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莹 《安徽科技》2021,(7):16-17
黄山市在2018年10月25日加入杭州都市圈.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黄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定不移地全方位融杭接沪,为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全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长三角资源平台建设,有力支撑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部署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2020年3月,科技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提供综合性、引领性支撑。  相似文献   

3.
《杭州科技》2020,(2):50-56
<正>为深入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发挥浙江优势,推动全省域全方位融入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2019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是指导浙江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  相似文献   

4.
产业创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芜湖积极当好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谋划打造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更深层次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芜湖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重大意义和有利条件,提出芜湖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丽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性机遇,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产学研协一体化、院校企互促互进的发展新路。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创新要素交流融合3月,丽水市委市政府与之江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丽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高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国家重大战略,工业互联网是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构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政府间合作机制分析框架,从沟通协调、政策协同、利益分享、发展保障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围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的合作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在借鉴欧盟区域协调机制合作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政府间合作机制,提出了相关推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长三角正式一员,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阜阳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商合杭和郑阜高铁的开通,拉近了与长三角和中原经济区时空距离,阜阳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能级进一步提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阜阳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定位。阜阳科技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抢抓融入长三角和高铁全覆盖叠加历史机遇,找准发展定  相似文献   

8.
2月9日上午,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举行会议.省委书记袁家军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特别是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长三角区域在国家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深刻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取向、战略任务,胸怀两个大局,深刻把...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规划纲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中,"一体化"和"高质量"成为两个核心词眼。宛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体化比协同、协调的要求更高,既是长三角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地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长三角地区是有条件率先实现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是全国唯一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也是浙江省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有力抓手。《新发展阶段浙江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率先走出县域“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国县域完善创新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做示范。本文从打造全域创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思路,本文结合安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活动,从强化合肥辐射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和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从增长周期、动力转换、绿色发展、成果转化和人力资本等五个方面梳理了安徽高质量发展的经验特征事实,最后根据安徽实际情况,从根本路径、产业基础、第一要素和联动发展等四个方面系统提出了推进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也是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四周年。五年来,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不断推动“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画卷”。这片土地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市场容量最大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为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加强科技成果交易合作。近日,在江苏省科技厅牵头协调推动下,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与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农交所")签署共建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交易联合服务中心协议,大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对接,规范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促成一批江苏的农  相似文献   

14.
正长三角一体化再按"快进键"。6月5日-6日,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在浙江湖州举办长三角一体化系列高规格活动:一市三省主要领导座谈共推新形势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新成果发布;高层论坛学者大咖共话长三角高质量发展;585项创新成果上演云端精彩;60项优秀成果联合竞拍成功;一市三省共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最新发布等。  相似文献   

15.
汪瑶  李甜 《安徽科技》2021,(7):19-21
自2018年入围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行列以来,宁国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总体方向,以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主线,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全市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9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达2.62%.截至2020年底,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41882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9%;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620人;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8.18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10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完成17430万元;培育新三板、新四板、科创板企业总数达96家;主导或参与制(修)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累计达89项;"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50家.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0月25日,国务院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正式进入施工期。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和环境问题治理3个主要的维度,构建了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重点对标分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为示范区长远更快更好的发展提出了6点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建立政府间的工作协调机制;统一环境管理标准,加强信息共享;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建立产业转移利益诱导机制;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可持续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大推进技术进步的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相似文献   

17.
赵蕾 《科技信息》2011,(3):367-368
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绍兴城市发展应加快参与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因此,适时的创新绍兴城市规划发展理念,更新城市发展的区位定位和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洲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2019年《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作出了重要部署.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城市发展现状的研究与高质量内涵的理解,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了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权重法,对长三角27个城市22个评价指标2019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最高,其次是绍兴和杭州,与其他城市比较,这三个城市发展质量表现出较大差异,说明长三角城市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鉴于此,本文最后给出了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近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签署《长三角地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开启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新阶段,共同推进"一个聚力、三个联动、一个接轨",即聚力服务国家战略,合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实现创新计划、成果转化、创业品牌联动;通过空间接轨,共同构建长三角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20.
赵惠  孙靓 《安徽科技》2023,(12):7-10
<正>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布局的重要节点,也是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协调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合肥作为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要枢纽,基础研究实力雄厚,产业发展独具特色,富有改革创新传统,是国内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推进建设合肥科技创新中心,对于提升安徽省在国家创新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