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结构测试的损伤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结构测试的角度论述了结构损伤诊断方法.该方法以结构测试为基础,将测试数据与模型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从中得到结构刚度等参数变化的信息,实现结构的损伤判别与定位定量分析.按测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基于静力测试的损伤诊断法、基于振动测试的损伤诊断法以及基于振动和静力综合测试的损伤诊断法.其中基于振动测试的损伤诊断法可进一步分为直接的系统识别方法、损伤指标法和有限元模型修正法.指出了损伤诊断方法的研究现况及存在问题,对今后研究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实测模态参数的结构损伤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实测结果固有频率与振型诊断结构损伤大小和位置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能抑制测试误差对诊断准确性影响的正则化技术求解质量和刚度损伤诊断方程,以三根模型的损伤诊断实例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结构损伤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述了近几年来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技术的研究应用,对工程结构损伤诊断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评述,讨论了各种方法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推测工程结构损伤诊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把单元刚度修正系数作为待识别参数,综合考虑了各结构参数对结构损伤的影响,并运用条件优化方法对单元刚度修正系数进行计算,计算了结构损伤时各单元的损伤因子,通过损伤因子即可对单元的损伤情况进行评估,经过实例运算验证了其对结构损伤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Benchmark模型结构两阶段损伤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地评估结构健康状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振动特性的两阶段损伤诊断方法。由归一化的损伤指标确定可能出现损伤的单元位置,采用二阶特征灵敏度分析法确定可能损伤单元的损伤程度。考虑3种对称损伤模式和1种非对称损伤模式,对由国际结构控制协会与美国土木工程学会(IA SC-A SCE)提出的健康监测B enchm ark模型结构第二阶段有斜撑的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结构损伤单元的位置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结构损伤振动诊断的前提是选定良好的特征参数,核心是建立标准库,分析常用的各种特征参数的特点,提出了综合诊断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展望了本领域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7.
裂缝梁固有频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构中裂缝的存在使其局部刚度减小、阻尼增大、固有频率降低,故振动特性随之改变.利用扭曲弹簧模型对裂缝进行模拟,对工程中三种典型裂缝梁(简支梁、自由梁和悬臂梁)的前三阶固有频率的变化率与裂缝位置和深度的关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裂缝梁的边界条件不同,其振动特性就不同,固有频率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因此可以利用振动特性的变化以及固有频率的变化规律来进行损伤识别,为进一步研究无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应变模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从理论上探讨了应变模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损伤诊断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并通过混凝土框架试验结果分析,证明了应变模态较位移模态对结构的损伤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
钢框架模型结构的损伤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振动特性的两阶段损伤诊断方法,先由基于柔度矩阵的损伤定位技术确定可能损伤的单元位置,然后采用二阶特征灵敏度分析法对其损伤程度进行估计,对一两层空间钢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模拟损伤试验研究,采用环境与力锤脉冲两种激励方式,考虑了4种损伤模式、损伤诊断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结构损伤单元的位置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无损检测技术是检测水工结构隐患及损伤的方法之一.鉴于水工结构的特点和复杂性,重点介绍了基于振动理论的适用于水工结构现场无损检测的振动法.根据振动法利用系统模态参数的变化和结构的振动响应而对水工结构进行无损检测这一基本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基于振动理论的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对于大型复杂水工结构无损检测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不同的问题而采取的具体方法;在现场检测时,保证检测结果正确的首要条件是合理有效的激励;对于结构损伤或破损检测,扩阶和缩聚都十分重要.最后指出,为提高振动法的实用性及精度,必须找出损伤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重视和发展隐患及损伤的早期探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数学的无损检测技术,为处理病险水利水电设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悬索桥的损伤识别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讨论了悬索桥加劲梁的累积损伤识别。识别基于比较完好桥的初始指纹与损伤后的指纹。使用了三个基于FRF的波形识别指标:WCC,IATM,ISAC与三个基于振型的识别指标:ICOMAC,柔度,和曲率模态,作为指纹来识别悬索桥加劲梁的模拟损伤,并比较了他们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IATM和WCC识别损伤的能力优于ISAC,但都不能定位损伤;柔度和曲率模态识别能力优于ICOMAC,并可以定位损伤。本文还发现应变模态具有较好的损伤识别能力。柔度、曲率和应变模态可用于安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2.
基于振动测试的大跨桥梁损伤检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文章将基于振动测试的大跨桥梁损伤检测分为 4个阶段 ,介绍了大桥损伤检测中的振动测试和有限元模型建立 ,着重讨论了几种常用的损伤检测方法 ,包括损伤指标法、反分析法、模式识别法和异常检测法 ,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现有损伤检测方法用于大跨桥梁存在的一些问题 ,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结构多位置损伤定位分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上计算了几种多位置损伤检测方法对结构刚度的敏感度,选用工程上常见的矩形等截面悬臂梁,通过实验模态,对粱损伤引起的模态频率迁移进行了分析,从实验角度对这几种方法的敏感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并就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应变模态的损伤指标对承弯结构的损伤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构件裂纹损伤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构件难免会出现裂缝、损伤,裂缝等出现以后判断裂缝的类型,了解其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评价和预测裂缝的危险性和涉及范围,是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重要保证。文章对一些常见的混凝土构件裂缝作了分类研究和损伤定位分析,介绍一种评价方法,旨在为混凝土结构的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螺栓连接结构在工程建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螺栓在长期使用中容易产生松动,造成系统结构破坏,因此对螺栓松动情况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螺栓松动检测是结构健康检测领域的重要问题,首先综述了螺栓预紧力测量和螺栓松动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法兰位移的螺栓松动检测方法。将螺栓松动的检测方法分为离线检测和在线检测两大类,共介绍了6种螺栓松动检测方法,对每种方法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理论原理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这6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它们应用于风力发电机螺栓松动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与高阶统计矩的结构损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提出一种有效检测结构非线性损伤的方法.在分析基于AR模型残差均方差指标的基础上,指出传统方法存在损伤信息泄漏的缺陷,特别是对于非线性损伤检测.为提高传统方法损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出采用残差的高阶统计矩———偏度和峰度作为传统指标的补充,提出了3个指标的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共6种综合指标,并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实现结构损伤检测.利用考虑了环境因素影响的三层建筑结构模型的非线性损伤实验数据验证了提出的方法.研究表明,6种综合指标对非线性损伤检测的可靠性均高于传统方法,其中以均方差和峰度的几何平均指标检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桥梁的损伤识别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现在很多桥梁都安装了监测系统 ,自动损伤识别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和热点研究问题。文章介绍了几种桥梁损伤的识别方法 ,包括动态法、静态法、有模型法、无模型法、位移法、应变法以及 BP和 RBF神经网络法的比较。目前健康监测系统尚不具备损伤识别能力。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自动损伤识别系统 ,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管道应力波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应力波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对应力波技术在管道损伤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评述,主要内容涉及应力波的传播特点、实验检测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等,最后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损伤识别技术是桥梁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关键内容,损伤识别的方法还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通过对连续箱梁桥的仿真分析,从对损伤的灵敏性、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对测试误差的抗干扰性三个方面出发,结合理论设定不同的工况对曲率模态法和柔度矩阵法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曲率模态法和柔度矩阵法在桥梁安全预警系统中的适用性问题,为桥梁安全预警系统中损伤识别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压管汇损伤需要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S-1DCNN)的弯管冲蚀损伤智能检测新方法,即用多尺度卷积层代替传统的单一尺度卷积层。在MS-1DCNN模型中,把通过模拟实验所得弯管冲蚀损伤原始时域信号作为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这样能解决传统方法依赖人工提取特征和专家知识的问题;然后,通过多尺度卷积层和池化层的交替连接对输入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最后,经由输出层输出弯管冲蚀损伤分类结果。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MS-1DCNN弯管冲蚀损伤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弯管冲蚀损伤,且平均检测准确率达到99.18%。研究可为高压管汇冲蚀损伤智能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