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遥感、地质、地理等多源数据,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调查了东方市11处地质旅游资源单体.结果表明,东方市发育有山丘、岩石洞与岩穴、岩礁、地热与温泉、观光游憩河段和观光游憩湖区6种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具有地质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大、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动静结合、旅游时间长、适宜人群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的特点.其中,鱼鳞洲、红兴温泉、大广坝水库、猕猴洞、俄贤洞、石田神洞等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为建立地质公园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可加强东方市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设计,通过连通现有景点,形成西部听涛观海、中部疗养钓鱼、东部爬山观洞的综合性旅游路线.一方面通过深度挖潜,增加东方市地质旅游资源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进行东方市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打造海南稀有的"东方市灰岩海岸"地质旅游品牌,促进地质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地质、地理等多源数据,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调查和评价了三亚市23处地质旅游单体.结果表明,三亚发育有山岳、滩地、海岛、峡谷、岩石洞与岩穴、地热与温泉、观光休憩湖区、悬瀑和跌水、观光休憩河段等9种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大部分属于4、5级优良级旅游资源.其中,评价等级较高且尚未开发的六罗峡谷和落笔洞的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可组合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景区.为打造三亚地质旅游品牌、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是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当前的旅游开发研究多侧重于生态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长白山又是满族文化的"圣山",人文旅游资源异彩纷呈,而基于满族文化开发和满族文化旅游区品牌建设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使长白山旅游陷入看完天池就回家的"旅长游短"困难境地.据此,必须将满族文化注入到长白山的自然神韵中,以满族发祥圣地长白山为地域文化核心,通过对满族文化节点地建设,旅游精品路线设计,旅游区文化资源分区重组,实现协同打造、合力推介满族文化旅游休闲区,构建"林海雪原长白山、满族风情第一山"的旅游知名品牌,让长白山名扬世界.  相似文献   

4.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在裂谷作用大背景下形成的"云台地貌",是新构造运动的典型遗迹,具有水资源丰富、潭瀑泉池众多,地质遗迹较多、类型复杂,资源品位高、知名度大,地学内容丰富、科研价值高等特征.针对景区目前存在的地质旅游资源破坏严重、地质内涵挖掘不足、水资源污染严重、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等问题,提出了以自然景观资源开发为主、分区分级保护、加强地质旅游资源与人文景观的结合、采用SNS柔性拦石网防护技术和设置抗滑桩防治地质灾害等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不平衡指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整体空间分布趋于弱集聚状态,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2)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分布“东北多,西南少”,形成1个高密度地区—长沙,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呈“圈层”式扩散;3)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冷点区分布面积大于热点区,整体布局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布特征;4) 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高级别景区、客源市场需求与消费特征等是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结合旅游环境资源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西部地区体育旅游所赋存的地理、自然、人文等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1)西部地区地质、地貌原生多样,聚居民族、历史文化和遗留风情习俗呈现多元化;2)西部体育旅游业已粗具规模,已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显得较为零散,尚未形成气候.并提出了发展西部体育旅游业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对地质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调查与评价、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地质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仍然存在争议;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已基本形成三步调查法,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因子选取上多注重社会经济条件;地质旅游资源开发集中在与其他旅游资源整合上,宏观上侧重分级、分区与开发模式研究,微观上注重具体旅游路线规划;地质公园是目前保护地质旅游资源重要的手段;如何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中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发挥作用,探寻实现全域旅游,是未来关注的焦点;地质公园的建立目标与全域旅游的理念相辅相成,建议将部分地质公园的研究成果与全域旅游结合,促进全域旅游的实施,推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生态环境优美、水质良好、水草茂盛、旅游资源丰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通过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推进鄱阳湖湿地公园、鄱阳湖候鸟现赏区和万年稻作文化休闲区的建设,形成以水产养殖、稻作文化、渔家风情、候鸟观赏为特色的滨湖地区的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年来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景观资源调查,分析保护区南坡吉隆-波曲峡谷地学景观系统,在喜马拉雅地质演化研究基础上,详细剖析5期成景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学景观形态是第四纪时间序列演化的地表响应.研究区地学景观资源完整连续,构成中喜马拉雅南翼地学景观大道,在青藏高原南斜面景观体系中独成一体.提出结合地学景观资源特色和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口岸优势,开展国际通道型旅游,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对国际社会研究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在前工业时期,英国的陆路、水路和海路形成了一个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三位一体"式交通运输网络.经过不断地改造和发展,英国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为英国的经济起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非遗项目为研究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法、图表法以及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粤港澳大湾区非遗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整体空间分布呈首位型、集聚型分布,集中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平原河网地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以城市交界处为核心,沿着珠江口东西两侧呈组团状扩散,形成港澳、内湾区域和外湾区域等3个非遗文化分布空间.最后文章提出港澳地区应注重"家国认同"意识培养,促进三地政府、民间和学术机构在非遗文化申报传承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内湾区域应发挥广州作为文化首位型城市的带动效应,发挥"广佛""深莞"等城市群在经济文化和信息技术上的空间溢出优势,重视城乡基层社群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方面的作用;外湾区域应借广佛肇、深莞惠等同城化发展契机,加大对当地非遗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宣传申报工作,做好生态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实现从通道城市向文化中心城市转变.  相似文献   

12.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休憩的天然胜地.作者根据莲花山保护区的景观资源条件,提出了在立足保护、适度开发、注重地方特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开发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设想,以自然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开展森林旅游,形成主题丰富的森林旅游产品;同时结合洮岷"花儿",开发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3.
新疆伊斯兰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公元10世纪喀喇汗王朝时期,伊斯兰教就开始在新疆大规模地传播,新疆成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陆路要塞.新疆的伊斯兰教经过悠久的历史变迁和多民族融合已经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独具一格的一支,成为新疆文化资源乃至伊斯兰教文化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新疆的伊斯兰教文化资源的分析,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宗教文化旅游,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兼顾了生态效应,社会效应,使其成为新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人们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的提高,旅游活动也从单一的观光游览向综合旅游、文化旅游方向发展。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也愈来愈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从而成为一项特殊的旅游资源。本文以"书画艺术之乡"安徽萧县为例,在对萧县书画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萧县旅游主打"书画牌",走产业化、合作化道路等书画旅游开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六安市作为中部地区中目前保护较好的生态旅游基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基础.本文就如何以山水体育旅游特色作为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业开发的重点进行了探讨,并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角度对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业开发应分别对山上、水上、路上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品牌化发展,并以水上体育旅游路线、山区体育旅游路线和红色文化体育旅游路线为资源开发重点.研究结果可为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地质演化历史非常复杂,也因此形成了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断裂活动等地质条件所保留下的大量的地质现象.作者确定了把地质现象转化为地质旅游资源的原则和方法步骤,指出了地质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区别,以及河南境内五大地质旅游资源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调查表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是黑龙江省的重要旅游资源-风景优美的江河湖泊上乘船旅行、森林动植物观赏、湿地和草原观光、山地滑雪以及各地开展的冬季体育活动等.旅游资源的开发依赖于完好的和健康的自然生态系统.黑龙江省要想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有利资源,就要面对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国民对健康养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养生旅游正势不可挡地从众多旅游业态中脱颖而出,成为旅游的新趋势。古佛山养生旅游资源涵括4个主类,5个亚类和17个基本类型,资源单体数量36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养生旅游要素和深厚的禅宗养生文化积淀,形成了良好的禅宗养生旅游资源条件。以禅宗"道"的本质为切入点,将禅修境界与养生诉求、环境资源、旅游活动相融合,突出禅宗养生旅游主题,依据养生的"精神性"核心需求,按照问禅养身—习禅养心—参禅养性的逻辑理念,构建了"天人合一,禅养五重奏"禅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并针对观光游憩旅游、森林健行旅游、休闲人居旅游、民俗体验旅游、禅宗体验旅游等特色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旅游空间结构为旅游目的地建设和促进旅游要素合理流动提供决策参考。在"点-轴系统"理论框架下,从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互动发展角度,通过旅游区位商计算,分析六盘水市山地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旅游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研究认为: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开发可依托北盘江水路和规划建设的毛(口)-雨(格)旅游公路,构建1条北盘江旅游发展主轴线,形成市域中心城区、六枝中心城区和盘县中心城区3大城市旅游节点,积极打造"钟山-水城-六枝"、"盘县-黄果树"、"钟山-水城-盘县"和"舜卿湖-牂牁江"4条旅游产业带,形成湖山海避暑休闲度假区、夜郎文化体验探秘旅游区、水盘高山峡谷运动旅游区和盘南山地大健康旅游区4个重要旅游发展片区,构建起"一轴三城四带四区"的旅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社会风情类旅游的战略选择,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如何开发和保护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