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闯 《科技信息》2013,(1):192-193
本文介绍了雷电电磁脉冲辐射耦合效应的危害,并给出了对雷电电磁脉冲辐射耦合效应危害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雷电对天然气输气站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随着羁电系统广泛用于工艺设备的控制、仪表、通信设施,雷电暂态过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对输气站安全运行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加之天然气易燃易爆特性,因而雷电防护相对分输气站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雷电电磁脉冲(LEMP)产生的机理,探讨其对各种电力。电子设备尤其是建筑物内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影响,按划分的不同雷电防护区(LPZ)分别介绍了屏蔽,电涌保护,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等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得出在信息系统中联合采用屏蔽,加装电涌保护器.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系统是信息系统防雷电电磁脉冲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雷电防护一直是各国关注的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雷电灾害与以往相比,主要体现在与高新技术关系密切的领域,如航天航空、国防、计算机、电子工业等,因而防雷工程已从防直击雷、感应雷进入防雷电电磁脉冲,雷电灾害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本文对雷电的破坏形式和防护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对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雷电电磁脉冲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影响,通过分析给出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雷电电磁脉冲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影响,通过分析给出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法与注入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电磁脉冲注入法在评价设备或系统中电子器件受电磁脉冲辐照作用的有效性,准确评价电子器件在工作时的抗电磁脉冲能力,选取了某导弹装备上信息处理模块的串行数据分配电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种雷电电磁脉冲对电路的辐照效应与注入效应,总结了耦合规律与作用机理,讨论了直接注入与辐射耦合的相关性,探讨了电磁脉冲抗扰度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脉冲的注入法与辐照法是不相关的,注入法不能替代辐照法.  相似文献   

8.
张占伟 《科技资讯》2011,(20):124-124
由于雷电对于自动化及仪表控制系统影响较大,本文针对自动化及仪表控制系统受到的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进行探讨,提出相关的雷电防护方法,同时也积极利用屏蔽、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器相关措施,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雷电综合防护。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油库的防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石油化工生产场所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的特殊性,然后根据雷电形成的原理,雷电发生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简要介绍了雷电灾害如何对石油化油库造成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和后果。据此,进一步分析了石油化工场所的防雷特点,并通过对南宁某油库进行全面的防雷工程设计说明如何为石油化工厂设计防雷方案,涵盖了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雷电波防护、电磁脉冲防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多芯线短线缆在雷电电磁脉冲场辐照下终端负载的感应电压,利用WU-800型MARX源和有界波模拟器来模拟雷电电磁脉冲场,对多芯线进行辐照耦合试验。试验中通过改变试验条件,得到了不同雷电电磁脉冲波形、多芯线长度、辐射场与线缆夹角、线缆终端负载条件下多芯线终端负载的感应电压的变化规律。试验发现:雷电电磁脉冲的上升沿对线缆耦合电压幅值影响较大,脉宽对耦合电压影响较小;线缆长度对感应电压的幅值及响应频点有重要影响;电场极化方向对线缆终端响应幅值有较大影响,但并不改变响应波形;随着受测端负载阻值的增加,线缆感应电压也逐步增大,非受测端负载对线缆感应电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闪回击过程中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作为一种场强幅度大,频谱分量复杂的高功率电磁脉冲,其在回击近场区会形成极为复杂的电磁环境。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电子设备电磁敏感度大大提升,从三维空间入侵的雷电电磁脉冲对于电子及电气设备的电磁危害不仅限于干扰其正常工作,更有甚者会造成设备的损毁。利用基于Biexponential基电流函数的传输线通道模型,模拟地闪回击物理过程以研究回击近场区综合电磁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XFDTD电磁场仿真软件,可以便利地获得形象直观的回击近场区三维电磁场分布情况。回击近场区复杂的电磁环境会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近场区LEMP的电磁危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地铁车站中地闪回击电磁场的传播特征有助于其防雷工作更有效地进行。基于闪电探测资料选取了某地铁站附近典型正(104 kA)、负(?14.9 kA)地闪回击,使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在地面无建筑物与真实建筑环境模型中研究了两次回击距车站260 m、200 m、100 m时,站厅层、站台层及左右进站隧道四个区域中央的水平电场、垂直电场、磁场。结果表明:地面无建筑物时最大水平电场、垂直电场峰值始终出现在站厅层中央,真实建筑环境下站厅层中央水平电场峰值仍最大,而左、右进站隧道中央的垂直电场峰值超过站厅层中央,两个模型下的最大磁场峰值均出现在站厅层或左进站隧道中央;对两次回击而言,相较地面无建筑物时模拟结果,真实建筑环境下其距车站260 m、200 m时站内各场分量峰值均衰减,但两次回击距车站100 m时左进站隧道中央垂直电场峰值均增加超过8%。本结果对地铁车站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均匀网格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 time domain, FDTD)计算地闪回击电磁脉冲时,空间步长选取较大会导致计算结果中后期出现震荡,所以为了计算结果的准确必须采用较小的空间步长,导致计算效率低、内存需求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利用惠更斯亚网格技术改进计算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实现在距离雷电通道近、高频分量多的区域采用较小的空间步长,其余区域仍采用较大的空间步长,从而以较高的计算效率消除计算结果中后期的震荡。首先,分析了空间步长对均匀网格FDTD法的各个场分量计算结果的影响;其次,通过与均匀网格FDTD计算结果对比,深入研究了改进模型对水平电场中后期震荡的消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步长的增大,水平电场中后期震荡剧烈;在不同地面电导率、地闪回击速度下,改进后的计算模型均能以较高的计算效率得到准确的、无震荡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雷暴过程中,云闪发生频次约占总闪电频次的2/3以上;但由于云地闪对人类危害较大,目前对其研究较多.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云闪的电磁辐射特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将云闪的放电通道近似为一斜向通道,考虑镜像电流,将回击电流近似为水平偶极子与垂直偶极子的叠加,根据Maxwell方程,推导了云闪斜向通道电磁场计算模型.通道基电流选取脉冲函数,在MTLL传输模型下计算了斜向放电通道在地面1~200 km处激发的电磁场波形.计算结果表明云闪斜向放电通道中水平偶极子与回击点高度对近场电磁场的影响较大.随着距离的增加,影响越来越小;在大于50 km的远场区,其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500 kV变电站二次回路系统的防雷措施和弱电设备防雷产品的技术参数,并对雷击电磁脉冲入侵弱电设备的雷害机理进行了讨论,给变电站的二次回路系统防雷提供了技术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气电场资料与雷达回波融合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增强对雷电的探测和预警能力,讨论了大气电场与雷电、雷达回波与雷电之间的内在联系,介绍了雷电探测的原理和方法.大气电场资料如何预警雷电的发生,通过串口通信将大气电场仪的大气电场数据读入天气雷达数据处理终端,采用了图像融合技术与网格技术,将大气电场资料与雷达回波进行了融合,实现了大气电场和雷达回波两种资料的融合.在雷达回波图上直观地显示大气电场信息,并对比分析了两种融合方式之间的差异.两种资料的融合可以提高对雷电进行监测和预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对雷击附着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使用复合材料结构的飞机雷击特性,采用基于传输线矩阵法的数值仿真技术对飞机的雷击附着特性展开研究。以波音777飞机为例,依据SAE-ARP5416和国内相关标准规定的雷击附着点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全尺寸建模仿真,得到了复合材料在不同设置条件下飞机表面感应电场强度大小及雷击附着点分布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当机身采用复合材料结构时,飞机表面的感应电场强度值降低,飞机遭雷击的概率下降;复合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增高,对飞机表面感应电场的强度值影响很小;飞机表面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越高,飞机表面感应电场的强度值越大。  相似文献   

18.
 根据雷暴云电场特征,结合雷达等观测资料,本文提出一个利用电场幅值阈值和差分阈值方法,为进行电场测站的首次地闪的雷电临近预报方法。该方法首先判断电场是否达到设定的幅值阈值或者差分阈值。如果电场达设定阈值,认为此时测站周围云中电荷量较大,发生闪电的概率也较大,进而判断该时刻之前的雷达资料是否达到设定的阈值。如果雷达资料达到设定的阈值则发出预警;如果未达要求则继续查看下一体扫的雷达情况,直到发出预警或者电场阈值取消为止。利用此方法对2009年南京周边观测区7个站点数据进行预警检验,得到其探测概率约为80%,平均预警时间约为14min。同时,本文尝试用该预报方法对雷暴云移过测区的整个过程进行区域性雷电临近预报。结果发现区域雷电预警可以直观呈现雷暴云和闪电发生发展情况,对发生闪电潜在区域也能够直观判断,并收到较好的预警效果。区域预警不仅能实现对一个地区的监测预警,而且能对雷暴云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测预警,具有单站电场所没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