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蒙古语名词法中形成名词时,只用词根和词缀两种词素组成名词。但形成化学物质蒙文名词时,依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命名原则,以化学物质的拉丁文名称做基础,从拉丁文引进“前缀”而组成化学物质的蒙文名词。即化学物质的蒙文名词是由前缀、词根和词缀等三种词素来组成其名词。一、前言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建议,作为国际性术语的元素名称应采用拉丁文拼写,也就是建议以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作为国际性术语。元素的蒙文名称全部采用拉丁化的蒙文名称之后,对分子(或化学物质)进行蒙文命名时,必然以其拉丁文名称做基础来命名。例如:KOH分子由K钾[kli]①、O氧[ksin]、H氢[hidrn]三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因此由这三种元素的名称或其词根组合成该化学物质的蒙文名称也是必然的。其名称如下:KOH氢氧化钾[](kli钾-hidr氢-ks氧-id化物)②。如此,从术语学角度用100多种元素的名称或其词根,可以进行3 000多万种化学物质(或分子)蒙文命名。这犹如20多个英文字母,可以书写出所有的英文词一样。另外,上例[]中的[kli]、[hidr]、[ks]和[id]是相当于蒙文词中的“音节”。所以,读蒙文名词时,按其音节的“节奏”读出,否则不太精通化学知识的读者很难确切读出它的蒙文读音。二、化学物质蒙文名词的前缀、词根和词缀蒙古语的化学物质命名,只能依据其拉丁文名称,结合蒙古语名词法中引进“前缀”之新概念进行。(一)部分前缀在传统蒙古语名词法中形成名词的词素成分中,只有词根和词缀两个成分外,没有前缀之成分。但是,化学物质在拉丁文等外文名词的词素成分中,除了词根和词缀等成分外,还有前缀之成分。所以,从拉丁文等外文名词用蒙文转写时,不可避免地要引进“前缀”之新成分,以此区别同类化合物之间的不同结构、组成和类别。例如:1.区别同分异构体的前缀词常见的同分异构体的前缀词有以下三种,如:正-[]、异-[is-]、新-[]等三种。例如:C5H12戊烷[pntn],其三个异构分别为:CH3CH2CH2CH2CH3正戊烷[nrmlpntn]、CH3CH(CH3)CH2CH3异戊烷[ispntn]、C(CH3)4新戊烷[npntn]。2.一种元素产生的无机酸其组成不同时,就可采用偏[mt]、原或正[rt]、焦[pir]、连或次[xip]、过或高[pr]、重[di]、叠[xidr]、连多[pli]等前缀来区分它们。例如:H2SO4硫酸[]H2SO2次硫酸[]H2S2O7焦硫酸[]H2SxO6连多硫酸[]H2PO4磷酸[]HPO3偏磷酸[]HClO3氯酸[]HClO4高氯酸[]H2CO3碳酸[]H4CO4原碳酸[]HOCN氰酸[]HONC雷酸[]HN3叠氮酸[]C2CrO4铬酸[]H2CrO7重铬酸[]……3.在同类物质中,据其结构和组成不同而分成小类时,以不同前缀词来分小类。例如:脂环烃[](li脂-tsik环-lk烃)杂环烃[](l杂-tsik环-lk烃)桥环烃[](桥-tsik环-lk烃)螺环烃[](螺-tsik环-lk烃)集合环烃[](集合-tsik环-lk烃)稠环烃[](稠-tsik环-lk烃)。为了对化学物质的蒙文名词更加蒙文化而尽可能使用固有蒙文词汇做前缀词。如上例中的[l]、[]、[]、[]、[]等。(二)部分词根化学物质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所以它们名词的词根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1.以元素名称或其词根做化学物质名词的词根。例如:碳化物[krbid](krb①碳-id化物)铁化物[frid](fr铁-id化物)硫化物[slfid](slf②硫-id化物)氯化物[hlrid](hlr氯-id化物)……2.以烃名称做词根。例如:CnH2n+2烷烃[lkn](lk烃-n烷)CnH2n烯烃[lkn](lk烃-n烯)CnH2n-n炔烃[lkin](lk烃-in炔)CH3OH甲醇[mtnl](mtn甲<烷>-l醇)HCHO甲醛[mtnl](mtn甲<烷>-l醛)。3.以表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的数词做词根。例如:CH4甲烷[mtn](mt甲-n烷)CH3CH3乙烷[tn](t乙-n烷)CH2=CH2乙烯[tn](t乙-n烯)C6H12O6己糖[hkss](hks己-s糖)。(三)部分词缀在传统蒙古语名词法中形成名词的词缀,只有形成名词的功能,而没独立词义。但是,化学物质名词的词缀,不仅含有形成名词的功能,而且都含有独立的词义。例如:-id(化<合>物)、-n(烷)、-n(烯)、-in(炔)、-t(根)、-il(基)、-l(醇)、-l(醛)、-(羧)、-min(胺)、-s(糖)……1.化合物[kmbnd]一词是总称,表示具体化合物的词缀是[-id化物]。在命名具体化合物时,以相关名词连缀[-id化物]来命名。例如:NaCl氯化钠[ntrihlrid](ntri钠-hlr氯-id化物)NaOH氢氧化钠[ntrihidrksid](ntri钠-hidr氢-ks氧-id化物)……2.CnHm碳氢化合物[krbhidrid]的简称叫做烃[lk]。在烃类化合物中主要包括CnH2n+2烷烃[lkn]、CnH2n烯烃[lkn]、CnH2n-2炔烃[lkin]等三类化合物。在这三类化合物中,表示其具体化合物的词缀分别是[-n烷]、[-n烯]、[-in炔]等。例如:CH3CH2CH2CH3丁烷[btn](bt丁-n烷)CH2=CHCH2CH3丁烯[btn](bt丁-n烯)CHC—CH2CH3丁炔[btin](bt丁-in炔)……3.在化合物分子中所含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子团总称为基团[rdikl]。这个原子团,若以电价[lktrn wlnt]与其他组分结合者称为根[-t]。若以共价[kwlnt]与其他组分结合者称为基[-il]。分别举例说明如下:(1)词缀:[-t根]常见的根[-t]是酸根[](酸-t根)。在无机盐[inrnit]、有机盐[rnit]和酯[str]三类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相关的酸根[],所以命名这三类化合物时,都使用同一种词缀[-t根]来命名。①无机盐[inrnit](inrni无机-t盐<或根>)的命名H2CO3碳酸[]分子中的CO2-3叫做碳酸根[krbnt](krbn碳<酸>-t根]阴离子[nijn]与Ca2+阳离子[ktijn]结合生成属盐类化合物CaCO3碳酸钙[kltsikrbnt](kltsi钙-krbn碳<酸>-t盐<或根>)如上例碳酸钙是由金属(Ca2+)的名称和碳酸根(CO2-3)的名称结合而形成其盐(碳酸钙)的蒙文名称。其他盐类化合物也都由金属原子和相关酸根结合而成的,所以对它们的命名与上例相同。例如:H2SO4硫酸[]硫酸根[slfrt](slfr硫<酸>-t根)Na2SO4硫酸钠[ntrislfrt](ntri钠-slfr硫<酸>-t根<或盐>)。②有机盐[rnit](rni有机-t盐<或根>)的命名R—COOH羧酸[]分子中的R—COO-叫做羧酸根[krbksilt](krbksil羧<酸>-t根)。若羧酸根阴离子和Na+阳离子结合生成R—COONa羧酸钠[ntrikrbksilt](ntri钠-krbksil羧<酸>-t盐<或根>),它属有机盐[rnit]。其他有机盐举例如下:H—COOH甲酸[](mtn甲<烷>-羧酸)H—COO-甲酸根[mtnjt]①(mtn甲<烷>-羧-t根)H—COONa甲酸钠[ntrimtnjt](ntri钠-mtn甲<烷>-羧-t盐<或根>)。③酯[str]的命名R—COO羧酸根[krbksilt]与—CH3甲基[mtil],用共价键结合而生成酯类化合物,即羧酸甲酯[mtilkrbksilt](mtil甲<基>-krbksil羧<酸>-t酯<或根>)。上述无机盐、有机盐和酯等三类化合物分子组成中都含有相关酸的酸根[]。所以命名它们时,都采用相应酸根做词缀[t酸根]来命名。其词缀都是[-t根]。(2)词缀:[-il基]从化合物分子中去掉原子或原子团而不显电荷的剩余的基团[rdikl]叫做该化合物的基[-il]。命名具体基时,相应化合物的名称或其词根连缀[-il基]来命名。例如:①部分烃基(R—)[lkil](lk烃-il基)CnH2n+1—烷烃基[lknil](lkn烷烃-il基)RCH2—烷基[nil](n烷-il基)CH3(CH2)2CH2—丁基[btil](bt丁-il基)CnH2n-1烯烃基[lknil](lkn烯烃-il基)RCH=CH—烯基[nil](n烯-il基)CH2=CHCH2CH2—丁烯基[btnil](btn丁烯-il基)CnH2n-3—炔烃基[lkinil](lkin炔烃-il基)RCC—炔基[inil](in炔-il基)CHC CH2CH2—丁炔基[btinil](btin丁炔-il基)……②部分芳基(Ar-)[ril](r芳-il基)Ar—H称芳烃[rn或rmti](r是rn的词根),Ar-叫做芳基[ril](r芳-il基)。其他芳基举例如下:C6H5—苯基[fnil或bndznil](fn②苯-il基或bndzn苯-il基)C10H7—萘基[nftil](nft①萘-il基)C14H9—蒽基[ntril](ntr②蒽-il基)C6H5CH2苄基[bndzil](bndz③苄-il基)C6H5CH2—苄基或苯甲基[fnilmtil](fnil苯<基>-mt甲-il基)③烃氧基[lkksil]—O—氧基[ksil](ks氧-il基)RO—烃氧基[lkksil](lk烃-ks氧-il基)RCH2O—烷氧基[nksil](n烷-ks氧-il基)RCH=CHO—烯氧基[nksil](n烯-ks氧-il基)RCCO—炔氧基[inksil](in炔-ks氧-il基)C—O—C桥氧基[](桥-ks氧-il基)CH3O—甲氧基[mtksil](mt甲-ks氧-il基)④酰基[tsil]RCO—叫做酰基[tsil],它是总称。命名具体的酰基时,在相应化合物名称连缀[-il酰基]来命名。例如:H—CO—甲酰基(或称醛基)[mtnil或frmil](mtn甲<烷>-il酰基)CH3—CO—乙酰基[tnil](tn乙<烷>-il酰基)⑤羧基[krbksil]—C碳基[krbil](krb碳-il基)—COOH羧基(或碳氧基)[krbkisil](krb碳-ks氧-il基)=C=O羰基(或酮基)④[krbil](krbn羰或碳-il基)—CH2—COOH羧甲基[krbksilmtil](krbksil羧<基>metil甲基)⑥硫基[slfil]—S—硫基[slfil](slf⑤硫-il基)—SH巯基(或氢硫基)[hidrslfil](hidr氢-slf硫-il基)ArS—芳硫基[rilslfil](ril芳<基>-slfil硫基)C—S—C桥硫基[](桥-slfil硫基)—S—S—二硫基[dislfil](di二-slfil硫基)—S—S—S—三硫基[trislfi](tri三-slfil硫基)—Sn—多硫基[plislfil](pli多-slfil硫基)⑦氨基[min(相似文献
2.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蒙语的词缀法,根据IUPAC规则,结合蒙语的语法规律,对化学物质进行科学、合理地命名问题。同时对以往在化学物质蒙文命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反思。以词根和词缀相结合创造新词的方法,在蒙语的语法中叫做词缀法。这是蒙语的最基本的构词法之一。在这一点上,蒙语和世界上其他许多拼音语言文字是非常一致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用此法成功地解决了创造新词和命名术语的问题。蒙语在创造新词方面有着很强的优越性。当今,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带来了许多新概念和新名词,而对这些新概念进行科学、有效地命名,便成了语言学研究和各专业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从现行化学物质蒙文名称看,由于只用机械地翻译汉文名称的方法,而没有充分发挥蒙语的词缀法这一优越性,造出了很多不科学、不规范的名称。蒙语和汉语在构词法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在命名术语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90号元素“Th”,其蒙文名称为[tri]①,并且其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名称为“Thorium”,俄文名称为“Торий”,日文名称为“トリゥム”等,其发音都是一致的,而其汉文名称却为“钍”(音tǔ)②(但这也是发挥了汉文象形文字的极大优越性)。所以,对化学物质进行蒙文命名,不应采取直接从汉文名称翻译的方法,而应依据IUPAC命名法(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物质命名法)和蒙语的语法特征。一、词缀法及化学物质蒙文名称中存在的问题蒙语词缀法的根本特点就是将概念蕴涵在词缀里,每一种不同的词缀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涵义或概念。例如,词缀[-an]代表着饱和链烃这一类化学物质。如果某物质是只含一个碳原子的饱和链烃,则其名称由词根[mt-]和词缀[-an]结合而成,即[mtan]([mt]代表饱和烃中含有1个碳原子)。这一构词法虽然在其他音节语言也都广泛应用,但由于各种语言自身的不同特点和构词法要求,它们以及蒙语之间也不尽相同。例如,蒙语用词缀法造新词时,一般用后缀,不用前缀;而英语用词缀法造新词时,后缀和前缀都可以用。按照所形成的新词的词性,蒙语将词缀(或后缀)分为名词词缀、动词词缀和形容词词缀等许多种类。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形成名词的词缀。蒙语的词缀法不仅本身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科学性和规律性,而且所创造的新词也非常简明、准确和规范。因而,我们不仅要在社会语言中广泛应用它,还要在科技术语的命名当中积极使用它。但是,当前在化学物质的蒙文命名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蒙语词缀法的功能,存在着为了满足暂时的急需和使用的方便,从汉文名称机械翻译而造成许多违背蒙语的语法规律和术语学基本要求的问题。就化学物质蒙文名称中存在的问题而言,与词缀法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些化学物质的名称,由于从汉文名称直接翻译时担心丢失概念信息或涵义,增加了多余的修饰词后,变得又长又不科学。例如表1。表里“现行蒙文名称”中的[alkan]、[alkn]和[alkin]部分是依据IUPAC命名法音译的,分别表示烷烃、烯烃和炔烃的三类化学物质名称,其中[alk-]部分代表“烃”(具体物质),[-an]、[-n]和[-in]部分分别代表“烷”、“烯”和“炔”,结合后得到完整的具体物质名称。而这三个名称中的[ngrgi]部分是代表汉文名称中“烃”的类名。可见,由于怕丢失概念或涵义,这三种烃的完整的名称[alkan][alkn]和[alkin]后加了一个修饰词[ngrgi](类名)后,所形成的名称不符合蒙语的语法规律和科技术语命名的“简明性”原则,使名称变得又长而又不科学。2.有些化学物质的名称,由于运用组词法命名,在物质的分类上变得又混乱又模糊。例如表2。这些化学物质的“现行蒙文名称”是由两种不同的名词组合而成的。这些名称由于机械依照汉文名称的组词方法,所组成的三种具体物质名称中混用其类名[alkl]、[aldgid]和[ktn],在物质分类上造成层次穿越的逻辑错误。如果,依据IUPAC命名法命名,这些化学物质的名称则为[tanl]、[mtanal]和[prpann]。这样不仅使这些名称符合IUPAC命名法,而且用词缀[-l]、[-al]和[-n]可使这三种物质的类名规范化或概念化,充分发挥蒙语词缀法的优越性。以上这些带有非常严重缺点的化学名词,已在蒙文化学领域和相关学科的研究,以及学校教育当中沿用了比较长的时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类名词不足之处日益凸显,不能满足和适应蒙古民族教育和科技的持续发展。二、词缀法在化学物质名称规范化中的运用众所周知,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及其组成、结构和性质。因此,化学科学必须对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化学物质进行准确地命名,并要求其名称不仅要体现相应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而且还要体现它所属物质的种类,即要以其分类为基础。化学物质可根据其组成、结构和性质分为许多种类,同一类化学物质必然有相同或相似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因此,可根据这种相同或相似性,将同一类化学物质的名称用同一种词缀加以类化或规范化。例如表3。表中“现行蒙文名称”存在着表2中所提到的错误,而“规范后的蒙文名称”是用后缀[-l]将醇类进行规范(或类化)后所得到的。通过蒙语的词缀法,将分别代表醇类不同具体物质(甲醇、乙醇、丙醇和1-丁醇)母体的词根[mtan-]、[tan-]、[prpan-]和1-[btan-]与代表其种类的后缀[-l]组合成符合IUPAC命名法和蒙语语法规律的系统的名称([mtanl]、[tanl]、[prpanl]和1-[btanl]。这样形成的名称能在词缀里蕴涵着类的概念,因此也能体现相应化学物质的种类,以及组成、结构和性质。例如,名称[mtanl]、[tanl]、[prpanl]和1-[btanl]中都含有表示“醇类”(R—OH)的词缀[-l],所以从这些名称可以直接看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同一种组成“—OH”,结构均为烃基与—OH单键相连接,具有醇类的性质等涵义。而且,根据这些名称,或主要是依据其中词缀的不同,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加以区分开来。例如表4。从表4中三种化学物质的“规范后的蒙文名称”看,虽然它们母体的名称相同,但由于分别含有代表醇类(R—OH)、醛类(R—CHO)和酮类(R—CO—R)的词缀[-l]、[-al]和[-n],可以直接看出它们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即醇类、醛类和酮类)。综上所述,对化学物质进行命名,可依据其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其分类作为基础,将同一类化学物质的名称用同一种词缀(或后缀)加以规范化或类化。这样,用词缀法形成的化学物质的蒙文名称,不仅符合蒙语的语法规律和化学科学研究的要求,而且还能体现IUPAC命名法的原则,使化学物质蒙文名称得以与国际接轨。三、几种化学物质蒙文名称规范化常用词缀根据IUPAC命名法,结合蒙语的语法规律,按照化学物质名称的特点,可以用以下几种词缀将相应化学物质的蒙文名称进行规范。见表5。这里介绍的几种词缀(或后缀)在蒙语中是从未用过的,但在化学物质的命名中是国际通用的。因此,将这些词缀引用到化学物质的蒙文命名中,不仅对化学物质蒙文名称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蒙古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 [tri]为国际音标标记的蒙文词,下同。② 见《科技术语研究》1999年第4期第9页。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本文是蒙文化学中从未有过的全新的命名方法,它能够命名所有化合物的基(有机化合物的)和根(如盐和酯的)等。一、前言众所周知,10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并衍生出1000多万种(现已发现的)化合物。所以,化合物的名称,不仅从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名称获得,而且根据化合物分子结构使分子分成若干“独立”原子集团,即根或基。再给它们拟定根或基的名称,以所拟定的名称之间的有机结合而获得该化合物的名称。在蒙文中,这种所谓有机结合就是必须符合蒙古语法的名词法。例如:a.组成简单的化合物,如五氧化二磷(P2O5)由磷元素[fsfr]①的两个原子和氧元素[ksigεn]的五个原子组成,所以五氧化二磷的蒙文名称是从这两种元素的名称之间有机结合而获得,即五氧化二磷[difsfrpεntaksid]。其结合方式不是元素名称之间的机械罗列,而是按照蒙古语法的名词法规则有机结合而获得五氧化二磷的名称,如(di二-fsfr磷-pεnta五-ks①氧-id化物)。b.组成复杂的化合物,如苯磺酰胺(C6H5—SO2—NH2)[bεndzεnslfnamid],它是由三个原子集团组成,即C6H5—苯[bεndzεn]—SO2—磺(酰基)[slfn]—NH2氨基(—SO2—NH2(磺)酰胺[amid])组成。所以它的名称由这三个“独立”原子集团的名称(苯、磺、酰胺)有机结合而获得。因而可知根或基的合理而确切的名称对命名化合物名称至关重要。但以往化合物的根和基的蒙文名称是从表意文字汉文机械蒙译成根为[idagr],基为[blg]而产生完全错误的“四不像”名称。例如:以往把醛基一词译为[aldεgid n blg],此蒙文名称再译回汉文时,就可以译为醛的群(或团)或醛类的章节等。这显然是个科学概念性错误名称。鉴于此,笔者依据《国际命名原则》,发挥蒙文拼音文字具有灵活性等特点,在相应的词根加后缀基[-il]或后缀根[-at],命名所有化合物的根和基。为此以汉蒙对照形式表述于下。二、关于根[radikal]和基[radikal]的内在关系及其概念1.根和基的概念在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的原子集团称为根或基[radikal],[radikal]是它们的总称。命名具体根或基时,此原子集团,若以共价键与其他组分结合者称为基[-il],以电价键与其他组分结合者称为根[-at]。从而可知基一般是非离子型的,根是离子型的,离子型又分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等。它们的内在关系列表于下:根和基的内在关系简表2.根和基内在关系的解析(1)从上述可知,基[radikal]是属非离子型原子集团,它的特点是与其他组分共价结合成化合物的分子。因此它的名称由相应化合物名称加后缀基[-il]形成。例如:化合物烃(R—(CH2)n—CH3)[alk],其烃基(R—(CH2)n—CH2—)名称为[alkil](alk烃-il基)。同理如烷基[alkanil](alkan烷-il基)、烯基[alkεnil](alkεn烯-il基)、炔基[alkinil](alkin炔-il基)、羟基(或称氢氧基)[hidrksil](hidr②氢-ks氧-il基)、芳基[aril](ar芳-il基)、醛基[frmil]等等。(2)阳离子[katijn]是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它也是组成化合物分子成分的一种。a.阳离子[katijn],如Na+钠离子[natrijn]、K+钾离子[kalijn]、Ca2+钙离子[kaltsijn]等等。b.负性元素的最高正价化合物叫做[-im]。例如:R4N+铵[ammnim](ammnim)、R4P+[fsfnim]、R4As+[arsnim]、R4Sb+锑[stibnim]、R3O+(氧)[ksnim]、R3S+锍[slfnim]、R3Se+[sεlεnnim]、R2F+氟[flrnim]、R2Cl+氯[hlrnim]、R2Br+溴[brmnim]、R2I+碘(旧称)[idnim],又如H3O+称为水合氢(离子)[hidrnim],其蒙文名是“氢”之意(特殊例外)。(3)阴离子[anijn],如OH-氢氧根[hidrksat]、酸根[xtilat]等。a.根(总称)[radikal],一般最常见的是酸根[xtilat],它的后缀根[-at]。又因为无机盐[inrganigat]、有机盐[rganigat]、酯(总称)[εstεr]等化合物分子组成里都含有酸根,所以这三类化合物名称的后缀都相同,即后缀根[-at]。其具体命名解析如下。无机盐[inrganigat]例如:碳酸[karbn xtil]分子式为H2CO3,碳酸根[karbnat](karbn-at)。这种碳酸根阴离子(CO2-3)与金属[mεtal]阳离子结合成碳酸盐[karbnat]。从而看出碳酸盐和碳酸根二词的蒙文名称都用[karbnat]一个词表示。具体盐的命名,如碳酸钠[natrikarbnat][natri钠-karbn碳(酸)-at根]。同样其他盐类的命名以此类推,其后缀都是根[-at]。有机酸根[rganigat]如羧酸根[karbksilat]与烃基[alkil]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酯(总称)[εstεr],与金属离子结合成的化合物叫做羧酸盐[karbksilat]。羧酸根[karbksilat],它与Na+结合成羧酸钠[natrikarbsilat],与甲基[mεtil]结合成羧酸甲酯[mεtilkarbksilat]等。总之,无机盐[inrganigat]、有机盐[rganigat]和酯(总称)[εstεr]都是用后缀酸根[xtilat]的后缀根[-at]来命名。但在蒙文化学中,以往都是机械汉译盐为[tabs],酯(总称)译为[str]并处处用[tabs]和[εstεr],所以在蒙文化学书中盐[tabs]和酯[εstεr]连篇累牍,泛滥成灾。三、关于基[radikal]的命名方法从化合物分子中去掉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余的部分叫做该化合物的基[radikal],其特点是非离子型原子集团,它与其他组分共价结合成分子。基[radikal]是总称。具体基的命名是用有关词根加后缀基[-il]字来命名。例如:R—H烃[alk]去掉H后变成R—烃基[alkil](alk烃-il基)。常见的有机基如下:*1.烃基[alkil]基(一价基)[-il] 丁基[btil]亚基(二价基)[-ilidεn] 烷基[alkanil]次基(三价基)[-ilidin] 烯基[alkεnil]二价基(自由价在不同碳上)[ilεn] 炔基[alkinil]丙烯基[prpεnil]亚甲基[mεtilεn] 丙炔基[prpinil]1,2-亚乙基[εtilεn] 烯丙基(2-丙烯基)[εnprpil(2-prpεnil或allil)]甲基[mεtil]乙基[εtil] 乙烯基[εtεnil(winil)]丙基[prpil] 环丙基[tsiklprpil]2.芳基[aril]Ar-H芳烃[arεn] 甲苯基(甲基苯基)[tlil(mεtilfεnil)]Ar-芳基[aril](ar芳-il基)萘基[naftil]亚芳基[arilεn] 亚萘基[naftilidεn]苯基[fεnil] 蒽基[antril]苄基(苯甲基)[bεndzil(fεnilmεtil)] 亚蒽基[antrilεn]3.烃氧基[alkksil]氧基[ksil] 桥氧基[xrksil]烷氧基[alkanksil] 甲氧基[mεtksil]烯氧基[alkεnksil] 乙氧基[εtksil]炔氧基[alkinksil]4.酰基[atsil radikal]酰(基)(总称)[atsil] 甲酰(基)[mεtanil]—酰(后缀)[-il] 乙酰(基)[εtanil]5.羧基[karbksil]碳基[karbil](karb碳-il基) 羧基(或称碳氧基)[karbksil]羰基(酮基)[karbnil(kεt或kεtnil)] 羧烃基(或羧烷基)[karbksilalkil]醛基(或甲酰基)[frmil] 羧甲基[karbksilmεtil]羧乙基[karbksilεtil]6.硫基[slfil]巯基(氢硫基)[hidrslfil] 芳硫基[arilslfil]二硫基[dislfil]烃硫基[alkilslfil] 三硫基[trislfil]桥硫基(或硫环)[xrslfil] 多硫基[plislfil]7.氨基[amin,amminil,adzil]亚氨基[imin,iminil] 二苯氨基((C6H5)2N—)[difεnilamin]氨基乙基(NH2—CH2CH2—)[amminilεtil]铵基[ammnimil]甲氨基(CH3—NH—)[mεtilamminil或mεtilamin] 氰基(—CN)[tsijanil]异腈基或胩基(—NC)[idztsijanil(karbilaminil)]苯氨基(C6H5—NH—)[anilinil,fεnilaminil,bεndzεaminil,anilin]偶氮基(—N=N—)[adzil]8.卤(素)基[xalgεnil]氟(基)[flril(flr)] 溴(基)[brmil(brm)]氯(基)[hlril(hlr)] 碘(基)[idil(id)] ------------------------第19页① [fsfr] 是用国际音标标记的蒙文读音,以下同。-------------------------第20页① [ks]是[ksign氧]的词根,它代表氧。② [hidr]是[hidrgn氢]的词根,也是代表氢。* 本刊因版面有限,未能将作者所列基的名称全部刊登,有兴趣的读者可同作者联系。 相似文献
5.
对1932—2006年间中国历次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中涉及的汉字使用和变更进行了说明与探讨,同时对海峡两岸用字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化学命名中汉字的使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主要探讨了利用蒙语的词缀法,根据IUPC规则,结合蒙语的语法规律,对化学物质进行科学、合理地命名问题。同时对以往在化学物质蒙命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解少数民族医学科普这一特殊领域,以蒙古文的医学科普图书作为案例,展开了此次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蒙文医学科普图书的现状、特征和问题,提出了作者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科普的看法,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化学名词包括化学物质名称和化学术语两个方面。这一点与生物学有类似之处,较之其它科学,则有区别。中国最早出版与化学有关的译著,当推《化学入门》(1868)、《化学鉴原》(1871)等,其中就出现了大量化学译名。1918年成立的科学名词审查会和1928年大学院设立的译名统一委员会,开始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1932年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是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化学命名文件。后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增补和修订,逐步完善,而达到目前的情况。化学术语一般使用已有的汉字制定的名词就能确切反映出概念的内涵,而化学物质名称(包括元素名称和化合物名称),因为是新的事物,不完全能用已有的词汇表达,所以在化学物质命名中创用了近二百个新字。现就中国化学物质命名中使用的新汉字问题作初步探讨。一、元素用字元素名称是组成化学物质名称的基本单元。所以元素名称的制定显得特别重要。现在中国使用的汉语元素名称有105个,这些元素名称都是单音节词,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有些名称在中国古代已有,而沿用下来如:金(Au)、银(Ag)、铜(Cu)、铁(Fe)、锡(Su)、硫(S)等。(二)元素名称的制定方法:早在1932年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以下简称《原则》)中就规定了:元素定名取字,应依一定系统,以便区别,而免混淆。所取之字,必须便于书写,在可能范围内,应以选用较少笔画,并避免三文(即三个独立偏旁)并列之字为原则。所取之字须便于读音。对已有的名称,可用者,尽量采用。旧名有二种以上的应根据上列原则选取。由于这些原则,总结了多年来订名的经验,切实可行。因此所制定的绝大部分元素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32年《原则》对造化学新字还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元素名称用一个字表示,在取字时与国际通用名称,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并规定元素单质在普通情况下为气态者,偏旁从气;液态者从水;固态的金属元素从金;固态的非金属元素从石。谐声字: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为气态均从气。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为金属元素均从金。砷(As)、硒(Se)、碲(Te)……为非金属元素均从石。会意字就是取意造字,氢、氯、氧、氮……等就属于此类。“氢”曾名为“轻气”因为它是最轻的气体,改为单个字时,将轻字的偏旁去掉加气字头;“氯”曾名为“绿气”,因其单质状态是绿色的气体,故把绿字的偏旁去掉加气字头。“氮”源出自淡,表示把空气中氧冲淡了,故把淡字去偏旁加气字头。“溴”带水旁表示其单质为液态,溴单质有恶臭味故将臭加水旁而会意。另外,还有些谐声字如:钌(Ru)、钫(Fr)、铋(Bi)、钯(Pd)、钐(Sm)……这些字在古字里均可以找到,但作为元素用字,它们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作为化学新字存在。根据《原则》规定假借之字,得定新音。“钌”在古代指金饰器,“钐”指大铲,“钯”指箭镞,“钫”指量器,“铋”指矛柄。(三)从1932年《原则》公布到现在,已半个多世纪了。但元素名称的订名改动不大。其中修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同音改正:14号元素“硅”以往有“硅”、“矽”两个名称,“硅”字由日文名“珪素”演化借用而来,“矽”为谐声字,故1932年《原则》选用了“矽”,但在实际使用中与34号元素“硒”,50号元素“锡”读音易混,而这三个元素在化合物订名中应用较多,造成混乱。1955年《原则》将“矽”改为“硅”,这一改动在化学界推广较快,但在其他学科如冶金中使用的“矽钢片”和医学中的“矽肺”,又一直使用多年,近来“硅钢片”才慢慢被接受,而“矽肺”改用“硅肺”至今还未被采纳,由此可见订名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71号元素“镥”(Lu)原订为“镏”也因读音问题进行了修改。(2)由于科学的发展,国际上对一些元素名称进行了修订。原子序数 旧 名 新 名 43 (Ma) 锝(Te) 61 (Ii) 钷(Pm) 85 (Ab) 砹(At) 87 (Vi) 钫(Fr)(3)历次公布的《原则》因订名有循,故对新发现的元素都遵守定名原则的规定而增补了新发现的元素。二、根词用字为了把化学物质名称制定得科学、系统,中国化学家们根据学科的概念体系,为各类化合物的母体制定了一套根词,并参考国际通用名称,选取其部分音节或谐声或会意或两者兼顾。使制定出来的名称既符合我国的汉语习惯,又与国际通用名称产生某种有机的联系,所造之字,字形简洁,偏旁会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一)为了简化化合物的名称,中国化学家们给最常用的化学集团,创用了一些切音新字。如:“羟”(读枪)表示“氢氧基”;“羰”(读汤)表示“碳氧基”;“烃”(读听)表示“碳氢化合物”;“羧”(读梭)表示“含氧酸基”;“巯”(读球)表示“氢硫基”。括号中的读音均为切音读法,如:碳氧切读汤,氢硫切读球,但“羟”如按氢氧切应读抢,现习惯读为“枪”未严格按切音规律。(二)有机化学中采用会意法造字的类名。如:(1)链烃中根据化学链的饱和程度分别用“烷”(读完)表示化合价完足之意,“烯”(读希)、“炔”(读缺)表示化合价希少或缺乏之意。烯中含有双键,炔中含有三键。它们都用火字作为偏旁以表示属链烃之类名。(2)有机含氧化合物的类名,以酉旁表示,会意者居多。醇(alcohol)、醛(aldehyde)、酮(ketone)、醚(ether)、酯(ester)、酐(acid anhydride)、酚(phenol)、醌(quinone)。其中醛、酮为假借字,“醛”原意为酒味变,“酮”原意为酒欲酢也,作为化学新字分别表示醇的一级和二级氧化物。“酚”、“醌”二字会意兼谐声。(3)含氮化合物的类名,以月字旁表示,多为谐音。胺(amine)读安、肼(hydrazine)读井、脒(amidine)读米、胍(guanidine)读瓜、肟(oxime)读握、(nitrile)读睛、胩(carbylamine)读卡、脲(urea)读尿。其中腈和脲为会意字。(4)氮族元素的烃化物磷、砷、锑同属氮族,它们的氢化物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与胺类似,所以也从月旁。膦(phosphine)读吝、胂(arsine)读慎、(stibine)读涕。均为会意字。(5)非金属有机四价根,有类似金属的性质故其名称以金字旁表示。铵(ammonium)读俺、(selenium)读喜、锍(sulfonium)读柳、(tellurium)读底、(arsonium)读神、鏻(phosphonium)读吝、(hydrazonium)读镜。均为会意字。(6)芳香环烃的母核特定名称所创新字均加草头,读谐声。苯(benzene)读本、萘(naphthalene)读奈、蒽(anthracene)读恩、菲(phenanthrene)读非、茚(indene)读印、(azulene)读奥、苊(acenaphthylene)读厄、芴(azulene)读勿、芘(pyrene)读比、苉(picene)读匹、苝(perylene)读北……。(7)杂环母核的特定名称,所创新字一般加口旁,谐声,读半边音。噻吩(thiophene)、呋喃(furan)、吡喃(pyran)、吡咯(pyrrole)、咪唑(imidazole)、吡唑(pyrazde)、吡啶(pyridine)、吡嗪(pyraziue)、嘧啶(pyrimidine)、哒嗪(pyidazine)、吲哚(indole)、嘌呤(purine)、喹啉(quinoline)、蝶啶(pteridine)、咔唑(carbazote)、菲啶(phenanthridine)、啶(perimidine)、吩嗪(phenazine)……。以上例子中“吡咯”读“比洛”,“嘌呤”习惯读为“漂玲”。蝶啶和菲啶中第一个字均没有口旁是特例。(8)象形字:在1932年《原则》中规定不重象形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通过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象形字,不易被使用者接受。50年代化学创用的“甾”字(读灾),“甾”的造字法是下面的田字代表四个环,上面的三个角代表环上有三个支链,这个字造字用心良苦,虽在化学中得到推广,但因其字形怪异读音困难,一直未被其它学科接受。后又根据象形法造了一个代表有四个环的化合物“”(读雷)就没有能推广开来。三、海峡两岸化学用字差异台湾海峡两岸生活着同根同源的炎黄子孙,由同样的文化传统所造就。不少有识之士呼吁为了中国统一,两岸同行们应当立即着手研讨协调两岸科技名词,互相交流,现将见到的化学用字的差异列后。一、元素用字原子序号 符号 大陆 台湾43 Te 锝 鎝 71 Lu 镥 镏 85 At 砹 砈 87 Fr 钫 鍅 93 Np 镎 錼 94 Pu 钚 钸 95 Am 镅 鋂 97 Bk 锫 鉳 98 Cf 锎 99 Es 锿 104 Unq (Rf) 105 Unp (Ha) 106 Unh 106号元素 二、根词用字英文 大陆 台湾 arginyl 精氨酰基 筋胺醯基 chromanyl 苯并二氢吡喃基 基 cresoxy 甲苯氧基 氧基 epoxy 环氧基 基 fenchy1 葑基 基 fluorenyl 芴基 茀基 morpholinyl 吗啉基 吗福啉基oxazinyl 嗪基 基 perimidinyl 啶基 啶基 phenazinyl 吩嗪基 啡基 phthalazinyl 酞嗪基 呔基 pyridazinyl 哒嗪基 基 thuiyl 苧基 基 xanthenyl 呫吨基 基 xylyl 二甲苯基 茬基由以上所列的名称可以看出,两岸在制定新的化学用字时,使用的原则是相同的,但所用之谐声字不同,这主要是长期的隔绝,另外是汉语的文字词汇丰富,同意谐音字和同义近义字多,因而选字的余地就大,相信通过交流,共同切磋会达到共识,使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渠道更通畅。四、未来化学用字展望(一)造字问题:1987年中国化学会组织修订1960年《原则》,在进行修订时,提出三个修订原则:(1)尽量少造新字;(2)力求遵循习惯;(3)尽可能与国际习用的命名方法一致。实践证明使用上述三条原则修订的1980年《原则》得到普遍的应用。在1980年《原则》中制定了两个元素名称新字。新元素“104”和“105“分别命名为“”(Rf)、“”(Ha)这两个名称是依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订名,这两个订名曾引起过争议,为此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无机化学组,1977年8月正式宣布以拉丁文和希腊文混合数字词头命名100号以上元素的建议,据此104号元素符号为“Unq”,105号元素符号为“Unp”,此一建议已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因此我国1980年《原则》规定105号元素以后就不在制定汉文单音字,而直接使用“xxx号元素”,在化学式中也可以直接使用106、107、108、……。个人认为104和105也可按此方法命名,不必再使用“”、“”二个新字。化学元素用字今后不会再出现新字已成定局。(二)化学根词用字中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化学新字读音问题,前面已谈到的,氨、胺、铵;氢、氰、腈;砷、胂、;磷、膦、;肼、等以往是按四声区别的,但日常使用中并未严格按此发音如:氨基、苯胺、氯化铵中氨、胺、铵均读为谐音“安”。但术语不仅需要写出来看得懂,还要念出来听得懂,以适应传声技术的时代要求。口念出来听不懂的术语,以及有同音混淆的术语,不再是理想的术语。因此对化学新字读音,今后还要认真研讨。第二对以后出现的一些化合物类名,仍存在音译和谐音造字问题,在选字时应严格按《原则》的规定,不用生避字和古怪字,订名时应考虑系统性,使化学命名更完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IUPAC原则,对现用元素蒙文名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具体阐述了对17 种元素蒙文名称进行拉丁化的理由及其意义。同时,说明了现行命名中“双轨制”原则的弊病和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
药品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我国药品的命名原则和具体方法,供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使用参考。方法:主要根据联合国WHO和我国的有关药品命名资料以及作20年来的工作体会作重点介绍。结果: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国内外药品的命名原则和方法。结论:对于药名的统一、应用和管理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介绍我国药品的命名原则和具体方法,供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使用者参考。方法:主要根据联合国WHO和我国的有关药品命名资料以及作者20年来的工作体会作重点介绍。结果: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国内外药品的命名原则和方法。结论:对于药名的统一、应用和管理有促进作用。药品的命名是药品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内容之一。早在1980年国家药典委员会即发布《药品的命名及命名法(草案)》,着手系统整顿药名。1997年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订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一书正式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明确药品名称按该书推荐的名称和命名原则命名,这标志着我国的药名工作已进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以下简要介绍药品的命名原则和方法。世界卫生组织的药品命名原则首先有必要对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药品命名原则和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简称INN)作一简单介绍。在国际上,原先各国药品命名机构制定的法定药名有所不同,另外各生产厂商有不同的商品名,从而造成一药多名的情况,有些药品的名称多达数百个。这给医药工作造成极大的混乱和困难,特别是那些仅选用商品药名的书刊,阅读更为费力。面对上述混乱情况,国际上迫切要求统一药名。联合国于1946年提出,WHO应发展、建立和促进有关食品、生物制品、药品和类似产品的国际标准。1948年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首次决定要制定国际药典。1949年有关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药品命名的原则和规划。1950年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采纳了这些原则。1953年WHO确定了INN规划,并于同年公布第一批INN。在此以后每年陆续公布,并过若干年后汇编一次,至1996年第9次汇编时,汇编本包括的药名总计约为7 500个。该书的引言后即提及INN的命名原则,共有如下9条:1.INN的发音和拼法应清晰明了,全词不宜太长,应避免与已经通用的药名相混淆。2.对于同属一类药理作用相似的药品,在命名时应适当表明这种关系。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有关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暗示的药名。为贯彻上述两条基本原则,可采用下列辅助原则。3.在为一类新药的第一个药物制定INN时,应考虑到使有可能为这类新药的其他药品制定适宜的INN。4.在为酸类制定INN时,宜用由一个词组成的名称;在为这类酸的盐命名时,不应改变酸的名称。例如,苯唑西林(oxacillin)和苯唑西林钠(oxacillin sodium)。5.对于以盐的形式供给应用的药品,其INN一般亦可用于表示该盐的活性碱或酸。对于同一活性药品的不同盐或酯,其名称仅应在无活性的酸或碱上有差别。对于季铵类药品,宜将阳离子分开命名,不宜以胺盐的形式命名。6.应避免采用单个字母或数字;亦不宜采用连字号。7.为便于INN的翻译和发音,宜采用f代替ph,t代替th,e代替ae或oe,i代替y;应避免采用字母h和k。8.对于药品发现者或第一个研制和销售者所提出的药名,或者在任一国家已经法定的药名,如果符合上述原则,则应受到优先考虑。9.如有可能,应采用一种通用的词干以表明同类药品INN的相互关系。表1包括某些类别特别是新类别药品的词干。在实际应用中,尚有许多其他词干。表中不加连字符号的词干,可用于药名的任何部位。对于由已命名药品派生的同类新药,在制定INN时应表明两者的相似关系。表1 部分类别药品的词干由上可见,INN的基本命名原则是前两条,第9条中的词干表实际上是第2条基本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公开发布的词干总数已超过60个,而WHO实际应用的词干则已达数百种,并随着新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INN的国际地位INN在国际上很快得到推广使用,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INN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新药的INN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承认和采用。各国药品命名机构基本上以INN为准,新药尤其如此。我国自1977年版药典开始,外文名原则上亦是采用INN。WHO的INN规划在统一国际药名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将永载史册。WHO的INN汇编本是以拉丁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5种文字对照发表的。5种文字的发音基本相同。例如普鲁卡因一药,拉丁文为procainum,英文和法文均为procaine,俄文为прокаин,西班牙文为procaina。WHO未发表日文药名,但日本的法定药名一律采用片假名将INN相应译出。可以说,INN几乎覆盖了全世界。国际上的药名辞书和著名的大型药典,均用一定的方法标记INN,以便读者识别。根据近25年来的发展趋势,WHO在制定INN时,基本上遵循上述两项基本命名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简短清晰,易读易记,从药名上很少显示出药品化学结构。第二条是为了从药名上表示新的相似药理作用的同类药品,不断制定出相应的新词干,以便使同类药品的名称达到系列化,这些词干基本上没有化学结构的含义。INN与化学名的关系问题有其必然的历史发展过程。早先,当药品数量较少,同时药品结构较简单时,药名一般就采用化学名或将化学名简缩而成。这类药名往往存在词长和难读难记的缺点,同时当化学结构仅有个别基团甚或位置的不同时,药名易于混淆,这类药名的可接受性差。例如,磺胺类药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早期的磺胺噻唑、磺胺嘧啶等药名较为简明,以后随着磺胺类药数量的不断增多,药名亦愈来愈长,且不易区别,难以记忆。针对这种情况,WHO在制定磺胺类药的INN时,改变原先的传统方法。例如,对于磺胺林(曾称磺胺甲氧吡嗪),一些国家制定的法定名为sulfamethoxypyrazine,而WHO则取名为sulfalene。又如磺胺邻甲氧嘧啶即磺胺多辛的化学名为4-磺胺-5,6-二甲氧嘧啶,与另一磺胺类药磺胺间甲氧嘧啶仅有甲氧基位次之差,WHO在为前一个磺胺药制定INN时采用sulfadoxine,摆脱了传统的命名法。至于其他种类的新药,INN趋向于与化学名很少有明确关系,即从药名上难以看出其化学结构,特别是结构趋向于复杂的新药,单纯用化学名简缩命名的难度很高,亦无重要的实际意义。药名毕竟与冗长的化学名不同,人们特别强调药名的实用性。对于广大的药品生产、供应和使用者特别是医务工作者来说,药名简短、易读和易记是最为重要的。目前随着新药品种的增加,国外药名力求简短,与化学名几无直接关系,但简短易记,这是INN的一大特点。INN的另一重要特点是通过一系列词干使同类药品的名称系列化。除了上述INN命名原则中所列的词干外,近20多年来WHO还制定了一系列新词干,这些词干使同类新药在药名上显示出相互关系。这类词干绝大多数并无化学结构的含义,但通过它们可以醒目地表示药理作用相似的同类药品。我国药品的命名原则《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一书规定的命名原则共有21条,本文择要作些说明。命名原则规定中文名尽量与英文名相对应。可采取音译、意译或音、意合译,一般以音译为主。对有机化学药品名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下列方法命名:①音译命名。音节少者,如codeine译为可待因;音节较多者,可采用简缩命名,如amitriptyline译为阿米替林。音译名要注意顺口、易读,用字通俗文雅,字音间不得混淆,重音要译出。②意译(包括化学命名和化学基团简缩命名)或音、意结合命名。在某些情况下,可采用此法命名,如chlorpromazine译为氯丙嗪。INN是国际通用药名,目前以5种文字发表,中文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INN亦应发表中文名。经过近20年的努力,WHO同意发布INN的中文名。国家药典委员会已将制定的一套与INN相对应的中文药名送交WHO,预计不日就要发布。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英文药名相对应是必要的。同时中英文药名对应的方法一般以音译为主,音译法有下列主要优点:1.命名简便。WHO制定的INN综合了药品命名上的种种经验教训,它是时代的产物。按INN音译相应的中文药名较为简便,不像纯粹用化学基团简缩命名时那样复杂,特别是根据INN的两大特点(简短和以基本上无化学含义的词干),在制定与INN对应的中文药名时自然主要采用音译法。2.易认易读易记。药名必须易认易读易记,这样才便于推广使用。采用通俗易认和易于发音的音译药名时,一般易于记忆,广大医务工作者和药物生产供应人员乐于应用。而化学基团简缩命名的药名,常使用难认难读的汉字,特别是名称较长时,不仅命名困难,而且往往亦难认难读难记。例如,苯二氮类目前发展很快,品种很多,以化学结构命名十分困难,从而一度造成“安定”类名称滥用的局面。当初若用音译命名,这类药品的名称早就会像局麻药(卡因类)那样达到系列化。3.有利于教学。以往广大医药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药物学时普遍反映药名难记,特别是有多个中文化学简缩名称的药品更是如此。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中外药名,采用音译法是最有效的办法。目前许多地方从小学开始就教学外语,学生的外语水平不断提高,因而采用音译法不仅有利于学习中文药名,亦有利于学习外文药名。这种中外药名发音一致化的原则,不仅有利于教学,对于广大医药工作者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亦起一定积极作用。4.有利于国际交流。采用音译药名有利于跟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并可避免和减少药名翻译上的麻烦。例如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西咪替丁(cimetidine),按化学结构命名时曾有称为甲氰咪胍、甲腈咪胺、甲腈咪胍及甲氰咪胺等,但当与国外进行交流时,显然就不及现在的音译名西咪替丁那样简便。5.有利于药名系列化。如前所述,INN的词干多数无化学结构的含义,如果采用化学基团简缩命名就难以形成系列化,特别是新药,情况更是如此。例如上述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组胺H2受体阻滞药cimetidine,化学名为N″-氰基-N-甲基-N′-[2-[[(5-甲基-1H-咪唑-4-基)甲基]硫代]乙基]-胍,化学结构简缩名曾为甲氰咪胍;第二个临床广泛应用的同类药物ranitidine,虽与cimetidine有共同的词干-tidine,但化学结构中无氰基、咪唑环及胍,化学简缩名有为呋喃硝胺,两者显然不能形成系列化。但采用音译法制定的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则自然形成系列化。鉴于上述情况,确立了上述的命名原则:“中文名尽量与英文名相对应。可采取音译、意译或音、意合译,一般以音译为主。”有必要说明,在意译时应避免与真正的化学名相混淆,以致造成不良后果。例如,methoxamine是一种升压药(α受体激动药),曾意译为甲氧胺,是2-氨基-1-(2,5-二甲氧苯基)-丙醇的简缩名,它与试剂中真正的甲氧胺(CH3ONH2)易于混淆,而后者毒性很大,误用后易出事故,因而改称甲氧明。药品的命名方法药品的具体命名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掌握药名的字数。如上所述,药名应注意简短,如美国原则上规定药名不超过4个音节,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充分注意和重视。不管是用哪一种方法命名,都要力求简短,这一点在目前来讲尤为重要。作为药名主要使用者的广大医务人员,也希望药名简短,尽量做到易认、易读、易记,使药品的通用名称大众化。在音译时尤其要注意药名简短。由于中文与英文不同,英文的4个音节在用中文全音译时一般要超过4个字,例如pro这一音节在译成中文时要用普罗两个字。从长期的实践经验来看,超过4个字的药名就很难记。因而在音译时,宜采用简缩音译法,这是个要经常注意的实际问题。关于药品的商品名,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可以说这是个难题。现在有的药品在我们一个国家具有多个商品名,这绝对不是好事,有的医药工作者反映,过多的商品名会造成混乱,这个问题要结合国情加以分析和解决。面对这种情况,在制定通用药名时更要注意简短易记。有一种观点认为,商品名易记,通用名难记,因而要用商品名,这种观点值得商榷。2.识别药名的词干。前面已经提到,为表明同类药品INN的相互关系,WHO采用了一系列词干。目前,WHO制定的词干已有300余个,这些词干使同类药品特别是新药的药名达到了系列化。在制定相应的中文药名时,必须识别这些词干,并制定词干的中文名。在《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一书中列出了一部分INN采用的词干及其中文译名。当为一个英文药名制定中文药名时,首先要看英文名中有无特定词干,对于有词干的药名,在中文名中一定要采用相应的词干译名。掌握词干对药品命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药名词干与新药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此外,词干的中文译名不宜带有化学含义,例如上述的-dralazine曾译为-酞嗪,但以后发现用这一词干的药品结构中并无酞,因而改称-屈嗪。当然对于一些刚出现的新词干,由于我们不直接了解WHO的内部情况,因而不易识别和确定适当的词干。3.慎选药名的用字。主要有两点,一是尽量用已有药名的用字,这样使人们易于识别为药名,不至于类同于人名或地名的译名,同时对于有象征性化学含义的音节亦采用有化学含义的中文字,例如losartan译为氯沙坦。二是要注意英文药名的重音,在音译时宜将重音译出,同时要注意音译时的取字尽量准确,但新药名一般没有注音,不易译准。为了便于音译,我们拟订了药名音译取字表,在一般情况下尽量采用,以便于使药名的取字规范化。在选取新字时必须非常慎重,如“zi”规定译成“齐”,一般就不要用其他字。尽量不增用人名和地名的常用字。* 徐世淞主任药师是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名词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IUPAC 1993年提出的烃基命名新规定。 对于被认为有缺陷的三条中文烃基命名用语, “亚基” “次基”与“烯丙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修改建议。 用“丿丨基”与“川基”分别代替“亚基”与“次基”,这里“丿丨”是为了命名而“创造”的有机化学命名专用字。“烯丙基”是不正确的化学语言,改用正确的系统名称“丙-2-烯基”。 并举出了烃基命名实例来说明上述修改。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年的研究实践,笔者结合蔬菜案例探讨了包括蔬菜中的植物色素、黄酮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呈味物质等蔬菜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并对其特性及其对人体的益处进行了科学地分析,最后指出了研究蔬菜中植物化学物质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1908—1932年提出的各种中文有机化学命名方案对羧酸的命名,并以羧酸的两种西文命名法日内瓦命名法与羧基命名法为参照,分析了各方案命名羧酸的特点,尤其关注“酸”字在羧酸中文名称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对SARS命名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樊静先生的文章颇有同感 ,正如樊先生所说“SARS还在研究、发展 ,目前病因、病理、传播、治疗等还有很多未知数”当前广泛应用的“非典型肺炎”以及它的群众性俗称“非典”约定俗成也无可非议 ,无碍防治“非典”的大局。随着病原学的进展 ,已有相应的变化 ,例如 ,3月 15日WHO把它称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简称SARS)已经把当前的“非典”与以往多年沿用的“非典型肺炎”(atypicalpneumonia)区分了 ,在明确了变异的冠状病毒 (mutatedcoronavirus)之后 ,也曾有人建议直接改称冠状病毒肺炎 (coron… 相似文献
17.
18.
用汉字给元素确定中文名称,有很多优越的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元素已经有了110个命名以后,命名要遵循区别、准确和优选的原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提出了元素中文命名的原则及为了实现这三个原则的具体细则,并以111号元素的命名为例,对这些原则和细则进行阐发,供今后命名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用汉字给元素确定中文名称,有很多优越的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元素已经有了110个命名以后,命名要遵循区别、准确和优选的原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提出了元素中文命名的原则及为了实现这三个原则的具体细则,并以111号元素的命名为例,对这些原则和细则进行阐发,供今后命名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