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凝土防渗心墙可以利用心墙两侧的砌石体代替模板,还可不必设置表面温度钢筋及施工用的钢筋拉条和插筋等,能节省大量的木材和钢材,因此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主要是分析混凝土防渗心墙施工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郭义昌 《科技信息》2010,(3):243-244
粘土心墙坝是水利工程中较常见一种防渗型式,一般心墙两侧采用细砂反滤,过渡料填筑,其它采用砂砾石坝壳填筑,主要优点是右充分利用当地的天然建筑材料.筑坝材料来源直接、方便,能够就地取材,材料运输成本低,另外心墙坝防渗效果好,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冶勒堆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型式及尺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拟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冶勒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折线形与直线形心墙型式及直线形心墙型式不同底部尺寸对防渗体系应力状态和工作性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直线形心墙由蓄水引起的坝体垂直位移变化大于折线形心墙,相应蓄水后心墙与基础接触面上的法向应力也稍大,从接触面防渗及施工方便的角度考虑,以采用直线形心墙为宜;直线形心墙底部宽度在0.9 ̄1.2m之间变化时,心墙、防渗墙及两者结合部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心墙与基座的连接型式对坝体防渗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心墙与基座的两种不同接头型式(弧形和水平接头),精心设计了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振动台模型类比试验,利用高速高清相机记录整个振动过程,采用PIV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两种接头型式心墙与基座间的错动、心墙的倾斜以及接头处防渗性能的差别.采用动力有限元法对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印证.结果表明:弧形接头沥青玛蹄脂层的错动比水平接头的小,而心墙倾斜度比水平接头的稍大;随着沥青玛蹄脂层厚度的增加和心墙两侧压力差的增加,错动和倾斜逐渐增大.数值模拟分析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定性上一致.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凝土心墙是一种可靠、经济、先进的水工防渗措施。本文针对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各个环节和条件,制定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并严格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某土石坝采用塑性混凝土心墙作为坝体防渗结构,该坝坝址处覆盖层较厚,且左右岸的覆盖层厚度分布不均匀.在该覆盖层较厚的软弱地基上筑坝,心墙易产生不均匀变形,严重时会导致墙体产生裂缝,降低坝体防渗效果.基于此,本文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坝体和心墙在竣工期和运行期的应力变形特性,并研究了不同覆盖层厚度对其应力变...  相似文献   

7.
运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对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进行了数学模型分析.针对防渗体中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地基混凝土防渗墙的连接方式,深入研究了多种可能接头型式的应力应变和工作性态,提出较合理的沥青混凝土心墙与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型式.  相似文献   

8.
膜土联合防渗系统对高土石坝心墙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瀑布沟心墙土石坝为例,应用FLAC3D软件建立高土石坝的三维模型并对高土石坝的应力应变和渗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将此数值模拟结果与其他文献中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土石坝中心墙处会出现拱效应现象;土工膜与土心墙组成的联合防渗系统可大大降低心墙浸润面,有效削弱心墙拱效应,完全消除心墙大主应力小于同高程渗透水压力的现象,从而提高防渗心墙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光纤应变传感器监测塑性混凝土防渗心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性混凝土与砂石地基结合性好,弹性模量低,用作防渗墙具有较好的变形性能,为了监测防渗心墙塑性变形的安全性,在广西小江水库首次运用光纤应变计进行塑性混凝土心墙的应力应变测试,初步取得了在埋设工艺和分析研究变形性能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各地对大坝建设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坝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渗漏问题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与应用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着重针对拱坝水下混凝土心墙工程施工特点及方式进行了探讨,从水下的开挖、清淤施工与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两大方面探讨了大坝水下防渗工程施工的特点与主要工艺。  相似文献   

11.
土质心墙坝水力劈裂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研究了心墙与坝壳的泊松比、弹性模量以及心墙倾斜度等因素对心墙水力劈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心墙泊松比对心和劈裂的影响较大,提高心墙与坝壳泊松比都有利于心墙防止水力劈裂,另外,坝壳与心墙的弹性模量比愈大,心墙愈易产生水力劈裂,斜心墙比直心墙更利用防止水力劈裂。  相似文献   

12.
心墙拱效应是威胁超高心墙堆石坝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采用心墙掺砾来减弱拱效应,但即便是掺砾情况下超高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往往仍存在较大的心墙拱效应,且过多掺砾易形成渗流通道,不利于大坝防渗.考虑向砾质土中加入固化剂来制备胶结砾质土心墙料,以提高其变形模量,减弱心墙拱效应.以西南某高堆石坝为例,对不同固化剂掺量下胶结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开展应力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胶结砾质土心墙坝的应力、变形等性态;同时,采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分别对心墙上、中、下3个部位预设的裂缝进行正常蓄水期及水位超坝顶两种工况下的裂缝扩展模拟,以分析固化剂掺量对胶结砾质土心墙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心墙固化剂掺量的增加可有效减弱大坝心墙拱效应,改善心墙抗水力劈裂性能;坝体应力水平及位移变化率均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坝体因剪应力过大或变形不协调而发生破坏;心墙上部预设裂缝更易发生扩展,固化剂的掺加可有效抑制心墙裂缝的扩展,避免形成渗流通道.可见,胶结砾质土可为超高堆石坝心墙坝料选择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土石坝的碾压施工会在大坝心墙中产生较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对高土石坝,施工期心墙内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难以有效消散,使得心墙内长期存在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导致其有效应力降低,影响心墙的工作性态和大坝稳定性.以某砾石土心墙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心墙填筑及水库蓄水对孔隙水压力及其变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计算堆石坝心墙孔隙水压力消散的简化方法,即竖向受压而水平排水的一维固结方法.将其应用于心墙填筑完成后库水位保持不变时段的心墙孔隙水压力消散计算,通过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验证了心墙孔隙水压力简化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进一步计算了心墙测点的固结过程,发现其固结度达到95%所需的时间长达10~30a,其中前10a各测点的固结度均已达到了70%.  相似文献   

14.
土石坝心墙内浸润线的逸出高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粘土心墙土石坝设计中,心墙下游侧浸润线物逸出高度对设计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计算心墙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心墙下游反滤层设施高度的重要参数。本文介绍了确定心墙内浸润线的位置及其在心墙下游侧逸出高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动力荷载作用下,心墙掺砾土的累积塑性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对心墙防渗体的安全至关重要.基于Bouc-Wen光滑滞回模型,考虑滞回圈捏拢效应,结合非关联流动法则,建立本构模型,模拟循环过程中土体产生的累积塑性应变和增长的孔压.通过糯扎渡心墙掺砾土均压固结和偏压固结状态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其动应力应变关系及孔压响应.将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描述掺砾土动应力应变关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300m级弧形直心墙超高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300m级超高直心墙堆石坝及作为比较方案的弧形直心墙堆石坝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对2种坝型在蓄水期心墙的应力、变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蓄水期,弧形心墙堆石坝比直心墙堆石坝的水平位移和沉降略小;弧形心墙坝的心墙拱效应较弱,其抗水力劈裂能力优于直心墙堆石坝;弧形心墙堆石坝坝肩处的应力水平小于直心墙堆石坝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土石坝工程,考虑对心墙进行分区且各分区采用相同或不同掺砾量的砾质土,对土石坝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应力应变计算,并对土石坝心墙的土料选用及心墙分区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土石坝心墙上部应力水平较低,对坝料变形指标和力学指标要求不高,可采用天然黏性土或掺砾较少的砾质土,而其下部采用掺砾量较高的宽级配砾质土,这样,既可以满足坝体应力变形要求,保证心墙抗水力劈裂性能,也可以节省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三维有限元静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均质坝,运用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法进行静动力分析.对大坝填筑与蓄水阶段分别进行模拟,并计算了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动力响应,分析了坝高、动剪切模量、地震峰值加速度及地震波对心墙最大动剪应变的影响,总结了心墙应力与变形、动剪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静力状态下,尤其是满蓄期,应重点关注心墙坝肩处、顶部和底部区域,且高心墙处于更不利的应力与变形状态.地震作用下,动剪应变最大值发生在河谷中央心墙顶部区域,但动剪应变幅值较小,一般不超过0.5%.  相似文献   

19.
瀑布沟水电站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86m,为目前国内最高砾石土心墙堆石坝.以瀑布沟水电站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施工期、蓄水期变形监测资料为基础,对其典型监测断面变形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期各测点沉降测值随填筑高程的升高发展较快,运行期随时间发展较慢,水位对沉降变形有影响且有一定的滞后性,心墙整体变形规律性良好,下游堆石区的沉降变形以次堆石区为最,过渡料区次之,反滤料区较小,坝体下游堆石区变形不协调,这是瀑布沟大坝坝顶出现浅表裂缝的主要原因.该结论对土心墙堆石坝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瀑布沟水电站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86m,为目前国内最高砾石土心墙堆石坝.以瀑布沟水电站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施工期、蓄水期变形监测资料为基础,对其典型监测断面变形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期各测点沉降测值随填筑高程的升高发展较快,运行期随时间发展较慢,水位对沉降变形有影响且有一定的滞后性,心墙整体变形规律性良好,下游堆石区的沉降变形以次堆石区为最,过渡料区次之,反滤料区较小,坝体下游堆石区变形不协调,这是瀑布沟大坝坝顶出现浅表裂缝的主要原因.该结论对土心墙堆石坝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