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满足市场和生产者对早熟优质糯玉米品种的需要,选育新的糯玉米品种。【方法】2009年秋季开始利用自交系QN331作母本,自交系QN412作父本杂交选育糯玉米单交种,并参加2012年广西春、秋两季糯玉米区域试验。【结果】育成的糯玉米新品种"庆糯1号"具有优质、早熟、高产稳产,糯性高、皮薄、食味佳等特点。"庆糯1号"生育期短,从出苗至采收期,桂南地区春季为74d,秋季为70d,区试品质评价总评分86.25分,比对照高1.25分,居参试糯玉米第1位;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 145.00kg/hm~2,比对照增产8.7%;高抗大斑病,中抗茎腐病,抗逆性高于对照,制种产量高。【结论】"庆糯1号"糯玉米2013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适合于广西各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我国甜、糯玉米生产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甜、糯玉米育种现状、生产加工现状和市场现状及其生产前景分析,提出我国甜、糯玉米产业的形成关键要以加强育种研究;因势利导,重点发展,提高产量,扩大面积;制定甜、糯玉米质量标准,加快品种审定;发展订单农业,形成良性循环;引导消费,开拓和培育市场等为对策。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因型糯玉米品种在冀东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基因性糯玉米品种在冀东地区生长的适应性和品质表现,实验研究了5个不同基因型糯玉米品种的生长动态并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糯301在冀东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最强,主要表现在。叶面积较大,后期衰减幅度较小,次生根数多。干物质积累量大,穗部性状较其它品种要好,千粒重高,群体叶面积指数较大,产量最高。在5个糯玉米品种中,中糯301、中糯1号、中糯2号可作为鲜食玉米在本地区推广种植;紫糯玉米适应性最差,但其特有的颜色、香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紫糯玉米蛋白质变化幅度较大,增长速度最快,其双穗率最高。故适于鲜食用,仍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甜、糯玉米杂交种的产量相关性状分析与育种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4个甜、糯玉米为研究材料,对影响甜、糯玉米鲜穗产量的8个性状和影响糯玉米籽粒产量的10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数量性状对甜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穗粗>采收日数>穗行数>穗位高>行粒数>秃尖>株高;对糯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穗位高>株高>行粒数>采收日数>穗粗>穗长>秃尖>穗行数;对糯玉米籽粒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粗>株高>穗行数>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秃尖>生育期。  相似文献   

5.
糯玉米群体的双穗率、空秆率、倒伏率、穗位高等主要群体性状均受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显著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糯玉米双穗率显著降低、空秆率明显增加、倒伏率极显著提高、穗位高有所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糯玉米双穗率先增后降、空秆率显著增加、倒伏率明显增大、穗位高表现一定的增加趋势;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主要群体性状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效应;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除种植密度与双穗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施氮量与穗位高的相关性不显著外,种植密度、施氮量与糯玉米主要群体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速冻的乳熟期糯玉米为原料制成全糯玉米浆,该产品采用最少加工新工艺路线,原料利用率达100%,提高了产品的营养价值,降低了生产成本;确立无酶解、无糊化等特殊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节约能源。主要对全糯玉米浆的磨浆和均质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以全糯玉米浆的沉淀率和悬浮稳定性为评判标准,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是磨浆2次,均质压力30MPa,均质次数2次。获得出全糯玉米浆体系颗粒的中位径在60-70gm时,全糯玉米浆体系最稳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黑、白两种糯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对CO2的浓度等环境因子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北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挖掘糯玉米育种基因资源,对40份西北糯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表型遗传变异。相关分析表明,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中分别有25和10对农艺性状达到极显著相关,其中散粉期与抽雄期,吐丝期与散粉期,株高与穗位,秃尖与穗长,穗行数与穗粗,单穗重与穗长,单穗重与穗粗间简单相关和...  相似文献   

9.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鲜食糯玉米果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提高,鲜食糯玉米果穗长度有所下降,果穗直径显著变小,果穗行粒数降低,秃尖长度逐渐增加,单果穗鲜重显著下降,但果穗籽粒行数和穗轴直径与种植密度无关。果穗长度、果穗籽粒行数、穗轴直径、单穗重均以中等施氮量最大,果穗秃尖度以中等施氮量最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果穗主要性状也有明显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地膜辣椒套种糯玉米是一种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了两种作物对光热资源的利用,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的生产率,是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甜玉米和糯玉米的染色体标本做核型分析.结果表明: 甜玉米(L-11株系)和糯玉米(L-70株系)的染色体数均为2n=20,两者均为二倍体.甜玉米核型公式为2n=2x=20=2M﹢12m﹢6sm(2Sa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组成为2L﹢4M2﹢12M1﹢2S,按照Stebbins标准核型分类属于2B核型,不对称系数AS.K%=59.66%.糯玉米核型公式为2n=2x=20=2M﹢8m(2Sat)﹢10sm,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组成为2L﹢8M2﹢6M1﹢4S,分类属于2A核型,不对称系数AS.K%=60.41%.说明甜玉米(L-11株系)的进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与甜瓜、糯玉米、大白菜、茼蒿及冬青菜的间套种,是笔者近年试验探索成功的又一理想的多熟立体高效复种模式.我县示范推广的3公顷复种田,每亩年均产值11500元以上(马铃薯1600kg×1.2元、甜瓜1750kg×1.4元、糯玉米鲜穗500kg×2元、大白菜2000kg×1.2元、茼蒿1400kg×1.4元、冬青菜1500kg×1.2元),扣除成本1500元.净产值逾1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极为显著.其复种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余庆县海拔600m坝区进行二季糯玉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季玉米套种马铃薯比净作玉米每667m^2产值增加252.05元、纯收入增加144.35元,第二季玉米每667m^2纯收入比白菜增加19.82元、比第一季玉米净作增加366.12元;每667m^2产玉米秆4200kg、用作饲料可节约成本450元;第二季玉米在8月下旬成熟,因此、在我县海拔800-1100m地区可以栽培两季糯玉米、且病虫害较少。  相似文献   

14.
大理产甜玉米与糯玉米中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云南大理产甜玉米(云甜玉1号)与糯玉米(云筑糯5号)玉米粒中的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并比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活性炭脱色,Sevage法脱蛋白质精制玉米多糖.采用蒽酮-浓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显色后检测波长为600nm.结果:玉米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固液比为1:15,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3次.葡萄糖标准曲线方程为:Y=0.074.9x+0.0396,r=0.9991,线性关系极好,甜玉米(云甜玉1号)中总多糖含量为56.21mg/g,糯玉米(云筑糯5号)中总多糖含量为30.64mg/g.结论:最佳提取条件下玉米多糖得率高,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糯玉米(云筑糯5号)中总多糖含量远远低于甜玉米(云甜玉1号),(P<0.05),为大理地区不同品种玉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川种糯231通过四川省审定。其主要特征特性为:春播出苗至鲜果穗采收85天左采收期短:  相似文献   

16.
籽粒产量和农艺性收是评价糯玉米品种的重要指标。在半干旱的平凉市进行了7个糯玉米品种多点筛选试验,通过测定成熟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瘟、千粒重和籽粒亩产量等指标,分析其在当地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与对照品种金糯1号相比,黄糯1号平均产量为9075kg/ha,在7个供试品种中居第一位,较对照增产33.9%,平均株高232.9cm,穗位高95.8cm,穗长21.6cm,千粒重270.6g.是适宜当地示范推广的高产籽粒型品种。  相似文献   

17.
冬春季气候寒冷,温度低,依靠塑料大棚双膜覆盖,推广鲜食糯玉米套白瓜栽种技术,能提高蔬菜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个很好的农业实用技术,在赤水地区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中性蛋白酶和α-淀粉酶对黑珍珠糯玉米(浆)进行处理,而后干燥制得80目粉剂(分别命名为NP组和α-Amy组),分析酶处理对所制糯玉米粉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反应p H为6.5,酶添加量为15μmol/min,50℃恒温震荡水浴反应1.5 h。α-淀粉酶反应的最适条件为:反应p H为6.0,酶添加量为20μmol/min,60℃恒温震荡水浴反应1.0 h。相较于对照组,糯玉米改构产物的WSI升高了4倍(α-Amy组),其WHC、OHC显著升高(P<0.05),分别升高了28.15%(NP组)、75.46%(α-Amy组)。WAI降低了56.16%(α-Amy组);两种酶作用下的糯玉米改构产物的分散时间显著下降,由19.30 s(对照组)降低至10.00 s(NP组)和10.12 s(α-Amy组)。结果表明,不同酶制剂对黑珍珠糯玉米粉的WSI、WAI、WHC、OHC均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在水中的分散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临糯4号糯玉米单交种,是采用生物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而选育的白色鲜食玉米品种。生育期136天左右,中熟偏晚,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主要用于青食,为调节食物结构之佳品。2002年—2009年省内区试及生产示范中,亩产鲜食穗950—1200公斤,比当地种植的垦粘一号亩增产0.2%—10%。省农业专家品尝评价,临糯4号的外观与蒸煮品质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一级标准。支链淀粉含量99.33%,粗淀粉含量73.53%,蛋白质含量12.1%,赖氨酸含量0.44%,粗脂肪含量4.51%,维生素C含量64mg/Kg,维生素B1含量22mg/Kg,维生素B2含量0.92mg/Kg,水溶性糖含量25.7g/Kg。是一个很有营养价值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可以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省内玉米生育期有效积温2300—2400℃的地区都能种植。于2007年8月由省科技厅组织有关农业专家通过技术鉴定,达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2010年3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2010年10月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20.
鲜食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丽萍 《甘肃科技》2008,24(8):152-153
鲜食玉米近年来在兰州近郊地区发展迅速.针对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引进鲜食甜、糯玉米超甜1825、万甜糯一号等新品种15个进行了试验,从植物学性状、生育期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试验品种在兰州近郊地区种植表现均好,适宜种植,依综合性状、生育期、品质及口味习惯,大面积推广糯玉米品种,早熟品种应以万粘三号、彩糯一号为主,晚熟品种应以彩糯二号、万甜糯一号为主,因北方人喜食糯性玉米,甜食玉米在兰州近郊地区可做适量搭配种植.其熟性早熟品种依次为超甜2008、超甜1825、超甜1822;晚熟品种为超甜2000、超甜18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