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彩英 《科技资讯》2007,(27):214-214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多种,本文主要从分析城乡人力资本存量差异造成城多收入差距扩大入手,来谈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城乡差距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城乡二元制度推动的结果,城乡二元教育结构体制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依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遵循平等性、差异性和补偿性原则,突破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资源和社区与家庭文化等方面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迁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2):134-137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也持续拉大,而此也成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掣肘之一。从“效率优先”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党关于收入分配理念的演进充分说明了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城乡一体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皖北6市为样本,构建了2007—2014年面 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一体化的4个建设维度对城乡居民影响作用有所差异,反映社会一体化和空间一 体化的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而反映经济一体化和人口一体化的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显著,并且在 经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城市化率则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也进一步证明:低水平的社会 一体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弥合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张谨 《科技信息》2010,(33):I0164-I0164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然而,我国当前的城乡义务教育之间真的均衡发展吗?本文根据我国教育公平所存在的问题,浅谈我国城乡教育存在的差距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社会保障差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健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对中国城乡社会保障特征以及城乡社会保障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与组织领导;多渠道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合理进行区域卫生划分,加大对落后地区卫生资源投入力度等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制度安排的角度透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和扩大的制度成因。认为农村制度供给缺失和收入分配政策向城市倾斜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对其形成原因的研究众多.遵循“外生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对国内外有关研究城市偏向型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我国城市偏向型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有互为因果的关系,而不是大多数文献认为的前者影响后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城乡差距更加明显.湖南城乡居民差距主要表现在收入、消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这些差距的存在,导致湖南城乡发展的不协调.为了统筹湖南城乡发展, 构建和谐湖南,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统筹城乡财政税收, 统筹城乡资金信贷, 统筹城乡文化教育, 统筹城乡医疗卫生,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统筹城乡制度创新, 统筹城乡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也在农村。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导致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切实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扶贫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贫困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性问题;同时,贫困也是一个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性问题。2011年起,我国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500元,扶贫对象覆盖9000万人左右,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但这也意味着我国扶贫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为此,作者对贫...  相似文献   

12.
精准化理念是新时期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核心要义。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中精准化的要点在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2013年以来,通过实施基于建档立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我国扶贫的精准化程度显著提高。但是实践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难点和问题,具体表现为:由于贫困认定边界的模糊性和识别要求的精确性之间的矛盾、贫困户的发展能力的有限性和脱贫任务的紧迫性之间的矛盾、扶贫机构的松散式管理和扶贫开发工作的系统性之间矛盾,这些矛盾产生了识别精准化、帮扶精准化和管理精准化难题。本文在深入分析上述难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精准化程度的对策建议:一是建立贫困户分类系统,制定差别化的因村因户帮扶措施;二是建设扶贫大数据平台,推动贫困相关共享和扶贫决策优化;三是建立精准扶贫诚信体系,营造诚信帮扶和诚信脱贫的氛围;四是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监督作用,创新精准扶贫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选取武陵山片区吉首市为案例对象.对吉首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面调研,深入研究武陵山片区扶贫的精准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变区域性贫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围绕吉首市精准脱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强信息数据保障、推进产业扶贫力度、加大金融扶贫帮扶、加强业务指导培训、突出脱贫特色亮点、瞄准兜底底层、建立调度督查机制和完善贫困村易地搬迁政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广西民族地区缓解贫困的有效途径,但旅游扶贫功效的发挥必须保障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社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选择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方式、协调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以及提高贫困人口人文素质,方能有利于广西民族地区贫困缓解的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河南省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为推动扶贫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岿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6):519-523,528
政府补助对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受土地、森林资源等要素制约,鄂伦春族相对贫困问题仍然存在,缺乏生产要素、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本使贫困循环问题不能消除。打破自然资源限制的途径在于建立以二、三产业为主、种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并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运用大数据思维应对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新挑战。在对以往扶贫开发工作的反思与总结后,国家提出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为内涵的扶贫工作新机制。在对大数据与精准扶贫作简要概述后,通过系统性分析大数据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介绍了当前典型的精准扶贫实践模式,并从其发展中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9.
韩力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6):496-498
精准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科技优势,可以有效地促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国科学院向农村基层派驻第一书记,开展以科技扶贫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工作,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了精准扶贫,服务了村民百姓,提升了治理水平,最终实现了"抓党建、促脱贫"。  相似文献   

20.
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困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之一,在西藏消除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它关涉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边疆安全问题。文章介绍了西藏农牧区的贫困状况和国家消除贫困的政策措施,分析了西藏贫困现象较为突出的原因,并就西藏扶贫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