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为科研能力的核心要素,科研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科研活动和科教融合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高校教师提高科研信息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一些民办高校教师科研信息的敏感度不高,检索方式简单,鉴别和整合能力有待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应当重视科教融合,加强科研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更有效地检索、鉴别和整合科研信息的方法,从而提升科研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
科教融合的教学理念正被全世界广泛接受,然而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始终存在着重教学、轻科研、科教分离的弊端,通过对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贯彻科教融合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将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教融合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在推进科教融合方面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学生“重考试、轻实践”等问题。高校必须从科研和教学管理制度两方面入手,以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学生主动性为侧重点,实现高校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重点是教书育人,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科研。本文以科教融合的育人理念为指导,深入分析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一种基于"KAP 2+1+1"的递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科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快科研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5.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如何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关键,也是每所高校的使命和责任。针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相互脱节等问题,基于高校的"协同创新,科技融合"平台,构建符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将科学研究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以科学研究引导教学,将人才培养的过程与科学研究训练有机结合,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效果,为高校科教协同教育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已经成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教学研究型大学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科教难以融合。高校应从学校管理制度、院系制度环境与资源配置、科教自身特征等方面对科教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处理科研与教学关系时提供系统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具有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关键,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也成为高校共同面对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兼顾二者的协调发展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中之重。建议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高校管理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并能够做到科学规范管理,为教师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李莉鸿  卢宏伟 《科技信息》2013,(7):259-259,295
高校教师教学音像档案系统,教师健康、教学、收入状况的"三维"档案系统,教学资料的档案系统对于提高教学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以教学音像档案为载体,通过"跟踪"、"交互"、"换位"模式,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再认识、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以"三维"档案系统为载体,采用综合分析模式,能够发现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本质因素;以教学资料档案为载体,采用继承与创新模式,能够摸索出一套具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益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这个问题,大量学者已经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现实中这个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本文从教师主观和其他客观方面分析了两者不能有机结合的原因,以便更科学的分析和看待一些高校教师不能将教学和科研结合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0.
高职资源勘查类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结合其专业特色,探索并实践了“科教结合、五方对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互动、校企合作的形式,以项目为依托,引入相关的科研思想、科研成果、科研方法,将课程对接技能、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师对接工程师、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培养可持续发展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研究型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理念、运行机制以及如何促进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探讨,试图找到一种适合研究型学院管理开放实验室的模式.从而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效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科研服务,提升研究型学院教学平台和科研水平,创造更佳的教学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追求专业发展过程中,高等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师面临诸多主观和客观的问题和挑战。在专业发展道路上,高等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合理科学的终身学习体系,不断完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反思和继续教育,高等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才能在学习上更加卓越,专业上找到归属,身份上获得认同,在个人发展上争取更大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3.
行动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教师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大学英语教师应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研究者的眼光去看待外语教学。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可以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部分与高校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算法作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数学基础,成为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必修内容,算法一方面有利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以及对高中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学生继续学习各种编程语言以及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其他学科的重要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高中教师应把握让中学生理解算法思想和算理这一实质,为高校作好教学铺垫;高校教师则要探索研究教学的衔接和后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算法的概念与含义”、“算法的思想与流程图”、“算法的结构与基本语句”三个方面可作为高中“算法初步”内容与高校教学衔接问题探究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知识面程度和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结合本校教学资源设计创新性实验教学是必要的。把专业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转化成创新性实验内容是最佳选择,这不仅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还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创新性实验过程的针对性指导。以氧化亚铜纳米晶形貌结构与光催化性能关系为例,介绍了科研成果向创新性实验教学转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规范化学实验室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就规范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存在培养机制不健全、部分高校对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重视不够、教师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业技能缺乏、创新思维不强等问题,提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跨界培养理念和实践体系多元协作模式;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重庆特色手工文创产品视觉系统设计"创业实践及相关平台的融合式服务,通过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人才跨界教育特色培养机制、健全创业实践项目激励机制、实施校企研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培养机制、实施创业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认定机制等方面构架更适应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途径;研究证明:只有不断探索学科深度融合、专业精准嫁接、联动校企研协同育人造就新型人才,营造和谐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对推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内容的设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有适度性原则、引起兴趣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选择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内容的途径有:1.建构大学物理实验组合式(或专题式)教学体系,从中衍生探究教学内容。2.在经典实验项目中,增加过程性障碍,使之适合于探究教学。3.与科技的发展和工程实际相衔接,寻找探究课题。4.用现代科技进步成果充实传统实验项目,从中提炼探究内容。5.从现代日常生活中寻找探究性课题。6.直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与整合能力。7.从学生在实验过程的“生成性”问题中提炼探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柳职院结合自身的实际,针对师生的心理特点,着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教育理念的人性化、教育管理的规范化、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教育内容的系统化、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教育对象的全员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实践,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推动着学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科研不是口号,而是行动。高职教师只有在教科研行动中才能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高职教师的教科研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必须以激发兴趣为前提,才能增强教师醉心教育科研的活力;以问题困惑为起点,才能扩大教师教育科研选题的张力;以校本培训为抓手,才能提高教师有效教育科研的能力;以实现目标为追求,才能彰显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