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08Mn2SiA钢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H08Mn2SiA钢的临界点θAc1,θAc3以及θMs;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等温转变和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获得了该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其等温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比较了所得曲线和同类转变曲线的差别,两者产生差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化学成分、试样原始状态以及奥氏体化条件不同.此外,确定了避免产生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为0.50 ℃/s,为该钢的工艺制订和进一步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为便于计算机对钢的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转变时的动力学进行数学模拟,将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用1g(f)=A+BT+CT~2+DT~3+…描述;根据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孕育期迭加原理,结合工件内各单元的冷却状况计算相应单元的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对等速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进行了模拟计算.其结果与实测的曲线吻合得相当好;还对模拟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MMS-300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得货油舱用耐蚀钢在不同冷速下的连续冷却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研究了该耐蚀钢变形和未变形过冷奥氏体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建立了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动态CCT曲线较静态CCT曲线明显向左上方移动,提高了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显微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和少量贝氏体逐渐过渡到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最后为板条贝氏体和马氏体.  相似文献   

4.
低碳微合金管线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膨胀法和差热分析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一种低碳微合金管线钢以不同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结合DSC曲线和金相组织分析,确定该钢的临界温度及相变温度,获得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研究该钢连续冷却时的奥氏体转变。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21%Mo起到抑制铁素体和珠光体作用,促进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形成,实验钢在5.0~20.0℃/s的较宽冷却速度范围内连续冷却都能得到需要的针状铁素体组织,表明低碳Mn-Nb-Mo微合金管线钢容易得到管线钢工程所需要的组织。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9Cr6W3Mo2V2钢的TTT和CCT曲线,研究了Si对该钢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试验表明,Si有促进珠光体转变的趋势,而对贝氏体转变,则在等温和连续冷却条件下,其影响不同.从动力学和热力学两个方面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钢铁工业,早日建立起适合祖国资源情况的合金钢系统。当前,一个以发展普通低合金钢为中心的钢铁产品革命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因而,研究如何可靠地测定钢的等温转变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乃成了我们金相热处理工作者的一项急待进行的工作。 1964年上半年,某厂委托我院测定国产40Mn_2钢的等温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相似文献   

7.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测量28CrMnMoV钢以不同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结合差热分析法和金相-硬度法,确定临界点及相变温度点,绘制并分析和应用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曲线(CCT图),研究实验钢连续冷却时的奥氏体转变.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过冷奥氏体在高温区可能发生铁素体转变和珠光体转变,中温区可能发生贝氏体转变,低温区可能发生马氏体转变;当冷却速度为0.05~0.5℃/s时,转变产物为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和少量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在1~5℃/s的冷却速度范围内,转变产物为贝氏体;当冷却速度大于5℃/s时,转变产物为马氏体;合金元素Cr,Mo,V有抑制奥氏体扩散分解的作用,以低于1℃/s的速度冷却才会有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锰质量分数较高对贝氏体转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0.05~10℃/s的较宽速度范围内连续冷却会发生贝氏体转变.根据测得的CCT图指导28CrMnMoV钢的分级控冷工艺,可在减小钢管淬火应力的同时,为V150油套管的高强韧性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8.
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电化学萃取定量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和铌元素对稀土微合金重轨钢热处理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铌影响碳的扩散是铌提高轨钢淬透性的主要机理;稀土通过在晶界偏聚和影响碳的扩散而对过冷奥氏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稀土轨钢淬透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硅锰含量的增加.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钢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将两种塑料模具钢FT600 和FT600mod 奥氏体化后, 以连续冷却或等温方式, 获得贝氏体组织. 随后分别在350, 580, 700 °C下进行回火, 研究了Si, Mn元素微调后贝氏体组织及残余奥氏体转变情况. 对两种贝氏体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宏观硬度、残余奥氏体含量、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及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在FT600 钢的基础上降Si 增Mn 得到了FT600mod 钢, 其贝氏体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大幅降低; FT600 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在不同温度下回火, 其转变机制不同; FT600mod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较少, 组织稳定, 更适用于非调质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10.
结合现场应用的高强度预应力钢筋感应加热处理特点 ,测定了30 Mn Si V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在 91 0℃奥氏体保温 5s状态下 ,连续冷却时 ,CCT曲线的最短孕育期为 4.5s。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采用金相法研究铸态40Cr2MoNiV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显微形貌,测定了TTT曲线,并对铸态钢TTT曲线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奥氏体区形变使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形变促进先共析铁素体转变,使先共析铁素体数量增加;形变还诱发珠光体转变。岛状组织转变动力学曲线形状与岛状组织的基体铁素体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C92DA帘线钢进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测定,观测其热处理后的室温相组织和维氏硬度,研究控冷工艺及奥氏体化温度对C92DA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C92DA钢获得最佳组织性能的控冷速率为10℃/s,奥氏体化温度为900℃;C92DA钢珠光体转变温度随冷却速率增大而降低,转变时间随冷却速率增大而缩短;C92DA钢珠光体片层间距随冷却速率增大而减小,片层排列方向趋于紊乱。  相似文献   

14.
加热温度对TRIP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室温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膨胀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不同加热温度下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不同加热温度对CCT曲线和冷却试样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由完全奥氏体化温度降低到两相区内较高温度时,CCT曲线中铁素体转变区左移;当加热温度处在两相区范围内时,随着加热温度的降低,铁素体转变被推迟,使得CCT曲线右移;新生铁素体外延生长方式和奥氏体中碳富集程度的差异是导致上述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20CrNi2MoV钢在变形和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绘制了该实验钢静态和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了合金元素、冷却速度和变形条件等对其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20CrNi2MoV钢中Cr、Ni、Mo等合金元素使得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增强,贝氏体相变可以在较宽的中温转变温度区间发生;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20CrNi2MoV钢的铁素体相变温度下降,铁素体扩散型相变受到抑制,贝氏体中温区相变得到加强;变形使得20CrNi2MoV钢CCT曲线的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线明显左移,并且由于变形作用,贝氏体相变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讨论55SiMnMo钎钢在正火(连续空冷)和等温条件下所转变的贝氏体,分析这两种贝氏体的形貌和形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5SiMnMo钢加热(超过AC3点)奥氏体化后,正火(连续空冷)获得的金相组织是B4型无碳化物上贝氏体(铁素体+富碳奥氏体);在等温条件下:等温的温度达到或超过400℃,长时间等温的金相组织是B2型,B4型混合贝氏体,B2型的比例多过B4型(以B2型为主),短时间的等温则是以B4型为主;等温的温度低过400℃,即使长时间等温,其金相组织仍是B4型贝氏体.  相似文献   

17.
72A帘线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热膨胀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72A帘线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并分析开始冷却温度为900 ℃时不同冷却速度下帘线钢的室温组织和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72A帘线钢的转变开始温度降低、完成转变时间缩短、珠光体片层间距变细,但连续冷却转变条件下得到钢中珠光体组织的均匀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3Cr2Mo钢CCT曲线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3Cr2Mo钢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示差热分析法(DSC)获得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根据测得的CCT曲线,分析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阐明冷却速度与组织的演变以及硬度变化的关系.比较分析所测CCT曲线与同类转变曲线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为1.0~1.5℃/S;为生产实践和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低碳Mo-Cu-Nb-B系微合金钢进行连续冷却和等温实验,发现低碳Mo-Cu-Nb-B系微合金钢在过冷奥氏体亚稳定区等温,能发生针状铁素体转变.非再结晶区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时虽然能得到各类低碳贝氏体组织,但各类组织特别是针状铁素体的份额却不能有效控制.通过分阶段冷却,可以控制得到针状铁素体和板条贝氏复相组织.利用针状组织分割原奥氏体晶粒能细化组织,达到优化高强度低碳微合金钢的力学性能目的.  相似文献   

20.
15MnV钢热变形中组织变化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热压模拟机研究了15MnV钢热形变中及其以后的冷却后的组织变化,得到计算组织变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中包括有:单道次形变,多道次形变,等温形变,连续冷却形变等条件的奥氏体再结晶动力学,再结晶晶粒尺寸,再结晶后的晶粒粗化,以及热变形奥氏体转变的铁素体等,用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