及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 ,作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 了筹备召开 2008 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并在筹办期间宣传和展示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成果,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备委员会将相应召开一系列研讨会。同时为了积极备战2004年 12 月 12 日在印度召开的主题为“大城市化、多民族社会、人权与发展”的中期会议,由筹委会、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及广东省民族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于 2004 年11月19日至 20 日在中山大学召开。这也是 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备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系列研讨会中的第一场。大会一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 53 名学者提交的45篇学术论文,经…  相似文献   

17.
女性人类学是20世纪60、70年代,伴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而在欧美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女性问题,同时将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视角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阈,试图改变以往人类学缺少女性"眼光"的重大缺陷,而将女性的生存状态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加以研究和审视。本文试图在对女性人类学进行基本介绍的情况下,对其前沿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揭示女性人类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以期加深对女性人类学这一学科的深入了解,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女性人类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学者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 ,在广西民族学院美丽的相思湖畔 ,我们迎来了首届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召开。在此 ,我谨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和我们共同发起倡议举办论坛的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澳门大学人文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上海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东华大学 (…  相似文献   

19.
周大鸣、马建钊主编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究》最近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入2004年11月由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及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讨会论文26篇,共分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城  相似文献   

20.
以参加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修班时收集到的学术资料为基础,阐述了三位专家学者在历史人类学、民族志书写、口述传统与口述历史、人类学与海外华人研究等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总结了参加本次学术文化之旅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