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介绍植物园的概念,现代城市植物园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及规划理念,论述植物园这一新型的城市绿地与生态化城市建设的关系及在生态化城市建设中可发挥的作用,探讨植物园在现代生态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试论城市绿化在建设生态城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忻德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4):69-70
阐述了城市绿化在建设生态城市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城市雕塑这种特殊媒介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感染力,营造着城市空间的美感和艺术氛围,体现着城市的品位和精神风貌,是城市文脉积淀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文章立足马鞍山市的实际现状,提出以生态雕塑的建设为契机,在改善和美化马鞍山人居环境的同时提升城市形象,真正实现生态雕塑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兰州植物园土壤养分含量状况,采用土壤养分速测仪检测方法,对兰州植物园进行三年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范围在0.22%~2.06%之间,三年平均值为1.05%;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在4.89~48.19mg/kg之间,三年平均值为22.08mg/kg;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在9.8~28.6mg/kg之间,三年平均值为21.5mg/kg;植物园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在16.57~88.85mg/kg之间,三年平均值为40.80mg/kg;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钾有机质氮,不同采样点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性显著。兰州植物园土壤存在较严重的养分不均衡,应根据植物园不同植被区土壤肥力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兰州生态建设现状和其必要性,针对兰州的环境系统的薄弱环节,从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社会系统方面提出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调整产业结构和生态城市教育等相应的发展对策。就做好城市规划,加强城市环境治理与保护,提高城市生态风险防范能力,建成宜居生态城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长江上游生态脆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从城市开发建设角度探讨了城市开发建设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要阐明了二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兰州市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12.
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时代,在城市化浪潮中,城市化这把双刃剑带来的负面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城市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文化是形成城市个性、构建城市公共心理的基础,城市文化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而且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推进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14.
15.
图书馆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宝库,能够引导生态文化建设的方向,提供并丰富生态文化建设内容,影响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和创新,提升生态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成果。 相似文献
16.
叶剑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0,(5):56-56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市政桥梁工程更为突出,工程测量监理是工程测量专业的新内容,数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它起着指挥工程施工和监控工程质量的作用,本文以市政桥梁工程为实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近年兴起的建设公园的运动中,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袖珍公园,由于其为高密度的城市居民提供了犹如沙漠绿洲般的小型城市公共绿地,在很多大城市被普遍采用.本文试图通过对袖珍公园特点的总结,探讨其在兰州城市中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群落生境的概念及其在城市生态再生中的作用,讨论了城市群落生境构建的一般方法:(1)充分利用城市中残留至今的乡土群落生境;(2)打破现代城市传统土地利用格局,构建城市生态基础;(3)努力构建城市群落生境网络;(4)积极采用生态园林绿化的新技术;(5)广泛动员和组织市民志愿参与. 相似文献
19.
李秋菊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2,(23):209-209
城市建设从工业革命后就呈现了快速化普遍化的劲头,而近年来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模式更是日趋成熟。但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带来了很多生态和环境问题,城市生态问题也成为了不得不重视的建设内容之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城市环境的破坏也会抑制城市的发展,本文就我国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遇到的城市生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如何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兰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兰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兰州率先跨越式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兰州市走生产稳定、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