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颜色符号系统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波  康海波 《科技信息》2008,(13):152-152
颜色在我们身边无所不在,世界上的各个民族每天都在用他们的语言对颜色进行描述和分类,而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的语言的颜色词,它们在概念上和内涵上都是模糊的,这是因为语言和文化这两个符号系统都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指定特征的弹性语言.公文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必然的,不可少的.能使公文表意周密严谨,使灵活性内容留有余地,使不便直陈其言的内容不言而喻,使普遍性问题得以概括,简化文字量.如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在运用中要注意适应特定语境,注意与含糊语言的区别,注意与精确语言的关系,注意模糊词语的模糊度,使公文语言达到准确、严谨、精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书由于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而也就具有应用文书的一般写作特点,尤其在语言的精确性方面要求甚严,但模糊语言的恰当运用,同样能不偏不倚地准确表意,使文书能达到其基本地的使用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模糊性与图式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图式具有模糊性,一个图式就是一个模糊集。图式理论的共知性、可省略性为模糊语言作为委婉技巧或策略实现"间接表达""、留有余地"等交际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语境和图式理论的"明示的语项"表达特殊的含义,并激活相关的图式的机制为模糊语言的可理解性、在交际中实现相互沟通与商讨性功能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本文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尝试对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作一系统分析。在语义上有来自词汇概念层、句子语法层和逻辑语构层的原因;在语用上,有来自主观故意和客观存在的原因。并指出,对语用上的原因还可作次一级的分类,而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语言学有关知识,辨证地分析了语言交际过程中准确表达和模糊表达的情况,并详细论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本文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作为语言的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该准确则准确,该模糊则模糊。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模糊性与可译性限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前者可能导致可译性障碍,也可能并无障碍。但语言的模糊性常常给英汉互译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模糊性和歧义性的定义入手,通过对语言模糊性和歧义性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同表现形式的分析,指出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对比法就颜色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从而得出颜色与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科技语言的隐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工具。着重分析了科技语言的隐喻特征及隐喻思维在科技语言产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反映中形成的,它分为狭义模糊性、一般模糊性、广义模糊性和泛模糊性,并形成或将要形成相应的数学方法和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语音、语调模糊性,词义模糊性,语法模糊性和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此外,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也导致翻译活动的模糊性。与此同时,模糊语言的客观性对思考一些翻译理论与实践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淑艳 《科技信息》2008,(6):143-144
笔者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隐喻为理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汉颜色词隐喻的异同。由于人类认知的共性,英汉颜色词的隐喻意义有诸多共同点,并在社会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下渐趋一致。但是由于颜色词的隐喻与语言运用的特定历史背景及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所以英汉颜色词中不乏不同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析模糊性语言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秉隆 《海峡科学》2011,(12):97-99
客观世界以及主观世界的模糊性决定了思维和语言的模糊性。因此,模糊的特征是英语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自然特征。该文从模糊性语言的成因和分类入手,分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模糊性语言的必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礼貌、得体,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语言石化是二语学习者中的普遍现象,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隐喻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影响着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从隐喻对语言形式的解释力和概念流利性两个方面探讨培养隐喻能力对防止语言石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在人类社会的交际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生态学层面挖掘模糊语言之深蕴,此既为时代计,亦为模糊语言传承计。模糊语言的生态学隐喻,即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解释模糊语言。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在于运动性、多样性和适应选择性,依此生态之理来研读模糊语言,意味着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或者纲领。  相似文献   

17.
颜色是指物体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颜色词(color terms)是用来描写这种事务的颜色的词语,且是语言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认知范畴的模糊性出发,阐释颜色词的模糊性,并分析颜色词的模糊性产生的原因,继而从隐喻和转喻两种重要认知模式的论述,展现颜色词多义现象产生的根源,最后说明通过以上认知模式的论述,这样能很好地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颜色词更容易使人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18.
隐喻核心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从始发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现。分析颜色词语义理据可以得知:情感隐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思维的扩展成为可能,隐喻的使用者通过知识可以理解颜色词的隐喻义。同时,文化内涵也对颜色词隐喻义的理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植根于语言系统的复杂性、整体的动态性,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描述的准确程度是相对于一定的认识范围而言的.法律法规意义的传达一方面需要词句表达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要有一定的弹性,即模糊性.合理使用模糊语言不但不会损害法律的明确性,相反倒可能有助于在不确定中寻求到确定性.对法律语言及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是法学界、语言学界和法学翻译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廉虹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223-223,84
国内外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模糊语言学和翻译学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模糊翻译理论.本文首先借鉴已有理论,粗略解读语言模糊性,然后结合现实语料寻找模糊语言现象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