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胜强 《甘肃科技》2022,(12):140-142+146
总结性归纳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2019年1月—2021年6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6例作为研究目标,对其病历资料、用药处方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做回顾性分析。846例研究对象中,95例存在用药异常情况,占比11.23%。具体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不规范31例,占3.66%;忽略禁忌致使用药不合理22例,占2.60%;药物联合使用配伍不合理21例,占2.48%;使用剂量或溶剂配比不合理14例,占1.66%;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用药疗程不规范4例,占0.47%;用药针对性不强3例,占0.36%。虽然在日常管理中临床合理用药是逢会必讲的议题,但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依然问题不少,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组织加强业务学习从而提升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付真彦  董春岚  马翔  谢翔  朱晴 《科技咨询导报》2014,(12):108-109,111
目的:研究分析在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学生120人,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实验组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临床见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进行讲授教学,进行教学效果比较评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完全准确率、总准确率明显增高;总满意度明显增高,实验组出科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实习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芳芳 《科技信息》2009,(28):I0189-I0189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及医药分家制度实施,国家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医药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开展药师药物咨询,推行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理学服务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并提出合理用药举措。选择陇西县中医医院2019年11月-12月期间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患者570例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用药资料,统计不同科室、不同品种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使用情况,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不同品种的不合理用药行为。1)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总使用频次为603频次,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使用较多的用药品种依次为注射用血栓通、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使用较多的科室依次为心内科、脑病科、骨科。2)570例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患者中存在不合理用药行为的共94例,占比16.49%,不合理用药频次总计328频次,占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总使用频次的54.39%,不合理用药行为以适应症不合理、剂量不合理为主。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使用范围较广,但是存在适应症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等不合理用药行为,实际应用需坚持整体辨证原则,结合个体实际情况准确给药。  相似文献   

5.
王敏  王晖 《甘肃科技》2022,(18):124-127
调查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近三年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按照限定日剂量法统计医院近三年抗生素排序前20位的药物使用频度及销售金额,将前5位药物进行分析,了解抗生素总体使用情况。收集近三年医嘱处方资料,结合处方说明其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其原因并给予建议。用药频度前5位的抗生素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地红霉素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阿奇霉素肠溶胶囊,按照使用金额排序前20种抗生素药物前5位为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近三年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用药时机不当、重复用药、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无适应症用药等情况,其中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及用法用量不适宜分别占比36.12%、23.17%。近三年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通过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及药师干预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王海军 《甘肃科技》2011,27(8):167-168,158
通过分析老年人用药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老年人用药提供依据,以进一步促进老年人健康。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老年人用药特殊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合理用药可提高药物对老年人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凤娟 《甘肃科技》2022,(15):109-111
分析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240例阿托伐他汀服用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用药处方,观察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特点,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本研究中共240例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以梗塞性(45.00%)及冠心病疾病(21.67%)为主,其次为缺血性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及心绞痛等;临床科室以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较多,共占68.33%;合理用药分析结果显示,24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用药不合理;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总金额、使用频度、费用及总消耗量较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远远升高;有9例(3.75%)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院内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应用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基本合理,存在少数用药不合理情况,且有一定不良反应,应坚持合理用药并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监测,以提高用药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一旦患上糖尿病就会伴随终身。早期控制好血糖,并采取有效地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迟并发症的出现。现如今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治疗方式能够完全治好糖尿病,主要靠药物治疗,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合理将会给病人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加强对口服糖尿病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该文主要就应用到临床的各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进行了综述,希望该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合理使用各种口服糖尿病药物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并基于此制定合理用药干预措施。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天水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各临床科室上报的老年人ADR报告进行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上报科室、致ADR的药物种类、给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共筛选出314例老年人ADR报告,其中男性178例(56.69%),女性136例(43.31%),平均年龄(77.59±6.36)岁,60~69岁老年人发生ADR的占比最高(46.82%);内科上报ADR的比例最高(52.87%);致ADR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药(27.71%),其次是中药制剂(22.61%);静脉滴注是导致ADR发生的主要给药方式;联合用药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较高,尤其是4种或≥5种药物联用;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附件(30.57%),其次是消化系统(22.61%)。老年人发生ADR的潜在风险较高,ADR涉及的药物品种较多,累及身体多个器官或系统。故应对老年患者规范用药,并加大用药监督力度,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案例教学法(CBL)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对实际病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临床问题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心内科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极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肌肉注射和静脉药是主要途径。本文结合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对常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作些探讨,以达到使抗生素发挥最佳治疗作用,同时减少毒副反应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分析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患者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选取卓尼县阿子滩乡卫生院药剂科参与管理前158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对照组,参与管理后158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组总合理用药率为89.87%显著高于对照组70.89%(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剂量不合理,时机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合理,用药种类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药物联用方面中单一抗菌药物与未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联抗菌药物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剂科参与到抗菌药物管理中,可提升合理用药率,减少多种药物联用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有效分析,同时提出合理用药举措。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依据临床资料,了解发生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统计症状、累及系统情况,分析原因,记录转归治愈时间。①不同性别人群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60岁。②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累及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44/136,占比32.35%)、皮肤黏膜系统(29/136,占比21.32%)。③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为药物因素(38/136,占比27.94%)、剂量不当(35/136,占比25.74%)、配伍不当(29/136,占比21.32%)。④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转归治愈时间较短,80.15%患者转归治愈时间不超过5d。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60岁,会引起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等出现损害,主要由于药物因素、剂量不当、配伍不当等造成,可通过把控质量、加大宣传等多个方面促进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探讨分析舒肝宁注射液临床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使用舒肝宁注射液(SGN)的患者共332例,取双排名均靠前2的2个科室,每个科室提取用量排名前5的病例,每月共提取10份病例进行点评,共120份病例,对其用药医嘱进行专项点评。收集医院有关SGN的不良反应报表,分析总结SGN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本研究纳入的120例使用SGN治疗的病例中有86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率为71.67%,其中,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是:联合用药不适宜,未使用说明书推荐溶媒,中西药注射剂之间未“冲管”等。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过敏为主,最严重的为循环和呼吸系统,表现为胸闷、气短。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用药10 min,最长为持续用药第8天;用药30 min内出现不良反应者8例,占总数的53.33%。SGN在临床应用中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必须加强SGN合理使用监测,严格审核医嘱,定期做好医嘱专项点评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医院SGN用药问题,及时处理,最大程度保证SGN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16.
对某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选取2016年3月某院出院病历638份进行分析,调查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本研究638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507例,使用率为79.47%;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89%;内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15%;预防用药有69例,构成比为13.61%,治疗用药有438例,构成比为86.39%;单一用药有400例,构成比为78.90%,二联用药有74例,构成比为14.60,二联用药有33例,构成比为6.51%;用于抗感染治疗的438例患者中,有6例送细菌培养,送检率为1.37%。507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中,有51例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不合理使用率为10.06%,其中用药方法不合理有8例,构成比为15.69%,选择适应症不合理有28例,构成比为54.90%,用药时间不合理有15例,构成比为29.41%。某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存在使用率过高、送检率低、使用不合理等现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病人获得确诊以后。绝大多数的人都要用药治疗。随着世界各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临床提供有效手段的药物也推陈出新。选择什么药物、怎样使用,哪些药物可以配伍,怎样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调整用法、用量等等是临床医药人员面临的实际问题。1.药物的选择选择所使用的药物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针对性,所谓能治百病的药物并非好药。例如,在一般情况下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就欠妥当。应当首先尽早采集标本,鉴别致病菌种,再。根据药物的有效性、毒副反应、耐药性产生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尽可能少的药物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酒泉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促进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酒泉市人民医院2006儿科门诊处方共13046张,分别对儿科门诊处方中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不当、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用法用量不当、用药品种超过5种、选药不合理、溶媒选用不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酒泉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在用药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探讨改进。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合叙述常用于治疗哮喘的各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平喘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门诊口服药和注射剂用药情况按销售金额和DDDs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药房前12位口服药中包括抗感染药、降压药、降糖药等,其中有五种抗感染药,总销售金额的序号与DDDs序号比值接近1的药品占41.6%;前12位注射剂用药比较集中,有九种抗感染药,总销售金额的序号与DDDs序号比值为1的药品占50%。结论:我院门诊用药有自己的特点,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