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传统上,对“倾向”概念的阐释依赖于对其进行反事实条件分析。然而人们容易将这种分析框架曲解为对“倾向”内蕴的必然性进行普遍概括,因此使该框架容易受到各种反例的攻击。对此,罗伊·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事实上对它提出了一种“封闭-制备”的改进方案。对该方案的进一步阐发表明,对“倾向”的阐明应在保持反事实条件分析框架在形式上不变的情况下,将“倾向”奠定在反事实条件句所内蕴和表达的“组合”特征上。 相似文献
2.
方舟子“达尔文、孟德尔以及科学发展的方式”一文对拙文“从科学普及的角度看‘孟德尔之谜’”的修正有多处误解,而对拙文的引用也很随意,因而其“修正”也就具有太多的“独白”意味。就历史意义和方法学意义而言,孟德尔定律对现代生物学(今天生命科学)规范的影响远远大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后现代科学只是一种科学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科学形态。而修辞学转向则是一种广泛的哲学视角,科学在此视角中可以看作是一项修辞学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在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成功,科学这一概念中的人文内涵与诗性内涵则逐渐被排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对立不断加剧。维柯的《新科学》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科学的全部意义,建立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间的交互式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归纳之谜是古德曼对休谟归纳问题的确证式划归。它的内涵是似律性假说和偶似假说的区分问题。伽登佛斯的概念空间方案试图以凸性规则为可投射性的标准,进而达到区分似律性假说和偶似假说的目的。但本文表明,凸性规则既不是可投射性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它的必要条件,因而概念空间方案并未解决新归纳之谜。 相似文献
5.
6.
7.
对科技发展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国外很早就有所研究。我国近20多年来,对此作了大量工作,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笔者觉得在这些研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澄清,有些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很值得商榷。现把它分为五个方面进行讨论。即指数规律与周期规律是否性质不同的两个规律;速度研究能否限于经验概括性研究;速度变化规律是因果规律还是非因果规律;什么样的人才与成果能列入科技统计指标之中;横向排序指标是应该重结果指标还是应该重效率指标。 相似文献
8.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科学哲学研究的热点。斯马特、普特南等人提出奇迹论证为科学理论成功与真理的关系辩护,劳丹等人基于科学史案例提出悲观归纳论证加以反驳。围绕科学理论所设定的实体以及理论是否趋真等问题两个阵营争论不断,美国学者P.凯尔·斯坦福在悲观归纳论证基础上,提出科学史的新归纳以及未被设想的替代者问题等新的论证,质疑科学实在论。悲观归纳和新归纳虽同为归纳,但侧重点不同。斯坦福的未被设想的替代者问题颇具深意。 相似文献
9.
This paper sketches a dispositionalist conception of laws and shows how the dispositionalist should respond to certain objections.
The view that properties are essentially dispositional is able to provide an account of laws that avoids the problems that face the two views of laws (the regularity
and the contingent nomic necessitation views) that regard properties as categorical and laws as contingent. I discuss and
reject the objections that (i) this view makes laws necessary whereas they are contingent; (ii) this view cannot account for
certain kinds of laws of nature and their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科学规律之可能性——从当代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的角度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中存在规律的可能性问题目渐成为科学哲学的热点问题,肯凯德和罗伯茨之间关于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的论战,基本反映了当代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对于规律在社会科学中地位的看法.我们将通过分析这场论战的关键思路,尝试刻画社会科学规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科学知识合法化问题的引出,论述了在目前西方学术界得到认同的三种社会认识论解决方案,并重点论述了富勒尔的社会认识论思路。文章指出富勒尔的政治定位的社会认识论既是描述性的,同时又是一种规范性的研究,它对于理解科学知识民主化、科学的运行以及科学的大众参与,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新发展表明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自然具有有机整体性、自然的某些方面具有目的性和主体性,这些对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确立、自然内在价值的确立以及建立人与自然之间良好的伦理价值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易斯的因果性反事实条件分析是新休谟主义进路的典型代表,它试图通过引入反事实条件的模态范畴来弥补传统律则性理论的不足。然而,这一分析进路又产生了诸如可能世界的相似性、反事实条件依赖的时间箭头等新问题;本奈特、豪斯曼和霍维奇等人揭示了刘易斯的理论在这些问题上的根本困难。而这些困难的最终解决依赖于彻底抛弃休谟主义的因果性研究进路,转向因果实在论和实验的、操作的因果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