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是为了贯彻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精神,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国家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中央财政于2001年设立的。旨在通过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从2001年开始,浙江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并吸引了地方、企业、金融的科研开发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积极启动实施了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计划,4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基本实现了"转化一项成果,熟化一项技术,实施一个项目,创立一个品牌,提升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标,使浙江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我们的科技成果为 何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或商品的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一直很关注,因我从事科技 工作50多年,也考察了国内外很多地方, 对此我有较多体会。我认为"科技成果如 何转化为生产力"这个问题受以下因素的 制约或影响:科研方向、科技成果本身的 问题、工业基础、领导的决心、科技人员 的思想和作风、科研体制。在这六个问题 中,我国现在的科研体制是科研成果不能 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成果价值的重要过程,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也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然而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4.
关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几个观点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其转化过程的复杂性 ,使得关于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 ,一直为各国政府十分关注 ,并得到了不断的研究。然而 ,笔者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后认为 ,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问题上 ,需要提倡以下新的科技成果转化观 ,从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角度采取对策措施 ,形成政策体系 ,加强以科技需求为导向的政府行为。一、广义的科技成果转化观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狭义上是指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要素 ,通常是应用性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 ,形成新产品、新工艺…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上海市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和行动部署,形成与国家法律政策相匹配的地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2017年4月20日《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条例着眼于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动力问题。2017年6月20日,《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7-2020)》发布,行动方案着眼于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问题。为落实行动方案,启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在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国际化技术转移服务渠道布局以及功能集聚区打造等方面,启动财政资金投入建设。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期刊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不容小觑。目前,我国有接近5,000种科技期刊,但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仅约为2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如何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值得探讨。从科技期刊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开展探究,提出科技期刊要加速推进数字化进程、不断提升期刊的内容质量、树立期刊品牌效应等策略,为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桥梁作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在技术创新领域乃至经济领域经常被提及、甚至被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当前,安徽仍然面临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价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项目成果的转化效果受到认可的比例不高以及有效科技成果供给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否能够用线性思维来解决?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寻。  相似文献   

8.
文章深入总结分析了广西"十二五"以来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基本情况,指出了影响广西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问题,研究提出了加快推动广西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一个困扰中国科技产业的"老大难"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今年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实施12周年,也是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成立10周年,各路"诸侯"齐聚上海,共同庆祝这一盛  相似文献   

10.
正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国有资产会不会流失?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到底该采用哪种模式?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在"落实《成果转化条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宣讲活动上,上海海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莫剑英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莫剑英表示,国有资产在没有评估作价之前,有价格但没有价值。如何实现国有资产"纸变钱"的过程是重点。面对多种技术成果转化模式,上海海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便是单独组建技术转移中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转化难是长期以来制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瓶颈,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中梗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围绕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技术成果方、技术需求方、技术服务方三个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2010年6月21日在上海虹桥宾馆举行的"2010上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论坛"上,作为上海市高校代表,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许晓鸣先生提出了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些思考。之所以提出这些思考,是源于在整个产学研过程中以及在各地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是我们突破瓶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徽省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着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孵化"问题、"对接"问题、"种子"问题等制约成果转移转化的突出因素,探索建立寻找捕捉、展示路演、孵化对接、向往汇聚、融资放大等机制,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成效初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科技信息》2011,(36):206-206
据有关方面统计,美国的科技成果利用率平均高达80%-85%,日本达60%-75%,而我国只有10%-20%。医学领域的情况大致相同。如何加快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成为我国医药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开展医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标。1.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制约分析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制约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六大方面。1.1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供需矛盾从我国医药成果供需情况来看,医药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和有效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甘肃省科技奖励工作重点奖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产生的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应用性成果,带动了甘肃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整体升级。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对"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级科技奖励项目成果转化情况展开了调查统计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加快成果转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研究在阐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的内涵、边界和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的相关主体、环境要素和功能定位,从主体利益、功能角色、考评制度和环境条件等视角,探讨了我国现阶段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7.
若愚 《华东科技》2007,(1):14-15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大量科技成果已成功得到转化并实现产业化,但由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所以,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我国仍有许多科技成果不在"顺利实现成果转化"之列.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偏低,是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以及产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从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不同主体出发,阐述了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成果与市场不匹配、科研人员转化意愿不强、企业承接成果的能力较弱、科技中介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政策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企业建设、搭建转化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全社会的协同,涉及到"政产学研用金介"等诸多方面。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如何把握机遇,响应政策,建立顺畅的成果转化机制成为关键环节。该文梳理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华东科技》2008,(7):9-9
"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不可替代,投融资是科技创新中的重要环节。"上海市科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陆晓春在上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接洽谈会开幕式上表示,全国科技大会之后,科技投融资问题再次成为上海科技重新工作的关键之一。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