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华  苗重昌  刘永保 《科技信息》2013,(15):473-474
目的: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活体肝动脉解剖学分型及变异,为临床肝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通过16排螺旋CT对732例受试者行肝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以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解剖变异分型。结果:正常解剖型516例。肝动脉起源变异者217例,占29.6%。其中属于Michels分型中变异者有7种共132例,Ⅱ型53例,占7.2%,Ⅲ型39例,占5.3%,Ⅳ型8例,占1.1%,Ⅴ型14例,占1.9%,Ⅵ型4例,占0.5%,Ⅶ型1例,占0.1%,Ⅸ型14例,占1.9%;Michels分型以外者有95例,其中肝总动脉三分叉型40例,占5.5%,肝总动脉四分叉型2例,占0.3%,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型21例,占2.9%,副肝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型4例,占0.5%,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型12例,占1.6%,副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型1例,占0.1%,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型12例,占1.6%,肝总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型3例,占0.4%。多种变异共存11例,占1.5%。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复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有必要列为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尤其肝移植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T MR LAVA技术对胃左动脉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MRI LAVA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并进行MIP,VR,MPR重建,观察胃左动脉起源和走行.结果 300例患者中,MichelsⅠ型(正常解剖型)264例(88.0%).共有36例(12.0%)发现变异胃左动脉,其中Ⅱ型23例(7.67%),Ⅲ型1例(0.33%),Ⅴ型3例(1.00%),Ⅵ型1例(0.33%).Ⅳ型本组未发现,其他8例(2.67%).结论胃左动脉存在广泛的解剖学变异,具有多样性、复杂性.3.0T MR LAVA技术可以清晰并且立体地显示胃左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高场MR对肝转移瘤(Hepatic Metastases,HMs)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1例HMs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MSCT、高场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及血管重建。结果MRI于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对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MSCT,尤其增强扫描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更显著高于MSCT(P〈0.05)。血管重建显示情况: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3级以下肝动脉,与DSA完全相符;MRA成功显示16例,余5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MRA成功显示13例,3例显影较淡而不能清晰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余5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MSCT、高场MR的综合应用能提高HMs的检出率,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CTA)、门静脉血管成像(CTP)对腹部血管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157例按正常组、肝癌组、肝功能差组及腹主动脉瘤组进行不同时相的CTA、CTP扫描,根据三维容积重建影像质量分为1、2、3级血管影像。结果:CTA 18~22 s,CTP 42~47 s扫描一级影像高达75%~85%,主动脉瘤组在18 s时扫描影像质量最好,正常组与肝功能差组无区别。肌腱韧带重建窗重建影像达一级影像者最多。结论:双排螺旋CT的CTA、CTP腹部血管检查对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科、器官移植科的术前、术后评价及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筛选恰当的扫描延迟时间,选择合适的准直器厚度和螺距,使用相应的三维容积重建技术从而得到了优质影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建模与快速成型技术在个体化膝关节肿瘤假体手术治疗中的新方法,评价3D建模与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例膝关节骨肿瘤患者,术前均对膝关节周围病损区行CT扫描,获得原始数据后,导入Mimics19.0软件,在软件中模拟手术规划,并且设计与切除后剩余的骨组织相契合的钛合金"植物.随访期间应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保肢(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的术后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MSTS得分为18~29分,平均24.3分,其中优2例,良1例,优良率达100%.结论通过3D建模与快速成型技术在膝关节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可精确指导截骨界限,设计个体化膝关节假体,韧带附丽点接近生理结构,为膝关节骨肿瘤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观察3D重建技术用于脑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的实际效果,探讨该影像学诊断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进行脑血管检查的住院患者,均行3D重建(3D-DSA)及常规二维血管造影术(2D-DSA),对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准确率及显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98例患者中72例最终确诊为脑动脉瘤,其中采用2D-DSA检查出脑动脉瘤62例,3D-DSA检查出脑动脉瘤71例,两种检查手段在假阳性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假阴性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3DDSA的假阴性率显著低于2D-DSA(P0.05)。此外,3D-DSA的成像清晰度明显高于2D-DS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重建技术用于脑动脉瘤介入术的术前诊断较少出现漏诊,且成像更为清晰,能够显示复杂的血管结构,对介入治疗有更高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损伤修补术后胆道大出血(简称肝术后胆道出血)发生原因及临床过程,结合文献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98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6例肝术后胆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全部为行肝损伤修补术后胆道大出血患者,出血发作次数为4~10次,其中早期2例及1例合并肝脓肿与腹壁窦道者行手术治疗,其余3例均紧急行腹腔动脉及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栓塞治疗.结论严重肝损伤患者初次手术如果止血或修补不完全,术后可出现胆道大出血,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和多排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脏IMT的临床表现和MSCT表现特征。结果:8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圆形和卵圆形7例,分叶形2例;MS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2例病灶内有斑片状钙化;增强后动脉、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明显强化2例,分隔状强化3例,边缘不规则强化4例;MSCT多平面重建有助于全面地显示肝脏IMT的生长方式、病灶与周围肝组织、胆道和血管的关系。结论:肝脏IMT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MSCT影像特征有助于肝脏IM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2例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肝叶切除治疗,其中肝左外叶切除17例,左半肝切除10例,右半肝切除5例,左三叶切除2例,右三叶切除3例,右前叶切除3例,右后叶切除2例,肝部分切除26例,左外叶切除术附加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4例。结果7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16.7%),1例肝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并发胸腔积液,4例并发腹水,3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胆漏,其余病例均顺利恢复。结论熟悉肝脏解剖、选择恰当的肝切除术式和手术技巧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DCTA对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行全脊柱螺旋CT平扫及CTA检查,利用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VR法)对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相关部位进行重建,所得图像与MIP、MPR/CPR、SSD、3-D骨重建等影像后处理方式对比,以评价其优越性,并分析不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地评价脊柱侧弯的相关表现。[结论]MDCT全脊柱螺旋CT扫描及CTA检查,其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对脊柱侧弯做出全面的评价,可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制定手术计划,保证手术安全提供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肾上腺薄层扫描中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为其提供影像诊断依据.方法18例肾上腺行MRI检查患者中影像数据总结分析,均行MRI平扫与动态增强并经病理对照.结果肾上腺腺瘤5例,肾上腺转移瘤5例,嗜铬细胞瘤2例,错构瘤2例,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肾上腺癌1例,右肾上腺出血1例.结论MRI对肾上腺病变的薄层扫描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对于肾上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肾上腺薄层扫描中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为其提供影像诊断依据.方法18例肾上腺行MRI检查患者中影像数据总结分析,均行MRI平扫与动态增强并经病理对照.结果肾上腺腺瘤5例,肾上腺转移瘤5例,嗜铬细胞瘤2例,错构瘤2例,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肾上腺癌1例,右肾上腺出血1例.结论MRI对肾上腺病变的薄层扫描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对于肾上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技术要点及在门静脉阻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2例患者低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检查资料,其中正常30例,异常72例用2D FFE序列测定造影剂循环时间,根据公式:延时时间=循环时间-1/4采集时间,计算延时时间.使用高压注射器从一侧肘静脉注入造影剂0.2mmol/kg,用3D FFE序列行冠状位扫描,对第二组门静脉期数据进行最大密度重建(MIP).结果:102例患者中,30例MRP表现正常,能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肝内5级以上分支,脾静脉及肠系膜静脉亦清晰显示.72例异常,其中肝癌门静脉癌栓28例;门静脉血栓19例;门静脉狭窄21例,其中胆管癌2例,胃底巨大肿块1例,肝右叶巨大血管瘤3例,肝门区肿大淋巴结12例,胰头占位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11例.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技术在低场磁共振机上能很好应用,成像效果与高场磁共振机无显著差异,能很好地显示门静脉结构及肝内分支,并能准确地评价门静脉阻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探讨腹主动脉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 MRA)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使用1.0T超导型MR扫描机,表面线圈、腰椎以及部分胸椎相控阵线圈。对48例病人进行腹主动脉3D-CE MRA增强扫描。检查时嘱咐患者屏气,于静脉内团注Gd-DTPA对比剂进行腹部动脉期相的扫描,用3D-FLASH序列采集图像;检查的病例96%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M IP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腹部动脉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其狭窄的程度。1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手术证实的病例中,3D-CE MRA显示腹部动脉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高质量的腹部动脉MRA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扫描时机的准确性,注药流速与总量的合理性,合适的扫描序列,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CT及MRI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口底及舌恶性肿瘤,并将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表明:CT扫描16例,发现病变14例,遗漏2例;MRI扫描19例,均能显示病变.CT、MRI对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显示周围软组织扩散和淋巴结转移方面,MRI优于CT,CT则能较好显示骨质受侵.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64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在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96例椎体影像资料进行了分析,患者摄腰椎X线片确定骨折椎体,采用1.0mm层厚螺旋CT轴位薄层扫描,对所得数据1.0mm间距重建,应用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工作站,对源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多方面、多角度的二维图像,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准确诊断腰椎椎体骨折及脱位,评价椎管狭窄程度、椎体压缩度。64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对腰椎部骨折及脱位等能够快速、准确作出诊断,能够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压缩程度,清晰观察骨折线,能够直观显示爆裂骨折椎体后缘骨折片突入椎管内的范围,可以准确测量椎管的前后径线。对附件骨折能够准确显示,直观显示椎体的滑脱改变,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64层螺旋CT MPR图像重建技术诊断胸腰椎压缩骨折有重要价值,对椎管狭窄程度的判断、椎管内后移骨块的范围、椎体压缩度的改变以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故宫古建筑三维数字化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宫古建筑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对故宫古建筑进行数字化探索和研究意义重大,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针对获取古建筑资料的人工测量、二维影像和三维扫描三大方式,研究了以测绘图纸结合二维影像为主、扫描点云数据为辅形成三维模型重建的关键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胰管整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9年6月43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3例均行手术治疗,17例于术中对胰管行各类整形术。术后胰瘘1例,无死亡,随访未发现胰管结石复发。结论胰管结石的诊治需注意结石的多态性、合并胰腺癌的可能性及胰管的解剖学变异;手术中对胰管进行整形是必要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Mirizzi综合征是一种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或右肝管引起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可以并发胆管炎、梗阻性黄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此综合征是阻塞性黄疸的少见原因,术前诊断不易,胆囊切除手术时易误伤胆总管(CBD)或肝总管,值得重视。我院近年来收治10例,均经手术证实。10例中3例在术前已有明确诊断,10例术后均获满意效果。本文对此征术前诊断及术中处理要点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图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血供的判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5例肝脏肿瘤患者能谱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且在TACE术后3周进行肝脏能谱CT检查.所有患者均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能谱图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对能谱图像进行碘基图像重建,再对栓塞术后瘤体进行碘浓度测量、比较.结果:在65例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中,5例(第1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IC肝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60例(第2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血管减影检查(DSA)复查证实只有5例(第1组)患者瘤体仍有动脉供血,60例(第2组)患者瘤体没有动脉供血.结论:能谱CT碘基图能判断肝细胞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瘤体血供情况,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