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上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肌电控制的辅助型机器人外骨骼。该外骨骼具有2个自由度,受试者穿戴上之后能完成5个上肢动作。采用腱鞘驱动方式设计外骨骼结构,减轻受试者上肢使用负担。通过提取受试者健侧手臂产生的肌电信号,使用基于贝叶斯决策的线性判别分析方法解码受试者运动意图,实现利用健侧上肢运动带动患侧运动的目的。而本研究最终目标则是通过解码患侧肌电信号控制患侧上肢运动,实现受试者在不需要任何帮助的前提下重建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系统对肌电信号的处理、识别均为在线进行,整个过程耗时约57 ms,完全符合外骨骼使用过程中的延时要求。对4名健康受试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5类动作的平均在线识别率均达到95%以上,且受试者能够顺畅使用所设计外骨骼系统。  相似文献   

2.
279例疥疮患者外用广州何济公制药厂生产的1%r—666霜治疗,一疗程(一次)治愈为222例(79.56%),二疗程(二次)治愈为53例,(18.98%)总治愈为275例(98.56%);260例疥疮患者外用10%硫磺软膏治疗,一疗程(三晚)治愈率为215例(82.69%),二疗程治愈为42例,(16.15%)总治愈为257例(98.84%)。1%r—666霜具有无色、无味、无臭、不污染、速效和刺激性甚少等优点,深为患者所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杀疥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精索扭转的早期诊断及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例精索扭转患的诊治资料,并结合献进行分析。20例经彩超诊断明确后手术治疗及对侧睾丸固定。结果:13例随防1~3年,4例睾丸萎缩,5例生精功能低下。结论:彩超多普勒超声成像是诊断急性精索扭转的可靠方法,治疗上主张早期手术及预防健侧固定。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扭伤是伤科的常见病。本组46例多为青年学生(16—24岁的有44例),受伤者部位以外踝为多见(有35例,占76.09%)。除3例骨折(裂)患者外,均接受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法治疗。即在受伤的踝部先用梅花针叩刺出血;或毫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火罐,一日一次。对肿退而痛未除的,视病位局部取穴针刺,一次2—4穴,接G6805治疗机疏密波中等刺激20分钟;或温针灸,一日治疗一次。结果有42例治愈。其消肿时间多在3天以内(有38例,占90.5%)疼痛消失多在5天以内(有35例,占83.3呖)。本法对踝关节非软组织损伤的无效。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动作模式的改变情况,应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系统同步采集ACL重建术后患者在步行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数据。结果发现,与健侧相比,术侧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和屈伸活动范围均显著减小,但承重反应期的外旋幅度显著增加;术侧承重反应期膝关节伸直力矩峰值、支撑相末期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和外旋力矩峰值均小于健侧;术侧股直肌在承重反应期的激活程度、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在摆动前期的激活程度均大于健侧。结果表明:ACL重建术后6~12个月(7.4±1.3月)步态呈僵硬特征,大腿肌群激活程度增加。建议ACL重建术后针对肌肉功能特征及步态特征的改变进行精准康复干预,改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6.
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 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以钳夹损伤左侧坐骨神经大鼠为模型,治疗组肌肉注射b F G 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隔日1 次。术后2 、3 、4 周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损伤侧及健侧腓肠肌进行肌诱发电位及肌收缩力检测,以健侧为100 % ,求出损伤侧各指标的恢复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腓肠肌诱发电位幅值恢复率明显加快( P< 005) ;腓肠肌单收缩力和强直收缩力的恢复率也显著加强( P< 005 和 P< 001) 。结论:b F G F 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 为探讨掌侧锁定钢板结合背侧经皮克氏针翘拨治疗桡骨远端前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入治疗的桡骨远端前后壁均骨折的患者。最终共收入43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64.39±4.85岁(范围51岁至74岁)。其中32例患者为自行摔伤,11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记录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4周,12周,24周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患者并发症,测量患者术后24周X线尺偏角,掌倾角,双手握力,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上肢功能评定标准(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结果表明手术时长平均为82.63±9.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47±15.42 ml。术后4周VAS评分为3.98±0.8分,术后12周VAS评分为3.07±0.88分,术后24周VAS评分为1.93±1.24分,X线尺偏角为17.23±3.54度,X线掌倾角为11.83±1.35度,DASH评分为7.6±2.32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为5.22±1.73分。握力为健侧38.56±5.96 kg,患侧34.23±6.27度,掌屈患侧70.34±7.49度,健侧79.59±6.16度,背伸患侧65.50±7.78度,健侧66.36±8.02度,桡偏患侧16.84±3.92度,健侧20.60±4.28度,尺偏患侧22.22±6.60度,健侧23.47±6.64度,旋前患侧70.75±7.97度,健侧74.75±8.97度,旋后患侧63.35±9.39度,健侧64.57±8.54。没有患者出现伤口感染、骨折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可见掌侧锁定钢板结合背侧经皮克氏针翘拨治疗桡骨远端前后壁骨折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四十例大学生按摩前后的肢体血流图和三十二例腰腿痛患者按摩前后时值变化的材料,研究结果如下: 1.按摩后,血液循环加快,表现在肢体血流图的变化上,波型改善,重搏波好转,其他指标(H、C/H、H/h、a、a/(a+b)、a、θ、H/a)也均有好转。2.通过肌时值测量,发现患侧较健侧肌时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但按摩后患侧时值缩短。3.作者认为血流图方法和时值测量方法可应用于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并可作为综合研究按摩作用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多数脑部损伤患儿患侧手指肌张力大,拇指呈内收状态,无法完成手指的张合动作,存在着手功能损伤。然而,临床上患儿手功能康复训练方式单调枯燥,不符合患儿的心理特点。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患儿心理特点的利用声、光信号诱导患儿主动训练的电子手套,并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进行了临床实验。实验表明:患儿患侧手指表面肌电信号的中位频率在康复训练后增大,说明用手套进行康复训练使患儿患侧肌肉耐力提高;静息状态下,患侧大鱼际肌与拇长伸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与平均幅值在康复训练后减小,表明静息状态下大鱼际肌与拇长伸肌肌张力下降,患儿患侧手指运动控制能力增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电子手套在脑部损伤患儿手功能康复训练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方法:以钳夹损伤左侧坐骨神经大鼠为模型,治疗组肌肉注射bFG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隔日1次。术后2、3、4周分别对治疗且和对照组损伤仙侧腓肠肌进行肌诱发电位及肌收缩力检测,以健侧为100%,求出损伤侧各指标的恢复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腓肠肌诱发电位幅值恢复率明显加快;腓肠肌单收缩力和强直收缩力的恢复率也显著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掌侧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的I临床价值及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腕舟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26例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患,采用掌侧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术中骨折处注入aFGF透明质酸凝胶。结果:26例中2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4个月。25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术后3.6个月。25例伤腕没有疼痛,握力良好。2例腕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另23例患侧腕关节桡偏、尺偏、背伸、掌屈活动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掌侧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手腕功能恢复好、内固定无需取出等优点。术中加用aFGF’透明质酸凝胶对骨折愈合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1991年以来,应用双圈法治疗锁骨骨折25例。本方法具有方法简单、效果确切,材料可因地制宜等优点。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18例;女7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54岁,平均年龄23岁。治疗方法首先以健侧为准制双圈。材料可应用毛巾、或类似物品,做成圈状,以能套进肩部并略有间隙为准。然后将骨折复位,保持肩部背伸位,放置高低垫。高垫厚部放在锁骨上窝部,压住近端使之向前下方;薄部搭于锁骨上,用橡皮膏两条将高低垫粘在皮肤上,防止移动。然后把葫芦垫放在高低垫上,将两个圈分别套入两侧肩部。患侧圈压住纸垫,腋窝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南宁市新生儿腹泻的病源谱和医院内感染特点,有效控制新生儿腹泻,作者于1988年3月至1993年2月对南宁市内5家医院787例新生儿腹泻粪便进行了病原检测和外环境监测。检出致泻病原体261例,总检出率332%。共检出病原体24种,细菌性感染占966%。社会获得性腹泻检出率为275%,病原性大肠菌为主要致泻菌(713%),以EPEC最多(88/160)。医院内获得性腹泻检出率490%,沙门氏菌为主(455%),次为EPEC、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社会外环境(水源)病原性大肠菌连续监测结果,与同期新生儿病原性大肠菌肠炎粪便分离的菌型基本相同。医院内外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暴发性流行的传染源来自社会获得性患婴及住院患腹泻的产妇。医院内流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系婴儿粪便管理不当、消毒制度不严和工作人员双手不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小剂量卡普托利治疗老年人早期左心衰竭36例(治疗组),男30例,女6例,年龄60—84(平均68.2)岁。卡普托利剂量:12.5mg,3次/天,3天—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88.8%(32/36),其中75%(24/32)的病例在用药1周内获效。除2例发生皮疹且在停药后自行消失外,余无副作用。而用Digoxin(0.25mg/天,疗程同上)治疗的36例(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72.2%,其副作用高达27.2%(10/36)。  相似文献   

15.
五更泻又名肾泻。五更时分,脐下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笔者近几年来,临床运用右归丸为主,结合针刺三明交治疗五更泻ZI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一股资料本组病例ZI例,男性20例,女性1例。年今最大的67岁,最小的39岁;病程最长的14年,最短的如天,均经大便培养或便常规检查,3例做纤维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细菌性痢疾的4例,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17例。本组病便均有晨起即泻病史,其中13例大便次数每日4-6次,均接受抗生素和口服涩肠止泻药物治疗,无效。二、治疗方法中药:以右归九为主,随症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诊断分析平山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平山病患者21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1例为对照组,均行肌电图检查和神经传导检测;比较两组人员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肌电图的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远端运动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拇短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肢远端肌自发电位发生率、多相电位增多发生率、平均时限延长发生率、平均电压增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患肢近端肌、对侧远端肌、对侧近端肌,患肢近端肌自发电位发生率、多相电位增多发生率、平均时限延长发生率、平均电压增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侧远端肌、对侧近端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在平山病的诊断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可展现患者电生理上的亚临床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相关皮层的激活图,探讨卒中后踝功能障碍及恢复的脑功能相关性改变.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BOLD-fMRI检查,采用健侧、患侧踝关节背伸、趾屈运动作为刺激任务,比较正常志愿者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踝关节运动时脑部激活情况的异同,并采用LI为指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健侧、患侧踝关节运动时脑部激活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踝关节运动主要激活对侧SM1区,激活区形态呈斑片状或者不规则状,此外对侧PM区、SMA区也有不同程度的激活.急性脑梗死患者健侧踝关节运动主要激活对侧SM1区,此外对侧PM区、SMA区、颞叶、枕叶、小脑半球、额叶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与正常对照组激活区相似;患侧踝关节运动(主观运动)时除了对侧半球SM1区激活之外,同侧SM1区、PM区也可见不同程度的激活,对侧半球的激活体积大部分大于同侧.根据公式计算出LI值,结果显示健侧、患侧踝关节运动LI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MRI可以客观的显示急性脑梗死后患者大脑运动皮层的激活情况,提示存在脑功能代偿与重组,fMRI作为监测和研究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有用工具,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对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筛选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43例,采用Se ld inger改良穿刺技术,将导管超选择插入患髋旋股内、外动脉及髂内动脉注入活血化瘀药物,两次为一疗程;并对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患侧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177例患者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后股骨头坏死分期评分等级有提高,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01);另外有35例治疗有效,即总体有效治疗212例,总体有效治疗率为87.2%。结论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股骨头的供血,缓解症状,提高其功能评分,具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2ml,1次/W,5次为一个疗程,并配合关节松动术,CMP治疗,患肢牵引,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2ml关节内注射,1次/W,5次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2W、5W后,各进行一次疗效评估。结果:进入结果分析120例。2W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91/100)、80%(48/60)、P<0.01];第5W,治疗组总有效率仍高于对照组[98%(98/100),85%(51/60);P<0.01],治疗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2和5周关节功能评分差异较为明显。结论:关节松动术等综合治疗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OA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体操是夺金大项,但由于训练量和个人体质等原因,体操运动员损伤很多,尤其是髋关节损伤。分析异常步态形成的原因,为康复评定提供依据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观察患侧股骨头坏死的退役运动员一例,进行步态与足底压力测试,对比手术后10年的步态与正常人步态。并进行双侧赤脚拄拐与不拄拐的对比分析,分析异常步态形成的原因,为康复评定提供依据。研究对象为退役体操运动员一例。实验采用OPTPJUMP步态分析系统及Zebris测力板,分别进行赤脚拄拐与不拄拐的步态实验。实验铺设两米的步道,两侧为OPT-PJUMP步态分析系统采集装置,采集赤脚不拄拐与拄拐的步态实验数据,采集两组数据。足底压力实验采用Zebris测力板,受试者赤脚不拄拐和拄拐行走,分别使患侧足和健侧足踏在测力板上一次,采集患侧足和健侧足数据各两组。受试者实验数据表明,受试者支撑时相大于正常人,摆动时相小于正常人;受试者步长平均为54.25cm,介于正常人的50-70cm之间;患侧拄拐与不拄拐前后峰值变化差异大,健侧拄拐与不拄拐前后峰值差异不大;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曲线两侧赤脚时从后跟至脚前段二三跖骨再转向第一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