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在性别上的差异性,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背景数据。方法 骨质疏松组雌性大鼠和雄性大鼠在第1天~第21天按2.5 mg/kg体质量,第22天~第63天按1 mg/kg体质量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正常对照组大鼠肌肉注射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1次/2 d,持续9周。末次注射 后1 h所有动物麻醉取血和组织,血清检测ALP、Ca、P、维生素D3、降钙素含量;股骨检测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胫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的雄性大鼠出现了股骨、腰椎L4骨 密度下降,血清中的ALP升高,钙、磷、降钙素下降,股骨的最大应变和最大负荷下降,胫骨组织病理评分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 异(P < 0.05或P < 0.01 );而雌性大鼠只见有股骨骨密度下降、ALP升高、胫骨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 < 0. 05或P < 0.01 )。此外,骨质疏松组雄性动物的骨小梁较该组雌性的减少、疏松和变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0. 05 )。结论 制 备GIOP模型,雄性大鼠在症状和骨质疏松指标上较雌性大鼠更为明显、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供体(硝酸甘油悬浊液)对兔牵张成骨过程中骨形成速率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手术组(DO组)和手术给药组(NG组),每组20只.各实验组兔子分别于牵张术后1 d、1周、2周、4周、6周处死,每个时点处死4只.处死后的兔游离下颌骨行骨密度测量和钙含量测定,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骨密度和钙含量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在牵张术后1 d,DO组与NG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张术后1周、2周、4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张术后6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含量变化与骨密度变化整体趋势相同,牵张术后1 d时,DO组与N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与钙含量呈正相关(r=0.869,P0.01),建立回归方程:Y钙含量=-1233.97+3 794.986X骨密度-4 122.103X3骨密度.结论外源性NO供体可以加快牵张成骨新骨的形成速率,缩短手术周期,可根据回顾方程骨密度的变化趋势来推测钙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在解放军第457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5例应用LCP+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试验组),45例应用单纯LCP治疗(对照组)。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部位骨密度值(BMD)和关节功能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9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10.5±1.4)周,低于对照组(14.3±2.1)周;按照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试验组优良率为93.3%,对照组88.8%,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MD术前(0.618±0.105)g/cm~2,术后药物治疗3个月后为(0.680±0.092)g/cm~2,BMD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D术前(0.621±0.085)g/cm2,术后3个月为(0.627±0.089)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LCP治疗相比,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显著的优点,结合适时积极的康复锻炼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较为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作用。选取健康SD大鼠30只,周龄5~6周,进行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消肿止痛活剂组、模型组各15只,两组SD大鼠制作股骨(单侧)闭合骨折模型,消肿止痛合剂组给予消肿止痛合剂处理(次/12 h),模型组不予以处理,两组大鼠的健侧股骨作为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骨痂组织周围新生血管数量、骨痂组织中VEGF的含量变化情况。第2日、第4日消肿止痛合剂组和模型组大鼠的骨痂组织切片中,未见新生血管形成,第7日,两组大鼠骨痂组织中均有新生血管形成,且第10日数量均较第7日显著增加,第21日两组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第7日、第10日、第21日消肿止痛活剂组大鼠骨痂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均显著的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第2日、第4日、第21日消肿止痛合剂组和模型组大鼠的骨痂组织切片中VEGF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日,第10日消肿止痛活剂组大鼠骨痂组织中VEGF着色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消肿止痛合剂有利于促进大鼠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VEGF表达,这可能与促进大鼠骨折愈合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观察低氧条件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骨吸收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探讨其在低氧条件下骨质疏松症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选用纯种SD雌性大白鼠72只,随机分为A组(低氧去卵巢组)、B组(常氧去卵巢组)、C组(低氧对照组)和D组(常氧对照组)。术后分别在低氧模拟环境下和正常环境下饲养。并于术后4周、12周和24周测量大鼠的腰椎骨密度和相关生化指标,包括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尿脱氧吡啶酚。12周时,去卵巢大鼠骨密度下降较为显著(P0.05),且低氧去卵巢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常氧去卵巢组(P0.05),对照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24周,除常氧对照组骨密度无显著变化,其它三组骨密度均有显著降低,且低氧去卵巢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其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指标检测发现,12周时,所有组尿羟脯氨酸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4周时,低氧去卵巢组血尿羟脯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12周时,去势大鼠的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和尿脱氧吡啶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饲养于低氧环境后,这种差异更加显著(P0.01)。低氧环境可引起骨代谢异常,骨吸收增加,应用骨吸收生化指标检测有助于高空、高原低氧环境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骨密度探讨针刺防治不同程度骨量丢失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10-12月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分组: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去势大鼠按骨量丢失程度分层,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电针加药物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不摘除卵巢,其余4组均摘除双侧卵巢。术后8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股骨、第4及第5腰椎的骨密度。结果模型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骨密度值相当;电针加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骨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电针在改善去势sD大鼠骨密度方面具有与药物(阿仑磷酸钠)相同的功效,在服用阿仑磷酸钠的同时,辅以电针,电针能够明显促进药物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观察骨疏颗粒对去势雌性大鼠骨关节炎模型的性激素、炎性因子影响,以及骨疏颗粒治疗去势后雌性大鼠骨关节炎的疗效.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组、骨疏颗粒组.采用卵巢摘除联合过度运动制作骨关节炎模型,观察大鼠性激素、炎性因子改变.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骨疏颗粒组及雌激素组均可以改善去势雌性大鼠性激素、炎性因子水平(P0.01或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骨疏颗粒能治疗和延缓去势雌性大鼠骨关节炎病变,与戊酸雌二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30只,周龄5~6周,进行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消肿止痛活剂组、模型组各15只,两组SD大鼠制作股骨(单侧)闭合骨折模型,消肿止痛合剂组给予消肿止痛合剂处理(12h/次),模型组不予以处理,两组大鼠的健侧股骨作为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骨痂组织周围新生血管数量、骨痂组织中VEGF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第2d、第4d消肿止痛合剂组和模型组大鼠的骨痂组织切片中,未见新生血管形成,第7d,两组大鼠骨痂组织中均有新生血管形成,在第10d数量均较低7d显著的增加,在第21d两组新生血管数量明显的减少,在第7、10、21d消肿止痛活剂组大鼠骨痂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均显著的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第2d、第4d、第21d消肿止痛合剂组和模型组大鼠的骨痂组织切片中VEGF阳性细胞数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d,10d消肿止痛活剂组大鼠骨痂组织中VEGF着色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的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两组骨痂组织切片中VEGF阳性细胞数量在第4d、7d、10d较低2d均显著的增加(P<0.05),第21d时较第2d呈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 消肿止痛合剂有利于促进大鼠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中的血管生成、VEGF表达,这个能与促进大鼠骨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肥胖对大鼠骨髓脂肪细胞的影响。采用5-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高脂饮食组(100只)和正常饲料组(100只),采用高脂饲料(40%脂肪比)诱导大鼠肥胖模型,连续喂养14周。动态检测(第0、4、6、8、10周)大鼠血清中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经HE染色后,检测股骨骨髓腔中脂肪细胞数目及形态变化,同时测量其直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第十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均进入平台期,体重不再增加。肥胖组大鼠血清中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始终高于正常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大鼠高脂饮食前6周骨髓腔内仅发现少量脂肪细胞,6周后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开始增加,但始终少于正常大鼠,各检测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细胞直径测量结果显示,肥胖组大鼠脂肪细胞直径出现了双峰趋势,从第0周到第2周逐渐增大,且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到6周降低,且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6周到第8周再次逐渐增加,此时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8周后,再次下降,直径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肥胖对大鼠骨髓脂肪细胞数目及直径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肥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性,而这种影响的差异可能与高脂饮食导致的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0.
探讨骨填充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联合损伤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科住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行骨填充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行骨填充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并在入院时给予碳酸钙D3颗粒口服,每次1袋,2次/d,连服4周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入院开始给予院内制剂损伤胶囊,口服,每次4粒,3次/d,连服4周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密度(BMD)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骨折再发生率。(1)两组中术后VSA评分、ODI评分、BMD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治疗组术后6月,VSA评分、ODI评分、BMD值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3)两组患者骨折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填充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联合损伤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骨质疏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β连环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Dickkopf1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62只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6只绝经后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相关分析。分析β连环蛋白与相关参数的关系,比较两组大鼠的基线资料,对可能影响绝经后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大鼠血清β连环蛋白与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 0. 05)。对照组大鼠血清β连环蛋白与Dickkopf1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 0. 05)。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β连环蛋白与Dickkopf1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 0. 05)。观察组大鼠的β连环蛋白(23. 23±0. 07)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大鼠的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138. 24±96. 45) pmol/L和Dickkopf1蛋白(182. 79±34. 8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高水平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是和Dickkopf1蛋白影响绝经后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而β连环蛋白是绝经后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P <0. 05)。结论连环蛋白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在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β连环蛋白、Dickkopf1蛋白水平与绝经后大鼠的骨质疏松进程相关,而β连环蛋白水平与Dickkopf1蛋白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比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三种治疗方案对骨密度影响。选择68例OVCF患者按患者意愿分别选择保守治疗(保守组,27例)、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22例)及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19例),各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测量L2-4椎体的骨密度并行统计学比较。PVP组、PKP组骨密度治疗前后的改变并不明显,但保守组骨密度在治疗后3、6个月[(74.6±6.9)、(76.0±8.4)mg/cm3]均治疗前[(86.9±7.3)mg/cm3]下降明显(P0.05);且PVP组、PKP组治疗后3、6个月骨密度[(85.5±8.2)、(85.8±7.1)mg/cm3]、[(85.0±6.5)、(86.5±7.2)mg/cm3]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但三组治疗后12个月的骨密度差别不大(P0.05)。PVP、PKP能使骨量的丢失减少,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防止脆性骨折加重,可作为治疗OVCF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帕米磷酸二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凯思立D、罗盖全和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静滴帕米磷酸二钠和口服凯思立D、罗盖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分别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VAS疼痛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6个月进行腰椎L1-4骨密度(BMD)检测。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两组腰椎L1-4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米磷酸二钠可有效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并且能提高患者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母草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11月龄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势组、益母草总黄酮组和雌二醇组,以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益母草总黄酮组、雌二醇组分别用益母草总黄酮、雌二醇给药4个月,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卵巢切除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雌二醇治疗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升高,下丘脑和海马β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益母草总黄酮治疗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椎骨骨密度、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子宫湿重无明显改变.结论益母草总黄酮对切除卵巢所致的骨质疏松大鼠有防治作用,对子宫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不同阶段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表达,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Ⅰ(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rhIGF-1)对该过程OPG表达的影响。方法:6月龄雌性大鼠40只,制备右股骨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IGF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并分别于术后第10、20、30、40d取骨痂,通过RT-PCR及ELISA检测各组骨痂OPG表达。结果:在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细胞活性降低,OPG表达呈弱阳性表达,骨折愈合缓慢;rhIGF-1局部注射治疗能增加骨痂中OPG的表达量(P〈0.05),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结论:OPG是rhIGF-促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重要下调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仙灵骨葆胶囊对生长期大鼠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20只1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仙灵骨葆组,每组10只。仙灵骨葆组每天灌服378 mg/kg仙灵骨葆胶囊,对照组每天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实验期间每两周测一次全身骨密度,待第6周仙灵骨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安乐死取材。取脏器、股骨、胫骨和椎骨进行病理学分析、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检测、micro CT分析以及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大鼠体质量呈上升趋势,两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脏器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给药6周后仙灵骨葆组全身骨密度、股骨骨密度和椎骨骨密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仙灵骨葆组股骨最大载荷和屈服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椎骨最大载荷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仙灵骨葆组胫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小梁分离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仙灵骨葆组血清OCN含量上升、TRACP-5b含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可能通过抑制骨吸收与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去势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49例完成骨密度测定的前列腺癌患者分两组。拟去势组21例,在开始去势治疗前即已完成骨密度测定。去势组28例,均为去势治疗1年以上患者。所有患者骨密度测定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法),骨密度测定部位为腰椎(L2-4)、股骨颈。结果拟去势组62%、去势组82%均存在不同程度的BMD水平下降。拟去势组中,腰椎(L2-4)Z评分为-0.9±0.7,股骨颈Z评分为-0.6±0.5;而去势组中,腰椎(L2-4)Z评分为-1.8±1.1,股骨颈Z评分为-1.6±1.0。可见,与拟去势组相比,去势组患者BMD水平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BMD比较t=3.33,P〈0.01)。股骨颈BMD比较t=4.17,P〈0.01)。结论去势治疗与前列腺癌患者BMD水平下降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不同阶段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表达,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I(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rhIGF-1)对该过程OPG表达的影响.方法:6月龄雌性大鼠40只,制备右股骨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IGF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并分别于术后第10、20、30、40 d取骨痂,通过RT-PCR及ELISA检测各组骨痂OPG表达.结果:在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细胞活性降低,OPG表达呈弱阳性表达,骨折愈合缓慢;rhIGF-1局部注射治疗能增加骨痂中OPG的表达量(P<0.05),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结论:OPG是rhIGF-促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重要下调因子.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研究高脂饮食对生长期大鼠体质量和骨质量的影响。 方法 24 只 21 日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和高脂组,n = 12,雌雄各半。 两组大鼠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 6 周后,测量体质量以及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Micro-CT)扫描右侧股骨,比较两组大鼠体质量和骨质量的变化。 结果 喂养 6 周后,与普食组比较,高脂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 ,且雄性大鼠体质量的增长速度高于雌性;骨密度( BMD) 降低,但仅在雌性大鼠中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 ;骨体积分数( BV / TV)及骨表面积骨体积比( BS / TV) 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骨小梁间隙( Tb. Sp)增加,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5) ; 骨表面积体积比( BS / BV) 和骨小梁厚度( Tb. Th)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 P>0. 05) 。 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的生长期肥胖大鼠,雄性更适合作为肥胖模型动物,而雌性肥胖大鼠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形成骨量整体性缺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疗效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慢性肾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4 h/次,3次/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检测研究组患者牙周指标(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率、牙龈探诊出血),检测两组患者龈沟液IL-6、TNF-α、血清CRP、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8周后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探诊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龈沟液IL-6,TNF-α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CRP、血肌酐、24 h尿蛋白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CRP、24 h尿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CRP、24 h尿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在规律透析的同时行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微炎症状态,减轻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