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英语科学名词中有不少缩写词。这些词的英语来源 ,通常是从一长串词组中 ,取其主要的词头字母 ,组合在一起而成。有时为了读音方便 ,略作变更。这样做可以有简洁明了的效果。简洁———原来一长串词组 ,现在成了一个字 ,而且往往音节甚少 ,易于拼读。明了———人们仍可以从缩写词的字母组成上 ,揣摩出这个词的含意与来龙去脉。但是 ,当我们试图把这类缩写词译成中文时 ,不免顾此失彼 ,难以两全 :若按音译 ,得之简洁 ,但失之明了 ;若按意译 ,虽是明了 ,但常显嗦。prion就是这样一个例子。1997年度诺贝尔奖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S .B… 相似文献
2.
2021年堪称“元宇宙”元年,该词火爆席卷各大报刊版面及网络头条,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该术语翻译的思考。文章从metaverse的词源和词义着手,对比原名和译名的翻译等值程度、语义规范,提出应翻译成“虚时空”,并从音形意方面及伦理层面进行论证,给出理据。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工作中,我就遇到了shoot这个词,因没有确切的译名,无奈之下只好称之为“地上部分”,但通篇文章都这样,显得罗唆。我是这样理解这个词的:对单子叶草本植物,不管是老是幼,其地上部分均可称为shoot;对于双子叶植物至少其幼苗的地上部分可称为shoot。“征询命名”所提供的名称除“地上部”外均未能圆满地表达其意义,双子叶植物的“冠”与“根”之间应还有一段“茎”,“苗”应包括“根”;“条”、“枝”、“枝条”在单子叶草本植物 中无对应部分。鉴于这种情况,为了与root(根)对应起来,有必要用一个字来表达此词。我认为“梗”字是较好的候选词,按《新华字典》(1971年修订重排本,商务印书馆,1976年,北京)第136页的解释,为“植物的枝或茎”,“枝”即包含了“叶”,如能订为“植物的枝和茎”,则可圆满表达其义。在读音和字形方面,shoot对root,“梗”对“根”,也还过得去。或者新造一个字以表达shoot。 相似文献
4.
5.
作为托勒密体系中的三大数学装置之一,equant point是匀速运动的参考点但不是等距运动的中心,因此应该译成“偏心匀速点”。Equant应该译成“偏心匀速圆”。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cyber-的目前译法Cyebr-一词作为前缀,目前一般被翻译为计算机(的)或电脑(的).也有的译作信息(的),虚拟(的)等等.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工作中,我就遇到了shoot这个词,因没有确切的译名,无奈之下只好称之为“地上部分”,但通篇文章都这样,显得罗唆。我是这样理解这个词的:对单子叶草本植物,不管是老是幼,其地上部分均可称为shoot;对于双子叶植物至少其幼苗的地上部分可称为sho... 相似文献
8.
近来许多媒体上的“英文主义”非常严重 ,表现在碰到舶来的陌生新词 ,原封不动地放在文句中 ,也不加注释让读者去硬啃。有的采用有京音、粤音、闽音等别的音译 ,还有更甚的是脱离现有语言环境的意译 ,简直是让读者去猜谜语。引来不少读者发出“专业术语要让人能读懂”的肺腑之言 ,这是完全正确的意见。不久之前 ,看到一本科技期刊上 ,刊出了“火线重构家庭信息网”一文 ,百思不解“火线”为何意 ,查遍了科技辞典 ,也没有查到它的真意 ,只好求助于海外的朋友帮助查找 ,总算获得正解。原来“火线”是从英文的“firewire”直译过来的。…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cyber 的目前译法Cyber 一词作为前缀 ,目前一般被翻译为“计算机 (的 )”或“电脑 (的 )”。也有的译作“信息 (的 )” ,“虚拟 (的 )”等等。例如《英汉计算机综合词汇》(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 )把cyberculture译为“计算机带来的影响” ,把cybernate译为“计算机控制化”。在《英汉计算机词汇大全》(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0年 )当中 ,有CYBERNET (CY BER计算机网 ) ,CYBERNETsystem (CY BER网络系统 )和CYBER 170system (CY BER 170系统 )等词…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sepsis是医学上一种常见临床征象的英文名,该词的中文名意见比较分歧。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时暂未能确定较科学统一的规范名。目前已使用的和已提出命名意见的主要有:脓毒症、脓毒病、全身性感染、全身性感染症、炎症毒性感染症、炎毒症、感染中毒症、败血病、创面脓毒症、严重感染症、中度感染症、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等。为此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及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通过本刊组织书面专题研讨。许多知名专家都十分热情地参与讨论,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现选摘一部分刊登如下,欢迎更多的医学工作者来稿参加讨论,以便尽早能确定一个更好的,为大家认可的科学名词。在此谨向参加研讨的各位专家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1.
当初为什么把这种总线定名为firewire,没有查到根据.但把它译成"火线",这种"字对字"的译法,实在是欠考虑. 中文"火线"指的是交流电力系统中单相电源中有电的那根线.多年来已约定俗成,表义也准确.相应的英文是live wire或power line.也就是说,firewire在英文中并没有"火线"的含意,也不会造成意义的混淆.而在中文中由于误译,引起了混淆. 相似文献
12.
Reiection是移植医学中的一个常用术语,中文名为排斥[反应],是免疫反应中的一种. 人和动物有一种天赋的自卫能力,当有外来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入侵体内时,机体有一种对抗能力.首先辨别判断其是否为非己之物,如果是,则会动员体内抵抗机制,予以攻击,使其丧失活力,以至消灭,这就是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为了交流思想,要求在接触同一事物(包括概念)是能获得相同的信息,因而需要对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事物给予命名,使所订的名称与其代表的概念之间建立固定的对应关系。随着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相同信息”的手段由打结、图形符号发展到文字;信息交换的方式由语言、书写、发展到计算机处理;需要得到的信息量极大地增加,速度突飞猛进。形势的发展使对这些事物和概念的命名已不是某个人“随心所好”微不足道的事,而是一门科学。国际上已形成了一门学问——术语学(terminology)。国际标准化组织把研究术语学的原则和方法,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具有汉语特点的我国术语是我国灿烂的科学文化的一部分,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术语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有鲜明特点的一系列科学命名的原则和方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近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汉字文化的优越性愈来愈被国内学者和国际社会认识,我国术语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提高,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具有汉字文化特点的我国术语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本文试图就汉文术语的科学命名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怎样才是好的命名?不同类型的事物,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标准。例如城镇道路名往往突出方位性或区域特点;取人名有刚、雅、美等选择;文艺作品定题要艺术地反映内涵;企业名要表示企业的特点和兴旺发达的愿望。在众多的事物(或概念)之中,科技概念最复杂,最精确,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研究科技术语的命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汉语科技术语的命名应当遵循什么准则,目前提法颇多,譬如,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准确性、简明性、经济性、中文特性、国际性、通俗性等等。讨论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把握住科技术语的基本功能。术语是概念的代表,人们通过术语区别不同的概念,运用术语表达、交流概念,并且往往还可通过术语理解概念。术语要好懂好记这是基本的要求。因此术语要具有区别性和简洁性。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项基本功能,术语命名的基本准则概括说是科学性、系统性和简明通俗性。一、科学性是术语命名的基本要求术语命名应具有科学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要求:1.概念清楚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科学概念要具体存在,要在人们之间互相交流,必须赋予一定的语言形式,就是术语。所以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形式,科学概念是术语的内涵。术语所代表的概念必须清楚,这是命名的先决条件。“所指”不清的命名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在引进术语时,不弄清是什么概念,把外文词直译成中文,常产生把外国不统一的,混乱的的异名同时译出,影响我国名词不统一,产生混乱,或者译名“词不达意”,甚至产生谬误。2.命名要正确反映术语的概念和特征术语是概念的代表,概念是术语的内容。概念—定义—定名是术语的基本环节。正确反映科学概念内涵的命名才能较好地使所定的术语达到好懂、好记,我们平常说的“望文生义”“顾名思义”就是命名反映概念内涵所产生的效果。例如激光、静风、狂风、微型计算机、透冠雨(林学)等术语,即使是隔行人,一看也能基本知其意。反之把watchdog直译为“看门狗”(计算机术语“监控器”);把ergonomics订名为“尔刚学”(系统科学名词,名委新订名为“工效学”);把放射化学术语milking译为“挤奶”(从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中提取子体核素)。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把外国术语简单翻过来,也不是按科学概念命名的方法。因此引进术语的命名是从科学概念出发的创造性工作,不是简单的翻译,国外好的命名可以借鉴。总之术语应该尽可能以最简洁的文字,使人们从字面上就可基本理解其内涵,得到较多的信息。以上原则并不排斥有时用音译或音意结合的方法,甚至直接引用外文名。我们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方法对待千千万万复杂的事物和改革开放形势的变化,不能不分好坏,一概排斥外国的东西。例如有些术语概念复杂,不易用汉字表义;有的外文音节少的术语(如radar雷达,gene基因);有的术语是高文化层次科技人员使用的(如以DNA表示脱氧核糖核酸),这些不同的订名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外(缩称)结合形式的术语在科技术语中也显示出音义结合和简短的优点,例如“艾滋病(AIDS)”中的“病”,“BASIC语言”中的“语言”等都是加入表意的“属”概念,给人们提供最基本的信息。3.单义性术语有单一和专用的特性,即一个术语只对应一个概念。“一物多名”或“多物一名”不可能准确交流思想,易引起概念混乱。例如“电机”是常见术语,但在电机厂、电机系、电机学会等词中,“电机”的内涵不统一,产生混乱和扯皮事。又如“盐”字,一指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食盐(NaCl),二指酸中的氢原子被金属原子置换后所形成的化合物,这是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曾多次出现把“盐”分别代表的两个不同概念(如防冻盐)混淆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故。所以术语学理论明确规定“一词一义”是术语的基本原则。一些重要部门,如医药界应十分重视一药一名的统一工作。目前,汉语术语一词多义的现象并不少见,人们常用已有的词通过借用、比喻、扩展、缩小、转意等方式赋予新的概念。例如“病毒”由生物学、医学术语借用到计算机领域;“阳离子”由物理学术语借用为纺织品名称;“软件”由计算机术语扩展到管理、决策方面。术语学理论强调命名的单义性,但更强调在一个学科不能“一词多义”。如果两个专业领域相差甚远,不至于产生歧解,可以允许有个别一词多义。以上所举的一词多义现象因在不同学科,不同语言环境中,混淆的可能性较少,未引起大家重视,其严重性也与同一学科的“一词多义”不同。例如“干部腐朽”一词在林学中理解为“树木主干部分产生腐烂”,并非指人而言。但这种一词多义的命名法不宜提倡,特别是在现代化信息时代,它会给建立术语数据库、信息交换等带来困难。4.符合汉语的语言文字规则和习惯术语是一种专用语言,是应用语言学的一部分,命名应符合语言学的规则和习惯,如构词特性、表意性、双音节组词,可扩展组词性等等。例如“吲哚、甲基红、V-P、柠檬酸试验”(微生物名词),“未充分成长的风浪”(海洋学名词)等词缺乏术语精练的指称概念的特性;“董分布”(数学)不符合一般为双音节词的习惯;“提唇肌”比“唇提肌”(人体解剖学名词)更符合汉语构词习惯;用字要选用派生能力和专指能力强的字。注意遣词用字避免产生误解。以上为命名科学性的几点要求。有不少学者提出命名应具务“准确性”,但所谓准确性的内涵不明确,因而不易理解。如果指命名要准确地反映概念的全部,“望文”能使概念一清二楚,这种要求未免苛刻。准确性与简明性常常是矛盾的,要求术语要完善表达概念,必然会使术语太长,实用性差。所以术语只是概念的代表,只要求把概念的主要特征用文字进行浓缩,方便记忆和交流。术语不能代替严格精确的定义。对命名要求在其使用的范围内不引起误解和混乱,使人能直接地,或通过联想帮助理解涵义。可以说理想的术语是定义的浓缩或提示。二、系统性术语作为科技概念的代表,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与科技的发展同向、同步的。与科技概念体系一样,术语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无序的。每一条术语在其概念体系中有特定的位置,形成体系,也叫术语树。词与词之间有同位、上下位、包含、组合等关系。对命名的系统性要求正是从事物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内在科学关系等方面,反映这种客观实际。例如地学家把地球和地球周围的物质称为地理圈、景观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土壤圈等等,形象地反映结构整体中各层次的物质和状态。又如风力用一系列汉语形容词表示其强弱关系:静风、软风、轻风、微风、和风、清劲风、强风、疾风、大风、烈风、狂风、暴风、飓风。可见术语的系统性命名可直观地反映术语间的概念层次,使我们比较容易理解该词的内涵和词义,达到好懂好记的目的。怎样做好系统命名?1.明确需命名的术语所代表的概念及其在概念体系中的位置;2.明确该术语的上位概念和类词;3.弄清与其处于同位、上下位等关系中的对应词;4.了解该术语的区别特性(种差)。具备了这些条件再选用恰当的语词表达。为了做好系统命名,要十分重视作为复合术语结构成份的词干(包括语法意义上的词根、词缀)的命名。还要重视基本词(往往是属性词)的订名,这类词往往可派生一系列术语。定好一个,影响一片。在系统命名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给予充分地重视。由于“一物一名”的原则对药物命名有更特殊的意义;WHO明确要求,同一类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在命名时应当表明这种关系。他们将同类药物订出词干,通过公布一系列这种词干,使同类药物的名称系列化。如局部麻醉药-caint(-卡因),青霉类-cillin(-西林),通过这些词干可以识别相当一部分药物的药理作用类别。实现术语的系统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人们的认识水平、科学发展水平、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特点等的影响,有时同一概念(或物质)的术语由于与多个学科交叉,按不同科学体系命名,致使产生异名,如地学中的陨石,在未落到地面时叫陨星,矿物学上叫陨铁,它们在各自的学科之内都符合科学性、系统性的要求,不易引起概念混淆。总之,命名的系统性注重事物的全局、事物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在术语命名中体现出来,使术语更科学、更清晰,有利于发挥人的逻辑记忆能力(如联想、分解、组合、对比等),较好地达到易懂、易记的目的,它是科学命名的准则之一。三、简明通俗性语言作为人们传播信息的载体,自产生以来始终根据明确、简约的两条基本要求发展。为了交流思想的需要,概念常常需要浓缩,形成代表概念的术语,这种目的便决定了简明性是术语的重要特点。在书面上具有表义功能的汉字本身具备简洁的特点,为汉语术语达到简明化提供了最好的基础条件。据粗略抽样统计英文与中文相同概念的术语平均所占二维面积之比约为1∶0.7,为解决简明问题,国外大量采用缩写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必须在记忆全称的基础上才好理解。同时一个缩写词,有时可以表达十几个概念,产生大量重复。我国术语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接受自然优选的事实,正是人们要求术语简明的反映。例如“光纤”取代了“光学纤维”;“空调[器]”取代了“空气调节[器]”;“冠心病”取代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laser一词引进以来,先后有“激射光辐射放大”、“光受激辐射放大”、“受激光辐射放大”、“光量子放大”、“受激发射光”、“莱塞”等十几个名称,现已被“激光”所代替,这个词具有“简明”和“顾名思义”的优点,在科学界为大家乐于接受,处于“稳定状态”(近来娱乐市场上受港台影响,刮起“镭射”风是不科学的)。以上例子说明术语订名是否做到简明通俗,不是一般的形式问题,而是信息社会中与经济效能、速度以及与术语生命力有关的事。做好术语命名的简明通俗性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引进外国术语应以意定名为主。汉字是表意文字,偏旁部首一般都有一定的涵义。有的语言学家说它是一个“集成电路块”。以汉字组成的术语,明显比西方文字简短。用音译方法命名术语则丢掉了汉字的表意性(选字时还要专门选用回避表意的字),把一个汉字只当一个音节去跟拼音文字对应,必然冗长,不利于记忆和理解,例如地球物理学名词Medvedev-Sponheuer-Karnik[in-tensity]scale被译为“麦德维捷夫—施蓬霍伊尔—卡尔尼克[烈度]表”,这种由15个以上汉字组成的音译订名很难为使用者接受,订为“MSK”[烈度]表”优点明显。同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少数情况下由音译命名的方法,例如音节少的外来词(2~4个音节);较高文化层次科技人员用的术语;涵义复杂,不便用少数汉字表意;音意结合的方式常常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艾滋病”(AIDS)、“3P抽样”(林学名词sampling with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prediction)。2.注意遣词用字。命名时要选用顺口、易理解、信息量大、易组词的字,不用生僻字。3.在不影响正确理解涵义的基础上,术语用字尽量精练。如“流行性感冒”简为“流感”。但“流行性脑炎”不宜简为“流脑”,以免与“流行性脑膜炎”混淆。应特别注意基础词订名的简洁性,以利于由基础词派生的复合词尽可能做到简洁。4.要善于概念中提炼关键性的内涵进行命名,不能要求精练简短的名称全面准确地表达涵义。命名不能代替精确的定义。5.术语要让大家乐于接受才有生命力。已习用的,无重大缺陷和引起理解上混乱的词尽量不改。例如有人主张把已使用近百年的“原子量”、“分子量”改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基本概念并无变化的情况下,这种从简到繁的改动实无必要。确实要改的词,应分析“可接受性”,避免大家不愿接受,又改回来。6.科学命名一方面不要追求深奥、玄妙,另一方面也要脱俗。它与群众口头俗名不同。命名注意“通俗性”并不是提倡用“俗名”。俗名常常是表面的,比喻性的、浅薄的,也有的是借用普通语言表达特有概念。例如石油装置上的“狗腿”、“老虎头”、“蛤蚂”,计算机上的“菜单”、“馅饼图”等等。科学术语要典雅,讲科学性。命名通俗性是指要遵重约定俗成,要简明易懂,为大家接受。四、结论以上关于术语命名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简明通俗性的要求,分别体现了对术语自身的要求,对术语之间整体性方面的要求,以及表达形式方面的要求。我们工作中发现已有的术语中三者之间有时发生矛盾,如何处理好三方面的要求,什么要改,什么不改往往引起专家们争论,有的问题较难处理,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要按以下情况综合考虑:1.新术语还是流行多年的习用术语。对于新术语,科学性的要求应该从严。2.看该术语的问题是错误问题,还是好坏问题,错误的、易引起概念误解的应修改。属于锦上添花的问题以少作改动为宜。3.看该术语目前使用的状态是混乱的,亦或是统一的。如属前者,应尽量选择符合科学性原则的术语;如属后者,改动从严掌握。4.看该术语影响面的大小。改动后影响面很大的要十分慎重从严掌握。避免改动后引起长期混乱。在统一术语的问题上,人们的习惯势力是很严重的。常常因此而给统一工作带来困难。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注意掌握“约定俗成”的原则,遵重大家的习惯,另一方面对某些按以上原则确要改动的术语应该坚决改动。当个人习惯与全局产生矛盾时,要以全局为重,要为下一代着想。有的科学家说得好,“统一比不统一好,早统一比晚统一好”。每个人都要服从全局,必要时要为此割爱。这样经过多方面的齐心努力,我国的科学术语命名及统一工作,一定会在科学合理的轨道上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constitutive译为“组成的”没有反映该词的基本含义,容易误导读者,应该改译为“恒定的”“连续的”或其他相近的译名。 相似文献
15.
constitutive译为“组成的”没有反映该词的基本含义,容易误导读者,应该改译为“恒定的”“连续的”或其他相近的译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规范水产科技名词,农业部将《水产品加工基本术语》标准列入为第一批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专项计划,以期能消除和改善当前水产品加工名词术语的混乱状况,做到水产品加工名词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本文对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几个意见较多、分歧较大的水产加工名词作一简单介绍。1.水产品与水产加工品(fish and fishery product)关于“水产品”的定义,我国一直是“海淡水经济动植物及其加工品”,对应的英文为“aquatic product”。但由此却出现了很多混乱,即出现“水产品”的地方,让人搞不懂是“经济动植物”,还是“加工品”,还是二者俱有。因此,有必要将其分为“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两个名词。同时,这也是为了向国际靠拢。现在国际食品权威机构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大部分水产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如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都是将“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分开定义。如CAC在《Code of Practice for Fish and Fishery Products》草案中对水产品所作的定义为:“fish: 指冷血的水生脊椎动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不包括哺乳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美国联邦法规21CFR,Part123和1240“水产品加工与进口的安全卫生的程序”(1995年12月18日)中指出,水产品(fish)是指除鸟类和哺乳动物以外适合人类食用的淡水或海水的有鳍类、甲壳类和其他形式的水生生物(包括,但不限于鳄鱼、蛙类、龟类、海蛰、海参、海胆及此类动物的卵)及所有软体动物。水产加工品(fishery product):是指以水产品为主要组分的人类食品。在我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3009-1999《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中也是将其分开定义。在此标准中,水产品(fish)指“海水或淡水的鱼类、甲壳类、藻类、软体动物以及除水鸟及哺乳动物以外的其他种类的水生动物。”水产加工品(fishery product)指“水产品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加工如加热、盐渍、脱水等,制成以水产品为主要特征配料的产品。包括水产罐头、预包装加工的方便水产食品、冷冻水产品、鱼糜制品和鱼粉或用作动物饲料的副产品等。”另外,水产品与水产加工品二者的英文说法在世界各地也不尽相同。如CAC和美国、加拿大等国为“fish”和“fishery product”;而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则为“fishery product”和“processed product”。我国对“水产品”的叫法则一直是“aquatic product”。但根据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说法,aquatic product这个词一般不用。至于我们应该采用fish还是fishery product,现在意见还很不统一。有人认为应该向国际接轨(特别是权威机构CAC),称为fish。但也有人认为国外之所以将fish统称为水产品,是因为它们可以把“鱼”叫做“finfish”来加以区别,而汉语则不能如此区别,所以应该采用fishery product和processed product,以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2.甲壳胺(chitosan)关于“chitosan”中文注解的混乱,可以从“第五届海洋湖沼药物学术开发研讨会”上略见一斑。笔者略微统计了一下,各与会者所用的名称大体有“甲壳胺”、“壳聚糖”、“脱乙酰甲壳质”、“可溶性甲壳质”、“几丁聚糖”等几种,大大造成了交流上的困难。“chitosan”为“chitin”(甲壳质)脱乙酰后的产物,所以如称为“脱乙酰甲壳质”能说明其内在涵义,但不被一般人所理解,因此有人认为用“可溶性甲壳质”更通俗些。但不管是“脱乙酰甲壳质”还是“可溶性甲壳质”都存在有这样的问题:① 名称太长,不简洁;② 对于它们的衍生物不容易定名。笔者赞同“甲壳胺”的叫法。因为,“甲壳胺”一词比较直观,单从名称上就能让人知道其分子组成上带有氨基,是脱了乙酰基的;并且相对于“脱乙酰甲壳质”和“可溶性甲壳质”,“甲壳胺”更简明扼要,对其衍生物的定名也很容易,如“羧甲基甲壳胺”等。而对于“壳聚糖”一名,猜测可能刚开始定名时此物质只是从虾蟹等壳中提取而得名。但现在我们知道,chitosan 不光能从虾蟹壳中提取,还可从细胞的细胞壁中提取。因此,再叫此名不太合适。“几丁质聚糖”的得名是源于以前“甲壳质”也称“几丁质”而来的。随着“甲壳质”一名的规范化,现在学术界已不再或很少使用“几丁质”一词了。相应的,再叫“几丁质聚糖”也不合适了。3.冷藏(cold storage)目前关于“冷藏”的英文解释也很混乱,主要有“cold storage”、“cooling storage”、“chilling storage”、“refrigerated storage”等几种。根据“冷藏”的定义“在低于常温,不低于食品冰点温度的条件下贮藏食品的过程”。可以看出,冷藏的“冷”指的是一种低温的状态。所以cooling和chilling两个都不太合适,因为它们的含义都侧重于“将食品温度降到其冰点”这样一个过程。refrigerated的含义则侧重于“人工制冷”,而我们知道“冷藏”不仅包括人工制冷下的保藏,利用天然冰等自然条件保藏食品也属于“冷藏”的范畴。因此,“冷藏”的英文注释推荐为“cold storage”。4.模拟蟹肉(simulated crab meat)模拟蟹肉是指以鱼糜为主要原料,加入蟹提取物和香精,制成风味和外观类似蟹腿肉的海味食品。对于模拟蟹肉的定名,我国北方地区习惯上将其称为“蟹足棒”,南方地区称为“蟹柳”。但蟹足棒与蟹柳极有可能使消费者误解,但产品实际上往往是以鱼糜作为主要原料,而非真正的“蟹足”。另外,笔者发现有的模拟蟹肉产品的外包装上将其标示为“斯瑞敏”,即“surimi”。但“surimi”的意思是“鱼糜”,而模拟蟹肉只是鱼糜制品的一种,因此这种标示实际上是不严密的。关于水产加工品中有争议的名词术语还有很多,要想彻底解决水产品加工术语的混乱状况,还要借助于水产界的广大专家、学者和名词工作者对易引起混淆的名词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形成百家争鸣之势,共同推进水产名词术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信息科学新词审定组 《中国科技术语》1998,(1):21
最近不仅在有关电脑网络的专业性刊物上,而且在一般报刊和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体上,Internet这个词频繁地出现。与此相对应的汉语名称,如国际互联网、互联网、网际网、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等不下十余种之多,造成学术界和一般读者,特别是各种传媒体的名词用语严重混乱,亟待统一。一、什么是Internet和internetInternet是专指一个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许多规模不等的计算机网络互相联(连)结而成的网络,它是1969年由美国军方的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阿帕网(ARPANet)发展起来的,其后研究与学术机构纷纷入网。经90年代开始,Internet又进一步向商业化方向发展,而且每年都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和扩展。目前在全球已覆盖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入网的计算机达千万台,用户上亿个。我国也于1994年正式入网Internet。由于Internet是一个特定网络的专有名称,而不是泛指性的,因此它的第一个字母必须是大写。在英文的网络书中,经常可以看到第一个字母为小写的internet,它实际上是internetwork的简写,是泛指性的,通称为互联网络或互联网。互联网是泛指由多个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它在功能和逻辑上组成一个大型网络。一个internet上的用户可以利用其中的所有设备、程序以获得信息。二、现在流行的关于Internet的汉语名称目前报刊上关于Internet的汉语名称用得较多的是“国际互联网”和“互联网”。已如前述,互联网是泛指性的,对应英文首字母小写的internet最为合适。那么“国际互联网”呢?与“国际”相对应的英文是international,而Internet这个词并不是international network,而是“Inter-+net”因此词本身并不含“国际”之意。“国际”在汉语里是个多义词,常有以下三种含义:1.代表特定的国际组织,如ITU—国际电信联合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其中第一个字母I为international(国际)的缩写。2.相对于“国内”,泛指国外(任何国家),如国际电话—国内电话。3.泛指多国性的,如国际会议,国际性活动等。Internet确实是一个国际性的互联网(全球连结,多国应用),将它称为“国际互联网”,是从相对于国内以及多国性的涵义出发。但是“国际互联网”是一个类名。凡跨几个国家的互联网都是国际性的,也都可称为国际互联网,而且现在还有其他跨国的互联网。单在欧洲跨国的网络就有欧盟网(Euronet),欧洲学术与研究网(EARN),欧洲信息网(EIN)等,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几个国家,照样可称为“国际互联网”。因此,“国际互联网”也像“互联网”一样,是一个泛指性名词,而不是专有名词。将Internet定名为“国际互联网”,不仅不符合名词专指性或唯一性的原则,而且也容易造成混淆或误解。这就好像同一区域内有几个人重名一样,若不附加说明,则常会张冠李戴,引起混乱。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至今仍直接用Internet一词,而没有在其前面附加International(国际),也没有一个国际组织将其确认为国际互联网。最后,由于计算机网络中有一系列从基础词Internet派生出的词,如将“国际互联网”作为基础词,则汉语复合词名称太长,报刊上若将其简化为“互联网”,则更易引起混淆。三、我们建议的定名由于计算机名词的特殊性,有许多相关语言、软件、工具、网络的名称是利用英文全称中每个词的首字母组合,或是根据创作时的一些背景人物或环境特性而命名,如FORTRAN,BASIC,JAVA等语言或Archie,Jughead,Veronica,Gopher等工具。有些若按全文意译则太长,因此只能保留原文或按音译。对专业人员或具有一般计算机知识的人,见到Internet一词都能理解其涵义,因此在专业性书刊中引用原文也无不可。这就是为什么在中文计算机书刊中往往夹杂不少英文。但在作为普及性的报刊、广播、电视上或在必须全部用中文的政府部门正式文件中,却需要有一个适当的中文名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原则和方法已作了明确规定。即尽可能单义,表达简明、协调一致、易读易记、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等。对于新出现的科技名词更强调应该尽早给一个符合命名原则的名称。考虑到“国际互联网”及“互联网”存在泛指性,不适合Internet的专指性,我们决定按音义结合的办法将Internet命名为“因特网”,作为统一的推荐名。这里不用“英”而选用“因”,一是符合新华社发布的译音表用字规范,二是避免和已有的Intel(英特尔)公司的网混淆。用“因特网”的优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是专指的一个特定网络,无二义性;2.简洁,便于派生和构成组合词,如ISP,IAP分别定名为“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和“因特网接入提供者”,若定名为“国际互联网”则既无专指性又难于组词,当简化为“互联网”,则更失去专指性,尤易混淆。3.有利于将Internet和internet区分开。前者是专指的因特网,后者为泛指的互联网。4.从以音、义命名的“以太网(Ethernet)”等已被接受并广泛应用的情况来看,若通过报刊、电视等传媒的大力报道、宣传,因特网是可以得到推广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医学领域的名词审定工作中,发现存在对某些英文术语的误译,本文就Aesthetic Medicine的中文定名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1988年公布了第一批物理学名词,其中选收了基础物理学部分的2491条基本词。1996年公布了第二批物理学名词,约一万条。这第二批公布的名词是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第一批名词审定的基础上,对物理学各个专业领域的基本词作了补充,并着重对近二三十年各科出现的基本词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慎重定名,为物理学名词的规范和统一作了认真细致的工作。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审定工作中,遵照科学术语的定名原则,即“科学性、系统性和通俗性”,“既考虑中文构词的特殊性和习惯,又要便于交流”,“对已约定俗成的名词术语,一般不再强行改动”。以上原则,在具体词的讨论中,往往会发生相互矛盾。比如“科学性”与“通俗性”,“科学性、系统性与约定俗成”。在一些有争议的词定名时,更易有强烈的碰撞。审定中对这些有争议的词作认真的研究,广泛地征求意见,最后慎重而果断地作出决择,现对已公布的中文名词中若干有较大变更的命名作简单介绍。1.动理学(kinetics)与英文“kinetic”对应的汉文词,原有“运动的”“动力的”定名。但“运动的”对应英文kinematic,“动力的”对应英文dynamic,分别有独立的含意。近年来kinetics在力学中已很少使用。kinetic theory of gases一词,原称“气体分子运动论”,其理论是从微观运动的机理来研究宏观规律,力学名词委员会在审定时建议定名为“气体动理论”。我们审定时认为这个定名很恰当,避免了与“运动的(kinematic)”“动力的(dynamic)”之混淆。从而physical kinetics应相应定名为“物理动理学”。2.位力(virial)英文virial一词,原称“维里”。这是音译词,容易造成人名译音之误。此词所表达的物理概念是质点系中各质点的位矢与所受力的标积的时间平均之和乘以-1/2,即:-(1/2)·。据此,将“维里”一词改为“均位力积”,简称“位力”,既与原名读音相近,保持音译的特点,又符合汉字表义的特点。3.常量与常数(constant)英文constant一词,原有多种称谓:常数、常量、恒数、恒量、衡量等十分混乱。我们在讨论中,首先肯定废除恒数、恒量、衡量之称谓。对于常数、常量,考虑到汉字表义上有所区分,定义常数为无量纲的常量。因此在1988年第一批公布时,曾决定constant有常数、常量两个不同概念的汉文词。对此,遵循定名“科学性”的原则,此决定是可行的。但与“约定俗成”的原则相距甚远。通常在物理上大多数的constant都是有量纲的,如阿伏伽德罗常量(数)、普朗克常量(数)、玻尔兹曼常量(数)都是有量纲的,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大多称之为“常数”。许多人给我们来信,提出此区分实在给使用中带来不便。鉴于“常数”一词已“高度”地约定俗成,故第二批审定公布时作了修定,把“常数”订名为“常量”的又称,不再作严格的区分。但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新词命名时,对有量纲的constant用“常量”订名。4.晶格与点阵(crystal lattice)英文crystal lattice一词,多年来有晶格、点阵两种称谓。lattice一词有“点阵”与“格子”双重含义。在1975年出版的《英汉物理学词汇》中称为“晶体点阵”,寓意于把“晶格”统一到“点阵”上去。但20多年过去了,在晶体学中,一直沿用“晶格”,强调晶体中“格子”的结构。实质上,crystal lattice中既有由原子排列成的点阵,又有由化学键组成的格子。本次订名,考虑到各方面的意见,以及近年来学科的发展,在晶体学中,我们尊重习惯中较简短的称谓,crystal lattice命名为“晶格”,而废弃“晶体点阵”。由此产生的系列词为:晶格常量、晶格热容、晶格动力学等等。但近年来在统计物理及其他学科(如规范场论)中经常使用各种离散模型,那里的lattice与晶格无关,其内涵既包含“点阵”,又包含“格子”,故本次订名为“格点”,如格点动物(lattice animal)、格点规范(lattice gauge)等等。在复合词中一般简化作“格”,如格气模型(lattice gas model)、对偶格[点](dual lattice)、笼目格(Kgomé lattice)等。在某些场合强调“点阵”的含义时,如lattice array,作“点阵列”。5.“概率”与“几率”(probability);“离散的”与“分立的”(discrete);“期望值”与“期待值”(expectation value)probability一词物理学过去常称“几率”,在数学中则称为“概率”。对这类常用的影响较大的基础性名词,全国名词委员会更强调应该做到统一和规范化。经数学、物理委员会协调,物理委员会决定尊重数学委员会的命名,这次公布时物理名词已改称为“概率”。与此相应地“最可几的”定名为“最概然的(most probable)”。同样,“分立的”概念在数学中称为“离散的”,“期待值”在数学中称“期望值”,这次物理学名词定名时都照改。6.“绝热”及“浸渐的”(adiabatic)英文词adiabatic,在物理上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表示没有热交换的,称“绝热”,此系列的词如:绝热方程、绝热过程、绝热压缩、绝热指数等等。另一个是表示极缓慢的,称“浸渐的”,系列词如:浸渐近似、浸渐条件、浸渐跟随、浸渐不变量等等。这两个概念是不能混淆的,而且在过去已经区分过,教科书上也出现过,这样的定名应坚持。在这次公布的物理学名词中,我们重申将其分别定名。 相似文献
2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国科技术语》2007,9(2):1-7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依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04年对第111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2006年1月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并审定了111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定名使用的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2007年3月12日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