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春梅 《科技信息》2010,(23):I0390-I0390,I0376
本文简要阐述了我国现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分析了沥青路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一文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127-127,78
结合国外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及一些设计方法,对我国现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规范的结构设计方法在设计理论、设计标准、材料参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AASHTO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与路面管理系统间存在控制指标间关系脱节的问题.借鉴AASHTO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路面管理一体化思想,介绍了路面结构设计与路面管理在指标上的一致性.对我国与AASHTO设计体系之间的参数取值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设计研究示例得到了相同设计条件下两种设计方法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可以借鉴AASHTO的设计方法,使用统一的指标建立通用的设计体系与路面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全寿命结构设计方法概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使用性能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包括新建和改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在内的全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厚度优化设计方法,并分别从设计思想、设计标准、设计方程及流程、考虑的因素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提出了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建议了冷再生沥青路面上表面层的最小厚度,冷再生沥青路面材料的分类,冷再生沥青路面的表面层、再生层和基层的结构组合;阐明了冷再生沥青路面再生层的厚度可以采用改建路面设计的方法计算确定,给出了常用冷再生沥青路面材料厚度设计图.  相似文献   

6.
胥平 《广东科技》2014,(6):95-96
季冻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设计不同于一般沥青路面的设计。在对季冻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结构进行设计时,一方面,要使该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符合一般沥青路面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所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要使该沥青路面的结构符合季冻区以及长大纵坡这两个特殊条件的要求。详细阐述季冻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以及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基于正交理论的长寿命沥青路面力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路面早期破坏现象的日益频繁,提出一种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对于路面结构设计、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路面结构厚度组合对于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正交理论,提出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方案,以此降低试验成本.通过各组试验的计算结果,分析出路面结构参数的变化对于路面结构设计指标的影响,对日后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公路结构设计及公路损坏的类型、损坏原因的分析,针对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以及水损害或伴随着疲劳产生的损坏的技术原因、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提出了对公路损毁进行处理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重复荷载及环境因素影响作用下,经历整体、板体、块体和散体的复杂状态。提出了基于三阶段设计方法的耐久性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并进行了相关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三阶段结构设计更能体现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在不同阶段对应的路面寿命。分阶段选用的材料参数与实际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工作状态基本吻合,设计的路面结构使用状况比现行采用弯沉值作为唯一设计参数设计的路面结构更符合现实,更能准确地反映了路面结构状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广泛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该文分析了我国及国外几个主要国家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特点,指出我国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比较单一,多半以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主;同时,国内外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较多,主要介绍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并与AASHTO法的路面轴载换算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该文就冷再生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及相关知识进行了一系列总结,沥青路面的现场冷再生具有很多优点,如:保护环境,节约资金、简化施工工序、节约材料、节约工期等。为逐步完善冷再生成套技术,并为今后大规模的科学工程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并建议了冷再生沥青路而上表面层的最小厚度,提出了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指出了再生柔性基层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冷再生沥青路而的表面层,再生层和基层的结构组合以及冷再生沥青路面材料的分类,阐明了,采用改建路面设计方法可以确定冷再生沥青路面再生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辽宁省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研究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提出典型路面结构.方法针对农村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各种病害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对应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病害产生的原因.结合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力学特性和目前提出的多指标控制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思想,提出适应于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指标.应用所提出的指标进行分析,结合经济因素,提出不同交通等级下的典型路面结构.结果当基层模量衰变至小于300 MPa,基层材料处于松散状态时,面层层底产生拉应力,路表弯沉增加幅度显著.当提出的典型路面结构基层模量为900 MPa时,通过加大基层厚度很难实现特重交通的承载能力要求.结论辽宁地区农村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指标采用设计弯沉值和基层层底拉应力.考虑冬季低温的影响,验算沥青面层低温抗裂这一指标.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与美国AASHTO设计方法的对比,研究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笔者从结构设计的方法及内容方面找出我国路面结构设计中现存的最大问题是:千篇一律的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甚至于结构层的厚度都差不多。要想我国的公路建设有质的飞跃,需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根据我国国情,找到最适合我国公路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德  梁佑华 《工程与建设》2011,25(4):482-485
长寿命沥青路面是在当前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的一种全新的路面设计理念,从长寿命路面的结构设计、路面结构组合、路面设计方法、施工工艺、路用性能维护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揭示了长寿命路面区别于传统路面的结构特性及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李洪河  李平 《科技资讯》2011,(6):106-106
沥青路面已成为我国道路路面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由于忽视了结构设计,在已建成的沥青路面中,沥青路面不同程度地出现早期破坏现象.通过计算水平荷载,以及垂直荷载及其合作用下路面力学的响应,分析沥青路面表面损坏的机理.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损坏是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以及环境等因素导致的剪切或拉伸破坏,水平荷载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我国北方季冻区货车专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弥补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设计指标单一的问题.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利用BISAR软件对试验路结构方案进行定量计算并分析其结果的合理性.结果完善了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仅以路表弯沉、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作为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设计指标,提出了适合北方季冻区货车专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多指标设计体系:路表弯沉、无机结合料层疲劳、沥青混合料低温缩裂和永久变形四个设计指标.结论理论分析和试验路路面使用性能检测证明,所提的设计指标符合我国北方季冻区货车专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际.  相似文献   

18.
孙宏斌 《科技信息》2007,(24):120-120
一、概述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路面已成为我国公路路面的一种重要型式。但是由于忽视了结构设计,在已建成的沥青路面中,沥青路面不同程度地出现早期破坏现象,路面达不到《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19.
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超薄水泥混凝土(Ultra ThinWhitetopping,简称UTW)路面由于其板厚和平面尺寸的特殊性,尚无一套适宜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在对UTW路面结构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利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UTW路面结构设计方法。采用贝克曼梁或落锤式弯沉仪(FallingWeightDeflectometer,简称FWD),测定旧沥青路面表面回弹弯沉,计算综合回弹模量,来评价旧沥青路面承载能力,并推荐控制标准值为当量回弹模量宜大于188MPa。路面板的疲劳断裂是UTW路面的主要破坏模式,据此提出以控制行车荷载反复作用在板内所产生的荷载疲劳应力不大于混凝土弯拉强度作为路面板厚度设计的标准。确定了结构设计参数及路面板厚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分析某二级路沥青路面病害情况 ,提出设计、地质、气候、材料、施工及养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害原因提出采用合理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重视路面排水设计、采用合理的基层和底基层结构、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严格控制施工、加强养护等预防措施 ,同时针对具体病害提出碾压、塞缝、挖除、填补及罩面等治理措施 ,以求初步解决沥青路面病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