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认为,凌汛期应坚持以防为主,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贾成  王瑞 《科技信息》2013,(25):469-469,486
<正>我国北方的河流在冬季气候严寒,一般会出现水面结冰谓之封河;至来年春季气温回升冰凌解冻,冰水齐下谓之开河。在封河与开河之际,由于冰凌阻水,使河槽蓄水量不断增加,水位上涨而形成的汛叫凌汛。黄河下游的东坝头至入海口一段,河水的流向,由南向北,因而经常发生凌汛,对沿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很大。济南历城河段上有历史记载的十七次决口中,就有五次属于凌汛决口,占30%。  相似文献   

3.
探讨寒潮天气对黄河下游凌汛的影响,一方面分析一般年份凌汛期气温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是研究部分年份凌汛期寒潮侵袭给气温造成的特殊变化.在部署黄河下游防凌工作时,不但要考虑到凌汛期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更为重要的是预估到部分年份由于寒潮天气侵袭给凌汛造成的特殊灾害.  相似文献   

4.
刘晓洁  刘兵  殷和亮  李冰  赵华德 《科技信息》2010,(21):J0339-J0339
黄河凌灾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难以防治而闻名。从1883~1936年的53年间,凌汛期黄河下游堤防有21年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两决口”。据统计,建国后1950-2008年的59年间,黄河下游河道有55年封冻,  相似文献   

5.
基于支持向量机SVR的黄河凌汛预报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内蒙段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凌汛灾害发生。准确及时的凌汛预报能够为防汛工作提供决策支持.但至今尚无一种令人满意的预测模型,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的凌汛预报模型.SVR是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一种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方法,具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在小样本情况下.它能够利用有限的样本信息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和泛化能力.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VR的凌汛预报方法具有训练速度快、泛化能力强的特点,对黄河内蒙段凌汛期封河历时预测比较准确,这对黄河凌汛防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预测的精度,尤其是冰凌中长期预测的精度,基于工程模糊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与组合预测理论,提出了系统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给出了黄河内蒙段冰凌三种单一预测模型的非线性组合预测值.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物理意义明确,数学推导过程严谨,预测精度高于任意单一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李照民  刘岱  聂伟杰  王芳  王辉 《科技信息》2011,(25):336-336,278
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人民治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沿黄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黄河防凌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彻底改变了历史上凌汛期五年两决口的严重局面。由于黄河凌汛具有影响因素多,突发性强,难预测,难抢护,抢险难度大等特点,加上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方面都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黄河凌汛威胁依然存在,小凌情也可能造成大灾害。  相似文献   

8.
贾成  安婷婷 《科技信息》2013,(17):452-452
<正>近年来,宁蒙河段凌汛灾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防凌已成为我国冬春季防汛工作的重点,近年来黄河防总及宁夏、内蒙古自治区防指认真总结黄河防凌存在的问题,围绕全面提升黄河防凌综合能力和确保防凌安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宁蒙河段防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现将宁蒙河段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建议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蔡平 《甘肃科技》2002,18(5):4-4
1997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16 3位院士在“行动起来 ,拯救黄河”的呼吁书上签名 ,情真意切地呼吁海内外炎黄子孙 ,以实际行动拯救黄河。 1999年 6月 2 1日 ,江泽民同志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中指出 :“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治理好黄河水害、利用好黄河水资源、建设好黄河生态环境 ,对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治理黄河首先是解决其水患问题 ,河流的断流也是水患的一个方面。1 黄河断流的现状黄河断流目前实际是指黄河下游的…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断流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全面分析了黄河下游断流的形成原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大量引用黄河水资源是导致黄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针对黄河下游断流在因,从科学调度和管理黄河水资源,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建调蓄工程,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等方面提出了减缓或遏制黄河下游断流的对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白银市农业面源污染对COD和氨氮的贡献进行分析,得到农业面源污染对黄河水质影响重大,2002年农田径流中COD负荷最大占总负荷的10.6%,氨氮占49.4%。最后提出了一些防治面源污染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四星三源"模式监测黄河凌汛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简要回顾黄河凌灾特征及所造成的历史灾害基础上,详细阐述了2002-2003、2003-2004、2004-2005三个年度利用RS、GIS等现代高新技术,采用“四星三源”模式监测黄河凌汛的内容、方法、主要技术和实施成果,得出主要结论:①“四星三源”监测黄河冰凌是现阶段在轨运行卫星中最佳的数据组合模式,对江河污染、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②CBERS-02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冰凌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其侧摆快速获取数据功能在突发灾害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断流不仅给下游沿黄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困难,而且对黄河下游防汛及河口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把黄河下游断流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进行研究解决。以下分析了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和危害,并指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河断流的危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断流形热日趋严峻,断流的频率增加,时间延长,里程增长,严重制约了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开发大西部战略的实施,在分析黄河断流造成的危害,黄河断流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采取强制措施厉行节约用水,加快骨干工程建设加调蓄能力,加大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适时开源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等工程性和工程性措施,以防治黄河的断流。  相似文献   

15.
黄河断流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多年的资料,在分析可断流发生的频次、历时、河长等现状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两个方面综合探讨了黄河断流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黄河断流是黄河流域人地关系严重失调的综合反映,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水量不足引起黄河断流的客观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利用黄河水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引起黄河断流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 多年的资料,在分析黄河断流发生的频次、历时、河长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两个方面综合探讨了黄河断流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黄河断流是黄河流域人地关系严重失调的综合反映,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水量不足是引起黄河断流的客观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利用黄河水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引起黄河断流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断流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已引起全国上下的严重关注,是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关于此问题,许多专家已有文论述,最近,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并提出缓解黄河斈暌岳炊曰坪蛹盎坪尤侵薜牡鞑檠芯浚允鲎约旱囊恍┛捶ā1疚牡闹饕谌菔谴犹教侄狭髟蛉胧郑岢龌航夂徒饩龆狭魑侍獾木咛宕胧S苫坪佣狭饕鸬幕肪吃趾ρ现兀惹行枰航猓岢龅拇胧┍匦胧侵竿稍诮隙淌逼谌〉檬敌У摹R虼耍收咴谖闹星康饔ψ酆喜捎枚嘀执胧饩鑫侍猓煌庵锌圃旱匮Р康慕ㄒ椋褐饕揽抗喔冉谒7乐位坪酉掠味狭魇且桓鱿低彻こ蹋枰伪曛伪尽⒌…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黄河水污染的研究现状,黄河水质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与生活废污水排放量的逐年增加、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降水量的减少;防治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对策是积极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加大废污水综合治理与处罚、整改力度、注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立水污染防治统一管理机制、开展污染源全面调查、切实实行计划和节约用水并大力加强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黄河断流灾害的影响、特点和成因,并提出了缓解和根治黄河断流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毛新宪  毛宁 《科技信息》2012,(31):484-484
虽然小浪底水库已建成投入运用,黄河大堤进行了多次加高,但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局面,是不利的水沙条件与边界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能使河道整治工程失去作用,也对防洪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提出了适时进行调水调沙、淤筑相对地下河、主槽疏浚、加强河口治理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