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基于共轭梯度法和最速下降法的非线性测量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共轭梯度法与最速下降法有机结合起来,构造出一种解决非线性测量数据处理问题的新方法——混合算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共轭梯度法和最速下降法良好的收敛优点,既提高了共轭梯度算法的收敛速度,又解决了目标函数“性态不优”时,最速下降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文中的算例结果表明,混合算法与单纯的共轭梯度法或最速下降法相比,具有收敛速度快、收敛范围大、适应面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将最速下降法与共轭梯度法有机结合起来,构造出一种混合优化算法,并证明其全局收敛性.这种混合优化算法结合了共轭梯度法和最速下降法产生搜索方向,既提高了共轭梯度算法的收敛速度,又解决了目标函数的等值线是扁长椭球时,最速下降法下降缓慢的问题,具有收敛速度快、收敛范围大、适应面广等特点.文中的算法实例表明,混合算法与单纯的共轭梯度法相比,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井田火区采空区磁法和电法探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金夺 《科技信息》2011,(4):327-328
磁法和电法探测技术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这种物探方法是对地下地质状况的一种间接反应信息,信息的解译是一种对地下地层特征的推理演义和还原的过程,所以解译、分析技术的研究是应用好这项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回弹法是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的无损检验技术,这种技术相对于别的检验技术具有成本低、方法简、效果佳的特点,另外采用这种技术对混凝土不会造成损害,这也是此项技术优于其他技术的重要特点。文章结合具体建筑工程施工实例,简要探讨回弹法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共轭梯度法与最速下降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造了一种共轭梯度法和最速下降法的混合算法,并证明了该算法的全局收敛.混合算法既提高了共轭梯度算法的收敛速度,又解决了目标函数“性态不优”时,最速下降法难以求解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看到共轭梯度法与最速下降法仅仅是混合算法的特例.  相似文献   

6.
用矩量法(MOM)、预条件共轭梯度法(PCG)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混合技术分析了电大尺寸导二维散射问题,该方法以等效电流作为未知函数建立积分方程或积-微分方程,然后通过矩量法获得一个线性方程组,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结合算法(PCGFFT)来求解这个线性方程组,其中采用了T.Chan优化循环预条件器,该混合技术降低了对计算机内存的需求,加了算法的迭代速度,且增强了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分子自组装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通过控制第一种分子的组装饱和度,以及中间有序化处理过程,得到混合自组装模板,成功的组装出具有相分离结构的五碳硫醇和巯基苯胺二元分子混合自组装膜.这种混合自组装方法对二元相分离结构的混合自组装分子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同时发现,在两步法混合自组装膜中,随着第一种分子的沉积时间增长,第二种分子的组装面积减小.另外对第一种分子膜进行有序化处理以及不同的处理温度对二元混合自组装膜的质量和结构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撕裂算法。该算法属于数学范畴,它通过对网络矩阵的变换完成撕裂;同时,该撕裂过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与传统的物理撕裂算法具有——对应的关系。它把这两个范畴的等效理论进一步推广到实用阶段,推广到一切大网络(包括电网络,电力网,及其它非电网)。本文还探索了撕裂法与稀疏矩阵技术的最佳混合,并在 IBM—PC/XT上实现了运用该最佳混合电路的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论述了梁的混合能量原理,然后,对梁的静力、稳定、振动及弹性地基梁的问题作了具体解答。混合能量法既可扩大解题范围,又能同时获得精度较高的位移和内力,从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自然养猪法技术以秸秆,锯末、稻草等垫圈料,添加天然盐、微生物、营养剂形成混合发酵床,经过生物发酵分解猪的粪尿.具有无污染,零排放,防病抗病。提高饲养利用率的优点。本文介绍了自然养猪法的技术要点,推广应用效果和饲养管理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推广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Meshless or mesh-free (or shorten as MFree)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and achievedremarkable progres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idea of combining MFree methods with other existing numerical techniques such as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nd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is naturally of great interest in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shape functions used in some MFree methods do not have the Kronecker delta function property.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combined conditions of displacement compatibility, two numerical techniques, using the hybrid displacement shape function and the modified variational form, are develop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the first technique, the original MFree shape functions are modified to the hybrid forms that possess the Kronecker delta function property.In the second technique, the displacement compatibility is satisfied via a modified variational form based on the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 Formulations of several coupled methods are presented.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sent coupl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杂交可变基Galerkin方法研究了中心分布压力作用下圆底扁球壳的大挠度问题,分析了边界条件和压力作用半径对壳体非线性响应的影响,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杂交可变基Galerkin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圆板大挠度问题,给出四种边界情况的圆板非线性响应,并同样条函数解及摄动解做了比较,研究了摄动点数目对解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大幅度降低计算量,而且在其它数值方法中易于推广应用,是解决结构非线性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一般采用混合法来分析研究带劈电大尺寸散射作各部分的电磁相互作用。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将电磁格点理论和高频方法(PO、PTD、GTD等)相结合的混合法用以分析处理带劈电大尺寸散射体的电磁散射。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所讨论的混合技术能精确地计算目标双/单站RCS,并且能分析其散射机理。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等效网络和聚合T矩阵算法的混合方法分析了埋藏导体的多个介质圆柱之间的多重散射问题。推导了一个新的反映散射体T矩阵和矩量法阻抗矩阵之间关系的公式。计算结果说明数值算法和解析方法的混合应用既有一定的灵活性又简化了较为复杂的多柱体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将物理光学法和不变量测试方程方法相结合,提出了MEI—PO方法计算电大尺寸物体的电磁散射,首先利用物理光学法代替MEI方法计算部分区域的截断边界条件,然后和其余部分的MEI方法截断边界条件一起,统一计算电大尺寸对象的散射场、数据结果表明,该数值近似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矩量法(MM)和几何绕射理论(GTD)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计算了矩形导电柱体近旁振子天线的输入阻抗,分析了柱体宽度、天线离柱体的距离以及天线的直径与天线阻抗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矩量法(MM)和几何绕射理论(GTD)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计算了矩形导电柱体近旁振子天线的输入阻抗,分析了柱体宽度、天线离柱体的距离以及天线的直径与天线阻抗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较好。  相似文献   

20.
混合动力车辆的归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进一步了解混合动力车辆的组成,明确混合动力车辆的种类,从联接元件在驱动系中的位置、混合比的大小以及驱动系的复杂程度等3个层面对混合动力车辆进行了归类研究和讨论.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说明该归类方法合理可行.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混合动力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