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荧光粉Ca Mo O4:Tb3+、Ca Mo O4:Eu3+,Tb3+,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Ca Mo O4:Tb3+样品在488nm激发下能发出很强的绿光,此时Tb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5%;在Eu3+和Tb3+共同掺杂的体系中,可以观察到由于Tb3+向Eu3+的能量传递使Tb3+敏化Eu3+的发光现象.该荧光粉在近紫外光(379nm)激发下发出较强的白色荧光,光谱测试显示Ca Mo O4:Eu3+,Tb3+的发射光谱存在三个激发峰,分别位于488、543和613 nm处,能够合成较理想的白光.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稀土离子Eu3+掺杂的铌酸锶红色荧光粉,对其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的表征,同时研究了共激活剂Bi3+对SrNb2O6:Eu3+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 ℃焙烧后可得到SrNb2O6纯相;Sr1-xNb2O6:Eux3+荧光粉可以被395 nm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发射峰以Eu3+的5D0→7F2(614 nm)电偶极跃迁为最强峰,Eu3+ 在SrNb2O6中应处于偏离反演对称中心的格位,当x=015时,SrNb2O6:Eu3+在614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共激活剂Bi3+的掺入可以增强SrNb2O6:Eu3+荧光粉在325 nm左右激发峰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aMoO4∶Eu3+发光粉体.并对不同掺杂浓度和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制备的CaMoO4∶Eu3+发光粉体进行室温发光性质的研究.在室温下观测到CaMoO4∶Eu3+样品具有较强的Eu3+离子特征发射.通过对不同煅烧温度下样品发射谱的对比,发现800℃下煅烧的样品,荧光强度最强,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晶相与标准卡07-0212一致,荧光强度与Eu3+离子掺杂浓度关系研究表明:在不同掺杂浓度中,Eu3+离子浓度为20%时,其相对发射强度最强.在四个不同的煅烧温度中,经800℃煅烧的样品其发光效果最好.此外,还观察到基质与Eu3+之间的能量传递.CaMoO4∶Eu3+与CaWO4∶Eu3+的激发谱、发射谱进行比对,并且通过计算发现M6+-O的共价键比W6+-O结合的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Zn(NO3)2·6H2O,Co(NO3)2·6H2O,Cu(NO3)2·3H2O为原料,与适量的柠檬酸配制成溶液,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合成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中选择不同温度进行烧结得到Zn0.98Cu0.01Co0.01O稀磁半导体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谱仪(PL)、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光学性能及磁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为单一的纤锌矿结构,烧结温度改善了样品的光学性质及磁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混合超级电容器正极Pb O2的赝电容性能,采用温和水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WO3·H2O粒子,通过复合共沉积法将WO3·H2O嵌入Pb O2镀层中,制备了Pb O2+WO3·H2O复合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对复合电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扫描(CV)和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对复合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赝电容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电极材料由β-Pb O2和WO3·H2O组成;随着WO3·H2O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随之增加;其比电容值可达到320 F·g-1,表现出了良好的赝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CBD两步生长法制备ZnO纳米棒阵列,分别选择ZnO粉末,Zn粉以及醋酸锌(Zn(OOCCH3)2·2H2O)低温分解的ZnO纳米颗粒作为晶核层.结果表明:由醋酸锌分解法获得的ZnO纳米颗粒旋涂层是最有利于取向性好、直径小的ZnO纳米棒阵列生长的晶核层,它不但可以明显减小ZnO纳米棒阵列的平均直径,而且还有效地改善了ZnO纳米棒阵列的密度和取向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和水热法4种实验方法,分别制得Y2O3:Eu3+红色荧光粉,并对所制得的样品进行了XRD、SEM以及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Y2O3:Eu3+样品均为纯的立方晶相;都能够被256 nm的紫外光激发,在612 nm处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对应于Eu3+ 的5D0→7F2电偶极跃迁,当检测波长为612 nm时,4种实验方法制得的荧光粉体均在256 nm附近出现较明显的激发峰,该处的激发峰对应于从O2-的2p轨道到Eu3+的4f轨道的电荷转移跃迁.且3种湿化学方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和水热法)的发光强度强于固相法.  相似文献   

8.
珊瑚菜组织的培养及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珊瑚菜嫩茎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生根及生根苗的移栽,成功诱导形成不定芽,使试管苗生根并移栽成活.结果证明:1/2MS+La(NO3)3·6H2O 1.0+BA 0.8+2.4-D 1.2是诱导珊瑚菜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1/2MS+BA0.6+NAA0.1这一培养基是珊瑚菜愈伤组织与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IAA0.6mg/L是珊瑚菜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栽和扦插的理想基质为炉灰渣.  相似文献   

9.
通过添加分散剂利用溶胶-凝胶法,以Cr(NO3)3.9H2O、C2H5OH、CO(NH2)2和NH3.H2O为原料制备纳米Cr2O3粉体。为找到最佳成胶条件,实验分析了尿素与铬离子的物质的量比、氨水加入量、溶胶形成时间和凝胶形成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焙烧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氧化铬粒度及收率的影响;运用TG-DTA、XRD、SEM及BET等技术手段对Cr2O3纳米粉体性能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工艺简单,制备出的纳米Cr2O3粉体产物纯度高,分布均匀,平均粒径20~30 nm。  相似文献   

10.
低温水浴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摩尔百分比1%~7%)的ZnS:Eu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物相分析,通过吸收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其进行了发光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立方相的ZnS:Eu,Eu3+占据了晶格的非对称反演中心,红光发射来源于Eu3+的5 D0→7 F2的跃迁.掺杂量为6%、热处...  相似文献   

11.
纳米晶α-Ga2O3: Eu3+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晶α-Ga2O3: Eu3 发光粉体.对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均观测到Eu3 的室温强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600℃到950℃热处理后,晶相为三方相;最佳的掺杂浓度为2%,特征峰613nm (5D0→7F2)最强;能量传递主要是电荷转移(CTB).  相似文献   

12.
在乙腈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两个新的镧系(Ⅲ)配合物,[Nd2L3(NO3)6]n(1)和[CeL(Phen)(NO3)3]n(2)(L=1,2-亚乙基二磷酸四异丙酯,Phen=邻菲罗啉).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磷谱和热重分析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由Nd(NO3)3?6H2O和L以2:3的比例混合得到的配合物.由亚乙基二磷酸四异丙酯及硝酸根离子提供的O原子与Nd3+离子配位形成9配位构型.配合物1通过桥联的双磷酸酯配体形成二维网状结构.与配合物1不同,配合物2由Ce(NO3)3?6H2O、L和Phen以1:1:1的比例混合得到.配合物2通过L连接成为一维无限链,再借助大量弱作用力形成三维立体堆积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硝酸铋[Bi(NO3)3·5H2O]和十二硫醇(C12H25SH)为原料,辛酸钠[NaOOC(CH2)6CH3]作相转移试剂,在230 ℃和250 ℃热分解单源前驱体十二硫醇铋,成功合成了Bi2S3纳米棒.所得样品用X 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分散光谱(EDS)、选区电子衍射(SAE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紫外 可见(UV Vis)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Bi2S3纳米棒长0.4~5.0 μm、直径50~110 nm,属正交晶相和单晶结构.与230 ℃制得的纳米棒相比,250 ℃制得棒的长径比更高、长度更长,但直径相当.其能带间隙由体相的1.3 eV分别增加到2.70和2.85 eV,显示出较强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热法以Zn(CH3 COO)2、次六甲基四胺(HMT)和NH3·H2O作为原材料,以Zn片作为锌源,通过改变原材料的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不同生长参数获得不同形貌的ZnO纳米结构,并着重研究了其亲疏水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ZnO纳米棒阵列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可应用到自清洁的微米级或纳米级器件中来代替薄膜.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采用低温熔盐法快速合成Bi_2WO_6纳米片,并对不同加料顺序制备的Bi_2WO_6的形貌、结构以及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BET)、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Bi_2WO_6光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Bi_2WO_6光催化剂在可见光条件下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先将KNO_3和Bi(NO_3)_3·5H_2O混合研磨之后,再加Na_2WO_4·2H_2O的加料顺序制备的Bi_2WO_6纳米片光催化性能最好,光照60min后降解率高达98.09%.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温度下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然后经140℃蒸流水中回流处理.通过XRD和DPD(N,N-二乙基-对苯二胺)方法考察了制备温度对Fe3O4纳米粒子的晶相结构、粒子大小,Fe3O4纳米粒子对底物DPD的亲和力以及Fe3O4纳米粒子分解H2O2的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纳米粒子的结晶强度和晶粒大小与制备温度有关,温度高,结晶度增强,粒径小.不同温度下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对底物DPD的亲和程度也是不同的,实验验证,DPD作为底物Fe3O4纳米粒子可以催化分解低浓度H2O2.  相似文献   

17.
在甲醇溶液中,以乙酸钴、氯化钴、硝酸钴和缩二脲为原料合成了3种结构不同的缩二脲钴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其化学组成为[Co(bi)2(H2O)2](Ac)2·H2O(1),[Co(bi)2Cl2](2)和[Co(bi)3](NO3)2·2.5H2O(3)(bi=NH2CONHCONH2).配合物1中每个Co2+与2个缩二脲分子中的4个羰基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2中每个Co2+与2个缩二脲分子中的4个羰基氧原子和2个氯原子配位,而配合物3中每个Co2+与6个全部来自缩二脲分子的羰基氧原子配位,均形成了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配合物1和3的热分解过程包括失水和配体的分解,而配合物2的热分解过程只是配体的分解过程,最后完全分解形成氧化钴.  相似文献   

18.
以冰乙酸和异戊醇为原料,以纳米Y2O3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合成的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Y2O3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最佳条件为:n(乙酸):n(异戊醇)=1∶2.0,催化剂用量为0.3 g(乙酸用量为 0.1 mol),环己烷带水剂用量为10.0 mL,反应温度为110~124 ℃,反应时间为2.0 h,酯化率为88.2%.  相似文献   

19.
添加剂对四氧化三铁粒子分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FeCl2·6H2O和FeCl3·H2O为原料,NH3·H2O为pH值调节剂,(NH4)2CO3为添加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Fe3O4粒子.产物经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TEM)和粒度仪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用水热法制备纳米Fe3O4粒子的方法是可行的;由于共沉淀前驱体的不均匀性,当不加入添加剂时,得不到分散性好的Fe3O4粒子;当加入添加剂(NH4)2CO3时可以得到分散性好,颗粒均匀的Fe3O4纳米粒子,且产物是单相的Fe3O4纳米晶粒,结晶度完好,团聚程度低,粒度分布窄,平均粒径为45nm,比表面积达85m2 g.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制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为载体,以盐酸羟铵还原HAuC14制备Au/Fe3O4纳米复合粒子,考察Au/Fe3O4-H2O2体系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反应条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考察复合粒子的晶相结构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H2O2的用量为2.0 mL、溶液的pH为3.0、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甲基橙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在脱色过程中,Au/Fe3O4复合粒子主要起了催化分解H2O2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